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
黄庭坚的一些话看起来很失败,但现在有人在向他学习。有什么好的?
出色的回答:
黄庭坚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应该向他的书法学习,向他的老师学习,研究他学过哪些著名的古迹和名帖,如何运用。提取了哪些风格因素?以及他的审美倾向和文学修养。这些因素都与黄庭坚个人书法风格的形成有关。比如他的代表作《松风阁诗帖》,主要方法对象是《瘗鹤铭》,外观、结构、用笔都差不多。(见下图。)在此题字骨架的基础上,他进行了更夸张的创作,将主笔做得更长,小字做得更小,将圆笔大多改为方笔笔。篆刻法的中心用笔,圆润浑厚。这也是《松风阁诗帖》线条用笔细而有力,粗细变化不大的原因。它们古老而遥远,庄严而粗糙。郭沫若对这件大字摩崖石刻的评价:’,说明它具有真书的形制,保留了楷书的基本笔法,反映了隶书向真书过渡的痕迹。“黄庭坚对:‘《瘗鹤铭》的评论关系密切,汉字没有《瘗鹤铭》。
(齐拓本)
黄庭坚的紧结密密,乘势结法也是《瘗鹤铭》摩崖刻法。
黄庭坚研究颜真卿的书法,有些是出自颜之手。例如,在《松风阁诗帖》中,长斜钩、斯隆和长竖钩。借鉴《争座位帖》,产品点形成一条线,端庄。这一行程就像山路一样崎岖难行。而不是扫动平移笔。像高速公路一样,平坦光滑。《松风阁诗帖》中,有些Si画和炎帝魏延Si很像。有些巧妙地包含了李的意思。
(颜真卿求座帖)
《麓山寺碑》是李咏写的,也是黄庭坚研究的对象。他选择了其苍劲多变的结构、扎实的文笔和独特的趣味。他取骨法,用笔,刚劲有力,气势磅礴,不可侵犯。黄庭坚评论“:”这个词很豪华,真的很奇怪。他恨作品太深,也没有让作品三心二意,以至于儿子被崇敬复活。仅此而已。
(李咏庐山寺碑)
《松风阁诗帖》单字结构分析:‘钱’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但仔细看底部三幅竖画,粗细还是有一定对比的。从左边开始,一笔比另一笔略粗。因为下一个“渔”字更横延,潦草更长,为了不篡夺主人的角色,“锋”字本应在中间横延夸张以收敛。“锋”取纵势,“渔”取横势。“钓”字的右边部分有较高的头部,这也是他结构安排的特点之一。
为了不使“台”字显得太细,中间的宝盖有更宽的横向延伸。上、中横画是倾斜的,下横画是平的。
“经”字左松右紧,上开下合。左低右高,重心向右。
“天”字比“天”字更重要,上半部分向右倾斜。它陡峭而动态,但重心稳定。“睡眠”这个词出现在左边。画棱角。“一”字左宽右舒,右仰,形成左低右高之势。
以下是作者的《松风阁诗帖》部分和文字。
(拙见仅供参考。不当,请见谅。)
还有网友的意见是,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的宋代“书风”不擅书法技法。相反,他们用写作个性来掩盖技巧的不足。所以他们的书法有一些缺点,黄庭坚也是如此,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
对于书法,尤其是宋代的书法,我们应该明确几个观点:
1.笔法的失传是宋代“尚抒情怀”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书法讲究的是口传心授,而老师的面授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宋代书法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呢?杨丰子的《杨凝式》,书风多样,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启发了松石、黄庭坚等人:写性情,抒写自我,以弥补技法的不足。于是,“尚意书风”应运而生。
这就决定了“宋四家”的书法并不完美,必然会有很多缺点,黄庭坚也是如此。
2.书法家的特点可以成为他们的风格或习惯。听一些有经验的书法家的点评,经常会听到“习惯太重”这样的话。什么是“习惯”?它是习惯性的动作或习惯性的笔触。
在一部作品中,有一些习惯性的东西。虽然不符合法律,但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书法家的特点,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如果习惯性的东西太多,就会形成“习惯”,也就是写“油”会俗气。尤其是后来的人如果专门学习这些习惯,那就是“学法”。所以书法界有句话:向我学习的人活着,就像向我学习的人死了一样。
习惯在《宋四家》中屡见不鲜,比如苏轼的《石压蛤蟆》、黄庭坚的《死蛇挂树》等等。
3.黄庭坚的草书明显优于草书,道出了“尚书风”产生的原因。因此,宋四家在创作时刻意避开了较为基础的楷书,而专注于较为自由的草书。
然而,就行书和草书而言,它们的研究重点是不同的。比如苏轼主要写行书,黄庭坚的草书更有创意。比如他的《诸上座帖》,《自叙帖》,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而是敢于突破,寻求节奏的起伏和笔触的顿挫。
但是黄庭坚的行书一味追求气势,矛戟长,张牙舞爪,颤音笔太多,习惯太重,所以非常
多书法家认为他的行书只可欣赏,不宜临习。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黄庭坚有些字看起来像败笔,但是现在有部分人在学,他的字好在哪里?”你的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我归结起来就是三个问题:
1.败笔
2.学黄庭坚
3.黄庭坚的字好吗
下面我们就一一来解答你的这三个问题。
什么样的笔法是败笔
有些笔画看起来像败笔,是你认为是败笔,还是事实是败笔?这个不是容易说清楚的。书法的败笔我们怎么样去界定,怎么样去看,我觉得这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们很多人,喜欢在学书法的时候提到一个问题就是败笔,到底什么叫败笔,什么样的笔法才叫败笔呢?
