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疾病的发生表面上看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但外界条件如摩擦、阳光和创伤(因此应尽量避免)也必须通过正虚的内在因素起作用。虚的原因有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热毒。临床上热毒表现多种多样。如果再进一步分析,气血痰湿异常为顺,热毒为果。所以在治疗上,首先要扶弱气,或补益温阳,或养血养阴,从而改变身体的失衡状态,调动身体的防御能力,然后才能根据临床症状得到预期的效果,或行气散结,或化瘀活血,或化痰散结,或排毒消瘤。
这更符合我们对肿瘤阳虚证病机的根本探讨,即气、血、阴、阳三虚,尤其是阳虚,应温阳为主,结合其他临床方法治疗。故笔者非常赞同陈辨证论治,但不赞同以清热解毒为重点的一系列治疗方法,现摘录如下。
(1)辨证论治
1.增强身体抵抗力和消除肿瘤的方法
根据内虚即气必亏的理论,无论临床上看到多少症状,无论手术或放疗前后,都要采用扶正祛瘤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有扶正消瘤片、扶正抗癌颗粒、八珍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临床常用药物:高丽参、西洋参、人参、党参、太子参、广明参、北沙参、黄芪、山药、白术、大枣、鹿角霜、甘草、熟地、阿胶、黄精、龙眼肉、紫河车、杜仲、续断、补骨脂、肉苁蓉。
2.理气化瘀
根据阴阳互根原理,气为血帅,血为气所用,气循环为血循环,气滞为瘀。因此,情绪低落的人往往气滞血瘀。所以临床症状多见,如胸闷、胁肋胀满、嗳气反酸、肿块肿痛、刺痛、脉弦涩或浮,舌尖暗瘀。临床常用的方剂有越鞠丸、疏肝散、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大黄舒中丸等。临床常用方剂:乳香、没药、丹参、桃仁、红花、刘寄奴、三七、茜草、木馒头、粉黛、三棱、莪术、蒲黄、独活、赤芍、虻虫、五灵脂、石栎、水蛭、马鞭草、土元、麝香、黄药子、昆布。
3.化痰散结
因气滞脾失正气,肾火衰盛,湿痰凝于骨髓及皮肤表面,症见胸腹部痞满,谷昏,脉苔腻,肿块迅速增大,痒痛,或溃,黄汁渗出,患者小便发黑。临床常用的有消瘤丸、海藻玉壶汤、疏肝奎见汤、桂枝茯苓丸等。临床常用药物:牛黄、山慈菇、半夏、天南星、瓜蒌、莱菔子、常山、皂角、刺猬皮、浙贝母、泽泻、白术、苦参、木通、车前子、猪苓、茵陈、白鲜皮、防己、南瓜、半边莲、薏苡仁。
4.排毒祛邪法
由于致病毒素的长期入侵,或食用脂肪类食物等因素,致病毒素长期集中在经络肌肉表面,是火引起的。常见症状如发热、恶寒、肿块肿痛,或出血水、焦虑口渴、失眠多梦、消瘦、食少、舌红、少苔、脉弱等。
5">浙贝母、丹参、海藻、昆布,牡蛎、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玄参,甘草。浓煎,浸膏制片,每日3次,可长期服用
2.消瘤片(扶正消瘤片)
由人参、三七、蚤休、狼毒、薏似仁、甲珠、蜈蚣、黄药子、仙鹤草、牛黄、黄芪、鹿角胶、硼砂、紫河车等组成,每日3次,可长期连续服用。
3.牛黄,半枝莲,大黄,白花蛇舌草。每日煎服1剂,长期服用。
4.海藻玉壶汤
由海藻、陂皮、贝母、连翘、昆布、半夏、青皮、独活、川芎、当归、甘草组成。每日煎服1剂,或连续服用。对恶性黑色素瘤早期呈小结节状痰核型有一定效果。
(三)外敷药物
1.鸦胆子研粉,或砸成油状薄饼,外敷于病灶上,每1~2日换一次。
2.家吉利(即野百合)研粉,或鲜草捣成糊状,外敷于病灶上,每日换药2次。
3.金花散 升丹、熟石膏,研细混匀,敷于患处,涂于恶性黑色素瘤之溃烂表面上,每日换药一次。
5.水蛭,大黄,青黛,共研细末,以香油、黄蜡熬膏,外贴于肿瘤灶上,每日换药1次。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0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