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的书法特征,篆书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北宋的篆书发展状况如何?为什么说北宋是篆书发展的小高峰?网友提问:北宋的篆书发展状况如何?为什么说北宋是篆书发展的小高峰?优质回答: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北宋的篆书发展状况如何?为什么说是篆书的第三次小高潮”?真不知道这

用户问题:

北宋篆书的发展是怎样的?为什么北宋是篆书发展的小高峰?

出色的回答:

感谢您的邀请和提问。“北宋篆书的发展如何?为什么是篆书的第三个高潮”?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北宋出现了小篆热潮,前两次“小高潮”是怎么出现的?无法理解。

但北宋有篆书家,《宣和书谱-篆书》年,在唐宋仅存的八位篆书家中,有两位北宋篆书家被记载。

一个是宋英宗赵书第四子赵琪(1056-1088),另一个是福建半隐逸的张友芝(1006-1062)。他们差不多两代人了。不过,这个赵琪是个君子,喜欢书画、篆书、隶书。张友芝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学者。

北宋张友芝的篆书,反正你也证明不了。篆书是北宋的“小高潮”,是第三次。这是唐代以后楷书、行书、草书的主流书法无法相比的。

篆书虽不能绝迹,但完全没有高潮气息,这是汉字和书法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是独立于人的意志的。

马千里在这里谈到“篆书”和北宋篆书。

首先,篆书没有“小高潮”和“高潮”。

从历史背景来看,中国书法史和书写史并不是同步的历史,这一点我们应该清楚。没有文字的历史,就有书法的历史。

北宋第四年,苏写了《祖无择三言诗》篆书,大篆,是《石鼓文》的第一笔书法。*书写的历史比书法的历史长得多。所以,秦始皇统一汉字后,不能说中国书法史就统一了,更不能说中国篆书的高潮就要来了。

中国书法史中的书写史和书法史经常混淆,所以我们经常混淆书法和书写。

篆书历史悠久,至少从周朝开始。因为中国历史上没有甲骨文的研究,古代没有甲骨文书法,也没有青铜书法。

真篆书书法始于“篆书”。首先,篆书第一次确立了全国统一的标准。二是篆书保持了古文字的源头地位和权威代表。

那么,为什么从汉代到清代的中国篆书,以至于今天篆书的主流是“篆书”而不是“篆书”,却没有篆书的高潮呢?

这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用篆书统一六国文字,汉朝继承了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制度。因此,从汉代开始,真正标准的汉字是以篆书为基础的。后来,东汉许慎的大文字学著作《石鼓文》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字典,而且巩固了小篆的书法地位。

宋代常举《说文解字》墨与书法吸收了青铜器铭文的含义,是宋代罕见的篆书作品。然而,众所周知,篆书不仅是小篆,也是大篆。现实中,篆书已经被战国后期流行的隶书所掩盖。

从东汉到隋朝,中国书法一直在演变。最后从唐代开始,形成了今天的楷书、行书、草书的书法体系。唐代以前的隶书和篆书完全退出了书法的实用领域。

尽管如此,篆书的地位并没有动摇,它仍然是一门基本的文字学,也是一门必要的汉字基础学科。

但这并不意味着篆书具有实用书法地位,而是因为篆书是国学“小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理解儒家经典,我们必须根据《宋人词册页》学习篆书。因此,篆书在一定范围内仍在使用。

由于汉代的“小学”重文字训诂,至晋南北朝时增加了音韵,至隋唐时增加了金石学和书法书,讨论书法的笔法和笔法,再到宋代研究石刻金石学作品,篆书也被纳入“小学”的范围,尤其是文人喜欢仿古篆书。

宋代篆书《说文解字》这也是为什么东汉不再用篆书,但有人能写篆书的原因,因为在“小学”阶段,就得学篆书,这是汉以来国学体系的传统。

那么,汉代有没有篆书的“高潮”?由于历史上没有更多关于篆书家的记载,我们很难认为汉代有篆书的高潮。

现在东汉《宋故德安县太君张氏墓志铭》是汉代篆书的代表作之一。

从《袁安碑》开始,汉代以后的篆书基本没有超出“篆书”的范围。比如唐代李的篆书和宋代张友芝的篆书,由于都在篆书体系之内,所以篆书的研究范围与清代和现代金石学完全不同。

