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妈妈卖了房子搬了家,花了10万元给孩子语言平反。她说这些弯路是可以避免的。

编辑部的同事们在一起聊天发现,很多妈妈最焦虑的阶段,往往是自己刚做新手妈妈的时候:

编辑部的同事在一起聊天,发现很多妈妈最焦虑的阶段往往是刚做妈妈的时候:

现阶段我自身的育儿经验不足,有老人帮忙照顾宝宝的家庭也面临着新育儿与传统育儿观念的冲突,而新生活的育儿是一个只能发扬光大,不能再重复的过程,遗憾与惊喜并存,生怕一个不小心的举动会影响孩子的长远甚至终身发展。

水晶在上海就是这样的妈妈。她的儿子豆豆是一个漂亮又略显文静的小男孩。在2岁之前,她几乎看不出与其他同龄孩子有什么不同。只是后来,Crystal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从豆豆13个月到两岁半,他的语言停留在婴儿阶段,只会咿呀学语,不会叫父母。

结果,Crystal崩溃了:豆豆先后被医生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发育迟缓”,甚至怀疑是“自闭症”。

克里斯托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为了找回豆豆,她不惜卖房搬家,花了近10万元为孩子做各种康复。她走了一些弯路,甚至在很多人眼里,有些人“逼得太紧”。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她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希望能给新手妈妈一些启发,如果能少走弯路就太好了。

以下是Crystal的自我报告:

00-101010

01

两岁半不会叫爸爸妈妈

豆豆出生时的评分是10分,8、9个月可以站立,10个月可以快速攀爬,13个月可以独立行走,开始发出声音.除了语言上有点落后,他和其他孩子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渐渐地,当同龄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从一个单词变成另一个单词时。

也有一些不寻常的行为:

避免眼神接触;

对车轮等所有可旋转物体感兴趣;

只能固定位置吃饭,按一定顺序玩玩具,弄坏了就哭;

说话能力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语言停滞13个月,甚至一些原本可以说出来的单个单词也逐渐说不出来);

所有有“眼睛”的娃娃都表现出对恐慌的抵抗力,无论是填充动物玩具还是像芭比娃娃这样的人形娃娃,他一看到就会惊慌失措地尖叫,而且他很有抵抗力。

豆豆两岁时,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身边的朋友开始小心翼翼地提醒我们是否应该去医院检查。我知道这种情况不能再拖了,于是开始找医生诊断。

00-1010

被诊断语言发育迟缓

我放心了。

我在儿童医学中心的专科门诊预约了,医生建议我们对豆豆进行综合评估。一开始对孩子的评价很顺利,豆豆的认知、大动作、精细动作都很优秀。后来医生拿出芭比娃娃和一些家用玩具让他玩。豆豆抗拒得太厉害,考试只能暂停。在语言测试中,他几乎回答不了医生的问题。

我和妻子也做了一系列的测试。填完家长问卷,中午我们拿到了一张评估单,上面写着:“有可疑自闭症”。

评估表上的10个字犹如晴天霹雳。不敢相信之前在电视和媒体上看到的案例居然真的出现在我身上,我的世界即将崩溃。

上海妈妈卖房搬家,花10万给孩子康复语言,她说这些弯路可以不走

医生对豆豆第一次评估后给出的清单,

让Crystal崩溃了

挨到了下午,门诊医生看了报告后,问了几个问题,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告诫我们再观察一下,可能过段时间孩子就可以自行恢复,如果没有进展再来就诊,我心里才稍微有了一些安慰。

03

从语言发育迟缓,到全面发育迟缓

到了2岁半,豆豆还是老样子,语言方面没有任何改善。这次,我们挂了特需门诊,给孩子做了第二次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孩子的语言依然停留在15、6个月龄,和第一次评估相比,这半年的时间在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方面的分数还退步了。

专家给出的诊断结果是“发育迟缓”,这意味着孩子不仅仅是语言方面,而是全面的发育迟缓。我和爱人焦急地围着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科章依文主任请教,她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治疗时,而是建议我们每周先上一次专家课程——“家庭中如何帮助孩子学说话”。

课上,专家讲到:2岁儿童约15%-20%会面临学说话的困难,其中约50%随年龄增长而自愈,另外50%将持续困扰于语言学习中。孩子语言发育的迟缓极有可能是家庭环境以及一些不当的养育方式导致的,要先尝试着改变生活和养育方式。

