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10最近,童牛娇在和一些宝爸宝妈交流的时候,发现很多宝爸宝妈都有想法,高手都藏在民间。
过去,在发表文章之前,童牛娇曾咨询过一些热心的学区朋友。然而,大部分文章是童的独舞。俗话说,一人拾柴不旺,但全民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于是,童牛娇主动联系了几位热心的保大马宝,请他们把宝贵的经验写成文字,分享给大家。
每个人都不是专业的作家,也许他们写不出华丽的文字。然而,我们只需要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最真实的经历。青铜号角将及时传达你的声音和宝贵的经验。铜牛角热切期待感兴趣的保大马宝的积极联系。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宋老师创作的词—— 《保持好奇心,培养自驱力——最接地气的幼小家长分享》。
作者简介:宋雨齐,新航道择校展负责人,致力于升学规划和帮家长给孩子选校。二胎家庭,身兼小学生与幼儿园家长双重身份。
感谢铜牛角老师的约稿,让我写育儿心得。我便把为人父母七年的经验,与五年的教育行业经验相结合,谈一点浅薄的体会。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欢迎讨论与斧正。
之前,好几个朋友都想让我写育儿经验,他们有的是见过我女儿3岁半识字读书的;有的是听说我孩子上小学后作业不用催,随堂测天天全对的;还有的是看到我给孩子做的课外活动课件,把自己孩子送来一起听讲的……
说来惭愧,我并不是什么育儿专家,我的孩子也并非智商超群。在前期(第一胎)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很多事情都是误打误撞。后来也逐渐总结经验,将“误打误撞”凝练成理论,在后期(第二胎)的教育中有意识地去实践,在此也分享给大家!
一、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小标题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正是因为人类有好奇心,才会对万事万物不断探索,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进步。在孩子身上,我们可以将好奇心与求知欲合并,当孩子扬起纯真的小脸,认真地问出“为什么”的时候,教育的时机便来了;当孩子接触新鲜事物,表现出兴趣的时候,寓教于乐的机会也来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女儿的交流变得跟朋友无异。她提出的问题经常“超纲”,而每一次我都会尽力解答或赶紧现学现卖。从来不会以“你还小”去搪塞,或者以“这个我也不知道”而结束。
比如小时候的她会问“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我便在有限的知识储备中,以她能理解的方式阐述了“小行星撞地球论”。带她去动物园时,穿插一些“冷知识”,再比如“大象不会跳、长颈鹿的舌头能伸到耳朵里、猫头鹰的头能转到脖子后面……”每一个小知识,都能引得她瞪大了眼睛,一脸震惊,接着开心地问出更多问题。
可能有人会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其实,我也是觉得单纯看景太无聊,想讲点段子活跃气氛,提前做了功课而已
。而因为这些小知识、小故事所引发的孩子的好奇与思辨,我相信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有一天,女儿问道:妈妈,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我告诉她,这些都是从书上看的啊!读书可以积累知识。这个时候,孩子的思辨开始发挥了:妈妈,那书上说得就一定对吗?我说:“你说的这个叫‘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可以从书上获取到各类知识,也要带着自己思考去看待。”……仔细想来,好像我从来没有把她当做不懂事的小孩儿,而是朋友、知己,我甚至给她取了一个专属称号——家养小闺蜜。
如今她上小学,讨论的问题愈发“学术”了。前段时间她在背古诗,晚上有限的交流时间都成了诗词讨论会。比如她会问“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的含义,我抬眼正巧看到家里的中国地图,便指着给她讲了长江黄河从青藏高原发源,最终东流入海的地理常识,她也顺便get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看图方位,带着愉悦感与收获感结束了这一天。
父母或许不是最好的老师,但却是最重要的老师。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因为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有好奇心,她便会更有求知欲。读书解惑这种事情,根本不用催,为了多获取知识,3岁多主动让大人教她认字,上小学前几乎无障碍阅读,如今拼音学完,会用字典,读书自学这条进阶之路更加顺畅了。
家庭教育中经常提到“高质量陪伴”与“学习型家庭”。我想,与孩子一起探究“为什么”和“是什么”算得上是这二者的实践。有了孩子后,我好像又回到了求学的状态,每天都有新问题,很多都不会。有时候现学现卖累了,就会偷懒,让家养小闺蜜做小老师,查阅后再转述给我,我也感受到了充实和知识的力量。所以家长朋友,把你的好奇心也打开,事事皆学问,万物有故事。每天只需花一点点时间,与孩子讨论,陪着TA一起探索发现,你会觉得,孩子更可爱,世界更美好,哈哈!
