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
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斯洛伐克为什么分开?
出色的回答:
小时候一直以为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词,一个地方。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听说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斯洛伐克分成了两个家族,才知道原来是两个地方。
首先,同根同源的同学要学科普,以免和我犯同样的错误:捷克和斯洛伐克是两个相邻的地区,位于中欧。在捷克共和国的西部,德国在西北部,奥地利在南部。斯洛伐克在东部,波兰在北部,匈牙利在南部。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斯拉夫人,他们都属于西方斯拉夫人。现在的西方斯拉夫人还是蒙古血统,所以女孩子都很漂亮。
斯拉夫是欧洲的一个古老民族,分为东、西、南三个分支。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等。南斯拉夫人包括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克族人等。西方斯拉夫人包括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等。
“抱团热身”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四个欧洲帝国被摧毁: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
由于历史原因,捷克和斯洛伐克曾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成为其行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个命运相同的兄弟试图建立一个统一和独立的国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崩溃,于是捷克斯洛伐克于10月28日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占领。德国人在捷克地区建立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在斯洛伐克地区建立了斯洛伐克共和国,被人为地分为两部分。
后来,苏联人打败了德国人,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领土。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次分离,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分开太久,很难融合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捷克和斯洛伐克虽然同属西斯拉夫人,虽然语言文化差异不大,但属于非常密切的民族关系。然而,数百年来,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差异。
长期以来,西方的捷克人一直处于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城市经济发展较早,工业基础较好。
另一方面,东部的斯洛伐克长期处于匈牙利的统治之下,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多数斯洛伐克人都是封建农奴。
也就是说,一方面是捷克的百万富翁,另一方面是斯洛伐克的贫苦农民。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差距成为兄弟分离的内在动力。
东欧的剧变使局势失去了控制。当然,二战后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也意识到了两个地区的巨大差异,他们在政策上也试图向斯洛伐克倾斜。
但这种倾向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方面,斯洛伐克人觉得受到歧视,觉得自己是寄生虫;另一方面,捷克人认为他们就像“奶牛”。他们吃草,但是他们送的牛奶是给斯洛伐克人的。双方都不满意。
然而,在苏联解体之前,这一切都还在台面下。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甚至压制美国,成为世界领袖。有老板在,一切都好办。
但万万没想到,大哥的身体已经被掏空了。当苏联无力支撑,摇摇欲坠的时候,东欧的小弟们纷纷换门,冷战就这样结束了。
与其他互相争斗的国家不同,捷克和斯洛伐克选择和平分手,分别成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天鹅绒革命”。
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离后,两国都发展得很好,捷克人均GDP达到22973美元(2018年),斯洛伐克达到17300美元(2019年),都是发达国家。
这两个家族有可能再次合并吗?据说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都有重新合并的声音。毕竟时代变了,两国经济差距缩小了,文化也在逐渐融合。兄弟之间有什么不可能再联手的?
