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发布人工智能训练师5级职业标准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发布了《人工智能训练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该标准由国家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浙江省人社厅指导,阿里巴巴集团牵头,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服务中心、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主要起草,历时2年完成。
人工智能训练师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的新兴职业,是指使用智能训练软件,在人工智能产品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数据库管理、算法参数设置、人机交互设计、性能测试跟踪及其他辅助作业的人员,他们让AI更“懂”人,通“人”性,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如何评判一名合格的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职业能力?本次发布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从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标注、智能系统运维、业务分析、智能训练、智能系统设计等维度划分了L5-L1的五个等级,并对各个等级的职业能力给出了具体的描述和要求,为人工智能训练师这一新职业提供职业发展指引。
新冠疫情爆发之时,在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努力下,阿里巴巴研发出了一套针对新冠病毒肺炎临床AI诊断技术,可以在20秒内做CT影像的判断,很快在湖北、上海、江苏、安徽等16个省市的168家医院落地,诊断了数十万例临床病例,准确率达96%。阿里巴巴“智能疫情机器人”短时间内完成研发并落地全国27个省,累计为40座城市拨打1100万通防控摸排电话,完成疫情随调、防控排摸以及在线为市民提供疫情咨询和问诊服务。在智能服务领域,基于人工智能训练师调试的智能客服“店小蜜“也不断成长、成熟,帮助数百万商家突破服务交互极限,高效服务数亿消费者。
随着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能服务、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金融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人社部发布,预计到2022年,国内外相关从业人员有望达到500万。
人工智能训练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发布,将有效促进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带动高质量就业,帮助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中国日报网)
2、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成立!AI视觉泰斗朱松纯任首任院长
近日,北大成立了智能学院(School of ArtificialIntelligence)。
据透露,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领军人物、三次问鼎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马尔奖的朱松纯教授将担纲院长。
在刚刚过去的1024程序员节日那天,北大成立了计算机学院,中科院院士杨芙清任名誉院长。
据称,计算机学院、电子学院、智能学院三大新学院有一所将会进军世界前十。
AI视觉泰斗朱松纯任院长
去年回国的AI视觉泰斗朱松纯教授目前还担任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
朱松纯教授于1996年获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师从国际数学大师大卫·曼福德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并三次问鼎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马尔奖。
朱松纯对计算机视觉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在认知科学领域,如视觉常识推理、场景理解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信奉一句话,「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 她也注定将失去未来」,而这句话,对计算机视觉来说,也是同样发人深省。
他提到,现在很多新发表的视觉的论文,很少有文章能够引用到 5 年之前的文献,都是引用近两年arxiv上的文章,和一些Benchmarks去比。
很少有人认真去看 10 年前,20 年前,甚至 30 年前的论文,而当时的一些思想和框架性的东西,对现在的研究仍有重要的意义,大家几乎都用同样的方法在比小数点后面的精度。
大家都相当短视,只关注这几年的历史和流行的方法,根本无法传承这个学科。特别是等当前这一波方法退潮之后,这批人就会慢慢失去根基和源创力。
谈到自己的学术生涯,他认为David Marr 对他影响最为深远。
60 年代开始的时候大家已经很多人研究视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问题,也有人做一些边缘检测的工作。
