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上次所说的,
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是个“脏”宝宝。
氧气、营养和垃圾混合在血液中。
嗯,有点大意【石化】。
“干净有用”的动脉血
和
“运送垃圾”的静脉血
会混合在一起,
是宝宝的心脏上有两个“漏洞”.
先看“对”的心:
大人的心是4个独立的水库,
有一堵“坝墙”(心肌间隔)
单向“水坝”(瓣膜)
每个“蓄水池”都是分开的,
静脉血和动脉血有它们自己的途径,
不能改变方向!
宝宝的心脏基本上是一样的,
但是肚子里的宝宝自己不会喘气
和氧气都是由脐带血带来的。
所以,自然精心设计了两处“漏洞”
让这个成人循环系统,
能适应妈妈的肚子,
这九个月的过渡期。
其中之一,“漏洞”
/strong>我们上期提到过
一. 接“错”的动脉导管
左边一个心脏,是出生后的心脏;
右边一个心脏,是胎儿的心脏;
画黄圈儿的地方,就是动脉导管。
(红色箭头指示动脉导管)
不考虑心脏的外观,
单纯简化成4个水库,就更好理解了:
两条本来应该独立的“水道”
被“接在一起”了。
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
宝宝的肺是不用的,
朝它那个方向,相当于“此路不通”。
所以,就像上面图里箭头画的,
在成人体内应该流到肺上去的血,
在宝宝,大部分都通过动脉导管,
流到下半身去了。
出生后宝宝一声啼哭,
肺就张开了,
血迅速流过去;
动脉导管两边压力也随着变化,
自己就“废用”了。
二. “没长好”的卵圆孔
另一个"漏洞"卵圆孔
解剖图上看长这样:
就是两个黄色箭头汇在一起的地方
简化一下,就是本来是堵墙的地方,
缺了一块……
其实也不是“完全”缺了,
“缺”的地方还有个“帘子”,
只允许单向开放。
结果,血流就成这样了。
脐带血可以穿过卵圆孔,
主要流到大脑、上半身去,
给那里带去丰富的氧气和营养。
看来,还是大脑更受偏爱啊!
同样,出生后,
卵圆孔两边压力一变化;
自己就“闭合”了。
从出生前、到出生后,
一套“管道系统”,
靠两个“漏洞”满足了两种需要。
大自然也是煞费苦心的设计啊!
资助及合作声明
项目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
(编号:20DZ2311200)
图文合作:上海塔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