更多文章请关注千年兰亭。
斯洛伐克女总统苏珊娜
还有网友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斯洛伐克离婚,主要是因为斯洛伐克太狠了,斯洛伐克就像一个不讲理的小女孩。有人把捷克斯洛伐克比作兄弟。我不认为他们是兄弟。他们太像一对了。
以前捷克斯洛伐克《泰坦尼克号》有一个英文段落,是一个段落,但是没有这样的句子。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随后东欧剧变,中欧和南欧也受到影响。前苏联的敌人,两个德国人,骄傲地笑着,充满了野心。他们再婚了。第二次了吗?苏联的远房表亲也是分居、离婚、离异。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不再结盟,家庭一再分裂;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已经不是联邦了,即使改成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她也不会和它有联系。
和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于1993年1月1日正式离婚。男孩名叫杰克(捷克共和国),女孩名叫西罗福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关于他们的离婚,说来话长,不仅是过去的事,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他们两个是叔叔阿姨的女儿。他们从小就是朋友,是亲密的朋友。
亲的一家。
在捷克共和国东部有两个州,一个叫北摩拉维亚州,一个叫南摩拉维亚州。这个摩拉维亚是两人最美好的回忆,遥想很久很久以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帝国的国号,源自摩拉瓦河,该国也的确很大,大概是现在捷克加斯洛伐克面积的三倍,约有36万平方公里的样子。
18岁那年的雨季,却成为别人的另一半。
18岁那年的雨季,斯洛伐克成为了别人的新娘。906年阿保机做了契丹的老大,大摩拉维亚帝国土崩瓦解,斯洛伐克却成了匈牙利公国的新娘,被奥匈帝国粗暴抢走。捷克建立捷克公国,1086年王安石、司马光先后去世,捷克公国也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小弟。神圣罗马帝国的确很神圣,对捷克也很厚道,捷克成为了富庶的重镇。而别人的新娘,斯洛伐克依然是大山里的孩子。
慢慢地走在了一起,我们结婚吧。
随着历史的发展,高富帅的捷克和穷矮美的斯洛伐克,都成为了奥匈帝国的男人和女人。两人虽是近在咫尺,却不能牵手。他们等啊等啊,一场战争,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一战让奥匈帝国四零八散,捷克和斯洛伐克赶紧自立门户,但又怕独木难支,被人掳走,于是两情相悦加抱团取火走到了一起。
这日子没法过了,我要离婚的斯洛伐克引来了希特勒。
不是一家的时候,想成为一家,成为一家的时候,就有这样那样的矛盾。还有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两人走到一起。斯洛伐克以为自己真的当家作主了,可斯洛伐克能力有限,也只能让捷克当家。捷克就各种支援斯洛伐克,支援的同时,也派去了大量的管理人员,斯洛伐克的生活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这让斯洛伐克很不开心。
斯洛伐克就向捷克喊话,我不想和你过了。希特勒对斯洛伐克表示,我坚决支持你,并向捷克喊话,苏台德也不想和你过了,他们要回家。原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匈帝国一样都是多民族国家,其人口分布按数量排序是捷克族、德意志、斯洛伐克族、匈牙利族等。希特勒的喊话让斯洛伐克闭嘴了,苏台德地区很快就被德国占领,继而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被吞并。
惯坏的斯洛伐克,无理取闹又事多。
希特勒高兴的没几天,就在欧(含苏)美的联合下,把第三帝国打成了奥匈帝国第二,弄得德国土崩瓦解,捷克斯洛伐克能好好过日子了。捷克考虑到斯洛伐克穷,自己支援只能救急不能救穷。斯大林热心地表示,老弟咱们一起让斯洛伐克过上美好的生活,并且保证让她经济独立。
钱花到哪里哪里好,时间用到哪里哪里好,很快斯洛伐克成为阔太太。阔太太物质满足后,精神需求更多了。为什么我还是没老公你有钱?为什么大哥给你的钱,是不是比你们俩给我的还多?苏大哥和捷克也只是哄,让她有更多的话语权。比如让斯洛伐克,拥有更多的自治权利,让斯洛伐克精英更多地进入中枢,投资建厂发展他们的经济。
捷克忍无可忍,从此夫妻成路人。
捷克很苦恼,我作为男人,为了让你过好,付出那么多,你在家啥都不干,天天埋怨,真受不了。不过,因为有老大哥调合,捷克也不跟“女人讲道理”,就让她作。苏联解体后,没有苏大哥给斯洛伐克输血,斯洛伐克意见更大。
斯洛伐克的精英们,也就打起了离婚牌。斯洛伐克的民众也很愿意当家作主,对他们强烈支持。不过真要是闹离婚,斯洛伐克的民意还不认同的,好像只有17%的人同意分家离婚。再一次又一次的折腾中,捷克人受够了,终于离婚了。
斯洛伐克人大呼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想要什么结果呢?其实他们真是想个别耍小性子不讲理的小女生,所谓的离婚其实就是想要对方更在乎她,想要索取更多,从而让自己更幸福,更快乐。谁知道一次次用离婚吓唬,吓唬到最后,对方当真了,而且无可挽回了。
人都是要面子的,斯洛伐克只能接受现实。离婚后的斯洛伐克,又遇上了梅洽尔折腾了十好几年。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在离婚后的磨难中,斯洛伐克独立自强,由小女生逐步变成了女汉子并向女强人的行列迈进。
在2020年的人均GDP中,捷克以22771美元位居世界38位,斯洛伐克以19057.8美刀跻身全球45名。成熟后的斯洛伐克,也许有一天,会要求复婚吧。
