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唐诗,很喜欢诗人赵嘏的明月诗,对他的《江楼感旧》情有独钟,”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月光如水水如天”超级好,写得太浩渺、太清静了。但是对“同来玩月人何在”一句中的“玩月”有所不解,月亮那么高,那么静冷,凡人怎么能够把玩呢?
后来慢慢地品赏体会,原来“玩月”就相当于现在赏月的意思。白居易《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题目上是“玩月”,而诗中”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却正是指的观赏。
不过我想既然是一个“玩”字,肯定比现在的赏月更宽泛,玩月不仅是对月观赏拜祭许愿祈祷,品赏茶酒水果月饼,而且有吟诗作赋和各种演出游园等活动。
查了一下唐诗,诗人写中秋的诗歌特别多,古风律诗绝句等各种体裁都有,但用“赏月”一词的比较少,而用“玩月”的却很多。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地欣赏几首“玩月”的诗歌。
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
这是晚唐诗人许浑的《鹤林寺中秋夜玩月》。实际上就是赏月,诗歌写的是一整夜,从开头的“待月”,到“月正圆”。月光普照时,寺庙前的树木花草都安静了。
云层逐渐隐退,宁静的夜空一碧如洗,月亮就像行走在无边无垠的大海里。到了半夜时分,露水普降,感觉寒气袭人,而此时月亮才正悬挂到当顶。
月亮跨过中天,它往大殿那边斜过去,接着挂在了楼阁的飞檐上,直到最后坠入了山岩。诗人彻夜未眠他就像守岁一样,目送着月亮升起和落下。
末尾两句是议论,诗人感叹岁月荏苒,人生短暂。他说不要认为自己玩月很累,月亮这一次回去,你要再看到它,还要等一年。而一年对于人生又有多少变数。
一夜高楼万景奇,碧天无际水无涯。
只留皎月当层汉,并送浮云出四维。
雾静不容玄豹隐,冰生唯恐夏虫疑。
坐来离思忧将晓,争得嫦娥仔细知。
这首《中秋夜玩月》是唐朝诗人唐彦谦的作品。诗歌写中秋夜登楼望远所见,“万景奇”是总的概括。碧空万里,星汉灿烂,天与月与水相接,横无涯际。
阵阵的秋风追逐着浮云,只留下一轮明月悬挂在高空。连那些蒸腾的雾露水气都安静了下来。从“玄豹隐”和“夏虫疑”来看,诗人或许有所寄托。
”玄豹“指黑色的豹子,引申为被迫隐退的人才。“夏虫”用典于《庄子》的“夏虫不可语于冰”,意思是给一般人讲不通大道理。诗人的“离思”,那月宫里的嫦娥又怎么能够知道。
中秋朗月静天河,乌鹊南飞客恨多。
寒色满窗明枕簟,清光凝露拂烟萝。
桂枝斜汉流灵魄,蘋叶微风动细波。
此夜空亭闻木落,蒹葭霜碛雁初过。
这是唐朝诗人刘沧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诗人客居在外,在异乡过中秋节。夜晚一切都安静下来,只有月亮在横渡天河,只有燕雀在飞来飞去。
银色的月光从窗户里洒进来,铺在旅店的床头,它的清晖带着露水打湿了庭院里的花草藤萝。诗人仿佛看到月里摇曳的桂花枝叶,看到水波里晃动的浮萍。
在这中秋月圆之夜,落木萧萧,一阵阵的大雁从芦苇蒲草上,从沙砾荒漠上往南飞去。触景生情,诗人不禁感到一丝孤独寂寞,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从上面的诗歌可以看出,诗人这里的“玩月”也是狭义的,恰恰和我们现在一般的“赏月”相同。也就是对月冥想,或思乡怀亲,或寻找创作灵感。
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里有“纳凉玩月,到处有之”的记载,可见古人的玩月很普遍,有时候也并不复杂,就是单纯地观赏月亮、寄托情思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