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宁(富书作者)
在短片《陪着陪伴》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父母隐形对不起的现象。
短片中的一个画面是:女儿在玩积木,父亲在专心看手机。
看到父亲的注意力不在我身上,女儿拿起一个积木,放在父亲身上。我不希望父亲的注意力被我的手机占据,以至于我放错了地方,毁了女儿的辛苦。
女儿突然不满意了,然后对爸爸说,爸爸,我想做你的手机。
这一帧似曾相识的画面生动地说明了这句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当我站在你面前时,你的眼里满是手机等东西!”
父母即便就在身边,但隐形失陪无处不在。
这部短片讲述了有多少家庭是看不见的真相,以及孩子内心渴望被父母“看见”的悲伤。然而,这只是千千成千上万家庭的一个缩影。
成年人总是认为和孩子在一起就够了,但是孩子想要的不是这样简单的陪伴形式,而是用自己的思想和精力真诚的陪伴。
安迪是为什么孩子不愿听你的话?或许你没有“亲自”抚养陪伴过《妈妈是超人3》黄圣依的长子,是一个缺少父母的男孩。
安迪大部分时间是由奶奶带大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和陪伴他。
再加上我妈后来生了个弟弟,我说不出多余的精力去照顾他。
这也让安迪很难接近除了奶奶以外的其他人。
在他的世界里,爸爸妈妈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就像一个“虚拟”的角色。
因此,当黄圣依因为要录制节目而接他时,安迪的内心拒绝了,他是在奶奶的温柔劝说下才和工作人员一起来的。
但他一来到母亲身边,就出现了尴尬的一幕。
原来,为了迎接儿子,黄圣依特意为他准备了自己喜欢的零食。
结果安迪到了之后,发现这些都不是他喜欢的食物,脸上有点无奈和失望。
原来,两个人的距离被疏远了。因此,安迪自然不高兴。
所以后来他妈妈带他去买衣服的时候,他表现出很大的抵触情绪。他拒绝握住母亲的手。当母亲问他想要什么衣服时,他只是一味地拒绝。
后来他妈妈打算带他去拍照缓和关系,他不配合,生气了,不想听妈妈的话,看起来很“叛逆”。
track="123">
黄圣依估计也没想到,安迪会如此的抗拒。
其实,这真不怪安迪性格“乖张”,因为他和妈妈之间太陌生了。没有长期的相处积累的信任感,安迪自然不会听从她的“指令”。
而这不听从指令的根源背后,是黄圣依夫妇鲜少陪在孩子身边,亲自养育孩子的结果。
孩子可以很单纯,但也可以很“势利”,谁陪伴在他身边久一点,谁对他倾注更多爱意,孩子对谁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就越强,他就更愿意配合谁。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曾说:“孩子一定要自己养,因为最辛苦的时候,就是积累资本的时候。”
这个资本,就是我们给孩子安全感,信任和充分的爱,当孩子信任我们的时候,我们再和孩子沟通、交流,才会有彼此的换位思考和相互配合。
因而,与其纠结和埋怨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话,不如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让孩子愿意和我们相处。
毕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听话的“木偶”,而是将来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情绪健康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孩子对指令的配合,需要有学业和发展方面的彼此支持和配合,而这一切发生的基础,都是孩子对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养育和陪伴。
所以,从现在开始,多花时间和精力认真抚育和陪伴他吧。
- 缺少父母好好陪伴的孩子,未来的人生会很坎坷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里面的乔祖望,就是一个非常不合格的父亲。
不合格到什么程度呢?只能说他只是孩子的一个生理学上的父亲,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父亲。
虽然几个孩子从小就在他身边长大,可他却不闻不问,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陪伴,孩子的一切情况他都不知道。
整天除了上班就是在牌桌上打牌,对于几个孩子的饮食起居他不曾有过一丝的照顾,更别说是宽慰。
有一次乔四美生病了,哥哥乔一成先是给妹妹喂了药,但妹妹的情况并没有好转,不得已只好去找爸爸乔祖望。
可乔祖望的举动却令人心寒,斥责几句之后,依旧不痛不痒地继续打牌。
对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而言,承担对妹妹的照顾已属不易,而父亲的冷落与嘲讽,无疑是雪上加霜的……
不仅否定了孩子对家庭的所有付出和承担,还因为他的不管不问,把儿子和病中的妹妹推向了更为艰难的境地。
乔一成心寒至极,随即将脚步迈向公安局,让他们去抓自己的亲生父亲。
事后乔祖望还埋怨乔一成“忤逆”,动手打了他,幸好他姨父赶过来宽慰,才让他心中有那么一丝温暖。
因为乔祖望这个父亲的“隐形”失陪,导致几个孩子长大后的人生问题不断,婚姻也不尽人意。
最典型的便是乔四美,因为从小缺少爱和陪伴,所以长大后在遇到小学同学戚成钢时,就被他的帅气所吸引,一眼万年,深深地陷进去了。
即便后来大哥发现戚成钢人品不好,作风有问题,她也不在意,依然义无反顾的嫁了。
可最终收获的是什么呢?戚成钢在她怀孕期间出轨,非典时期出去和人约会,导致染病,最终她期待的美满婚姻以离婚黯然收场。
被什么所吸引?