我们也可以从《袁安碑》看到篆书的状态。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编纂的《宣和画谱》李》一书,只记载了李、韦豹、唐、石元亚、徐铉、张友芝等八位篆书家。

《宣和书谱-篆书》在宋朝,宋朝只有三个人。其中,许萱是南塘人。由此可见,篆书在宋代的地位已经很孤独了。

隶书的地位更差。《宋故德安县太君张氏墓志铭》只记载了唐代书法家韩泽木。

那么,篆书在北宋的地位如何?不清楚吗?

事实上,自汉代以来,篆书就一直隐藏在隶书的背后。在每个朝代,篆书的地位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唐朝是这样,宋朝也是这样。

北宋四年,苏写了《宣和书谱》篆书,所以,《祖无择三言诗》虽然只记载了两个篆书家,也就不足为奇了。历代篆书家不多。

北宋初期,有一个和尚,可以称得上是篆书家。他就是孟赢,湖南衡州人,名叫宣仪。孟赢精通《宣和书谱》,书法作品。当时,她高度评价孟赢的好书法。有人以为智勇之后会有杨冰,杨冰之后会有孟赢。

孟赢的书法也是如此。

实不错。

据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记:梦英“与郭忠恕同时习篆,皆宗李阳冰”。

郭忠恕是北宋初的大画家,郭忠恕 (?-977)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画家,他也是一位擅长篆书的书法家。

梦英《篆书千字文并序》

如果梦英与郭忠恕同学,那么,梦英也应该是宋初时代的人了。

明代书法家杨士奇云:“梦英楷法一本柳诚悬,然骨气意度皆习弱,不能及也。”

王世贞评价说:“英篆笔亦自整劲,正书出信本《皇甫君碑》,骨稍露耳。”

明赵涵:《石墨镌华》谓,“英公正书第一,篆次之,分隶又次之。

以上对梦英的评价毫不为过,现在,据西安碑林收藏,梦英的篆书和楷书都有,例如《篆书千字文并序》宋乾德三年(965年)刻、《梦英十八体篆书》乾德五年(967年)刻、《宋梦英夫子庙堂碑》,又称《扶风夫子庙堂记》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刻、《华严法界观残碑》等八种书法碑刻流传于世。

梦英书法碑刻《华严法界观残碑》

可是如此有名的书法家却没有登上《宣和书谱》 的名录。

除了北宋早期的高僧是梦英,北宋宋仁宗时代的隐士章友直(1006----1062)也是一位善于篆书的书法家

章友直生于景德(1006)三年,是一位有很高造诣的书法家,他的篆书取法于唐五代诸贤如徐铉、李阳冰。

由于他的篆书很像徐铉的书法,有人误传他是徐铉的弟子。徐铉(916—991)在北宋生活了32年,是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以校注《说文解字》闻名。曾代表李后主与赵匡胤谈统一的问题。

徐铉说,南塘与大宋如父子,儿子没有对不起老子的地方呀?赵匡胤说,既然知道是父子,父子怎么能分开?问得徐铉无言以对。

其实,徐铉去世时章友直还没有出生,所以,绝对不是徐铉的弟子。

北宋庆历四年苏唐卿书《祖无择三言诗》篆书,笔法大篆,类《石鼓文》,开《石鼓文》书法先河

皇祐(1049----1053)年间,宋仁宗听朝中近臣奏闻,大赞章友直文章好,书法好,善作篆书,宋仁宗想召见他,一睹他真正的才华,但是,章友直称病不应召。

后来,太学准备树石刻五经碑,要用篆书,朝中多不善篆书,朝臣就推荐章友直,仁宗召其进京写经。这回章友直才奉诏从福建建安行经万里来到汴京,与杨南仲等人,共同完成了《石经》的篆书工作。