其他网友观点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整个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剧变。不仅东欧各国在这一过程中纷纷发生政权更迭,而且整个欧洲的地缘政治版图也在此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东德与西德合并的同时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却走向了分裂解体。在经历过这场剧变之后苏联一分十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苏联的解体给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立陶宛等昔日的加盟共和国埋下了未来地缘冲突的伏笔。南斯拉夫的解体在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等昔日的加盟共和国均曾引发过大规模的内战。相比之下捷克斯洛伐克的解体却是一次和平分手:捷克和斯洛伐克将大使馆、军事装备等共同的“财产”按2:1的比例进行了划分,因为捷克人口是斯洛伐克人口的两倍。
捷克斯洛伐克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为什么会走向分裂解体?为什么捷克斯洛伐克的分裂比起苏联和南斯拉夫相对更为和平?捷克斯洛伐克是由捷克和斯洛伐克两部分所组成的国家,但事实上这两个民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从宽泛的意义上而言说他们是一个民族其实也并不为过。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属于斯拉夫人中的西斯拉夫分支。
在公元5~6世纪由匈奴西迁引发的亚欧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斯拉夫人逐渐分化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三大分支。东斯拉夫人逐渐繁衍出俄罗斯、白罗斯和乌克兰三大支系;西斯拉夫人逐渐繁衍出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三大支系;而南斯拉夫人则分化出了数量最多的支系: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斯尼亚人、马其顿人和保加利亚人。
同属西斯拉夫的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两个民族在历史上曾建立自己的大摩拉维亚王国:捷克在西,山岚环抱;斯洛伐克在东,北面临山,南部是平原。两个民族的分野起源于公元9世纪:来自亚洲草原的游牧民族马扎尔人入侵了大摩拉维亚王国。凭山据守的捷克人维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后来又归入神圣罗马帝国;而斯洛伐克则被马扎尔人征服,后来马扎尔人建立了匈牙利王国。
从此斯洛伐克成为了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如今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在匈牙利王国统治时期被称为普雷斯堡。历史上这里曾长期作为匈牙利王国的首都存在。捷克与斯洛伐克两个民族的历史至此形成分野:捷克受到日耳曼文化的影响,而斯洛伐克则更多是受到匈牙利文化的影响。从11世纪起捷克被纳入到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1526年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加冕为匈牙利国王。
这时处于匈牙利统治下的斯洛伐克也随之归属于奥地利君主管辖。捷克和斯洛伐克再次被置于同一个国家的管辖之下。当然这个国家并不是一个以捷克人或斯洛伐克人为主体的国家,而是一个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统治的囊括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多个族裔的多民族国家。哈布斯堡王朝在捷克实行相对较为开明的君主制度。捷克的工商经济由此开始繁荣起来。
进入到近代的工业化时代后捷克成为了中欧工业革命开展最早、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相比之下斯洛伐克则成为了农奴庄园国家,其教育、文化水平等所造成的思想观念与捷克差别很大。这实际上已埋下了两个民族日后出现分歧的种子。1867年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帝国改组为奥匈帝国:奥地利皇帝和总理兼任奥匈帝国皇帝和总理,在军事、财政、外交三大权力的执行上由位于维也纳的帝国政府控制。
除此之外在其它方面构成帝国的两大主体奥地利和匈牙利则保持高度的自治。奥匈帝国治下的匈牙利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政府和议会。尽管随着奥地利帝国改组成为二元制结构的奥匈帝国使匈牙利这个帝国境内第二大民族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帝国境内还有很多斯拉夫系的民族,他们的人口数量加起来超过了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的总和,但却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
在当时的奥匈帝国内日耳曼人占其总人口的23%、匈牙利人占21%、捷克人12%、波兰人占11%、乌克兰人占8%、罗马尼亚人占5%、克罗地亚人占7%、斯洛伐克人占3%、塞尔维亚人占6%、斯洛文尼亚人占3%、意大利人占3%。匈牙利人在奥匈帝国境内所享有的几乎与奥地利平起平坐的特权地位给捷克、斯洛伐克等斯拉夫族裔创造了一种示范效应。
匈牙利获得自治权利和地位后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不断要求把这个由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的二元帝国改组为奥地利、匈牙利及斯拉夫民族三个平等主体共同组成三元制帝国。1871年10月10日捷克人起草了旨在将奥匈帝国改造为三元制帝国的《基本条款》,然而当时的奥匈帝国外交大臣博斯伊特却在匈牙利首相安德拉希伯爵的支持下将《基本条款》否决了。