黄庭坚的书法名作《砥柱铭》局部,他的笔法总是跌宕起伏,自由书写,方圆相接,绵里藏针
关于败笔的问题,没有人给出具体的答案。因为败笔和成笔是相对的,你知道了哪个是成笔,你才能够知道哪个是败笔,这就叫成败之分,所谓的成就是对的是成功的、合理的笔法的肯定。所谓的败笔就是不合理不成功的部分。
但是,我们一般人可能看楷书、隶书中的所谓的败笔,就比较容易判断出来,而对于行书和草书中的所谓的笔法,我们是不太容易判断出哪些是败笔,哪些是成笔。
黄庭坚的书法主要在草书和行书里边,而且,他又是一个书法的创新者,是宋四家之一。因此对他的书法中的一些笔法,我们是不太好理解的,尤其是我们一些初学者对他的笔法的理解更容易产生一些误解。
事实上出现败笔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有些是属于笔法错误,有些是属于笔误,有些是属于。例如下面这个图片中三个书法作品中的“败笔”问题。
图片1是王羲之《兰亭序》中“惠风和畅”中“风”字的“口”部中间多了一横,这是一个笔误,为什么是一个笔误呢?因为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可能由于速度比较快,王羲之以为这个字写完了,要写“畅”字了,所以把口字以为是“申”,但是他马上发现“和”字并没有写完,于是,就再没有多写,这样,“惠风和畅”的“和”字就多了一横形成一个笔误。
图片2是董其昌临摹杨凝式的《神仙起居帖》中“心腹通快時,兩手腸下踞。”的“两”。这个字就是一个笔法的败笔,而不是什么笔误。为什么说是一个败笔呢?我们不要说他临摹的时候并临摹的并不像,主要的问题,是他的转折和交代的过程当中,没有写出精彩的笔法来。
下面我们再看看董其昌临摹的完整的这几个字“腹通快時兩”,我们就看得很清楚,虽然其他几个字临摹的也不像,但是笔法都是很精彩的,只有“两”字是实实在在的败笔,没有写好。
我们从董其昌临摹杨凝式《神仙起居帖》的“两”出现败笔的情况来看:真正的败笔是笔法和结构的错误
图片3是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中最后一联“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中的“长”字。这个字的是一个笔误,原因是它的竖画写的太长了,然后,写横画的时候,黄庭坚进行了纠正,也就是“救弊”。
什么叫书法中的“救弊”呢?这是书法创作过程当中非常多见的一种情况,也是书法家化腐朽为神奇的一种高超的技法,就是说,这个笔画按照计划,或者按照意在笔先的那种预想,结果写错了,或者写长了,或者写短了,等等,或者写粗了或者写细了,等等,那么在下一个笔画的书写中,他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调节,使得原来写的不理想的别笔画,在整体的一个字里边能够显示出,还是非常的,甚至于还会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效来。
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不但在行书中,楷书中也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临摹古人字帖的时候,不要认为哪一个笔画笔笔本来都是古人预想好的,意在笔先的,实际上,他们经常出现笔误,但是又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
黄庭坚“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这句诗中的“长”字的竖画显然是写的太长了,怎么办?这是从来没有这样的写法的,经典的作品里面没有一个“长”字的竖画写这么长的。
黄庭坚书法《松风阁》局部,笔法突兀险峻
有些长字是写的长了一点儿,但是很少像黄庭坚写的这个“长”字这么长,显然是过分了,这就会违背书法平衡的原理,当然就属于是一个败笔了。怎样让败笔不败?这就是对书法家的一个考验。
黄庭坚以自己丰富的书法结构处理的经验,把这个“长”字的竖画显然通过重新的分割,挽救了因一画而。所以也可以说是产生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的。
