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竹茹

中药古今研究:竹茹

一、典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呕畹,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2、《本草备要》:“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血除热。治上焦烦热,温气寒热,噎膈呕逆,吐血衄血,肺痿惊痫,崩中胎动。”

3、《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4、《本草便读》:“入胃清烦止呕逆,用治多灵;行皮达络埽邪氛,甘寒有力。”

5、《食疗本草》:“主噎膈,鼻衄。”

6、《本草崇原》:“气味甘,微寒,无毒。主治呕 温气,寒热,吐血,崩中。”

7、《本草蒙筌》:“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

8、《本草撮要》:“功专清热利气,得栝蒌治伤寒劳复,得参、苓、芩、草治产后烦热。”

9、《本草纲目》:“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痢,妇人胎动。”

10、《本草分经》:“甘微寒,开胃郁,清肺燥,凉血,除上焦烦热,兼清肝火,凉胎气。”

11、《本草害利》:“甘辛淡寒,入心、肺、胃,疏气逆而平呕吐噎膈,清血热而疗吐衄崩中。”

12、《本草求真》:“凡因邪热客肺、肺金失养,而致烦渴不宁。膈噎呕逆。恶阻呕吐。吐血衄血等症者。皆当服此。”

13、《本草新编》:“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尤止心烦。”

14、《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吐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痫,痰气喘咳,小水热涩。”

15、《本经逢原》:“专清胃腑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咳逆唾血,产后虚烦,无不宜之。”

中药古今研究:竹茹

16、《本草述》:“除胃烦不眠,疗妊娠烦躁。”

17、《长沙药解》:“降逆止呕,清热除烦。”

18、《本草再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水血,消痈痿肿毒。”

19、《顾松园医镜》:“疏气逆,而呕呃与噎隔皆平;清血热,而吐衄与崩中咸疗。”

20、《医学入门》:“竹茹微寒治虚烦,清肺痿衄与血崩,更治呕哕通噎膈,伤寒劳复益阴筋。”

21、《雷公炮制药性解》:“主胃热呕呃,除烦解渴,疗吐衄崩中,噎膈气溢,筋极五痔。”

22、《本草经解》:“气微寒,味甘,无毒,主呕啘温气寒热,吐血崩中。”

23、《饮片新参》:“清胃热,止呃逆,生津,解烦渴。”

24、《本草汇言》:“竹茹,清热化痰,下气止呃之药也。如前古治肺热热甚,咳逆上气,呕哕寒热及血溢崩中诸证。此药甘寒而降,善除阳明一切火热痰气为疾,用之立安,如诸病非因胃热者勿用。”

25、《药品化义》:“专清热痰,为宁神开郁佳品。主治胃热噎膈,胃虚作呕,热呃咳逆,痰热恶心,酒伤呕吐,痰涎酸水,惊悸怔仲,心烦躁乱,睡卧不宁,此皆胆胃热痰之症,悉能奏效。”

26、《中药大辞典》:“清热,凉血,化痰,止吐。治烦热呕吐、呃逆,痰热咳喘,吐血,衄血,崩漏,恶阻,眙动,惊痫。”

27、《中华本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二、现代研究

1、成分:青秆竹和大头典竹主含多糖、氨基酸、酚性物质、树脂类及黄酮类成分。淡竹主含2,5-二甲氧基对苯醌、对羟基苯甲酸、松柏醛、丁香醛等。

2、作用:本品有祛痰、止咳、抗菌、止吐、抑菌、抗氧化等作用。

3、药理:1) 有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作用;还有增高血糖作用;此外,竹茹粉在平皿上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蓖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中药古今研究:竹茹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10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