其实乔四美又何尝不知道大哥说的是真的,但她依然愿意自欺欺人。
这一假象的背后,不过是因为她太需要爱,太需要一个人来供自己取暖,太需要一个人来让自己粘着了。
她没有体验过稳定的父母之爱,没有体验过被父母好好陪伴,粘着他们肆意撒娇的感觉。
于是,她用尽全部的力气去寻找,飞蛾扑火般地去追求,只为在那样的体验中,感受到付出的被需要,感受粘着一个不烦自己的人的温暖。
都说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长大后的乔四美,之所以沉浸在对“爱”的执念里,何尝又不是对童年缺失爱、陪伴和粘人的弥补,完成内心原始的渴望。
因此即便戚成钢各种不好,但只要可以让她去爱去粘着这一点,就足以让她赴汤蹈火。
这一切的背后,除了母爱的缺失,更多是源于隐形父亲的陪伴忽视,让她急需找一个人来作为精神上的寄托,填补内心的空虚。
正如儿童心理学家Abigail Van Buren所言:
“几乎所有令成人头疼的儿童问题,如暴力、高需求粘人、沉溺游戏等等,最终都能找到一个相同的源头:父母陪伴的缺失。”
每一个高需求粘人、人生坎坷的孩子背后,背后都有一个轻视陪伴的父母。
所以如果你爱孩子,就多花时间陪陪他,更别轻视陪伴的意义。
因为你的陪伴,不仅仅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心灵滋养,安全感的基石,更是他未来人生发展的坚实后盾。
孩子内心富足,才不会急于求成,未来才会少些冲动,多些理智和沉稳,人生才会少走弯路,自然也就平顺很多。
- 父母如何将隐形失陪变为显形陪伴呢?
《2014国民家庭亲子联系陈述》中显示:
17.8%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经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然看手机。
这些或多或少数据的差异,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父母对于孩子的隐形失陪比较普遍,陪伴质量不容乐观。
那么父母如何将隐形失陪变为显性陪伴呢?不妨从这三点做起。
1、摒弃陪在身边=陪伴的观念
真正高效有意义的陪伴,并不是父母时时在身边,而是在身边的时刻眼里心里有孩子。
因为在身边却看不见孩子的需求,忽视孩子的情绪和反应,那么孩子依然没有办法和父母很好地建立亲密的联系。
2、陪着孩子玩耍时,放下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一直是横在孩子和父母陪伴和沟通的一道硬砍,因而只要父母能够在陪着孩子的时候,决心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玩耍。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那么父母真正意义上的陪伴就成功了一半。
《游戏力》一书中这样写道:“和孩子一起玩儿,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
当你放下电子产品,陪着孩子全心全意玩耍时,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就不知不觉间变得亲密了,后面也不用煞费苦心、多番周折去修复。
因为在你认真陪着孩子的时候,他便知道:你的心里有他,其他都比上他在你心里的位置,彼此心也就近了。
3、如果工作实在很忙,可参考123亲子陪伴法则
现在大部分父母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便是工作和家庭不能够很好的平衡。
大部分父母是拿起工作,就得放下孩子,否则一家人的生活就难以为继。
但有问题就会有办法,所以父母如果工作很忙,不妨试试台湾这个方法:
每天花时间20分钟,做3件事中的任意一种。这三件事包括: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
这并不是单一的选择模式,可以读书、游戏、聊天两种或者三种一起穿插进行。
20分钟的时间并不长,相信大部分父母都能够在繁忙中抽出时间来。
最后,奉送大家一张《孩子,我想成为更好的父母》如何表达爱的“仪式感”表。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爱箱,只有当这个爱箱填满的时候,孩子的人际关系才能发展,人格才能更健全,情绪才不至于过于极端。
填满这个爱箱的法宝便是:父母真心实意的爱护、关心与陪伴。
陪着=陪伴,是多少隐形失陪父母的误解呀。
陪伴时间不在多,而在于精,用心的陪伴,胜过形式上的陪着。
哈佛大学研究院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陪伴,是孩子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诀窍。
同时陪伴也是决定未来孩子和父母能否亲密持久、能否持续联系和缺少隔阂的核心密码。
所以各位父母,多花心思陪伴孩子,而不是多花时间陪着孩子。
毕竟孩子需要陪伴的是爱和在意,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
此外,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身也会随之成长,由一个手足无措的新手,成长为一个面对孩子游刃有余的“斗智斗勇的超人”。
最终,孩子收获来自父母陪伴给予的爱、在意和安全感,父母收获来自孩子爱的回馈、共情的理解和人格的独立。
作者简介:素宁(富书作者),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来源: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