上面我们列举的几个例子说明,有些败笔看起来是败了,这是从局部来看,从整体来看他却没有败。而且仍然可以作为经典的字帖来学习,比如说王羲之“惠风和畅”的“和”字,黄庭坚“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中的“长”字。但是,像董其昌临摹的“腹通快時兩”这几个字,其它几个字虽然临摹的不像,但是笔法是精彩的都可以学,只有“两”这个字因为有败笔,所以就不能学了。
那么黄庭坚的书法里边有哪些笔法是看起来像败笔呢?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就几乎就不成立了,黄庭坚是历代书法中家中的一位大家,他不但在宋代的文学高峰上是享有大家的地位,还以他的书法享有很高的地位,这就是黄庭坚,黄庭坚也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学习经典而不拘泥于经典的一点一画
千里马一直主张,学习经典要批判的接受,不是全盘的接受,100%的去接受良莠不分地去接受。但是,善于批判,敢于批判,不是瞎批判乱批判。
黄庭坚的书法,总的来说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它是跟古典的书法,比如说唐代和魏晋书法是“破法”的。总的来讲,黄庭坚的书法跟魏晋书法跟唐代书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的笔法很多都可以认为是“破法”的。既然它和传统的魏晋书法,唐代书法不一样,那么我们也就很容易认为黄庭坚的书法是病态的,是不够完美的,甚至于是存在很多败笔的。
”例如你贴出来的图片中举例的这些笔画,我们看看,如果有什么“败笔”的情况,那么,我用红框勾出来的这些横画,可能就是你认为的败笔吧?因为这些横画我们看起来不太光滑,不太像魏晋和唐代楷书里边的非常光滑的那种笔法,而是有一些颤笔的提按,甚至有一些“锯齿”的情况。
这笔画我们如果孤立的来看它,确确实实与唐代的和魏晋的笔法相比,可以看作是“败笔”。因为它完全跟唐代的笔法和魏晋的笔法是大相径庭的。
但是这是我们只看到的一面,我们看书法首先既要看它的整体,也要看它的局部,既要看到它的立法,也要看到它的破法,我们从黄庭坚来说他的立法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最主要的他是破了法,他跟唐代和魏晋书法明显,用笔上面是有一些自由和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些让我们看起来显然跟唐代那种严密的笔法相比,它确确实实是不够完整的。
但是从总体上来讲,黄庭坚的书法仍然是很有生气的,他的笔法很沉着,他不是刚猛也不是柔弱,而是更加的突出了韧性,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不是多“骨”而是多“筋”,这一特点都构成了黄庭坚成为“宋四家”之一的书法地位。
黄庭坚书法作品《砥柱铭》,其笔法有苏东坡的味道,有不同于苏东坡的用笔肥厚
我们学习书法有一个原则,就是我们既要完整的继承古典的书法,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批判,特别是在唐代以后的一些书法,他们本身就是对唐代和魏晋之前书法的一些突破,所以我们要想打好基础,最好还是学唐代以前的书法,唐代以后的书法不太适合于我们一些初学者,因为我们的经验不足,我们的欣赏品位也不是那么全面,所以把有些好的书法会认为是病态的书法,如果按照唐代和魏晋笔法来看,苏东坡迷糊的很多书法也是很有病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首先自己要建立健全的一种书法欣赏观点。你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你才能够全面的欣赏到书法的健康性和它的创新性。否则只能墨守常规饱餐守,确欣赏不到好的书法,作为在历史上很有贡献的书法家,黄庭坚,我们不是在这里要为他辩护什么,而是我们想告诉大家书法的美是多种多样的,既然宋代有所谓“尚意”一种新风尚,那么如果都写得像唐代和胃镜一样,怎么会开拓出宋代书法的新面貌呢?
黄庭坚的书法好在哪里
黄庭坚的书法真的不是我们很多初学者能够欣赏的,前面我们已经说的很多了,就是他的笔法呢,不像魏晋书法那样圆润,而是有些笔法常常是带有“破体”味道的。这就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的惊讶,为什么他跟唐代的不一样呢?那么它好在哪里?为什么会成为“宋四家”之一呢?