但是,计算机视觉到底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实现?大家莫衷一是,谈不清楚。
DavidMarr 分出了三个层次来解决这个问题,分别是计算(其实应该说成是表达)、算法、和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Marr 在1978年冬诊断得了急性白血病,在得知来日无多后,Marr就赶紧整理了一本书《视觉:从计算的视角研究人的视觉信息表达与处理》,去世时年仅35岁。
朱松纯和同事在这本书上花了8年时间,把 Marr 提出的早期视觉概念, 包括纹理 、图像基元以及原始简约图等转换成了一个统一的数理模型。
从此,视觉就可以从纯粹的理论、计算的角度来研究了。
三大学院凑齐!智能学院未来可期
智能学院的成立是北大继今年7月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后,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再一次探索。
北京大学整合学校人工智能领域优势资源,以智能科学系为基础,联合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及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人工智能学科。
根据CS Rankings 2021年排名显示,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全球排名第一。
北京大学以1985年成立的信息科学中心为基础,于200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智能科学系,2003年在国内率先设立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通过了增列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博士点,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早形成了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
30多年来,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累计培养人工智能领域本科生六百多名、研究生上千名,带动了全国百余所大学开办智能科学专业,为中国的智能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未来世界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此次北京大学人工智能领域科研教学平台的整合,为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发展增添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基础上成立计算机学院(School ofComputer Science),在电子学系基础上成立电子学院(School of Electronics),在微纳电子学系基础上成立集成电路学院(School of Integrated Circuits)。
这些举措将为国家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问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做出更多贡献。
北大智能学院未来可期,中国人工智能强势崛起将又增添一重要学术科研平台!(新智元)
3、胡飞介绍维信诺参股公司辰显Micro LED产品发展规划
维信诺于2021年11月28日在昆山举行“维信诺创新大会”,维信诺参股公司辰显光电企划总监胡飞发表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我们知道MicroLED实际上是一种基于高密度集成的微小尺寸的LED阵列结构的电子发光器件,它的每个像素可以定制,然后单独的驱动发光,像素的点间距是缩小至微米级。针对目前产业发展处于早期,存在一些概念混淆的情况,我们也尝试着给出一些思考。
从LED直显的技术的发展方向来看,我们可以根据基板料的不同,还有LED尺寸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PCB基的LED、玻璃基的Mini-LED,玻璃基的MicroLED,还有硅基的MicroLED。它的产品覆盖领域从大尺寸巨屏显示一直到微型显示,其中的LED芯片尺寸还有像素间距,包括相应像素密度是区分这些技术路线的关键的一个因素。
我们其实是抓到了一个关键点,就是随着显示屏PPI的增加,它采用驱动方式或者是LED的工艺路线都有所不同。对于近眼显示需求的AR或者VR来说的话,业界一直采用的是硅基半导体的一个工艺路线,相对于其他的显示技术来说,硅基MicroLED具备PPI高、亮度高、寿命长的一些特点,在AR应用中最具竞争力。
从 CRT再到LCD带到OLED,这条线始终遵循的是主动发光、有源矩阵驱动的一个显示技术发展迭代的主流的规律,它产品的覆盖是从小中大尺寸的主流型产品都会覆盖。玻璃基MicroLED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点的方向。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实际上LED的早期它是应用于照明领域的,随着LED本身技术的发展,LED芯片尺寸缩小,它的应用范围也扩展向户外显示、商显领域,未来我们判断它是会从PCB基LED向玻璃基MicroLED路线发展,它的驱动可能会向MicroLED这种驱动去转变。
