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发现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正常吗?对于我们来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人际关系的处理是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学会的一项技能,所以朋友也就成为了必备的资源。
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生活发现自己没有一个朋友,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它的真相你可能永远猜不到。
其实,生活本就是一个人的修炼场
以前,那个年少无知的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特殊的一个,我们必须要有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就要有人在身旁安慰我们,不管去哪里都有人陪着自己。
可是后来,我们发现人类的悲欢是不相通的,我们没有必要让别人安慰自己,别人也没有这个义务,所以,这时候我们便明白了,所谓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发现个人独特的经历原来都只是人类普遍经验的一部分”的过程。
既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既然我们没有义务要求别人和自己感同身受,那么就你悲你的,我欢我的,我们之间互不干涉,让悲欢做到独立自主。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曾说:“独立乃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即使我生活在一片不毛之地上,我也要降低我的需求以取得独立。”
一个人想要变得更好,其实就是在享受孤独的过程,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那是因为智慧必然来自会孤独,所以不管我们信还是不信,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喧哗,一定有人还在专注地、默默地做着自己喜爱的东西,做一件细致入微的东西,安静生活、寂静思考。
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他们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不会被任何人打扰,所以他们可以享受来自灵魂深处的快乐。
人生不过是一个断舍离的过程
有的人为了合群,所以就迎合着群体的节奏,觉得没有朋友就是异类,觉得不合群就是异类。
但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想把手伸向夜空,去捕捉那属于自己的星星。但却极少有人能正确地知道自己的星星在哪一个位置。
有的时候,社交是无效的,就好比一个砍柴的人和一个放羊的人,这两个人在聊天说话,天黑了,放羊的人赶着一群吃饱的羊回家,但是砍柴的人却一无所获。
这样的社交不过是在浪费时间罢了,而如果一味地去追求这样的友谊,最终也会让我们沦为一个不会独立思考、平庸至极的人。
有句名言是这么说得:“一个朋友很好,两个朋友就多了一点,三个朋友未免太多了。”
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不合群”人的心声,朋友,其实能有一个已经很好了,多了就没有意思了。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实在找不到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那也没关系。
因为我们还有自已,只要我们好好对待自已,跟自已相 处,我们也可以是自己的朋友。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这本书中写到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独立个体都是一种独处的状态。但除非离群索居住在深山里或者孤岛上,否则我们没有办法不跟其他人接触。即便是离群索居的人也必须和环境相处,与其他生命相处。”
由此看来,“相处”是生命的必要议题,所以,我们一生都在和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人相处着。
可是慢慢地,我们发现,在那些推杯换盏之间,我们付出了时间,付出了精力,付出了金钱,到头来,我们竟然都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难道是收获了友谊吗?但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找到的人寥寥无几;
又或者是收获了热闹吗?但在那些喧哗过后,我们还需要独自一个人去面对风雨,没有人懂得我们的悲伤。
也没有人懂得我们佯装坚强之后的脆弱,我们看似有好多朋友,但我们还是那个孤独的自己。
于是,我们开始远离那些无效社交,我们开始学着个自己说话,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有些不适应这样的变化。
但是慢慢地我们开始发现,自己的内心逐渐变得通透明朗,我们不会再刻意地去合群,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内心世界的王者。
尔后,我们便不再去追求所有的友谊,我们也习惯了独来独往,这时候
总之,我们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原来,在那些看似寂寞的时光里,我们逐渐变成了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The End -
作者 | 心理咨询师付东升
恋爱婚姻心理主笔团 | 用心理学分析爱情、婚姻、人生
公众号:恋爱婚姻心理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