石经既成,摹拓者甚众,太学一时为塞。章友直为太学书写好石经后,仁宗欲授予他将作监主簿,就是建设部主管,他推辞不肯就。仁宗赐与银100两,绢100匹。

在写石经的这段时间里,章友直还有幸给内府收藏的唐代著名绘画作品《步辇图》用篆书写了题跋。《步辇图》是唐代绘画大师阎立本的作品。

章友直的篆书《篆隶两种千字文》

现在我们从章友直的《篆隶两种千字文》可窥其篆书的风采。

这些字写的刚健挺拔,古朴消散,可以说非常有古意,也很有小篆的简练疏朗之美,形体比较方正。

章友直也善于绘画龟蛇,他最后并没有如愿回到家乡福建,而是卒于京师汴梁,这一年是嘉佑七年(1062),他活了57岁。

宋代的篆书,还流传一个常杓《宋人词册》墨迹。

常杓的这个篆书作品,有一定的特点,就是吸收了一些金文的笔意,这是唐代以来小篆书法中从来没有的

第一段是以小篆书苏轼词作《哨偏》。第二段是参合铜器铭文的笔意写的韩愈的散文《盘谷序》。

常杓的篆书,起笔和收笔都是露锋笔法,行笔用中锋。第三段小篆写《红白莲词》。书法有唐李阳冰笔意,圆劲而有古风。可见他师法是不拘一家的。

但是,总体上成就不算很高,能够在宋代用篆书,创作书法作品,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宋故德安县太君张氏墓志铭》通篇九百余字。全文用篆文书写,书者为北宋著名书法家陈晞,撰写者为北宋名臣熊本,而墓志志主则是北宋江西状元、文学家彭汝砺之母,因此这方墓志是集书法价值、文献价值于一身的精品。

《宋故德安县太君张氏墓志铭》篆书为铁线风格,有唐李阳冰遗风,是宋代很有功夫的一个小篆书法作品识篆习篆不错范本。

但是,宋代最好的,一个小篆书法作品,我认为是庆历三年(1044)苏唐卿所书的祖无择的《三言诗》。他们都是同时代的人,庆历年(1041年----1048)宋仁宗赵祯诏令天下兴学,宋仁宗欲封孔子的后人为文宣公。祖无择奏曰:“前代已封孔子为宗圣、奉圣、崇圣、褒圣,唐开元年间,又尊孔子为文宣王,今再把其祖宗的谥号加封其后代,不合礼制。建议改称衍圣公。”他的意见后来被采纳。

祖无择在东海今连云港兴学。庆历四年,祖无择任海州知州,他在任期间在海州建学馆,安置生徒,较好地促进海州地区的文化发展。

《三言诗》就刻在海州。祖无择一生行无愧疚,他在《三言诗》中,充满自信地说“千百年,苍苔没,后有人,为吾拂”。这个《三言诗》篆书,就是由他的好朋友苏唐卿篆书的。

我们今天看这个书法作品,确实大大跳出了汉代以来的小篆为正宗的框架。应该说这是一件具有《石鼓文》笔法风格的书法。

在清代以前非常少见这样的篆书书法作品。

我们总结一下北宋的篆书书法,总的来说还是在唐代篆书的范围以内。

从应用和社会影响力来说,s篆书是非常有限的。这是与清代崇尚金石学,对篆书、隶书、魏碑兴起一股潮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当然,出现了像苏唐卿用大篆笔意写篆书,也是非常罕见的书法奇迹了。

其他网友观点

整体上看,北宋的书法发展呈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北宋初期承接五代、追摹唐朝,风格趋于端庄大气,属于唐朝风格影响下的一个产物,而到了中期,随着文人士大夫以及艺术风格逐渐的完善发展,文人在前辈书法家的基础上又有了更多自觉的追求,那么书法经过前两个时期的积累和渐变,北宋晚期的书法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出现了书法上我们称之为尚意的书法风格,个性化趋于明显、程式化风格渐渐衰落。此一时期文人的书信手札中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一点。从行草书上的发展状况来说,北宋将文人意趣的行草书推到了后代无以企及的高度。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以及宋代书法家、艺术家同时也是皇帝的宋徽宗大力提倡文人意趣的书风,在加上金石学的兴起,文人书法呈现出古拙却又壮美的一面。

