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中西医万万,呐,中医健康日记,一个分享中医知识的头条号(公众号也叫:中医健康日记),您可以点击↑↑↑上方“中医健康日记”关注我,一起学习中医,弘扬中医!
我不知道你睡觉有没有流过口水,反正.......我流过,如果你没流过,那你应该看到别人流过口水吧,好家伙,你是不是觉得这人睡得真香,甚至还会想这人是不是在做梦吃大餐,所以口水流出来啦,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呢?别急,接着往下看,我们一起来认识睡觉流口水是咋回事。
从中医的角度讲,睡觉流口水,中医称为"滞颐",中医认为引起这种症状主要是因为脾胃积热或脾胃虚寒,或者脾肾两虚,或者中风,都会出现流口水的状况,这里呢主要从脾肾的角度讲一下为什么睡觉会流口水,至于中风这个就不必展开。
在五脏与五液对应的关系中,《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版是这样描述的: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气布散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故说脾在液为涎。涎具有保护口腔、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旺盛,以助食物的咀嚼和消化,故有“涎出于脾而溢于胃”之说。脾精、脾气充足,涎液化生适量,上行于口而不溢出口外。若脾胃不和,或脾气不摄,则导致涎液异常增多,可见口涎自出。 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即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多出于舌下,具有润泽口腔,滋润食物及滋养肾精的作用。唾由肾精化生。肾精在肾气的作用下,沿足少阴肾经到达舌下或齿缝,分泌而出则为唾。故《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化液..肾为唾。”由于唾源于肾精,若咽而不吐,则能回滋肾精;若多唾久唾,则能耗伤肾精。故古代养生家主张“ 吞唾”以养肾精。唾与涎均为口津,但同中有异。涎较清稀,为脾精所化,出自两颊,可自口角流出;唾较稠厚,为肾精所生,出自舌下,多从口中唾出。故临床治疗口角流涎多从脾治,唾多频出多从肾治。
综上所述,睡觉流口水要么是脾虚,要么是脾肾两虚,这个怎么区别呢?首先脾虚大多见于小孩子睡觉流口水,一般情况下还伴有大便溏薄、面白唇淡的症状体征,也就是大便有不消化的东西、而且大便较稀。而脾肾两虚多见于成人,除了脾虚的症状体征外,还有肾虚的表现,比如梦尿、怕冷之类的。另外,小孩子睡觉流口水还可见于脾胃积热,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道路,若小儿脾胃素蕴湿热,致廉泉不能制约,故涎液自流而粘稠,严重的甚至口角赤烂。
好啦,今天就写到这里啦!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每天分享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声明:本文首发于:中医健康日记,我的个人公众号。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