最终捷克和斯洛伐克成为与奥地利、匈牙利平起平坐的平等主体的想法未能实现,两地分别隶属于奥匈帝国两大主体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捷克属于奥匈帝国治下的内莱塔尼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奥地利部分;而斯洛伐克在当时则被称为上匈牙利。当然在奥地利和匈牙利之上毕竟还有奥匈帝国这样的上层结构。这就好比苏联时期作为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把克里米亚划入乌克兰更像是苏联内部的行政区划变动。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由德、奥等国组成的同盟国集团战败告终,而战争的结果之一就是作为战败国的奥匈帝国彻底分崩离析:1918年10月4日奥匈帝国议会的议员宣布所有帝国的民族都享有自决权。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在布拉格成立;10月29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在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后同塞尔维亚合并组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并于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11月2日作为帝国两大主体之一的匈牙利也宣布脱离二元制帝国;而作为帝国核心区域的奥地利事实上早在10月21日就已自行成立了“独立的德意志奥地利国家临时国民议会”。就这样昔日偌大的奥匈帝国领土分别划归于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国,而各国也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咱们不谈从奥匈帝国分化出来的其他国家,只单独来说说这个捷克斯洛伐克。
一战期间奥匈帝国内各部分各民族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因为战争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了。作为对手的协约国自然会想到利用这种矛盾:长期作为捷克政坛边缘人物的马萨里克博士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在巴黎组织了捷克民族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甚至在名义上得到了俄国从奥匈帝国俘虏中招募的捷克军团的指挥权。到了1918年捷克甚至被协约国承认为成员国之一。
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彻底分崩离析:从帝国分化出来的各部分自然希望通过与旧帝国划清界限从而摆脱被作为战败国处置的命运。对战前构成奥匈帝国主体部分的奥地利和匈牙利是难逃被作为战败国处置的命运的,而已被协约国承认为己方成员的捷克则显然不会面临这样的命运。在这种形势下脱离匈牙利、转而投入捷克的怀抱对斯洛伐克而言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斯洛伐克通过与已被协约国接纳的捷克联合从而摆脱战败国命运,又可以借助捷克的力量应对匈牙利可能的报复行为。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使斯洛伐克最终选择同已分家多年的老兄弟捷克联合组成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方面早在奥地利统治时期就有大量日耳曼人涌入了捷克。捷克政府担心控制不住本国境内的日耳曼人,所以也想吸收斯洛伐克人进来稀释日耳曼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早在独立之前捷克的工业产量就已占到奥匈帝国总产量的80%,捷克还是奥匈帝国中信仰、出版、教育最自由的地区之一,布拉格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和学术中心,奥匈帝国享誉世界的斯柯达兵工厂就位于波西米亚境内。独立后的捷克斯洛伐克继承了奥匈帝国成熟的工业体系,从而得以与美、英、苏、德、法、日、意等国并列为当时的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
捷克斯洛伐克拥有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以及完整的工业体系:除了能够制造出性能出色的机枪和火炮,还可以生产飞机和坦克,甚至连军舰上的火炮都可以制造出来。捷克斯洛伐克强大的工业化水平已超过了当时的意大利。二战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军火产量甚至超过了英法的总和。以武器装备为代表的捷克工业品不仅自用而且大量出口到国外:捷克式轻机枪和斯柯达火炮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出口的拳头产品。
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依靠自己强大的军工制造水平打造出了拥有精良装备的百万部队,还在边境地区修建了号称"小马奇诺"防线的防御设施。独立以后的捷克斯洛伐克并没形成像奥地利、匈牙利那样民族成分相对单一的国家。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结构情况颇为复杂:捷克人占总人口的51%、日耳曼人占22%、斯洛伐克人占16%、马扎尔人占5%等等。
尽管这个国家的国名叫做捷克斯洛伐克,然而实际上这个国家的第二大民族并非斯洛伐克族而是日耳曼族。捷克斯洛伐克同奥匈帝国一样也是一个民族关系极其复杂的国家。事实上捷克斯洛伐克同奥匈帝国的相似性还不止于此:这个国家的公务员、军队、警察、法官、教会,甚至政党都直接继承自奥匈帝国。奥匈帝国的国旗是奥地利和匈牙利两面国旗拼起来的,而国歌则是共用同一首《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
捷克斯洛伐克则正好与奥匈帝国相反:捷克斯洛伐克的国旗是统一的,然而国歌却是二合一。在唱国歌的时候前半部分唱捷克的《何处是吾家》,然后突然转换成斯洛伐克的《塔特拉山上的暴风》。事实上奥匈帝国分裂解体后继承其经济军事体系最大份额的并非作为主体部分的奥地利而是捷克斯洛伐克,与此同时捷克斯洛伐克也继承了奥匈帝国复杂的民族关系。