由此可知,上述这些发展过程渗透于篆书碑额的发展过程中,碑板石刻上的篆书明显与该时代不同阶段中的书法文化潮流相互联系,共同促进了宋代碑额书法的流变。

其他网友观点

北宋时期的篆书,远谈不上小高峰,只不过在北宋早期的徐铉,在小篆有一些建树。

(徐铉《重摹峄山刻石》拓本)

北宋早期的书风,基本上延续了晚唐五代的书风。太祖赵匡胤是以刀马取得天下的,对文化是难掩其漠视心态的。而其弟赵匡义即位后,情况有所改观,毕竟天下一统了,文化复兴要提上议事日程。

此一时期的代表书家是徐铉,他是随后主李煜一起降宋的南唐旧臣。其成就主要在文字学上,作为文人,书法当然也不错,在小篆上所下功夫尤其较深。

其实,小篆自其产生后不久,就归于沉寂,主要原因当然是书写不方便,故历来写的人不多。

自李斯之后,唐代出了个李阳冰,史书上将二人并称为“冰斯”。又有了数百年后,宋代终于又出了个徐铉,算是继承了“冰斯”的衣钵。

(徐铉《千字文残卷》)

朱长文在《续书断•妙品》中说他:尤善篆、八分,精于字学。《宣和书谱》中更是记载:识者谓自阳冰之后,续篆法者惟铉而已。

徐铉传世的篆书作品有两件:一件是他摹写的《峄山刻石》拓本,现藏于西安碑林;另一件相传是他所写的《千字文残卷》。第一件明显更加靠得住。

篆书真正的重生,在于清中期之后,以邓石如为代表的书家,将隶书、楷书笔法融入篆书后,篆书才再现辉煌。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邓石如篆书)

其他网友观点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既然你谈到了篆书的发展问题,还提到了历史上篆书发展的高峰问题,那我们就不妨回顾一下北宋之前篆书的发展状况。再盘点一下北宋时期篆书发展的概况,这样我们就不难就以上问题得出结论。

书法历史上将篆书分成大篆和小篆。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夏、商、周三代,被后世称为“先秦”,前秦时期产生的文字,包括甲骨、金文、石鼓文、还有竹筒木牍、帛书都被统称为大篆。

甲骨文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干了一件很有历史意义的事,那就是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和车辙等,后人们称之为“车同轨,书同文”。秦始皇命当时的丞相李斯主持统一文字的工作,李斯对当时的秦国文字进行了规范整理,并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全国文字的统一标准。李斯还撰写了一批文字,刻在全国各地的名山上作为样板供人参照学习,这些刻石分布在全国,有《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琅琊台刻石》。

人们把李斯整理的这些文字称为小篆。

李斯小篆《峄山刻石》

李斯始创的小篆,对前秦时期的文字进行了归纳整理与优化,小篆相对于那些形态各异、象形意味浓厚的大篆有了文字通用性上的很大发展。

首先在字形笔画上作了删减与省略,在字数上比大篆有所增加,在书写辨识上更加有规可循,文字通用性更强。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小篆字体修长端庄,结体工整规律,疏密有致。用笔圆转流畅,线条匀称,以中锋用笔为主,书写时字势上密下疏,排列整齐,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小篆也是篆书发展史上艺术成就的第一座高峰。

李斯小篆

秦朝之后的汉代在篆书发展史上,主要起到了延续和传承的作用。一方面汉承秦制,篆书在汉代早期仍然作为官书在汉朝使用,另一方面篆书不断地向隶书演变。受此影响,汉代的篆书在风格特点上也发生了变化。汉代篆书的主要特点是:结体由秦篆的弧圆变得趋向方正,呈现出方圆兼备的特点,而且出现了篆书风格的多样化发展。这些不同风格特点的篆书在汉代留存的碑额中可以得见,比较著名的有《韩仁铭》、《西狭颂》、《华山碑》、《孔宙碑》、《袁博碑》等,这些汉代篆书碑刻风格逈异,无论是从笔法,还是体势结构上都呈现出不同于秦代小篆的风格特征。汉代的篆书在篆书发展史上虽不如秦代成就显著,但在传承与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代《韩仁铭》牌额

