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百姓做的好事,苏轼是文学家书画家什么之一

苏轼不仅诗书画全能,还为老百姓办过许多好事,你知道哪些?网友提问:苏轼不仅诗书画全能,还为老百姓办过许多好事,你知道哪些?优质回答:苏轼是北守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在书法、绘画方面造诣也很高,是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全才。而且

用户问题:

苏轼不仅诗词书画多才多艺,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你看怪不怪

出色的回答:

苏轼是北方守备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在书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而且,在漫长的为官生涯中,他从勤政爱民的思想出发,关心时事,同情民生,进行地方改革,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如赈灾救荒、水利建设、免税、军纪整顿、发展生产等。等等。他们还奖励落后的人和训练有素的人才,这赢得了人民和知识分子的喜爱。结果他死后,出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情况:“吴越百姓在城中哭泣”,“有数百名大学生,带领餐僧前往会林佛寺(到佛寺拜谒没落)”。正如陆游所称赞的:“不愁一时,忧国易。千年之下,我愤怒。”

还有网友认为苏轼,本名东坡俗人,是北宋诗画大家,尤其擅长诗词。东坡是他被贬谋生的地方。俗人是一个喜欢参禅谈道的佛教徒,经常和佛友学佛打坐!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大的失意,但却走得并不顺利,可以算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也许他意识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他一直对风风雨雨无动于衷,顺其自然。

杭州西湖的苏堤是必游之地。反映月亮的三个太阳(以前的三塔)是在那个时候留下的。当时雇佣了20万民工挖湖筑堤。如今,苏堤春晓,伊一柳柳柳,大多得益于当时苏公的大规模努力。今天,苏堤是一个景点。无论春夏秋冬,西湖都挤满了游客。去湖心岛的人数不胜数,不枉游西湖。

苏轼晚年贬谪海南岛,冷漠平和的心态并没有把他打倒,但他的家乡就是他的家乡。在那里,他创办了一所造福一方的学校,打破了当地百年来无人能敌的局面。截至目前,海南儋州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路、东坡桥等遗迹。表达人们对苏东坡的怀念!

其他网友观点:苏轼,本名子瞻,北宋梅州梅山人(今四川梅山人)。他生于景祐三年(1036年),卒于建中元年(1101年)。苏轼四十多岁时在黄州“耕东坡”,自称“东坡居士”。

东坡是个全才,天才。他下棋、书画、诗词歌赋、医酿酒、煮美食、盖房子、炼丹健身、服政水等等。然而,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他一生流亡在外: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颍州、儋州。这个路线图的大趋势是他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

虽然东坡只活了60多年,但后人对东坡总有一种特别发自内心的爱。东坡不仅写诗,写词,大惊小怪,还挥汗如雨,弯腰种田。他是一个很棒的人!年轻人兴高采烈,中年人变得更加失意勇敢,老年人则无动于衷。

东坡一生经历了仁宗、简英宗、宗申、哲宗、惠宗五位皇帝。他一直在党内斗争,在惠宗继位的第二年去世。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和弟弟子游参加了朝廷举办的“科制”考试,两兄弟都中了名。特别是东坡获得了大宋朝建立以来的百年第一。当时东坡才二十五六岁,被任命为大理判官,由凤翔府签字。

在凤翔的三年时间里,东坡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做了许多受人称赞的好事,比如积极帮助灾民

Xi安七年(1074年),苏东坡到密州任知府。Xi安十年(1077年)二月,东坡由知河中府改为知徐州。4月初到徐州东坡,经历了一场“抗洪护城”的生死考验。当年7月17日,黄河决口,水在徐州城墙外流淌。水位高达两丈八尺九寸,比城内平地高一丈九寸。城里的富裕家庭、商人和富裕家庭都忙着收拾行李逃跑。对东坡的居民说:只要我苏轼在身边,水就进不了城,没人能跑,大家都跑了。谁来守卫这座城市?当每个人听到父母这样说时,他们停止了奔跑。

他穿着蓑衣、帽子、木屐和手杖,聚集了5000名农民工,修建了日夜守护城市的堤坝,加固了城墙内的另一堵墙。他还向驻扎在徐州城附近的皇军求助。只有皇帝才能派遣皇军。他乘风破浪,跑去找皇军头领,说:你不帮我们守城,徐州城就没了。看到东坡对人民的奉献,这位钦差大臣非常感动。他立即组织官兵立即行动,帮助人民抗击洪水,保护城市。

整个抗洪期间,东坡和百姓一样,每天都不回家。当他口渴时,他喝一杯冷水,当他饿时,他吃一些干蛋糕。他一直在前线指挥抗洪。洪水围困徐州70多天后,大家都想出了一个办法,割开北方的“冷口”,把洪水直接引入老黄河。

东坡于元二年(1079年)四月到达湖州。7月,东坡在湖州上任后被捕,原因是丁带领御史、何弹劾东坡诗文,讽刺朝廷,控告皇帝。8月进入北京御史台监狱,12月刑满释放,史称“五台诗案”。皇帝将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由国家指派。

元七年(1084年),正月初一,宗申皇帝亲御萨格勒布,命东坡为汝州团委副大使,但仍不能签公务。四月东坡离开黄州。途中,他游览了庐山,拜访了江西的弟弟子游,并前往金陵。

又同致仕家居的王安石酬唱累日。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子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苏轼上书朝廷,请求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元丰八年(1085),三十七岁的宋神宗皇帝驾崩,哲宗赵煦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五月启用旧党人物司马光主持朝政。司马光特别赏识东坡的才华,东坡被派去登州任知州,到任刚五日即召还回到朝廷。