然而捷克斯洛伐克却没继承奥匈帝国对少数民族的开明包容政策。事实上后来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正是以捷克斯洛伐克迫害境内日耳曼人作为借口的。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主要聚居在苏台德地区。1938年德国通过《慕尼黑协定》吞并了面积2.8万平方公里的苏台德地区,次年3月纳粹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后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进驻整个苏台德地区。
随即生活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300万德意志人遭到驱逐:他们被强迫步行56公里前往奥地利,然而当他们抵达奥地利时却被占领奥地利东部地区的苏军禁止国境并要求他们原路返回。在这一过程中当然会有一部分体力不支的老弱病残因饥饿、疾病而死亡——根据捷克官方的统计数据:在二战后针对日耳曼人的强制种族迁徙过程中约有2.4万人死亡、6.2万人失踪。
二战后的强制种族迁徙彻底改变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人口结构——本来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民族的日耳曼族在捷克斯洛伐克变成了一个在总人口比例中微乎其微的少数民族。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期间将捷克作为自己的保护国,而斯洛伐克则独立出去成为德国的仆从国。1945年苏军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后捷克和斯洛伐克再次作为平等主体联合成为捷克斯洛伐克。
1945年6月29日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莫斯科缔结了关于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的条约:根据1919年的《圣日耳曼条约》并入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喀尔巴阡乌克兰重新合并到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次领土变更使捷克斯洛伐克失去了最东部面积约为1.26万平方公里的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地区。
重新独立后的捷克斯洛伐克颁布《科希策会议》纲领: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平等民族的共同国家,但宪法规定斯洛伐克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执行权,国防、外交、贸易则不属于斯洛伐克直接管辖。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取得解放的,因此在战后理所当然成为了苏联阵营的成员之一。捷克斯洛伐克在民族政策上也全面效仿了苏联的民族制度。
捷克斯洛伐克按照族群建立各民族的政党,然后将政治和经济权力在各民族党之间分配。斯洛伐克作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中的少数民族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照顾:斯洛伐克人杜布切克和胡萨克先后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而在由人民院和民族院组成的立法机关中是以等额人口做为选举基础的——在150名代表中75名来自捷克,75名来自斯洛伐克。
1948年5月9日捷克斯洛伐克通过的新宪法将国名确定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49年捷克斯洛伐克加入了苏联组织建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捷克斯洛伐克加入了由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1949年~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成功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在20世纪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达10.9%,与此同时捷克斯洛伐克的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也接近完成。
1968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名为“布拉格之春”的经济和政治改革运动。同年8月20日苏联、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五国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结束了“布拉格之春”。 8月26日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签署协议:同意苏、波等国“盟军” “暂时留驻”。尽管名义上说的是“暂时留驻”,可实际上苏联在捷克斯洛伐克一直驻军到了1990年2月。进入80年代后捷克斯洛伐克开始陆续出现一些游行示威活动。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政坛发生剧变,新上台的政府仍试图维系联邦的统一。然而这时捷克斯洛伐克和其他东欧国家一样面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处境,在这一过程中捷克人主导的联邦政府坚持自由化放开物价,然而这却损害到了斯洛伐克的利益:斯洛伐克的工业化程度一直低于捷克,加之其作为少数民族的地位,所以长期以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一直在经济上对其比较照顾。
