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创新朋友圈”壮大“科技共同体”

来源:海外网

来源:海外网

扩大“创新朋友圈”壮大“科技共同体”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够接收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从今年3月31日0时起,“中国天眼”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截至今年11月中旬,国外科学家已有30余份申请约800个机时,其中一半左右的申请机时得到支持。“中国天眼”已经成为“世界天眼”,成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典范。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与国际单边主义的危害相叠加,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遭遇“断崖式”下跌。在此“阴冷”的背景下,由中国三大“国”字号科技机构即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协办的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本届论坛以“开放·信任·合作”为主题,汇聚来自约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嘉宾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积极参与,其中包括丁肇中、安德烈·海姆等多位诺贝尔奖科技奖得主。与会嘉宾围绕“科学:人类社会共有财富”“创新:可持续发展之道”“信任:包容发展治理之基”“合作:风险挑战应对之策”四大议题,探讨如何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治理与科学文化、增进全球科技共同体互信合作等,形成了一股股凝聚科技界共识、携手应对挑战全球性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暖流”。

表达科技共同体的普遍心声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技术为应对和解决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发展难题和挑战提供了新路径。作为科学技术创新的贡献者、推动者,我们科技共同体在此倡议,真诚携手、共同努力,让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为全世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作为本届论坛取得的一大重要成果,《260家科技共同体发布“开放、信任、合作”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开宗明义,表达出国际科技界团结一致、合作前行的普遍心声。

为促进国际科技界更密切互动交流,《倡议》进一步提出相关具体措施,其中包括“维护科学开放的合法界限,建立平衡适度的开放原则,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基于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原则,信任尊重合作者的能力、贡献和价值取向”“理解、关注和响应不同主体合作诉求,寻求合作交流的‘最大公约数’,共同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相关政策议题的讨论,为科技决策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真实的意见和建议”。

发布本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决定性因素。本届论坛针对气候变化等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设置了“开放科学与开源创新发展论坛”,邀请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中方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以《低碳发展:双碳背景下的全球气候变化》为题作主旨报告,生动阐释了气候变化下双碳发展目标的全球视角和中国担当,提出要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好碳达峰和碳中和之间的关系,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驱者。

此外,针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面临的难题、女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本届论坛设置了“中小企业国际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女科学家主题论坛”“青年前沿科技论坛”,与会嘉宾站在自己的专业视角,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纷纷提出真知灼见。

本届论坛汇聚一批全球著名科学家,不仅畅谈论道,而且为国际科技创新切实起到了引领作用。在闭幕式上,本届论坛发布了“2021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在发布时介绍,这些问题主要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17个发展目标,内容涉及生态、医疗、信息三大领域,遴选并发布十大科学问题,有助于促进世界科技思想交流,凝聚全球科学家智慧和力量,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此外,本届论坛还发布了“2021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包括区块链技术、半合成生命体、超浸润性、RNA和DNA的化学合成、单细胞代谢组学。

各方嘉宾精诚团结,推动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本届论坛取得丰硕成果是与会嘉宾精诚团结、携手推动的结果。作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多年来不遗余力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其研究工作也从中获益匪浅。他在通过视频参加本届论坛的发言中,以自己的科研经历为例,通过现身说法阐释国际科技合作的重大意义。丁肇中表示,他领导的国际空间站阿尔法磁谱仪实验和欧洲核子中心研究一直得到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国际科技界大力支持,他们为取得相关科研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在论坛开幕视频致辞中表示,科学、技术和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联合国会员国建立了联合国技术促进机制,将其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激发、利用科技变革的潜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他指出,国际社会只有在开放、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方式,一切才会变得不同。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科技界加强抗疫、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破解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赢得点赞

中国科技对外奉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合作的方针,受到与会嘉宾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赞赏。据了解,中国已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超过110份科技合作协议,还有约200份中外部门间合作协定涉及科技合作。

