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抑郁倾向,家长应该怎么做,因为父母而抑郁的孩子有多少

#教育听我说#

#教育,听我说#

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在督促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但是,你觉得这种“担心”还自由吗?

有两个类似的悲惨新闻故事,都是十几岁的男孩在和母亲发生争执后选择自杀!

一个男孩从他妈妈的车里冲出来,从高架桥上跳了下来。

另一个男孩在妈妈打了他几巴掌后,转身爬上栏杆,跳下教学楼。

但是,在新闻下面网友的留言中,还是有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孩子有抑郁倾向,家长能做的,远比你以为的多很多

14岁是个坎儿?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一半的心理健康疾病始于14岁!大部分都没有被发现,更不用说治疗了。

想想有多少需要帮助的孩子,头上顶着“少年叛逆”这样的帽子,被人误解,独自在黑暗中挣扎。

00-1010如果我们清楚地知道以下几种情况可能是导致孩子抑郁的原因,会不会少一些误解?

大脑情绪的错误调节是原因之一。

这一说法来自哈佛的医学专家。这是医学专家专门给出的“更正”之一,针对的是大多数人认为——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引起的。

我们通常会关心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尽量用成人的方式帮助他们做一些“调整”。然而,专家表示,错误的监管反而可能是抑郁症的原因。

所以,不要总是对宝宝说一些你不喜欢的话,你觉得有用,但是一点用都没有,甚至适得其反!

比如:“振作起来!”“别偷懒,越是这样,越是慵懒!”“谁像你?”“你就是不想学习!”“别装了,别撒谎了……”

是不是越往前走越离谱?生活中,是否还很少有亲子关系相互激化?

如果孩子有抑郁倾向,家长能做的,远比你以为的多很多

生活中的压力事件也是抑郁的原因。

孩子的压力可能来自哪里,父母可以为孩子做哪些改变?后面会有专门的一段;

遗传易感性,人体某些器官和组织的病理变化,也是抑郁症的常见病因。

从医学专家的上述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到抑郁症可能来自哪些方面,有些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有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成因就有不可控?

有临床心理学家讲授过抑郁症的科普,说虽然到目前为止抑郁症诊断的一致性不高,但还是有一些具体的指标3354。

比如“四无”,即“无力感、无助感、无望感和无价值感”,或者是饮食不良、失眠、疲劳、自卑、注意力困难,甚至有自杀意向等三四种表现。并持续至少两周,可诊断为抑郁症。

有些人会有以下想法——

我觉得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学会控制情绪和自我调节,不要总是充满负能量等。

听听临床心理学家的说法:“抑郁症有一个独立的发展规律,一旦发生,就会按照自己的规律演变,不考虑人的主观意愿!”

了解抑郁症,没有办法控制和调节自己!

如果孩子有抑郁倾向,家长能做的,远比你以为的多很多

p>

家长们,先少给点压力!由压力导致抑郁的生理机制,早已被科学家证实过了!

那么,作为家长,怎么帮孩子站好这个岗呢?

我先得说,最起码少给点压力:

一位名叫李莘莘的研究员写过一篇关于“压力”的文章,提到有科学家追溯过人类压力的演化。

说几万年前,非洲大草原上遇到野兽的人类祖先,在高强度压力之下,会立刻激活从下丘脑到脑垂体到肾上腺的连锁反应,释放例如皮质醇这样的激素。

皮质醇会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能调动能量,增加肌肉和骨骼系统的供能,并且在短时间内强化记忆力和注意力,这样才能立刻转化为“迎战或逃命”的行动力。

那么几万年后的孩子又怎么样呢?

当他们面临作业、学习、考试等等压力,身体同样会调动出类似于面对野兽时的应急状态。

不同的是,几万年前的祖先们只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做出这样的身体改变,而我们的孩子却要年年月月日日如此。

长期的身体应急,无疑会削弱免疫系统,让孩子抵抗力减弱,更容易遭受感染。没人愿意孩子总是病恹恹吧;

另外,持续分泌例如皮质醇那样的糖皮质激素,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也没人愿意孩子不长个儿吧;

还有啊,压力和糖皮质激素还会影响大脑的海马区和前额叶,这两个脑区管的可是记忆和认知啊。更没人愿意孩子的智力受到影响吧;

还没完,糖皮质激素还会强化杏仁体的功能,杏仁体是干嘛的呢?它负责记住恐惧!这样一来,该学的内容记不住,可怕的事儿忘不掉,可怎么是好呢?!

如果孩子有抑郁倾向,家长能做的,远比你以为的多很多

一名可爱的科学家通过研究“狒狒的压力”得出一个结论

从前面我们知道,糖皮质激素这个玩意,实在不好!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学教授萨博茨基盯上了非洲狒狒的糖皮质激素。他想通过对狒狒的压力研究,探究一个问题——

可能是我们大家都很想搞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什么压力都扛得住,而有些人一有压力就垮掉?

这位可爱的教授花了几个月时间,训练了一种技能——嘴吹麻醉枪。然后出发前往东非大草原,来到一群狒狒群体当中。

为啥要选择狒狒呢?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社会性特征,相当接近于人类——

想想看,这些家伙惬意地生活在东非大草原,几乎没有天敌,来自外界的生存压力,可以说是不太有。那么,它们的压力很可能主要就是来自于群体内部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是不是挺接近人类?

通过百发百中的嘴吹麻醉枪,萨博茨基采集了他“盯梢”的狒狒们的血样,加上每天的日常起居和社交行为记录,最后他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得到社交支持越多的狒狒,其糖皮质激素越低。

怎么来理解这个结论呢?多想办法给予孩子支持、鼓励和爱,会明显减少他们的“糖皮质激素”分泌。那么他们“抑郁”的可能性当然就能因此而减少。

如果孩子有抑郁倾向,家长能做的,远比你以为的多很多

最后说一个,可能对家长最有用的内容

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某些“抑郁”的症状,并且表现出与家长格格不入的状态——就是越来越僵、你怎么说也不可能有用、眼睁睁看着TA渐渐离你远去,感觉就要走入深渊……

越说越可怕是不是?事实上,如果这些都被你了解到了,也都进入你的认知范畴了,实在是个好事,因为你可以像下面这样来理解和应对:

1.从“生存欲”的角度去认识孩子的抑郁:

那是否意味着,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对“现实危险”的担忧当中?

那么你就可以分析和探查了,这样的“现实危险”到底是什么?作为家长,有没有可能替孩子规避?

2.再来,从“攻击欲”的角度去认识孩子的抑郁:

那是否意味着,孩子的心理正在与“未能解决的冲突”进行对抗?

那么相应的,家长也可以因此去找到,那个“冲突”到底是什么!以及想办法规避。

3.继续说,从“怨恨”的角度去认识孩子的抑郁:

是不是存在“没能满足的要求”,以致于孩子因怨恨而抑郁?

4.还有,从“控制欲”的角度去认识孩子的抑郁:

孩子是不是在懊恼当中——因为TA对自己存在着“未能利用的潜力”这一点,感到懊恼,并处于挣扎当中。

这样分析起来,家长可以着手的点,是不是挺清晰的了?

只要愿意做,家长能为孩子做的事,能对孩子帮的忙,还是挺多的啊!

[笑]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684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