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给网店下上千个订单,然后集中退货并给差评;以“没有官方授权”等理由向平台举报,要挟店家交“保护费”……近日,福建莆田警方破获一起网络犯罪案件。“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多地出现类似案件。这些案件通常手法简单粗暴、蔓延迅速,参与者不少是青少年,值得高度警惕。(12月1日 《新华每日电讯》8版)
大家对职业打假并不陌生:有些故意购买有瑕疵的商品,有人知假买假,然后以此相要挟,要求商家赔偿。这些人已经不是纯粹的消费者;而是成了职业打假人。现如今,电商经济非常红火,那些下线的职业打假人也开始转为线上。
消费者遇到商家销售过期食品,当然有权拿起法律武器,利用正当方式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此,我们一百个支持。但是,对于职业打假,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他们“维权”的目的都已经变了味,因为这种“打假”目的就是为了敲诈勒索。所以,从法律的角度看,如此“打假”背离社会监督的初心,完全以牟利为目的,恶化营商环境,损害社会诚信。
按理说,如果遇到以维权、打假、差评为名义,实施敲诈勒索的不法分子,电商就应当果断报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是,现实中,遭到勒索的电商,真正报案的屈指可数。很多电商一是怕报警麻烦,毕竟要留存证据,还要配合警方调查;二是自己本身也有“污点”,报警底气不足。因此他们就缴械投降,拿钱消灾,同意“赔偿”私了。这样一来,就在某种程度上怂恿了“地下执法队”。
以敲诈勒索为目的的所谓“维权”,并不能真正净化消费环境,反而对消费环境是一种伤害,甚至可能助长商家的不当经营。这种行为不被认可,且涉嫌违反。电商遇到此种情况,不敢报警维权,而是采取妥协的方式,也非上策;要知道,黄鼠狼专叼病鸭子,你的妥协退让,就能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
打击这种网络敲诈,相关部门应加大惩治力度,深挖其上下游关联犯罪,切断利益链条,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笔者看来,受害的电商积极举报,才是最有效的防范。也就是说,当电商碰到这种情况,一是要积极报警,二是可以与电商平台加强合作,及时通过大数据筛查异常行为,确定这是以网购维权为幌子的敲诈。
当然,电商从业者也要增强法治观念,注意合规经营,不要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或其他来源不明的产品,不要夸大宣传,避免授人以柄。但是,如果电商不能硬起来,“地下执法队”才不敢嚣张,敲诈式打假就难以有效治理。(黄齐超)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