据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在论坛发言中介绍,中国科学院建院70余年来,先后与全球13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今后将继续在推动国际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推动建立更加开放高效的交流合作渠道。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论坛发言中指出,全球范围内知识、技术创新速度加快,科技发展呈现多点突破、交叉融合的态势,以开放推动和引领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中国工程院愿同国际工程科技界一道,推动工程科技的开放合作和互惠共享,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大科学计划领域非常活跃,不仅积极参与由外方牵头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平方公里望远镜阵列等旗舰项目,而且领衔一些国际大科学计划项目,比如,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该实验从全球多个实验方案中脱颖而出,形成了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领导,世界7个国家和地区的40个机构组成的国际合作研究队伍。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大型科研基础设施进一步建设,中国科学家将围绕空间科学、脑科学、环境科学等,积极培育、发起新的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吸引世界优秀科学家联合开展研究,为推进人类科学认知和技术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链 接

2021年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

生态领域:

①如何建立以自然为基础的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使人类和地球都受益?

②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反馈机制是什么?

③如何在维持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构建陆地生态碳汇,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医疗:

④ 重大疾病病理机制、疾病间病理关联及早期诊断策略是什么?

⑤ 如何利用数据和信息技术来帮助控制和缓解全球大流行病?

⑥ 远程人工智能诊断专家系统如何变革传统医疗诊断系统?

信息:

⑦ 人脑信息处理机制及人类智能形成机制是什么?

⑧ 数字革命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⑨ 高速、开放的信息传播及机器信任对未来人类社会结构的影响机制是什么?

⑩ 在一个日益被追踪和连接的世界里,人们如何确保个人的隐私和安全?

(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发布)

(记者 张保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1月29日 第 09 版)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3966.html

(0)

相关推荐

  • 中医指出:身体出现这仨症状,分别提示脾胃、肝脏、肾脏出了问题

    前言:人们在日常生活里往往不可避免地聊起生老病死的话题,比如谁家儿媳妇生了,谁家老人不在了等等。很多不好的消息,来得好像都是那么着急。实际上,无论何种疾病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生活 2021年10月5日
  • 足大肠经经络图,足六条经络图

    足阳明胃经,中医精美3D经络运行图,大河养生古法八段锦必备。只为喜欢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读者提供帮助,欢迎收藏研习。

    生活 2021年12月7日
  • 华为的遭遇告诉我们,华为现在面临什么问题

    最近看了一下荣耀的新机和红米的新机。虽说红米主打性价比,但是荣耀你也不能太坑消费者啦。整机的优势除了大和拍照可能更好些之外,我也看不到其他的优点了,甚至还不如去年的一加8T。没有了华为的光环,还保持着高价,消费者真的买单吗?

    科技 2021年10月30日
  • 假如你是幼儿园园长,你将如何管理,幼儿园园长给老师一些相关的一些教学问题

    总有不少人认为当幼儿园老师很容易,每天只需要跟孩子一起玩就可以,不太需要技术含量,工作轻松又有趣。算了,对于这些言论,我们微笑就好。当幼儿园老师难不难,只有咱们一线老师能够真正体会。

    生活 2021年11月24日
  • 宝宝多大能听懂大人的话?到了这个月龄,你在孩子面前说话要注意

    宝宝刚出生在这个世界的时候,自身的语言能力是很差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宝宝就开始能够发出声音,逐渐地也能够对家长的言语做出回应,到学会一些基础词句,开始能够和家长简单交流,最终完全的掌握语言的使用。

    生活 2021年9月26日
  • 伤寒论译释,注解伤寒论中医世家

    《魏志·华佗传》有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早并起。某深疑陈寿误用内外字,非华佗本意也。病者头痛身热,恶寒,为阴邪外实,法当发汗;病者头疼身热,但蒸蒸发热,不恶寒,为阳邪内实也,法当下之。所谓外实者,外为阳为表也。阳气为寒所折,争于表间,阳衰而阴胜,故发热复有恶寒之证,可以汗而发之,以复阳气也。所谓内实者,内为阴为里也,极阴变阳,寒甚生热,阳气反胜而入里,故胃腑内实,蒸蒸作热,不恶寒,可以泄利,以复阴气。言实者,非正实,乃邪实也。《素问》云∶邪气盛则实。   所以知佗传内外二字差谬矣。

    生活 2021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