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苏轼的三起三落

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苏轼的三起三落苏轼又叫苏东坡,这和李白又叫李青莲一样,东坡和青莲都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取的号。我有个疑问,苏轼为啥不叫自己苏西坡、苏南坡、苏北坡,或者苏东方?为啥偏偏叫东坡?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最快的是问百

苏轼又叫苏东坡,这和李白又叫李青莲一样,东坡和青莲都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取的号。

我有个疑问,苏轼为啥不叫自己苏西坡、苏南坡、苏北坡,或者苏东方?

为啥偏偏叫东坡?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最快的是问百度,但搜索后,只有一篇文章提到这个了,除了这篇文章,居然没人这个问题。

那篇文章说他崇拜白居易,说白居易在忠州(现在重庆忠县)的时候在城东山坡种花,并且写诗多次提到东坡的花花草草,苏轼觉得自己跟白居易从政经历很像,为人也比较像,所以自号东坡居士。

不过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叫白香山,而且苏东坡写的《祭柳子玉文》里明确写了“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的,而且后八字更狠,“嘹然一吟,众作卑陋”,可以说褒柳子玉贬元白郊岛,而且白纸黑字,后世文人都不好说啥了。

想要搞明白苏轼号东坡的由来,感觉还需要深入研究啊。

我们继续来看看这篇《祭柳子玉文》,首先它是一篇祭文,那苏东坡和柳子玉啥关系呢,搜索柳子玉发现苏东坡写了好几首诗送柳子玉,他们俩是亲戚,柳的儿子是苏东坡堂妹婿,但历史上对柳子玉的描述很少,不过还搜到一篇《呈柳子玉同年》,作者是谁呢?

王安石。

就是从春秋到清朝,所有文人的现实偶像的,王安石。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孔夫子开始,文人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呢?有几种说法:

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其他的也大概都是这个意思,一是文学方面,一是治国为官方面。

插一句,黄金屋颜如玉千斤粟那个不是文人的理想啊,不要搞混了。

那历史上哪些文人做到了呢?

下面这段话有点像那种穿越文主角,但这是事实。他是文坛领袖,文采天下传唱;他是两朝元老,内阁首辅,心念国家,变法革新。他做到了历朝历代文人的最高期望。他,就是王安石。

话说回来我们继续说苏轼和柳子玉,王安石写了首诗,呈柳子玉同年,里面诗句,劳事欲歌无与和,衰颜思见故人开,也就是说王安石大佬跟柳子玉是一个圈子的人,那苏东坡给自己的亲戚兼大佬写祭文,写得夸张一点,不过分吧?

就像苏轼为自己老师欧阳修写祭文,就用了,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这些词语,尊重逝者,用词高一点,应该可以理解吧。

话说回来了,一个人给自己起名号,要看看这人啥性格和想法,比如李白老想去瑶池逛逛,自号青莲居士(品德又高洁又可以成仙的),陶渊明就想回家种地,自号五柳先生。那苏轼自号东坡,是想在东坡种地吗?

是的,真的是。

没骗你。

你肯定不信。

上下五千年,千古第一词人,苏东坡也想回家种地?

他二十岁中榜眼,被称宰相之材,诗词歌赋样样第一,做官也是百姓称道,这种人不是应该一路做到宰相,最后拿一个文或者贞或者正的谥号盖棺定论么?

那是四十三岁之前的想法。

四十三岁之前,汪洋恣肆,点评古人,针砭时弊,他是苏东坡,他为天下人代言。

祭柳子玉文是他四十一岁时候写的,那时候的他,还不把天下文人放在眼里。

四十三岁,《湖州谢上表》(乌台诗案)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即使是三十四岁时,因为谈论新法不好,被王安石贬出京,他也是满怀希望,即使次年也就是三十五岁时恩师欧阳修去世,他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但这次不一样。

就像日本发避孕套是纪念品一样,#日本称奥运发放的安全套只是纪念品#攻击他的人说他尽管说皇帝好,但还是在讽刺皇帝。

这次所有的风声都说了,不能留他了,他自己也写了诗给弟弟,叮嘱照顾家族,愿来世还是兄弟。

最后谁救了他呢?新派领袖王安石,王大佬说了一句,安有盛世杀才士乎?

没被杀,但贬去黄州团练副使,这是非常非常低的职位,而且俸禄不够养家糊口。

贬去黄州,朝廷失去了一个好官,但苏东坡经受精神、肉体双重崩溃式打击后收获了自己,我们收获了千古第一词人。

大家说苏东坡喜欢庄子和陶渊明,庄子是逍遥自我,陶渊明是自保糊口,感觉差得有点多。

个人猜测,四十三岁之前,他喜欢庄子,四十三岁后,他更喜欢陶渊明。

有时想想,当时旧党文人很多讽刺新党的,为啥苏轼被当出头鸟了呢?

这里说一个当时的段子:

苏轼参加进士考试,写文章,写得特别好,其中引用了一个尧的典故,欧阳修是阅卷组组长,看到这篇文章,说太好了太好了,但又觉得只有他徒弟曾巩能做出这等文章来,为了避嫌,把这篇文章列了第二名。名次公布后,欧阳修问苏东坡,那个尧的典故出自哪里,为啥自己之前没看过。

苏东坡说,我编的。

哈哈哈。

进士考试,改变人生命运的时候,你编个段子来写文章,真是不知该怎么说了。

上面这个段子其实不是真的,#有哪些被人们信以为真的谣言#但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段子传开了,大家会怎么想苏东坡,仗着有点才华,有大佬欧阳修赏识,就放飞自我了?给了别人这种印象,很难不被作为出头鸟。

就像我们说周朝分西周东周一样,苏东坡也分四十三岁之前的苏轼和四十三岁之后的苏东坡。

现在我们知道,人年少轻狂时说话要注意,不然年轻时说的话会被后人一直记住,尽管苏东坡后来写了好多诗,说自己喜欢白居易,但元轻白俗这句还是绕不过去。

其实苏轼之前对白居易不够尊重,不怪他,当时所有人都对诗人不太尊重,不光是白居易。

当时宋朝搞了一个古文运动,反对骈文,骈文包括了诗,古文运动大概意思就是说话不要对仗,别人能听懂就行,有点想我们现在的“说人话”,这个古文运动倡导者是谁呢,欧阳修,作为欧阳修的得意弟子,当时的苏轼当然的对所有诗人不太尊重。

人只有受到伤害后,才能真正理解别人,就像#郭刚堂:不想给儿子带来第二次伤害# 郭刚堂一样,受到伤害,理解他人。

后来的苏东坡,放下了年少盛名的拖累,放下了治国安民的抱负,只想做自己,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他写下了人生中大部分的我们要背诵的课文。

这个时候他理解了白居易,因为白居易写的诗的大都是底层人民,我们现在很容易有共鸣,但放在古代,精英教育,其实白居易跟很多文人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白居易东坡种花,号香山。苏轼有避世之意,翻翻诗文,思考良久,觉得东坡这俩字不错,符合他的心境,就用了。这就够了。

写到这里,我觉得为啥叫东坡已经不重要了,其实可以叫南坡,北坡,西山。号只是一个称号,内在的表达是自我的通透,这个更重要。

对吧。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303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