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科普,今天让科学做什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数据来源:中国科协等前不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今天,我们这样做科普

来源:中国科协等

最近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5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到2035年达到25%。

如何增强科普的吸引力,让高质量的科普更加深入人心?当前科普有哪些新特点?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机构和专家。

更多参与,更多互动

如何预测气候变化?比4G快多少?这些科学话题可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运营的平台账号上进行分析解答。

程萌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副主任,科普团队负责人。现在他在很多新媒体平台都开了账号,其中一些有180多万粉丝。

“一些讲解专业物理知识的视频点击率高达百万,这是我们没想到的。”程梦说。近年来,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热情日益高涨。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普团队现在已经发展到5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20多岁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从图文到漫画再到短视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尝试了多种科普形式。程萌说,我们要从公众的角度去思考他们需要什么,注重与网友的互动,增强参与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只是一个缩影。随着微信官方账号、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众多科研机构、科普专家纷纷投身科普事业,形成了“科普”氛围。记者观察到,在地质学、天文学、生物学等许多领域。专业人士活跃在各大平台上回答问题,向大家介绍知识。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传统的科普方式也在发生变化。2014年,中国科协推出科普中国品牌。截至今年8月,已有3000多名专家通过600多个渠道在科普中文平台上传播科学知识。

下沉基层提高实效

“许多牧民不知道如何预防流行病。他们都需要我们传授的知识。为了感谢我们,他们还送了锦旗给队员们。”严敬自豪而满意地谈起了她的职业生涯。

严敬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科普大篷车的副队长。今年4月,她和团队成员去牧区给牧民讲解畜牧知识。在15天的行程中,他们服务了110多名牧民。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科普大篷车将“科技馆”搬到车上,成为移动技术服务站。在牧区,科普人员走进蒙古包了解牧民的技术需求;在农业地区,教农民土壤耕作、施肥和使用农药的方法;去林区给种植户讲解中草药的种植方法。

“有需求的地方,我们草原科学轻骑兵就去那里。”严敬说,“我们也很乐意通过科普帮助农牧民解决实际问题。”

003010提出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公务员五大重点群体科学素质提升计划。

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科普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中国科协今年发布的第11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为6.4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中国的科普资源越来越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建成农村中学科技馆1112个,全年有1700多辆科普大篷车在田间地头奔跑,向农民传播知识。

激发热情,热爱科学。

“注重回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爱上科学。”该研究所研究员、古生物学家徐星说

体验失重、陀螺运动、制作水膜.一场特殊的太空讲座吸引了无数目光。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生、张小光的合作下,在天宫一号上为我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独特物理现象。“有的孩子喜欢航天,申请航天专业,甚至成为我的同事。更让我感动的是,当时很多孩子看着讲座的视频,问我什么时候能再次飞上太空,再次教书。”王亚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夕。

科普激发了无数青少年的科学热情。但是科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瓶颈之一就是人才短缺。目前,我国中小学开设了科学课程,但能够承担科学课程的专业教师仍然很少。

这种情况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针对这一不足,《纲要》提出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未来,中国将加强科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每年培训10万名科技辅导员。

本版制图:蔡华伟

03010(2021年11月22日06版)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957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