但到了汉代中后期,随着隶书的发展成熟,篆书的发展势头渐趋衰弱。

篆书历经了秦汉的演变发展后,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延续了汉末的颓势,发展陷入低谷。这个时期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不断成熟,篆书和隶书的发展空间不断受到压缩。而且篆书和隶书书写繁琐,通用性差的弱点也很实出。在三国两晋时期,除了一些碑额石刻仍用篆隶外,已较少出现在民间的应用中。

到了南北朝时期,篆书的应用更为少见,这个时期的碑额甚至有用楷书的,还有一些用楷化的隶书来书写刻制。

到了唐代,进入了历史上经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时期,书法艺术也迎来鼎盛时期。楷书、草书、篆书等书体都进入发展高峰。唐代篆书出现了李阳冰这样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李斯小篆上发展出了“玉箸篆”和“铁线篆”。唐代也成为篆书发展史上继秦代后的又一座高峰。

唐代李阳冰篆书

我们不惜笔墨的介绍了宋代之前的各时期篆书的演变发展,主要是为了和接下来宋代的篆书发展情况逐一作以对比,看看宋代篆书的发展到底够不够上小高峰。

北代篆书的发展一度还是非常不错的,踊现出释梦英、徐铉、徐错、郭忠恕等篆书高手。宋代篆书的特点是法从唐篆,尤其是唐代李阳冰的篆书,宋代释梦英和郭忠恕学李阳冰,用功极深,其篆法与李阳冰一般无二。这一点在陶毅在其所著《梦英篆书千字文碑序》中有记载:

史籀没而蔡邕作,阳冰死而梦英生

可以看出,宋代的这些擅篆的书家,艺术水平还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宋代的一些有影响力的书法家,比如黄庭坚等人,对篆书是非常重视的,黄庭坚认为书者必习篆,不擅篆者,其它书体也难写好。

黄庭坚曾说:今士大夫不知(篆籀)十室而九夫,不学篆籀书,真行草都难工,今世书家,都不究其理。

宋代的篆书家们对唐代篆书有了很好的传承,但他们却未能再向前迈一步,导致宋代篆书的发展繁荣只是昙花一现,在篆书的艺术发展上未能有所贡献。

所以我说:宋代篆书发展是非常可惜的。那些宋代的擅篆者们,在篆法研习上只停留在对唐人篆书的简单模仿上,未能取法溯源,上追秦汉。所以宋代篆书只能在唐人篆书的传统下蛰伏,未能有所发展。

这一点,从宋代以释梦英等为代表的书家们留存的篆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释梦英的篆书笔法精到,体势流畅。篆法与唐代李阳冰神似,功力不在李阳冰之下。但受限于对李阳冰的简单模仿,在风格特点上未能形成突破。

释梦英的篆书作品有《篆书千字文》、《篆书梦英十八体诗刻》等。

宋代释梦英篆书

宋人书法多追求意味的表达,讲究诗书情韵,所谓宋人尚意。宋代文人书者这种随性率真的特点也影响了他们在书法艺术的表现。我分析:宋代篆书之所以受限于唐人篆,未能在唐人的基础上再向前走一步,原因就是宋代的文人书者们对篆书这种书体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篆书发展到宋代,已经完全脱离了实用性,相对于行书和草书等书体来说,篆书的研究和学习成了宋代文人书者们的兴趣和爱好。释梦英等人以欣赏、把玩的态度来研习篆书,只学距已很近的唐人是可以理解的。

宋代的篆书虽然在艺术发展创新上表现平平,与秦、唐更是难以比肩,但在篆书及古文字的理论研究和著述方面,宋代却是值得大书几笔的。

宋代金石学大兴,宋代的文人书者们对篆隶、古文字、金石碑刻的研究也极为深入,在这种背景下,宋代在古文字学的研究论述上颇有建树,留下了很多这方面的著作。比较著名的有王厚之著《钟鼎款识》、郭忠恕著《汗简》、薛尚功著《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欧阳修著《集古录》等。

