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门诊有一个老太太问我自己得糖尿病是不是缺乏了什么物质?到底应该如何补充呢?
估计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有老太太的这种疑惑,为了让大家对糖尿病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我今天分享一下个人的看法。不过考虑到内容较长,希望大家能用心看完,相信您们必然会有很大的收获。
1.身体缺乏什么会引发糖尿病?
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对糖尿病很熟悉,但是要说到了解,估计很多患者都称不上!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定义。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者相对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利用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可能说了这么多,大家对糖尿病还是没有什么认识。其实说白了,糖尿病的本质就是胰岛素的问题,可以认为糖尿病患者是缺乏胰岛素,而胰岛素作为人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物质,如果人体缺乏了它,那血糖肯定容易偏高。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糖尿病一会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一会胰岛素抵抗的,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大家别急,我会细细道来。
胰岛素要想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它必须要和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行。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的关系,我们可以姑且认为是一个门上有两把钥匙,只有两把钥匙同时开门才能把门打开,否则就打不开门。
上面说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主要是指这类人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之前同样量的胰岛素,现在肯定是控制不了血糖的。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人体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但是由于胰岛细胞的能力有限,所以就可能会出现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的情况。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普遍存在肥胖的情况,那自然也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的状况。如果他们能够减重10~20斤,那血糖肯定更容易被控制。
综合以上,糖尿病主要是人体直接或者间接缺乏胰岛素。
2.既然糖尿病是因为缺乏胰岛素,那应该如何补充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现实中有很多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打胰岛素,他们为什么选择皮下注射胰岛素而不是口服呢?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学习高中生物的时候,老师就曾经给出过答案。我们都知道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所以它不能通过胃肠道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口服胰岛素以后,它会进入人体内转变成小分子的氨基酸,而要想胰岛素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它必须保证结构的完整性。因此,口服胰岛素是起不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的。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在早期的时候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胰岛细胞的功能是下降的,自然分泌的胰岛素的量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到了那个时候,口服药物效果并不好,只能依靠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虽然说打胰岛素的针眼比较小,但是一天一次或者三次的频率,大多数也是扛不住的,而且皮下打胰岛素也会引起皮下脂肪的萎缩和发硬。
那到底是否存在着口服胰岛素呢?其实关于口服胰岛素的研究,人类一直在进行着。目前来说,合肥有一家科技公司和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合作,研制出了口服胰岛素,不过现在这种口服胰岛素正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且根据权威媒体的报道,它很有可能会在明年上市,这对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福音。
与此同时,口服胰岛素和皮下注射的胰岛素相比,本身还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我们都知道皮下注射胰岛素容易引发低血糖,而且还会带来皮下脂肪萎缩等问题。口服胰岛素不仅仅能减轻糖尿病的注射之苦,还可以最大限度模仿正常人分泌胰岛素的模式,从而能减轻或者避免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带来的问题。
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口服胰岛素在刚上市的时候,价格可能会比较昂贵。因为这种口服胰岛素在研发以及临床试验阶段,厂家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人家肯定要把这个成本拿回来的,如果研制新药都挣不到钱,甚至亏钱,估计以后就没有人去这个事情了。
不过大家也并没有因此而沮丧,随着生产厂家能把成本收回,这种口服胰岛素的价格也是会逐渐下降的。就拿瑞舒伐他汀来说吧,它刚上市的时候,价格也是比较贵的,后来这种药物由原来的大几十降低到十几块钱一盒,而且还被纳入了医保报销的范围。
在口服胰岛素还没有上市之前,广大的糖尿病患者能做的还是控制饮食、保持合理体重、坚持运动、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和监测血糖,做到了这些,血糖基本也都能控制的差不多。千万不要等胰岛素细胞功能衰竭的差不多的时候才后悔,自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