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住在顶楼,每天晚上乘电梯回家。到顶楼后,他会按下一楼,让电梯下去。
儿子很不解,问他父亲为什么要“重新发明轮子”。
白回答说:“因为大多数人晚上回家,所以其他人很容易回家,减少了等待时间。”
后来白发现,每天晚上回家,孩子自然就养成了这个习惯,他从来不会对孩子说“你要体谅我这样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话往往可以影响和改变孩子的生活。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掌握了高超“言语疗法”技术的家长们,如何只用几句话就为孩子系上“第一个扣子”的故事。
01 李一诺:人改造社会如同蚂蚁啃骨头一样
麦肯锡前全球合伙人李一诺。现任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2016年度“全球青年领袖”。
从童年到童年,当李一诺遇到问题和困惑时,她总能从母亲那里找到满意的答案。
有一次,伊诺非常沮丧地问妈妈:“老师上课说的和我在社会上看到的不一样。人对社会的改造就像蚂蚁啃骨头,但不可能长久有效,但另一方面,人对社会的改造就像骨头啃蚂蚁,一个接一个地杀人。”
妈妈笑着指了指外面:“看,外面下着大雪。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改变它吗?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在房子里建一个小火炉。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但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小环境。你可以做你能做的。”
听了这话,诺变得高兴起来。
长大后,李一诺没有忘记有很多“小火炉”:2015年,她降薪2/3,成为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带领团队参与解决更大、更多的社会问题;她创办了“一所原住民学校”,致力于“创新型学校能够培养出心灵饱满的人”.
00-1010“爸爸,我刚帮妈妈洗碗了!”一天,他的朋友老王的孩子请他“邀功”。
老王说:“孩子,你帮妈妈洗碗不值得表扬,以后不要说你在帮妈妈干活。”
“为什么?”孩子觉得奇怪,歪着头问道。
“看,爸爸,你每次洗碗,你说是给你妈妈的吗?每次拖地,你都说是给你妈的吗?没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要吃饭用碗;房子里每一层也是共用的,别说是给我妈的。我们只是在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是我们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010到1010,看了一部泰国公益短片—— 《豆芽》,讲述了一位母亲如何从豆芽做起,教育孩子解决问题,实现梦想。
在一个农贸市场,母亲和女儿在自己的摊位上卖菜。
看到其他摊位的豆芽卖得最好,小女孩突发奇想种下豆芽来卖。
面对女儿的要求,妈妈说:我们试试吧。
于是,母女俩开始尝试种植豆芽。
然而,当豆芽应该发芽时,它们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芽。
面对这个失败。妈妈又说了那句话:我们再试一次。
他们一起看书,查资料,了解豆芽的生长习性,但都失败了。
但她仍然没有气馁,而是再次鼓励女儿。
它们很重。
新调整了种植豆芽的方法,最后终于成功了。
当妈妈问女儿:“还想不想再种点别的?”
女儿学着妈妈的口吻坚定地说:“让我们试试!”
后来,小女孩获得了生物学博士学位。
这个视频里的母亲并不是一个天才,而且学历并不高。但她“让我们试试”这句话教给女儿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是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04 人在世上飘,你得磨快自己的那把刀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到夏天,我的主要任务是打猪草。打猪草之前要先磨刀。
刚开始磨刀,耐不住性子,刷刷刷磨个十来下就停,用大拇指的指肚子从刀刃上轻轻划过,试试刀是不是已经足够快了。
母亲告诉我:“磨刀不用试来试去,耽误事儿!”
我觉得奇怪:“那怎么知道刀磨快了没有?”
母亲说:“你只管低头磨,使劲儿磨,等你脑门子上冒汗了,刀自然就差不多了。磨到你全身冒汗的时候,刀就会非常快!”
我试了一下,这个法子果然很灵!
行走世间,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的“刀”磨得快快的,关键是“低头磨,使劲儿磨,磨到脑门子冒汗甚至全身出汗冒汗”,你的刀自然锋利无比!
05 董卿爸爸: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董卿成长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海,父母是知识分子,有着严苛的家教。她从小做家务、背诗词、练长跑,在父亲的求全责备中长大。父亲一度不许她照镜子:“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董卿的爸爸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打小就很苦,爷爷过世很早,奶奶又是农村妇女,家里特别穷。父亲骨子里认为一定要勤奋,要刻苦才能改变命运,这是他的人生信条,这种人生观深深地影响了董卿。
父亲勤奋、苛刻、固执,这些曾经伤害过她的特质,后来分毫不差地在董卿身上生长出来,困扰过她,但也成就了她。
像宿命一般,她发现自己和父亲变得越来越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最拼的时候,一年做了130多场节目,累得摔断了尾椎骨第四节骨裂;累得生理期紊乱,整张脸都是痘痘。
06 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家是比学校小一点的地方
很多家长经常抱怨孩子不够进步、不够优秀,然后把责任说成是社会问题、是教育问题,其实这种抱怨里面相当大的比例还藏着推卸自己责任的部分。
绝不是生理上当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代替父母每天同孩子的交流。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
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反过来,家是比学校小一点的地方,父母是比老师更具有优势的“老师”。
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最好学会“话疗”:有时候,一两句话的力量,可以让孩子受用终生。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