说完这个LED分类的一些概念,我们再回到MicroLED技术本身它的特点去看。首先我们从性能方面去看,MicroLED的亮度范围实际上是可以达到1600nit~100万nit,它的寿命可以超过2万小时,然后它的色域也可以达到BT2020标准,它在所有的这些性能方面,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那可以满足未来消费者对显示本身的高性能的一个追求。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的话,它也具备一系列的优势。我举个例子来说,MicroLED显示中像素是可以做到独立封装,再结合可拉伸材料的应用,还有器件的设计,它的可拉伸的形变是能够超过40%,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产品从折叠再到卷曲再到拉伸,它是可以实现的路径之一,再说应用侧边走线技术,还有一种无缝拼接技术,它可以做到任意长宽比的拼接,它的拼接缝小于200微米,这样在观看区域内,人眼是没有办法识别到这些缝隙的。
最后我们再强调一点就是说,实际上MicroLED里面用的巨量转移的技术,它实际上它是无机半导体去转,LED芯片也是无机半导体,但是像未来许多像传感器成方面,它有一些像光通信传感成像,这些传感器件本身它也是无机半导体,转移技术的开发除了可以用来转移LED芯片,它也可以把这些传感器件做到一个屏下集成。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MicroLED显示具备一系列独特的性能和功能上的一个特点和优势,业界包括我们也认为这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的显示技术,说完了MicroLED一些概念和特点。那维信诺在产业化方面的重要布局就是辰显光电,早在2017年在维信诺内部就已经开展了MicroLED技术研发。
到了2020年基于对技术成熟度,包括对产业链伙伴的一些进展的判断,辰显光电成立,投总投资是12亿元,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MicroLED显示领域的领导者,那在产业发展逻辑,还有技术创新理念上,我们和维信诺是一脉相承的。
此次的MicroLED技术创新的发布,我总结了三大亮点,分别是一条全制程的中式线,还有两款样品的发布,还有600多专利的布局,这些既是亮点,也是优势,后面我会一一的阐述。
首先从硬件条件来看的话,辰显光电已建成了中国大陆首条从驱动背板、巨量转移到模组全覆盖的MicroLED中试线,这是大陆首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MicroLED全制程的中试线。
在从速度上来讲的话,我们从去年的8月4号成立,到今年3月1号的设备大规模搬入,再到5月14号的工艺打通,再到7月20号流片点亮,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也创造了全球业界产线建设的一个最快的速度。
利用这条全日程的产线,辰显开发出了中国大陆首款视网膜级像素分辨率的MicroLED可穿戴样品,整个产品规格是对标Apple Watch,它的像素密度达到了326PPI,它的尺寸是1.84英寸,在亮度、寿命、色域方面都具备比较大的一个优势,但是更关键的是什么?
在突破关键技术,尤其是可量产的关键技术方面,自主开发的巨量转移技术目前良率达到了99.5%,效率可以做到600万颗LED每小时。
目前可以说是中国大陆巨量转移较高的一个水平了。此外现有的模拟驱动是没有办法做到显示几乎一些展开的,还有可能带来功耗太高的问题。而我们自主开发的基于LTPS工艺的数字驱动解决方案,是可以完全适配MicroLED显示的高性能的一个需求。
除了可穿戴的产品,基于国际竞争的一个考量,高端电视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个方向,辰显开发了中国大陆首款高端TV用的可穿戴的MicroLED拼接的一个单屏样品,它的像素密度是50PPI,尺寸是4.81英寸,其中可量产的一个关键的技术包括了玻璃基的双面LTPS TFT背板工艺,还有侧边走线技术,直角边框实际上是达到了微米级的一个水平,真正的可以做到无缝的一个拼接。
可能很多朋友对尺寸略有迟疑,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工艺路线我们已经打通了,我们现在基于这一条玻璃基TFT驱动和侧边走线技术路线,我们已经在开发基于高端的4K、8K需求的一个电视的产品,这个可以真正的利用MicroLED的一些特点,无缝拼接,自由扩展。
讲完了那么多关键技术的突破,呈现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方面,进展也比较顺利。截至目前持有专利申请676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96.7%。需要强调的是目前MicroLED的技术开发还存在一些挑战,比如说LED芯片中它的红光的光效比较低,它的制造良率也是比较低的,还有这种波长的分布均匀性存在一些问题,巨量转移中良率包括效率,目前离可量能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包括还有一些像未来的垂直芯片的一个转移问题。
此外目前的LCD、OLED的驱动的方案和MicroLED相比还是有点差距的,所以我们的专业布局是针对性的,这也会辰显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奠定一定的基础。
那在未来的产品布局方面,辰显会根据产业发展自身的规律去规划,我们最主要的是对于市场和客户的一个核心的诉求,寻求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在玻璃基的MicroLED技术这方面,我们会重点布局高端电视、车载还有智能可穿戴,而在硅基MicroLED技术方面,我们会重点布局AR显示。那在对未来的展望中,辰显期望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们共同推进MicroLED产业化的一个进程,努力做到在新的赛道上实现引领式的一个发展。(维信诺官微)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光电与人工智能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