近年来,男性阴柔气质问题在社交媒体中频频出现,支持和反对声音层数不穷,接连不断。中国两大中央媒体,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就其中“少年娘则国娘”的言论进行了9月6日的讨论,但双方意见不一,再次出“娘炮”的问题讨论一度提升到了有关国家民族下一代发展的严肃主题上。
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人气偶像蔡旭坤,他就依靠精致的妆容来吸粉无数。
近年来,关于“娘炮”的讨论引起了舆论界的一股浪潮。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官方媒体,新华社和人民日报,6日发表文章分别表达了他们不同的观点,并来了一次“掐架互怼”的态势,使该话题达到新的高潮。
新华社刊发署名“辛识平”、题为《“娘炮”之风当休矣》的评论文章称,“娘炮”刷屏霸屏,由“嫩”到“美”进而“娘”,传递的是病态审美,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
《人民日报》旗下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的文章则强调,审美多元尊重为先,涵养气质莫缺包容。文中自称不认同“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但也呼唤明星们呈现更积极向上的形象。《人民日报》将审美从单纯男性外在形象上拉开,提升至“对于热血男儿的推崇,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男性阴柔之美也是一种美?
事实上,早在7月份的“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中国网友就对足球运动员和偶像团TFBOYS进行拍照后,催生了流行的短语“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后来,《人民日报》指出,“女性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可能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然而,该报也冷静地指出,“女性化”实际上是多元社会应该容忍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对青少年沉迷于“阴柔之美”表示与担忧。中国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妇女报》也曾指出,认为男性的阴柔化而损害国家的观点是伪命题,是“杞人忧天”。最近,中国教育部要求家长和儿童观看央视的节目《开学第一课》,也有年轻演员打扮偏“女性”,受到外界指责会对青少年的审美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很多家长有相同的感受,孩子们更喜欢“眉清目秀”的偶像,这些人甚至很难区分男女。
一些高中生认为男孩子可以画自己的眼线、戴美瞳和修指甲。这是对生活的一种精致的态度,更不用说“男生女相富贵命”。网友还一致认为,比较喜欢相貌较好的男生,并不是那种天天作死的“伪娘”,反倒可以给人一种安静、优雅的感觉。”这只是对美的欣赏、赞美和一点点怜爱罢了。”
为什么要变“娘”?
男人为什么变得更女性化?这一课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思考。
社会学家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他们自己越来越挑剔讲究。如饭碗和茶具,越来越精致,设计和装饰就越来越优雅。在日益富裕的生活条件下,人们对美学审美的追求将发生变化——细腻、中性、优雅、柔和、婉约通俗的更受喜爱和追捧。浙江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教授杨建平说,一些奢侈品化妆品品牌也推出了相应的男性化妆品,这也引起了足够的消费群体。
美学家们认为,“男性文化”作为一种视觉审美形式,与女性意识的兴起、男性自我意识的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中国,对优雅的阴柔之美的美学追求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例如,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宝玉像中秋的月亮,春天黎明中的花。
从地理角度看,“娘化”现象主要集中在东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国的动画文化基本上都受到了20多年的影响,尤其是日本漫画、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继续影响的价值观。
娘化的问题真的那么严重吗?杨滟,一位致力于当代审美传播研究的年轻学者,她认为多元化是公众视野中男性形象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传统的男人,迷人的粗野男,自然也有一个城市花美男的一席之地。然而,在浮躁庸俗的娱乐文化和感性主义的价值追求下,女性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到了一种病态的颓废,这种哗众取宠的价值观是不可取的。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