黄庭坚宋代书法家被称为“宋四家”之一,这个地位绝对不是捧起来的,而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的。一个书法家成为历史上的名家,她有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黄皮歼,不要说他是诗人就评他的书法,它确确实实也是独树一帜的,但是恰恰是再加上他诗人的地位,他的书法就显得更加宝贵了,黄庭坚是宋代著名“西江派”诗人,同时他又是“苏门四学”中的佼佼者。
黄庭坚跋《宋徽宗蔡行敕卷》局部
因此,历史上宝爱他的书法作品,当然也是情理之中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从纯粹的美学的观点来欣赏他的书法,那他的书法也是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清新之风的。
首先他在字体上写的比较偏长,笔法上比较偏瘦。笔画上面提按明显,转折交代清楚。章法安排上落落大方。
所以历代的欣赏者对黄庭坚的书法评价都是很高的。例如,最早是皇帝宋徽宗说黄庭坚的书法“黄书如抱道足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徽宗本人就是一位鉴赏家,对黄庭坚的评价也是很不错的。这就说明在大书法家的眼中,皇帝间的书法是非常高雅的,而且也是超出了一般人的看法的。同时黄庭坚的书法也以“长枪大戟”新的特点受到很多书法家的高度评价,当然他的书法的美学价值是很高的。
其实学习黄庭坚书法,不是我们初学者学习的对象,我们最好不要首先一开始就接触黄庭坚的书法。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书法基础和书法历史知识之后,再去学习黄庭坚这样效果就比较好一点,也对黄庭坚书法的认识会全面一点。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自经历过的事,前几天我的朋友圈里有一位广州的书法家,把他的书法作品的一个字和黄庭坚的对比出来,让大家看,当时我们也没有在意,哪一个字是他写的,哪一个字是黄庭坚的,我们好多人都认为他写的那个字比较好,原因是他写的那个“安”字是有一些新意的。后来他告诉我说,你们都不要迷信黄庭坚了,未必黄庭坚的字就比现在人写的好。
这个时我又说出了我的一个看法。我说,这个说法就不一定对,我们看字孤立的来看一个字和看一篇字从整体中来看是不一样的。
书法家的每一个字都是在它的整体中显示出它的整体感的,如果我们孤立的把它拿出来,有时候确确实实也未必是最好的,但是在他的作品的整体环境中,却是最恰当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清楚。
南朝碑刻《瘗鹤铭》局部
所以,我们大家学书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除了我们从笔画当中的局部来看书法之外,还要看总体上来看,从整体上来看书法是更高层次的欣赏。
我们欣赏书法首先看到的是气势,气势就是整体,但是我们初学者是不学气势的,因为我们刚刚初学,我们主要是集中在一点一画上面,当气势上面决定了一幅作品好不好的时候,我们再看回到他的点画上来看,这个时候我们要提出的问题就多了,我们要欣赏和品味的东西就多了。黄庭坚的书法,不但吸收了隶书篆书的笔意,而且他还吸收了魏碑的书法传统,所以欣赏他的书法,显然我们不能完全用晋唐的笔法来衡量。
黄庭坚早年是学习王羲之的,但是他后来发现了有一个碑叫《瘗鹤铭》,这是一个南朝的书法作品,黄庭坚一看到这个作品就评价很高。他的书法风格的形成也受到了《瘗鹤铭》的影响。而《瘗鹤铭》这个书法作品,我们今天是把它列入碑学体系的,事实上,在唐代或者宋代之前的书法家,碑学和帖学是并行不悖的。
而且在宋代研究金石学也是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和风气的,只是到了清代才把碑学和帖学分开来甚至对立看待的,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用帖学的观点来看书法,这当然是完全不够的,比如说黄庭坚的书法,它就是帖学和碑学的结合,可以说,黄庭坚 也是最早把碑学和帖学和融合起来的书法家。
其他网友观点
黄庭坚是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从黄庭坚的行、草书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特点。
其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
其草书以狂草为主,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独具一格。
无论其行书还是草书,都显示那种大开大合、独具一格的特点,有点过于开放,有的移位险境,但从不越书法法则。这样说有的抽象,只有当你练习到一定水平时,或者说二十年、三十年后才明白,古人的书法是多么的高、精、妙!
