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
曹操和诸葛亮,谁的文学成就更高?
出色的回答:
中国历史上三位著名的父子是文学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后来,在宋朝,有三个苏父子。
让我们看看他们的个人介绍:
曹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
诸葛亮: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书法家。
曹操的文学作品多以诗著称,如《龟虽寿》、《观沧海》、《蒿里行》、《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曹操的诗脍炙人口,读来气势恢宏,显示了曹操个人的气魄和远大理想。
诸葛亮的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训诫》等。诸葛亮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哲理性的,他的代表作《诫子书》最能体现他的文学特色:没有冷漠就没有野心,没有宁静就没有距离。诸葛亮的文学作品思想性很强,流畅而令人难忘。
两个人,一个是豪放,一个是现实;他们在好评度上都有自己的代表作,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喜欢豪放、打破常规的人更喜欢曹操的文学作品,而比较自律、自律的人更喜欢诸葛亮的作品。但就文学性而言,曹操的文学成就高于诸葛亮,但诸葛亮文章的思想内容却高于其思想。
此外,诸葛亮在绘画、音乐和发明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当然,曹操的文学成就更高,曹操的诗写得好,《蒿里行》 《观沧海》 《薤露》 《短歌行》 《苦寒行》 《碣石篇》 《龟虽寿》都是不朽的杰作。
他也是曹操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文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还培养了曹丕和曹植两位作家,他们在文学上的综合成就当然比曹操更高。
虽然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争论,但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的文学修养也很高,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这里也介绍几篇诸葛亮写的名篇。
《出师表》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诸葛亮集》中首次收录的原文只有600多字。当时的标题是《北出》,南梁的肖编辑,《文选》。收集了当时所有最著名、最漂亮的文章后,我觉得诸葛亮的文章无疑是有入选资格的,于是将其收录在书中,改名为《出师表》。
虽然只是一份篇幅很短的公文,但内容丰富、深刻、真挚、亲切、流畅。它不仅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文章,也是诸葛亮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的集中体现,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
这篇文章直白简单,语言简洁,条理分明,气势十足。文章中的很多词语被诸葛亮提炼成了成语,如“妄自菲薄”、“引经据典失去意义”、“奸淫犯罪”、“苟且偷生”、“顾此失彼”、“无所感恩”、“不知所措”等。并产生了一篇几百字的小文章。
后人高度赞扬《出师表》,并给予了很多好评。诗人陆游每次读《出师表》,都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他一生中先后写下了《一个老师显示真名,千年可比》《一个老师显示古今,半夜点一盏灯仔细看》《一个老师显示千年》《一个老师显示谁会在老师中成功》
《后出师表》
第二次北伐前夕,诸葛亮给已故的主做了一个笔记。在这张纸条上,诸葛亮说了一句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前者《出师表》读起来激情澎湃,比起后者,可能更理性,所以没有以前那么气势,更多的是悲壮的话语。
这是因为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必然会对诸葛亮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他能更清楚地看到敌我力量对比的差异,所以《后出师表》强调履行已故皇帝遗志的艰难和艰辛,但胜利的决心、理想和信心没有改变。
仔细读《后出师表》,看看更真实的诸葛亮。在这出戏表中,多次曹操一生的失败,似乎隐约透露出诸葛亮此时所面临的处境。虽然没有人会公开谈论他的错误,但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诸葛亮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失败是正常的,尤其是对手如此强大的时候。
03010 I
诸葛亮是一个繁忙的丞相,也是蜀汉军队的首领。他通常被政治事务、人事和军事事务所困扰。然而,他仍然尽力抽出一些时间写信来照顾他的小儿子。
有两封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父爱的人,对家庭的爱。第一封信写道:
君子之德,宜静而完善,宜俭而修养。不看不起眼前的名利,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心平气和地学习,专心致志,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你要安静地学习,你要学习获得智慧。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展智力,没有决心就无法学习成功。沉迷于迟到不能下大功夫,心胸狭隘浮躁不能磨炼气质。年复一年,时光飞逝,会随着时间一天天消逝。他们大多无法融入社会,可悲地守护着贫穷的家园,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封信,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道德修养,二是如何加强学习,增长智力。
