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院士是著名医生、临床肿瘤学家、优秀保健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院士生于1929年,今年92岁。
孙院士在研究癌症60多年后介绍,打败“肿瘤君”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让它来找你。对于肿瘤的防治,孙院士有自己独到的技巧。
少吃,七顿饱。
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和过度的饮食对身体非常有害。
许多人喜欢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但也符合“瘤君”的胃口。
这样长期的饮食很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会让身体器官负担更重。一旦负担不起,就会诱发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
建议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娱乐,回家吃饭。只吃七顿饱饭。如果你受不了美食的诱惑,那就多吃点。可以借鉴孙院士的方法:觉得吃饱了就离开餐桌,不要很快留下来。
严格戒烟,早行动。
孙院士介绍,很多癌症患者是听了他的劝导才戒烟的,如果能早一点行动,可能根本不需要去医院。
如果一个人既是厨师又是吸烟者,患癌症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十倍。而且,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的健康,还会导致许多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因为吸烟对人的危害不亚于交通事故,所以建议像控制酒驾一样控制吸烟。
每年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
作为一名肿瘤学家,孙院士说,他最大的体会就是癌症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来医院治疗的大多数患者都是晚期癌症患者。如果不加强防癌意识,不重视健康体检,不治疗癌前病变,不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多建肿瘤医院,不引进高端治疗设备,医生即使技术高超,也救不了那么多病人的命。
所以建议大家每年认真体检一次,符合条件的中老年人每年体检两次。其中,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癌症筛查。
癌症风险群体包括:
1.患有癌症家族性和遗传性疾病的人。乳腺癌、胃肠癌、肝癌等。都有家庭聚集现象。
2.有与癌症有关的疾病,如慢性胃炎、宫颈炎和肝炎。
3.有长期不良习惯的人,比如长期吸烟的人,喜欢吃过热的食物、热的食物和刺激性的食物。
4.职业易感人群,如长期接触工业辐射的人群。
5.心情长期不好,自我克制的人。
癌前病变,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癌症不是一天形成的。癌症的发生发展包括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浸润癌三个阶段。比较
如曾经有一位患者因有一颗尖锐的牙长期刺激颊黏膜,后来发生了癌变,出现黏膜癌。
如果提早注意到癌前病变,并加以治疗,可以大幅度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黏膜白斑、交界痣、迁延性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子宫颈慢性炎症、结肠多发性息肉等等。
还要提醒大家,诊断是否为癌前病变要去正规医院检查,不可轻信网络自查或商家“科普”。
此外,一旦发现癌前病变应积极治疗,切不可忧心忡忡,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否则甚至会加速癌症发展进程。
睡子午觉,尽量不熬夜
睡眠不足或该睡的时候不睡,最受伤害的是正常的免疫功能。成人每天应有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高质量的睡眠有这样的特点:入睡快;不易惊醒,起夜少;起床快,早晨醒来身体轻盈,精神好;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建议有条件的人睡子午觉,孙院士介绍,晚上按时睡眠和中午休息1小时是他养生的秘诀之一。
心态好,不生气
在临床中,孙院士发现很多癌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诱因——压力大、长期抑郁、过分忧虑、爱生闷气。长期不良情绪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虽然现在生活节奏加快,每个人背负的压力都不小。但是,人生不可能全部称心如意,建议大家尽量不生气、不折腾、不钻牛角尖,凡事都想开点。
孙院士说自己一年都不生一回气。
为什么不生气?
他说,因为他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经历过生活困苦、物质缺乏,深感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困难的时候好多了,所以对生活学会了知足和享受。
“吃好每天三顿饭”工作室
欢迎您跟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的于康教授一起,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吃出健康吃出美!快关注【吃好每天三顿饭】头条号吧~
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