这些古文字,篆隶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论述,为之后元朝、明朝、尤其是清朝篆书艺术水平的发展和兴盛奠定了基础,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通过对秦代、汉代、三国两晋、唐代的篆书发展状况的回溯与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宋代之前篆书艺术的发展态势:盛于秦,衰于三国两晋,复兴于唐代。

宋代篆书的发展贡献与前朝相比,主要是在理论与研究方面,如果说宋代是篆书发展的小高峰的话,也应指的是这方面。

但也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篆书很好的起到了传承,延续的作用,为之后元、明、清篆书的发展与兴盛做了很好的理论铺垫,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回答完毕。

其他网友观点

书法史也就是皇朝更替的历史,唐朝因为太宗李世民重视王羲之的字帖,设立弘文馆,把书学提高到朝廷重视的高度,要求文武百官都要写一手象<兰亭序〉飘逸的书法,所以文武百官都坚决响应。但是,唐朝没有隶书高手,原因是重视王羲之的笔法,轻视了篆隶。

宋太祖轻武重文,可是并没有重视书学,他把军队人数大量裁减,把节度使降为戎边,防止节度使权力澎涨了当小霸王。

北宋文人学士涌现,个个都是学富五车,又是朝廷治理的能人。在书学方面掀起了攀比,谁高谁低墙上见,秀出诗词书飞扬。而对于篆书隶书,却少有文人涉足,米芾总算一个吧!还有赵頵和章友直,章友直信仰道教,模仿道士隐形在山林,赵頵皇家人,写篆书能装学问高深。

唐宋两朝对篆隶书都不太重视,小高潮的说法有点牵强。

其他网友观点

北宋布衣书法家王寿卿书范仲淹儿媳马氏墓志铭探讨

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子,范纯礼夫人马氏墓志铭。夫人虔诚向佛,居常帷裳素缦,不茹荤血,修西方净土,观称其佛号日数千遍,元符二年,在其子孙助念的佛号中过世,建中靖国元年葬于洛阳万安山麓。新见墓志记载了平民马氏为妾的婚姻背景和官僚纳幼妾的一种方式。40年中马氏于多妾家庭中所表现的恭顺规矩谨执妾礼的卑贱相,显示了官妾痛受充满矛盾的生活所困扰。无助苦闷中年辞世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以范纯礼为祖的三代世系发现了范氏家谱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宋代家谱“不书妾”原则的弊病。中古墓志多楷书,此志以罕见的小篆体书写,王寿卿的书法作品代表了北宋晚期篆书发展的一个高峰。

[宋]王寿卿,字鲁翁,陈留(今河南陈留城)人。祖择之外甥。召至京师,使篆王安石字说,辞以与王氏之学异。后以命李孝扬,而寿卿终身布衣。得阳冰笔意,非章友直、陈晞、毕仲、荀文勋所能管摄也。 《山谷集》、《书史会要》王寿卿:北宋书法家。字鲁翁。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工篆书、书法名动京师。曾为金石家赵明诚篆《古器物铭碑》

其他网友观点

篆书作为中国文化的炫丽一叶,始于先秦,历经两汉初成,再经魏晋隋唐沉淀,直至北宋才得到广泛运用和普及发展,涌现出大批篆书名家,如章友直,释梦英,米芾,郭忠恕,文勋,王寿卿,徐铉,朱济道,黄庭坚等,篆书在宋朝兴盛,源于皇帝推崇,宋太宗酷爱书法,犹喜篆书,常常学习书法到深夜。咸平四年,宋真宗召集百官观摩太宗皇帝的书法作品,宋真宗亦是篆书发烧友,宋仁宗曾亲自求教于篆书名家赵克继,当时皇帝御赐忠,贤等褒奖,均以篆书行之,由皇室官家如此推崇,篆书岂能不流行乎,当时多于“斯冰之法”,及至到了徽宗时代,这更是个玩命的皇帝,酷爱艺术,琴棋书画莫不精通,比之因娱亡国的南唐后主李煜有过之而无不及。(李煜酷于研艺,精于词赋,但不奢华腐败)而徽宗精通艺学,且奢靡享受,曾见别园,曾有高僧称之天下绝有,世上无双,建筑豪华程度远胜于阿房宫,文化从简尚俭,天真质朴,故有抱朴归真之说,奢华就背离了文化之道,最后自然落个为金人所掠居北国的下场,虽然其政治腐败,但是确实影响和领导了篆书的发展,并且将篆书文化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疑为篆书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北宋时期,篆书成风,多元化发展,徐铉,释梦英等由“斯冰之法”入手,欧阳修则结合金石,擅长草书的黄庭坚,苏轼等,由此开创了中国文化尤其是篆书史最辉煌灿烂的时期。