04

尝试了各种方法

还请了家庭育儿师

听了专家的课程,我从根本上知道了孩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对孩子的康复有了信心,我坚信孩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专家给了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我觉得还不够,在网上搜集了各种案例和各种辅助机构,决定从家庭和机构两方面干预和帮助孩子。

1、 保持早教(每月花费约600元左右)。虽然孩子确诊前,我们就开始给孩子上早教课,语言方面没有太大的改善,但是早教课程给孩子创造了很多集体活动的机会,我觉得豆豆和其他孩子接触的机会多了,对他建立社会角色感还是有帮助的。我们还建议老师适当地把他放在小龄组的孩子中间,大家语言水平相差不大,更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2、尝试各种机构和专业训练项目。我们尝试了感统个训(一对一感统训练,20000元/年)、音乐启蒙(针对孩子对声音敏感,接受不了任何噪音,5000/年)、美术(锻炼精细动作,5000/一年)等课程,孩子在大动作、精细动作以及平衡感上有了明显地提升,对外界实物的感知也渐渐有了好转,看到毛茸茸的东西时候也不再感到抗拒,甚至还能主动接触,在黑暗中也不再情绪失控。

上海妈妈卖房搬家,花10万给孩子康复语言,她说这些弯路可以不走

▲ 老师给豆豆上一对一感统训练课

3.请家庭育儿师(6800每月)。和保姆相比,家庭育儿师持有育儿师资格证,不负责家务,主要任务就是和孩子互动交流。这个是无奈之举,因为老人带孩子的习惯一时无法改变,豆豆的康复也要花不少钱,我做不到辞职陪孩子。

我的目标也不算高:至少有一个人能相对科学地跟孩子交流、陪他玩儿,但是,性价比真的不高,价格昂贵不说,效果肯定比不上亲子陪伴。家里实在没人带而且不缺钱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4. 上托班。请了半年的育儿师,我们觉得效果和投入不成正比,再加上豆豆即将到上幼儿园的年龄,按照当时的自理情况,他大概率会被拒收。我们尝试让豆豆上托班过渡,提升他的的自理能力和跟小朋友交往的能力。

正好我们选择的那家感统训练机构,有托班资质,我们可以兼顾上感统训练课和托班。可能是集体环境的刺激,3岁的时候,豆豆喊出了爸爸,虽然只是一个字两个字往外蹦,但足以让我们惊喜,加上肢体动作,他基本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

05

为了更多地陪伴孩子

用了2个月时间完成卖房、买房

搬家入住的流程

孩子确诊语言发育迟缓后,我和爱人意识到亲子陪伴的重要性。我们家距离单位60公里,我每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6点回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十分有限,我们决定,把家搬到我单位附近,让孩子上单位的附属幼儿园,这样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陪伴豆豆。

决定后,我们用了两个月时间,卖掉当时住的房子的同时,又在单位附近买了一套装修还算不错的二手房,直接住了进去。

搬家后,除了上班时间,我几乎一心扑在了他的身上,我们改变了家庭养育方式:

第一、所有人都不在家看电子产品。每天带着孩子一起做手工、玩游戏;

第二、当豆豆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主动提供给他,等他自己表达需求;

第三、在饮食上改变。不再剪碎食物,鼓励豆豆吃排骨等稍微硬一些的食物;

第四、带他接触同龄孩子与别人交流。有时间就带他出门,尽量去人多的游乐场或者是亲子乐园,能够接触更多小朋友,节假日还约上有同龄孩子来一场亲子旅行;第五、耐下心来和她一起玩玩具,自己示范玩玩具的不同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或者引导他。

孩子进步很快,豆豆4岁的时候,最弱的语言能力已经飞升到了36个月的水平,2018年11月,豆豆5岁,尽管发音非常不清楚,他已经能讲简单的句子了,我们给他做了第三次评估,评估建议的训练目标,变成了“尽量跟上中班小朋友,争取晚一年上小学”。

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的交流得更多了,孩子有了飞速进步,我们做了最后一次评估,专家说豆豆的发展已经跟上了小学生的水平,入学没有问题了。

今年9月份,8岁的豆豆上了小学,小学的生活也已经过了两个多月,除了同学反映他话比较少外,基本没有任何障碍,甚至学习成绩也在班级中上水平,豆豆也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编程、游泳、乒乓等。