二、倾听孩子,保持良性沟通与正面反馈
每天下班回家,儿子就像大金毛一样冲过来,扑到我身上,讲他今天遇到的事情、动画片里的情节。忙碌了一天的我,只想片刻宁静,真想把这“热情似火的福气”让给别人。可转念一想,要珍惜!毕竟刚上幼儿园的人还愿意对着父母滔滔不绝,上了大学的人恨不得屏蔽父母的两语三言。这一激灵吓得我赶紧认真倾听,直到他把小白兔和小灰兔打架的事讲了五遍……
作为一个平凡且普通的人,我每天能得到这样热情的对待,是多么大的幸福;我能获得孩子无条件的信任与爱,是多么大的幸运!孩子对父母有天生的孺慕之情,不要总把TA推开,甚至推到对立面去。今天幼小的孩子想跟你亲近,你冷淡敷衍,对TA说“自己玩儿,不要来烦我”;改天就不要怪长大后的孩子房门一锁,无论你说什么都置若罔闻。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见过好几个“零沟通”的家庭,尤其到了初高中,孩子拒绝与家长有任何的交流。原因是曾经他们兴致勃勃地与家长分享时,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渐渐地他们便不想说了;他们提出的诉求很多被粗暴驳回(并且不说明理由),他们便把父母置于对立面了;父母(尤其妈妈)对他们说的话多是在提要求或“挑毛病”,久而久之就陷入了恶性循环。所以趁着孩子还小,建立一个有效互动的良性循环,只要我们能够真正耐心地倾听,积极地回应,给予爱与安全感,相信孩子会一直愿意说下去……
三、还给孩子自主权,培养一个有自驱力的人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现在的小学低年级几乎是没有家庭作业的,但女儿有时候回家之后,却还要把字词再练上几遍。
有一天晚上已经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她还在练明天要听写的内容。姥姥忍不住催她早点休息,她回答说:“姥姥明天我不赖床了,你一叫我就起来,你把这些再给我听写一遍”。
我偷偷跟她姥姥说:虽然平时也挺用功,但这次格外上心,你猜为什么?因为以前的随堂听写都全对了,但今天却错了一点点,所以她特别重视,明天还想回到全对的队伍里。我还嘱咐家里人,大家都要假装不知道此事,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之前说过,我的孩子没有过人的智力,却有很强的自驱力。我早就对她讲过,世上只有两样东西不会被人拿走——吃到肚里的食物和学到心里的知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想变得更好,成为更优秀的人,就要多付出努力和汗水。
我在工作中接触的孩子,有成功考入常春藤和剑桥世界名校的;有偷买三个手机把自己关在屋里打游戏的。我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考入名校的这几个孩子不仅成绩优秀,在其他方面也小有成就:发表科研成果、获得全球辩论赛奖项、举办个人书法展等,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是“强大的自主性和自驱力”,在这种渴望“自己变得优秀”的驱动下,他们更加自律和加强自我要求。再对他们的成长环境进行探究,他们的父母无一例外都采取了“先紧后松”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当孩子的自主性建立起来后,即使放手,不再进行关注和监督,孩子也能在各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果。
在培养孩子自主性的过程中,高质量的陪伴非常关键。考上剑桥的孩子说,在她学习的时候,全家会保持静默,电视一定不会开。每天固定的时间,爸爸都会放下手机,与孩子坐在一起读书,有时候是各看各的,有时候会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偷买三个手机孩子的家长很后悔,说孩子小的时候自己只顾着开厂子、要账,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与管理,现在爸妈说的任何话孩子都不听,非常叛逆。
放养不是放任,陪伴也不只是“陪着而已”,多花一点心思,帮助孩子建立有效的秩序、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将来一定不会差。
说了那么多,不知道能不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或启发,希望抛砖引玉,有更多的家长将更好的经验分享出来。父母与子女的缘分,本身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我最大的心得便是:在相互陪伴的有限时光里,与其说是父母在培养孩子,不如说因为成为父母,我们得以不断提升,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感恩,感谢!
#铜牛角##育儿经验##青岛头条#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