至于前者,先贤们的讨论已经汗流浃背。诸葛亮在这里简单解释了一下。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儿子讲了三个要点:第一,经常冥想和反思,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自我检查。人只有打坐,才能在思想深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防止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放任自流;二是树立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只有内心纯洁,欲望少,我们才能保持清醒,不会自满。第三,树立坚定的志向,要有野心,要有长远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坚持。
对于后者,诸葛亮也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第一,他在读书。
习中锻炼自己,知识在书本上,只有通过不懈的学习才能掌握;二是知识是否丰富,是否够用,要在实践中去检验;三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持之以恒,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来;四是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
一篇原文只有80多个字的文章,内涵却如此丰富和深刻,受到了后人的推崇,也影响了无数代人的成长,其中的名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诫子书》二
在保存下来的另一封家书里,更能看到身为朝廷第一重臣的诸葛亮在教育儿子方面是如何细致和耐心。诸葛亮在这封家书中写道:
宴席上喝什么酒,要合乎礼节又能表达情意,符合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如果主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来。
这封信虽然没有前面那封知名度高,但读起来仍然让人感动不已,写信的不是丞相,而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宴会上饮酒的礼仪这么小的事,也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来,告诉给儿子,让他学习,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注意。
如果说前一封家书尽管精彩,但在历史上还能找出一些类似的家书相媲美的话,这后面的一封家书,相信无可匹敌!
诸葛亮这样写,是因为他觉得重要,这些都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虽不是《将苑》、《便宜十六策》那样的政治智慧和军事韬略,但一样让人感觉到了分量之重,因为这里面充满了殷殷之情。
酒桌是个重要的地方,可以联络感情,可以发泄情绪,可以说事情,可以定江山,但酒桌之上又最不容易把握,弄不好就伤了感情、误了事情,有的人就是在这里掉了脑袋,有的江山就是从这地方开始丢的。远的不说,就拿诸葛亮最熟悉的先帝刘备,就有多次喝酒失态的事情发生。所以,诸葛亮给儿子写了那段话。
这两封家书写作时间不详,推测起来应该就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之间这一段难得的较长时间的休整期,是诸葛亮最有时间和精力写这一类家书的时间。
《诫外甥书》
除了这两封写给儿子的信,诸葛亮还给其他亲属写过家书,其中一篇写给外甥的书信也十分有名。诸葛亮在这封信中写道:
人应当有高尚且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让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存留,引起内心里的深深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他人请教,去除猜疑和吝啬。
这样做了,即使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向,不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如果志向不够刚强坚毅,意气不够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在流俗中,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凡夫俗子之列,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
这封信针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毛病进行说理,虽是说理,却不空洞,就像对面谈话,没有耳提面命式的说教,让人感到亲切而自然。其中一句“志当存高远”,成为后世无数人的座右铭。
清人曾国藩以善于教育子女出名,他对子女提出“有志、有识、有恒”的教育格言。有志,不甘为下流;有识,知学问无止境,不因一得而自足;有恒,要有恒心和毅力,什么事都能成功。曾国藩的这些感悟,和诸葛亮写给外甥的这封家书的主旨完全相同,相信他应该受到过诸葛亮的影响。
诸葛亮的外甥就是他两个姐姐的孩子,他的大姐嫁给了蒯祺,后被孟达所杀,大姐及子女情况不详;二姐嫁给了庞山民,庞山民入魏做官,他们一家人应该还生活在荆州。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
一提到诸葛亮人们就想到三国演义里那个充满智慧,状乎于妖的孔明先生,其实这都是小说演义出来的,与史实有很大差别。
论其军事才能与曹操堪与匹敌。
若论起文学成就,诸葛亮无法与曹操相比。曹操及三曹代表了三国时期建安文学的风骨,其诗歌与散文不少名篇流传后世,且评价甚高。而诸葛亮只有出师表与诫子书流传后世,至于后出师表是否是诸葛亮所作,尚有争议,有说是后人伪造,无法证实。
三国演义作者贬低曹操,美化刘备,神话诸葛亮,这已是后世共识。
还原历史,辨明真相。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