班主任曾跟我说,如果不是事先的沟通,应该也感觉不出他的差距,可能就是语言方面稍微有点弱的孩子。我想,有了这句话,这几年的努力也算是有了一定的成果。

06

我踩过的坑

希望大家不要再掉进去

专家课上讲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极有可能是家庭环境以及一些不当的养育方式导致的,这几年我也一直在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犯过的错和踩过的坑。

1. 看电子产品过多。章依文主任提到,语言发展缓慢的孩子中,大部分是因为过早、过多地接触了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这类产品给孩子们的大多是视觉输入,语言输入过于快和复杂,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是无法接收的,时间长了,孩子对语言敏感度就会持续降低。

我们之前的家,距离我上班的地方有60公里,我每天早出晚归,孩子基本都是老人带,为了让孩子不哭闹,老人会很长时间地给孩子看动画片,我们忽视电子屏幕对孩子的伤害。

另外,电视、手机也让孩子严重脱离了社会角色,减少了和周围人交流的机会,而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社交的工具,它的发展离不开对社会角色的认识,如果孩子没有社会角色的意识感,那么自然语言发展也会有所限制。

2. 过度溺爱,没有让孩子表达需求的机会。孩子大部分时间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老人往往还不等到孩子有需求就主动为孩子提供一切的服务。比如,只要时间一到,就给孩子喝水、吃东西;孩子一哭,马上就打开电视或提供玩具,不等孩子自己表达需求,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自己根本没有用到语言的机会,自然就产生了发育缓慢的情况。

3. 饮食过于精细。精细化的饮食导致了孩子口肌发育不好,有些发音无法支撑,这一点在豆豆身上也比较明显。

在养育过程中,我们怕孩子吃不好,营养不足,往往给孩子吃的都是精加工过的食物。在3岁前,豆豆几乎没吃过比较硬的菜,我们经常将一些菜剪碎,或者干脆直接让豆豆吃面条。豆豆到现在有一些发音仍然不是很标准,我们会把“哥哥”说成“de de”,“奶音”比较重。

4. 孩子可能根本不会“玩玩具”。这一点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我们觉得孩子在家玩得很好啊,各种玩具可以玩上老半天,但是实际上可能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怎么玩。

豆豆很喜欢玩车,但是他对于玩车的概念,是仅仅觉得轮子转动很好玩,并不明白车子真正的玩法,是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角色意义,比如车子可以开来开去,而且他上面可以搭载乘客、运送货物。

医生给豆豆评估,会用到的芭比娃娃和小家具模型,“会玩”的意义是让娃娃睡在床上、坐在椅子上、用杯子喝水等类似娃娃家的游戏,而不会玩的孩子可能就是把娃娃扔来扔去,或是把小家具像搭积木一样叠起来,虽然同样可以玩得很开心,但是其中的意义并不一样。

5. 无效交流过多。这一点在老人带孩子家庭较为常见,老人的喋喋不休或者无效的交流,使孩子无法将语言和具体的物体或事件联系起来。语言障碍的孩子对语言天生是不敏感的,对他们的语言的启蒙就更需要简洁明了。

比如:告诉孩子“苹果”这个语言,那么就需要在孩子看到苹果的时候指着说“苹果”,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他才能将物体和这个词语联系起来,而我们常常会说:“宝宝看这是苹果,大苹果,苹果很甜,营养很好,你要吃的哦,吃了会长大……”这个时候,孩子就会产生混淆: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就是简单的“苹果”还是指这一堆话?

同样,我们很习惯让孩子去叫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叫了之后也没有然后了,孩子就不能理解语言究竟有什么意义,也没有体会到语言的社交功能。

以上,是我感觉在我们家庭中存在的最大几方面问题。我希望更多有相似经历的家庭知道,如果发现孩子的异常:

第一,一定不要“讳疾忌医”,及早诊断治疗,寻求专家帮助;

第二,可以做一些辅助训练,但是,亲子的陪伴比任何的机构训练甚至药物治疗都来得有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只有家长建立起强大的信心,我们才能给孩子与努力前行的动力。

编辑后记:

辅助豆豆发展语言的过程中,Crystal尝试过各种方法,无论是早教,一对一感统训练、家庭育儿师还是托班,只要她觉得有用,都会不惜代价尝试。

这个过程中,她也有很多迷茫和想放弃的时候,这些方法也许不适合所有孩子,她只是选择了当时她能给到豆豆的最合适方式,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最朴素的爱。

正如Crystal一直强调的,父母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一定要分享的经历吗?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分享!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3211.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