其他网友观点
书法的笔法是一样的,
章法也是有据可寻的,
高妙精微的在于心法,
黄山谷书法自然广博,
需学习其内在之精髓。
其他网友观点
初学书时的我也觉得黄庭坚的字一般,那时比较喜欢米芾,风樯阵马,八面出锋,恣意挥洒,沉着痛快,理解不了宋四家这个黄庭坚还排在米前面,(我这个太花心,看见什么好都要去临点皮毛,其中学过王鐸,苏轼,颜真卿,王羲之,王羲之的聖教序当时也不怎么对眼,)兜兜转转,直到有一天写了一下黄庭坚的字,触动很大,直击心灵,长枪大戟,大开大合,很是舒畅,所以只能说有些东西你不认同是你理解不了,不是它不好,等你的层次到了自然就理解了,老祖宗留下的都是好东西,要去仔细品方能品出味道来。
其他网友观点
黄庭坚有些字看起来像败笔,但是现在有部分人在学他,好在哪里?说到黄庭坚的书法好,这个要结合它的历史背景来进行分析,不能单纯的以黄庭坚的书法来就事论事。
图片:北宋 黄庭坚 苏轼寒食诗卷跋
是有些人说到“法度崩毁,始于苏黄”,但这只是表面的,并没有深入地分析书法发展到黄庭坚,苏东坡的那个时期整个社会书法审美已经陷入了一种停滞。也可以理解为书法的风格相对固化没有创新。
图片:北宋 黄庭坚《诸上座帖》
在中国的书法发展史中,我们知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而在宋人尚意的这些典型代表书家中以苏黄米蔡四大家为主。其中蔡襄则更多的固守于魏晋的书风。严格来讲,真正能够达到尚意的还是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主。
图片:北宋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
黄庭坚以观看渔夫荡浆中悟得笔法融入其书法当中,故其书法点画中你可以看到很多荡浆的节奏,就如题主图片中的“三”字的第三个长横笔画一样。因此,其书法以抒情达意来表达倒是对于魏晋风格特别是“二王”的书风进行了颠覆创造出具有自我的个性来。
图片:北宋 黄庭坚《廉蔺列传》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法度崩毁,始于苏黄这是一个事实,但是,其更深层次则是对于书法风格的一种创新,其创新又不逾矩。可以说这在中国的书法历史上是成功的。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其他网友观点
每一笔都是败笔!世人哪知所谓的美是被强加的、被流行的。
其他网友观点
很高兴回答“黄庭坚有些字看起来像败笔,但是现在有部分人在学他,好在哪里?”对于题主这一问题,首先你没说清楚黄庭坚哪些字看起来像败笔,很难针对你的疑惑来回答。不过我们要明白一点,能在书法史上留名并且能成为经典的,必然好的、优秀的,这个不是谁的几句话就能否定的。而且我们对于古人经典作品要抱有谦虚和客观的态度,最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现在学习黄庭坚的人不在少数,他有这个魅力不是没有原因的,那他的字好在哪里?我尝试从一下几个角度来作为分析!
黄庭坚的书法好在哪里?
黄庭坚是北宋文坛上一位卓越的的书法家、文学家、诗人,他的书法独树一帜,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当时以及到现在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许多书法家、评论家对黄庭坚的书法大加赞赏,如《宋史·黄庭坚传》中有云:“山谷善草书,楷法亦自成家。”宋代诗人陈师道在《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四首》之一中这样称赞黄庭坚说:“龙蛇起伏世无前,江汉渊回语更妍。好事无须一赏足,藏家不必万人传。”宋徽宗也夸赞他说:“黄书如抱道足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豫章先生传》有这样的表述:“公楷法妍媚,自成一家。游荆州,得古本《兰亭》,爱玩之,不去手,因悟古人用笔意,作小楷日进。”由此可见,黄庭坚的书法很受后人赞赏,而且他对于草书、行书、楷书和大字、小字都很精通,这在书法史上是不多见的。
黄庭坚传世的书法草书和行书居多,所以学习他草书、行书的人自然也比较多,我们可以分别来看看黄庭坚行、草书的特点以及好在哪里。
黄庭坚书法行书
1、中宫收紧,点画长枪大戟
黄庭坚的大行书,颇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基本每个字的横、竖、撇、捺都拉得很长,像长枪大戟一般,而且中宫收紧,点画外放,笔画像是从圆中心放射出来的一样。
这种极为张扬的字形结构,突破了晋、唐以来流行的端庄、温婉的字形,整体给人很放、很夸张,但又不为过的感觉。
2、欹侧变化,因势赋形
黄庭坚书法的字形的结构笔画欹侧,因势赋形,不受拘束。他所表现的横画都不平,有欹侧,竖画也弯曲有度,每个字都有相斥或者相迎的关系,互相揖让配合。这种特点让他的书法更加显得狂放潇洒,风韵典雅。