可如今捷克斯洛伐克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中央政府从经济转型的大局出发而大幅削减了对斯洛伐克的经济补贴。斯洛伐克自然会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了,于是短时间内斯洛伐克就涌现出一大批利用族群议题来赢得选票的政党,其中有9个政党公开发表要求“斯洛伐克独立”的联合声明。与此同时有37%的斯洛伐克人说他们支持共产主义体制:他们指责高失业率是由于捷克方面主导的市场化所导致的。
然而捷克方面却坚定不移要走资本主义市场化路线。斯洛伐克要求越来越多的自治权利并提出输油管线、铁路、邮政、银行等要进行分离,而捷克方面则对分离持反对态度。与此同时分别代表各自民意的政党为争取选民的支持也有意识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1992年6月的大选中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两个政党分别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获胜。
同年11月25日两个共和国领导人经过协商决定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分离——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规定自1993年1月1日起两个共和国分别成为独立的主体国家。其实捷克与斯洛伐克之间的矛盾早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是由捷克和斯洛伐克作为两个平等主体共同组成的,那么斯洛伐克人就会想为什么在国家的名称中捷克要排在斯洛伐克之前呢?
为什么由两个平等主体共同组成的国家为什么不能叫“斯洛伐克-捷克共和国”呢?也许“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名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可斯洛伐克人会有自己的小心思小想法。对此捷克方面没从正面去引导,反而是对斯洛伐克人的诉求一律嗤之以鼻。捷克人不理解这对斯洛伐克人的象征意义,而斯洛伐克人则认为自己被捷克方面轻视了。很快双方的分歧由国家名称这种象征事物转移成为现实利益的博弈。
斯洛伐克的政治精英们开始反思:在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中捷克的人口是我们的两倍,捷克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也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我们斯洛伐克人需要拥有更多的自治权、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需要权力下放。最终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捷克人管理捷克的土地、斯洛伐克人管理斯洛伐克的土地。当斯洛伐克人这样想时捷克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国际关系有时就像是人际关系的投影:捷克斯洛伐克的分裂就像是兄弟闹分家、夫妻闹离婚。捷克人认为自己长期以来始终对同为斯拉夫兄弟的斯洛伐克人关照有加。作为少数民族的斯洛伐克人一直和捷克人平分在政府和议会中的名额,甚至就连捷克斯洛伐克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也出现了像杜布切克、胡萨克这样的斯洛伐克人。在经济上捷克多年来也始终一直在援助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的人均GDP能在1992年达到捷克的四分之三左右其实离不开捷克多年来的援助。人性有时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斯洛伐克的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是得到了捷克的援助,然而斯洛伐克人是拿自己的生活与捷克人对比。这么对比的结果就是他们会觉得为什么斯洛伐克的人均GDP只是捷克的四分之三呢?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是捷克的人均GDP为斯洛伐克的四分之三呢?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就这样陷入了各自针锋相对的观念中:捷克人认为斯洛伐克人忘恩负义;斯洛伐克人则认为捷克人占了自己的便宜。日子过到这份上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分家。好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在历史上并无大的积怨。因此斯洛伐克与捷克的分手是在协议中逐步达成一致的:不仅没有暴力冲突,甚至也没有相互诋毁的过激言行。这比起苏联与南斯拉夫的解体确实要平和得多。
1999年捷克与波兰、匈牙利一同加入了北约。2004年3月29日斯洛伐克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一同加入了欧盟。2006年捷克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目前捷克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在东欧国家中拥有高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斯洛伐克自1993年1月独立以来推行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营商环境,从而逐渐形成了以汽车、电子产业为支柱,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市场经济。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