其他网友观点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3326.html

(0)

相关推荐

  • 土地确权意味着什么(土地确权法律法规)

    土地确权意味着什么(土地确权法律法规)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
    近几年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
    那么,
    农村土地确权后可以买卖吗?
    确权的意义是什么?现如今,办理土地确权证需要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

    营销 2021年8月21日
  • 10月Android手机性能榜:黑鲨再夺榜首、中端大乱斗

    性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但是它又能被明显感知到,比如一台设备的流畅性,绝大部分是由性能的高低决定。同时,性能的提升不止带来运行流畅,还有各方面计算能力的攀升,比如ISP处理速度、AI算法的合成,甚至包括续航能力,都是依靠性能为基础跳板实现。毫无疑问的是,目前Android手机和iPhone的性能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原因是更多手机厂商介入了芯片研发,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抵如此。目前的Android性能,依然是由高通主导,这一点每月的榜单给了数据参考,就如10月Android旗舰手机性能榜,均是由搭载骁龙888 Plus、骁龙888的机型组成。

    科技 2021年11月2日
  • 校园外卖单怎么配送、学校应如何管理校园外卖

    校园外卖单怎么配送校园外卖单怎么配送、学校应如何管理校园外卖一、外卖进入学校?
    你们经历过零下二十度没课的时候十分想点外卖的冲动吗,外卖在极寒的时候简直是圣母玛利亚那样的存在。当然了,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学校的外卖屡禁不止,

    生活 2021年11月8日
  • 网站seo优化技巧:如何利用工具来挖掘长尾关键词

    SEO优化网站seo优化技巧:如何利用工具来挖掘长尾关键词网站seo优化技巧:如何利用工具来挖掘长尾关键词?时间:2021-10-28 10:13:47 来源:yuntianxiaQtW1788 浏览量:5大家都

    攻略 2021年10月28日
  • 女鬼桥开魂路陈馨慧角色介绍 陈馨慧剧情介绍

    《鬼桥开魂路》是一部非常轻松有趣的剧情冒险故事,其中陈鑫辉的剧情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很多玩家还不知道这个人物的剧情是怎样的。其实不难分析。再来看看柠檬友扮演边肖带来的《鬼桥开魂路...

    教程 2022年8月30日
  • 倩女幽魂手游鸿蒙元气价格,倩女幽魂鸿蒙元气怎么得

    倩女幽魂手游鸿蒙元气合仙家是固定还是随机的倩女幽魂手游,搞齐仙家法宝,需要多少钱?ios官方区600万一个鸿蒙元气。20个合成一个仙家法宝,需要1.2亿银两,总共6个,需要7.2亿银两。现在市价100灵玉兑换57万银两。需要126315个灵玉。按照现在苹果官。倩女幽魂一个仙家法宝卖多少玉合适?ios官方区600万一个鸿蒙元气。20个合成一个仙家法宝,需要1.2亿银两,总共6个,需要7.2亿银两。现在市价100灵玉兑换57万银两。需要126315个灵玉。按照现在苹果官。《倩女幽魂》手游如意绣球作用及怎么获得讲解?如意绣球有什么用 如意绣球是合成如意蛋的材料,使用20个如意绣球可以合成1个绑定的如

    阅读 2022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