他的好友苏东坡就很欣赏黄庭坚书书法欹侧的特点,曾夸赞他说:“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
黄庭坚《花气诗帖》
3.动静结合,和谐统一
很多写行书的书家都喜欢把四点底的笔画分开写或者写成一横,黄庭坚的则不一样,他把这种四点的底连在一起写,像波浪的形状一样,如《花气诗帖》中的“薰”字、《黄州寒食诗卷跋》中的“兼”字、《王纯中墓志铭》中的“无”字等、《经伏波神祠诗卷》中的“马”字等。这种点画的处理,使字的上半部较为端正、平稳,表现出来的是“静”,而下面的四点稍作改动,连成一笔,显得飘逸潇洒,表现出来的是“动”,这样字就有动静结合,整体和谐统一。
草书
1.点画无直线
黄庭坚的草书的点画几乎没有平直的,不是上下摆动就是左右倾斜,都是带有曲度的,而且很长,就像苏东坡说的“树梢挂蛇”,最经典的就是他的《诸上座帖》。
2.结字多横向取势
黄庭坚的草书结构通常都取横势,给人以宽博之感,就连上中下结构的字,局部都要调整为横势,这估计是他从汉隶中演变而来的。
黄庭坚《诸上座帖》局部
3.用笔提按动作明显
黄庭坚草书的点画,轻重有致,有时一个笔画的起行收都写成几个段落,提按明显,有很强的节奏感。这样的笔画就像在纸上跳动一样,是灵活的,很有弹性,耐看性强。
4.不泥古法,章法独特
黄庭坚的草书如龙飞风舞,章法不拘束,上下左右参差不齐,字与字之间有时密不透风,有时疏可走马。黄庭坚虽师承张旭、怀素,但他不拘泥于古法,只求创新。金代诗人施宜生这样称赞黄庭坚的草书:“行行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赵秉文也在《题涪翁草书文选书后》说:“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如庄周之谈大方,不可端倪。”黄庭坚善于用笔,他所表现的线条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张旭、怀素的草书虽然放肆豪逸,但是点画多是一笔而过,而黄庭坚则一波三折,提按有力,抑扬顿挫。这里并不是说黄庭坚草书超过张旭、怀素的意思,只是为了说明黄庭坚敢于一改前人,不拘泥于前人,提倡创新创意精神。
黄庭坚草书
黄庭坚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书法家,在行书、草书、楷书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敢于打破古人结字的方法,让线条重新组合,很有自己的风格特色。
他的书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之前,这个阶段是黄庭坚学习前人的成长阶段,他师法多家,如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李北海、杨凝式、周越等。但黄庭坚对这一时期的书法并不满意,他自云:“元祐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其实,黄庭坚在元祐年间的书法已经小有成就了,从神宗元丰五年(1082)他在泰和石所书的《戒石铭》和《文赋》中就可以看出,他那时的书法造诣已经很非凡了。宋代著名文学家周必大在《跋山谷书〈文赋〉》中说到:“今观此卷书法娟秀,不减晋、宋诸贤,自足名世。”第二个阶段就是在元祐以后的,也就是现在我们比较常见到的书法面貌。
黄庭坚草书
黄庭坚对于书法颇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认为“笔墨各系其人”,认为书法是一种君子的品格,非俗人所为。他还提出了“绝俗”的呐喊:“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他的呐喊无不令人深思,他对“俗”深入痛绝,要求书法家首先要做“不俗之人”。
每个人对每个书法家都褒贬不一,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所站的角度不一样,而且书法家也不是完美的人,作品也不能说很完美,世间万物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只是取决于我们看它的角度。当然书法家也有自己的习性所在,这是毋庸置疑的,黄庭坚也有他的习性,我们学习他时,应该要懂得规避这些习性,取他的长处,取我们需要的地方。而且学习黄庭坚最可贵之处在于他对书法的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他网友观点
反问,四大楷好在哪里。都是写字,只有丑书把技巧夸大了。都是技巧[酷拽]线条对比明显,结构匀称,刚劲有力,一反秀丽无骨之风。书坛一面旗帜,黄老师!
要说端正,印刷字体最端正,也最美。你说欧楷美,二田美,为啥新华社的报纸不用它?答案显然是不够美。
要说变化,行草变化最多,一个弯就无穷多。所以没有理由说黄老师不好。
至于败笔,在行草书里没有议概念。用楷书衡量,全部都是败笔。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