在司马光和高太后的提拔下东坡连续升官。然而,由于司马光要全面废除新法和新党人物,特别是要废除新法中通过实践证明对老百姓有益的“免役法”,东坡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结果东坡又被旧党认定为新党,而贴上了“新党”的标签。

正当司马光为东坡的激烈反对而大伤脑筋之时,他却生病去世了。同年九月十二日,东坡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正三品),专门起草册封皇后、太子、将相的最高诏书,直接参与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

此时的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旧党”内部党争亦走向激烈,朝臣分裂为“朔党”“蜀党”“洛党”,迭相攻轧,史称“洛蜀党争”。东坡被视为“蜀党”之首。

东坡在朝期间,针对高太后“无意用兵”连续上奏,主张加强战备,联合吐蕃对付西夏。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八月,东坡兼侍读学士,为宋哲宗讲课。同年十二月,御史赵挺之弹劾东坡。

东坡多次向朝廷请求外任,最终朝廷下诏同意了东坡的请求。元祐四年(1089)七月,东坡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到达杭州任知州。东坡带领百姓兴工开浚茅山、盐桥二河,并以工代赈,疏浚西湖,今天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和“三潭印月”就是东坡这时给我们留下的。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三十五岁的东坡第一次去杭州任通判,他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赞美西湖。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五十三岁的东坡第二次去杭州任知州,他见西湖因年久失修,且经历了洪水和干旱等灾难,淤泥堆积,杂草丛生,鱼虾因缺氧都死了,水很臭,航运也阻断了,城里居民的饮用水质也变得很差。

东坡上奏朝廷《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近年以来,堙塞几半,水面日减,茭葑日滋,更二十年,无西湖矣”。后来,朝廷拨了些钱款,东坡还拿出自己的俸禄,并多方筹集资金。东坡把灾民召集起来,以工代赈,开始疏浚西湖。

他号召灾民用挖起来的淤泥修筑了一条长八百八十丈,宽五丈的长堤,沟通南北,免去了人们南来北往绕道三十里路之苦,并在长堤上修了六座桥,桥的名字也特别的美,如“映波”“望山”“跨虹”等,还在长堤上修了九座亭台。

东坡又把湖的岸边租赁给人们种菱角,因为种菱角必须经常清除水草,保证有好的水质才行,收回来的租金还可以用来继续治理西湖。为了防止菱角种太多,东坡又在湖的中央修了三座小石塔,小石塔倒映在水里,构成了一幅神秘而又美丽的三角形图画。

西湖治理好了,航运开通了,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也都解决了。东坡欣喜地作诗曰:“我凿西湖还旧观,一眼已尽西南碧。又将回夺浮山险,千艘夜下无南北”。 如今杭州西湖的“苏堤春晓”和“三潭印月”,见证了东坡当年的一次民生和文学的双重拯救。

元祐六年(1091)正月,东坡接到诏令,以吏部侍郎的官职被召回朝廷。三月东坡离开了杭州,五月到达南京应天府,又接令兼侍读学士。同年八月,东坡又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去颍州任知州。

东坡到颍州任上时,一个极为浩大的排水修建工程正在进行。东坡立即写了《论八丈沟不可开状》上奏朝廷,朝廷停止了这项开始了几年的工程。紧接着东坡还整治了颍州境内的沟渠,修建疏浚了颍州西湖。

元祐七年(1092)正月,东坡移知郓州,后改扬州。三月东坡到达扬州任上,东坡把举办了七八年的劳民伤财的万花会取消了。同年七月东坡接到回朝廷兼侍读学士的诏令。九月东坡到达京城,十一月任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元祐八年(1093)九月,东坡离开京城去定州,十月到达定州任知州。在定州任上,东坡严格整顿军纪、树立军威,以及巩固边防等。同年九月,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宋哲宗亲政,新党人物章惇等人执政。从此东坡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逆转,被贬谪去了岭南,直到去世,也再没有回到过朝廷。

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东坡离开定州奔赴贬谪地广东惠州。他在惠州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为民请命……东坡在惠州生活了三年,东坡经过多方努力,为惠州的老百姓疏浚了惠州西湖,修建了东新桥和西新桥,免去了人们南来北往绕道数十里路的艰辛。

绍圣四年(1097)四月,东坡离开惠州继续南下,被贬谪去了海南岛儋州。途中遇见被贬谪去雷州半岛的子由,兄弟俩得以同行至雷州。六月东坡告别弟弟渡海,兄弟二人此一别竟作永诀。

东坡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岛之后,在极其艰苦的蛮荒之地,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老百姓的赤子之心没有丝毫减退。他在海南办学校讲学,力尽所能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

纵观东坡一生的宦海浮沉,他坚持了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他做人做事,都是秉持着自己的良知,虽九死一生仍初衷不改。

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因东坡而灵动,“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长江边的荒僻之地黄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东坡赤壁”由此名扬天下;惠州的“玉塔微澜”、徐州的“放鹤亭”、扬州“三过平山堂”,莫不浸润着东坡的旷世情怀。

东坡风风雨雨的一生,坚持了真自我,做到了以天地为心,以人民为亲。他一生都在坚持“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东坡高贵的人格魅力,令世人推崇景仰。东坡的诗词散文,千百年来,令世人百看不厌,百读不倦,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启发,能让后人永远咀嚼,享受无穷。

东坡的一生,有稳定的价值观,亦有坚定的信念,他心里始终装着国家、装着人民,他做人做事但求心安,快乐便自在其中。他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无论处于何种生活状态,他都能保持做人的正直与尊严,拥有一颗纯粹的赤子之心。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2986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