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缘起:14年前,一本书引发的创作灵感
电影《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加拿大籍华裔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14年前的7月28日,张翎正准备从北京飞回多伦多,登机间隙,偶然间翻到一本名为《唐山大地震亲历记》的书。
这本书激发了张翎浓厚的兴趣,他满怀好奇读完了书中记录的60位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和见证者的口述回忆,读罢一声叹息,长久都说不出话来。
“我被击中了,我感觉到了痛。痛通常是我写作灵感萌动的预兆。”
于是,以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为契机,作家张翎开始了《余震》创作。2010年,这场天灾被冯小刚团队搬上荧幕,它就像一颗巨大的催泪弹,精准地戳中万千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何谓“余震”?
我以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余震本身。主震在人们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发生,而余震不同,是雪上加霜。它在众人生理和心理均遭受重创的情况下随时待命,比起未知,这种可预见的不定时灾难更令人恐惧。
二是暗指地震之余。地震之后,满目疮痍,只剩下一地废墟,无数残缺的家庭和一颗颗难以愈合的创伤心灵。相比而言,地震固然极具破坏力,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不经意间在人们心灵深处层层沟壑中所引发的余震。
中国式灾难片——《唐山大地震》
“地震震的不是房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尽管《唐山大地震》的灾难场面比大家想象的更具冲击力,但这绝不是好莱坞式的灾难片。我们更希望把观众真正带入地震亲历者的内心世界。”
不管是原作《余震》,还是电影《唐山大地震》,都力图避免好莱坞式的灾难片套路,同时,突破国产灾难片艺术和技术的局限也是当务之急。
上述两部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整场灾难的过程,侧重刻画主人公身临其境的感受,为我们呈现了全新的中国故事。
《唐山大地震》整部影片关于地震的描写只有短短几分钟,而把叙述的重点聚焦于灾后32年真实个体的心路历程。人性的挣扎、脆弱、坚韧等被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余震”之痛无药可治,伤痕会一直带入坟墓,几乎不可能愈合。但一部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应该可以唤醒人性中对善和爱的渴望。
上述为该影片导演冯小刚的观点,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唐山大地震》的确击中了人性中最温暖、最柔软的东西。
鲁迅曾说:“真正的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不管原作还是电影,“疼痛”都构成了两部作品最重要的底色。我们寻寻觅觅,才发现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不是特效、不是灾难本身,而是疼痛中人性的苦苦抗争与执着追求。
“苏菲式的选择”,选择的死局注定悲剧的必然
“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永远盖不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日子。”
李元妮这一母亲的形象可谓十分鲜明,纺织厂的一名普通女工、龙凤胎姐弟的妈妈。
地震后,一双儿女被掩埋在瓦砾之下,被同一块水泥板死死压住,动弹不得。
水泥板,在此刻化作了命运天平,它高高地悬挂在二人头顶上,撬起一端,另一端必然要被抛弃。
或许是因为弟弟从小就体弱多病,或许因为儿子是较小的那个,又或许是想要给刚刚为了救自己而死去的丈夫续后,那一刻,元妮心如刀割,她撕心裂肺地哭喊,可现实是残酷的,不能如她所愿,两个都要。
瓢泼大雨中,她抱着已经断了气的女儿放声大哭,震后她独自一人抚养残疾的儿子,死守唐山,在自责与内疚中度过了后半生。
救儿子还是救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使两个全死,结局也好过抛弃一个。正是这“苏菲式的选择”折磨了母亲一生,母亲并没有错,却在这个选择死局中注定悲剧的必然。
除了儿女,丈夫方大强的死也是李元妮一生都难以愈合的伤痛。楼房轰然倒塌,千钧一发之际,丈夫毅然决然地将她推了出去,自己却永远停止了呼吸。
爱的最大限度,或许就如此——不惜为对方献出最宝贵的生命,用自己的命,去换对方的命。
正如李元妮感慨:“还有哪个男人能用命对我好?”
于是,哪怕独居的生活再难再苦、男邻居对她用情再深,她都执意拒绝,所谓夫妻,没有花言巧语,没有冠冕堂皇,亦没有虚伪世俗,守着曾经的承诺和誓言,度过余生。
李元妮是地震的幸存者,却是余震的受害者,她躲过了23秒的天崩地裂,却死在了32年的劫后余生。
执着,才是生命最真实的本色
方登的身体是健全的,但心灵却是严重残缺的。她的心死在了那一片黑暗中,水泥板下,她无比清醒地听到母亲说出的六个字:“救弟弟!救弟弟!”此后锥心刺骨,万劫不复。
古语云,哀莫大于心死。她执着地敲击石头求救的小手停下了,那时,她感觉不到疼痛,她的世界,从此光亮全无。
自此,幸存下来的方登被一对军人夫妇收养,远走他乡,衣食无忧、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内心最深处却始终存有除不掉的恐惧和自卑。
内心无爱的人,展现给外界的也只能是冷酷和无情。
“我不是不记得,是忘不掉。”
我们只看到方登表面的高冷,却忽略了她对亲情和爱情的极度渴盼。她比任何人都更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一个花季少女,她宁愿放弃学业也要把孩子生下来的原因。
方登执着地生下私生子,执着地追寻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一种执着都交织着生命的痛感,那阴冷不堪的心灵世界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挣扎的力量与美。
只有执着、韧劲,才足以彰显个体生命的生机勃勃。在这里,没有英雄,没有模式,只有对每个独立个体的敬畏与尊重。
“西红柿洗干净了,妈没骗你。”
方登错认为自己是真的铁石心肠,直到母女重聚,母亲下跪道歉的那一刻,所有的委屈和不甘汹涌而出,跨越32年的泪眼相望,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血浓于水。
“亲人,永远是亲人。”
生活真相凶猛,可我依然选择滚烫的人生
44年前,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地震持续23秒,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
人类对于所谓的数字民主总有一种迷恋,从唐山大地震到前段时间的新冠疫情都是如此,我们每天盯着那个不断变化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
人的生命不应该被说成40万分之一,或100万分之一,它真正的含义是,有一个人死了,这件事发生了40万次。
北野武导演曾说过,生活真相凶猛,可我依然选择滚烫的人生。“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必须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天灾人祸是这样,与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挣扎、拉扯,突破极限,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真正动人的,不是生命的无常,而是明知生命无常,却依然选择跟它斗到底的我们。
能够重新照亮剔透无瑕心灵的,只有人间大爱和真情,不坚持到最后,你怎么知道自己的人生不能逆风翻盘?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