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见于各种疾病和证候的过程中。同时,口渴也是中医问诊的重要内容。也是口渴,主要症状因特点不同而不同。因此,临床辨证施治,处方用药,不能不仔细检查。(一)口不渴,不欲饮水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看到:
1.阴证:非阳证。
2.寒证:多由感寒邪、阳气虚损、损伤所致。症状有畏寒保暖、四肢冰冷平卧、脉迟紧等。益智中汤
3.湿证:表里湿证须以舌苔薄白滑,脉浮缓为特征。治疗宜用桂枝加附子汤;内湿(湿饮,内痰浊)须伴舌苔白厚,脉缓细,宜用二陈汤治疗。
4.伤寒太阳病:不在阳明。
5.温病之邪不在气,舌虽燥绛,但口不甚渴:邪热从气入营,热上升,营养气上升,但口不渴,即使口渴,也不多饮,夜间可见躁动或不安,隐隐有皮疹,舌质红等。清营凉血为宜,再选用清营汤。(二)口渴饮水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看到:
1.阳证:非阴证。
2.热证:上火患热邪,津液不能承,所以口渴。宜泻火救阴,如三黄之。便秘如气滞,则伴有抑郁和阴气郁结。
3.燥证:当肺胃津液因燥伤而不足时,人们必须经常引水自救。适用于润肺生津或清胃养阴,如沙参麦冬汤、玉女汤等。
4.阳明病或温病发热,热在气:热甚渴,伴大热,汗出,脉大。对于这种因内热引起的口渴综合征,热清则止渴,如白虎汤、雪梨浆等。
5.蓄水证:伤寒蓄水证口渴的人,是阳虚寒凉,水停不下来,津液升不起来,所以会不利于小便,胃里都是水。温阳散寒,宜用五苓散、真武汤。
6.暑证:若热深入少阴止渴,饮水不足,但热盛,伤肾伤津液。连梅子汤都管。
7.伤寒厥阴病:以益吴梅丸为主。
8.阴虚火旺:口渴导致饮而不渴,尤其是夜间,伴有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等。滋阴生津为宜,宜选用六味地黄汤、增液汤。
9.血虚证:血虚口渴是因为血虚,热盛,水少,津液不足。补血清热生津,芦笋瓜蒌用余省汤,当归补血汤加天花粉、苎麻、玉竹、麦冬。
此外,口渴欲饮还是桂枝汤的禁忌证.(三)口渴不欲饮或不多饮
湿度和温度更常见。湿气是由感受湿热疾病的致病因素引起的。如果有热,你会口渴;如果有湿气,你就不会喝太多,或者你会喜欢热饮,而且会伴有体热低或午后体热、胸满、头重、便溏不适等。清热利湿宜兼治,宜用黄芩滑石汤或茯苓皮汤。(四)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这是血液中致病因素的指征。比如瘀血若渴,气为血阻,津液不能随气分布。人虽然口渴,但想洗水却又不想咽下去,所以症状一定是血瘀。治化瘀,或化瘀生津,清热散寒,可用血府逐瘀汤或小柴胡汤加丹皮、杏仁。渴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