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鹤鸣
编辑/范婷婷
“我最早上架的新品,第一个买家就是华强北的厂家”。三个月后,在华强北就会出现类似的产品。说这话的时候,石铮没有一点敌对的情绪,反而有一点自豪。
2015年,石铮出走“国际大厂”,创立思维颗粒,专做代运营。靠着出色的SEO能力,仅靠两个人,当年的销售额突破600万,至今每年都保持50%的增长。
与其他代运营公司不同的是,他代理运营的全是国外的小众品牌,踩的是当代白领极简主义的审美和个性化追求的风口。尤其是这几年,新品牌的风潮席卷全网,在“所有品类都值得再做一遍”的感召下,创业者、资本、平台、消费者纷纷裹挟其中。
如今的石铮,看上去还是当初的程序员模样,敏于行,讷于言,有点害羞,又有点梦想,他的赛道上人烟罕至,只他一人狂奔。
谁不爱有钱有品位的消费人群
同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硕士,2013年毕业进入Oracle(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当时刚起步的云计算项目,90年出生的石铮简历很简单,也很漂亮。
石铮本人是果粉,推崇的是密斯Less is More的极简主义设计。国内的数码配件不能完全满足他的需求,“再加上在Oracle这样的‘国外大厂’工作,工作并不忙”,闲暇之余,石铮游走于国外的代购网站,用着好看的设计,这样的生活仪式感,石铮乐此不疲。
工资高,对生活品质有追求,25-35岁,这些标签打在石铮身上,他自己就是他锚定的客户群体:有钱,不怕花钱,追求个性和时尚,选东西先看详情页颜值,是所有商家都想抓住的群体。
石铮发现,Oracle的写字楼里充满着年轻白领们的独特价值观和极简主义的荷尔蒙,像他这样的人,几乎都有跟他一样的需求,但面对繁琐的代购流程,不知道怎么算物流费和税费,很多人都会退而选择国内已有的产品。
为了满足他们,2014年底,石铮开起自己第一家网店,是专门帮人代购的买手店,他的选品逻辑就是好看、好用、小众、有调性,石铮用他的“程序员审美”开启了他的下海之路。
卖得不错,是现在石铮对当时的评价,“最好的几个月,月销都在40-50万”。石铮所谓的“卖得不错”,就意味着他踩对了点,至少在当时看来,他没有其他竞对。
半年后,石铮正式辞职下海。
天猫成国外小品牌的第一选择
另一个推动石铮辞职的原因,是来自国外小商家们的需求。
“阿里的故事在国外几乎人尽皆知”,在他们眼里,现在的中国就是马可波罗所描述“彼地是最富饶的地方,彼地产世界上最好的珍珠”的神秘东方,“他们想在中国卖货,想去天猫开店,但是不知道怎么干”。他们像一个又一个的大秦人,仰望的同时,也想再走一走今天的“丝绸之路”,在如今的盛世中国,取点经,赚点钱。
眼见生意不错,石铮一一联系好品牌方,选好品,一股脑将数个品牌的货品全部搬上了自己的网店。
到了2015年下半年,石铮已经代运营了12个国外品牌,开出了12家天猫旗舰店。因为自己的计算机基础,“擅长SEO”,仅一年,这些店铺的销售额就突破了600万。
此时的思维颗粒,包括石铮在内只有两个人,“发掘小众的好产品,同时让国外小商家在中国取得成长”,在三赢的局面里,石铮乐此不疲。
2016年,石铮的团队开始拓展线下渠道,他代运营的产品进入了顺电、苹果旗舰店等等线下门店。在营销上则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开设品牌公众号、小红书拍摄短视频等进行内容运营,“视频化是这两年的趋势,几乎每个产品我们都会拍视频”,事实证明这种种草方式很有效,“通过直接搜索品牌名称来到店铺的客户翻了好几倍”。
为了替客户争取低价,石铮时常连10元钱都会锱铢必较,“我会跟他们(品牌方)说价格不能定太高,确实不符合国情”。即便消费者不差钱,但有时候只差10块钱,也会让他们的心态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了解中国市场,也了解品牌方想要什么。
如今与石铮合作的国外品牌已经超过20个,类目从数码扩展到家居,包含上千个商品,其中不乏与石铮一起成长起来的品牌,他的团队从最早的2人增长到现在30多人,“有几个品牌原来也是小团队,现在都扩大到二三百人了”。
通过石铮团队的运营,同比增长5-6倍的品牌不在少数,他算了一下,今年营业额整体超过5000万元,保持着每年50%的增长,线上线下销量占比1:1,淘系平台占据线上销售的80%,“疫情期间也保持这个数字在增长”。
有一款ipad air/pro的平替键盘,因为限电原因,一直供货不足,但即便如此,石铮仅用三个月,就将这款键盘做到同品类的第三把交椅,头两名是苹果和华为,“如果不是双11期间没货”,也许鹿死谁手还未可知。石铮心里从来不缺挑战大厂的勇气。
每个月都会有几个主动上门想要寻求合作的国内和国外的小商家,“但我们只做进口,这是我们的特色,也是生存之道,并不是看不上国内的产品”,直到现在,石铮也没有看到跟他抢这碗饭的商家。
华强北是我的第一个客户
在石铮的线上店刚开的第一年,第一个下单的客户,是来自华强北的工厂。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华强北怎么手这么长,但这恰恰是华强北工厂们市场敏感度的体现,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很多人一提到华强北,脑子里立马蹦出来“山寨、假货”的标签,不过石铮倒是没有太过在意,“这些年大家的版权意识提升,他们多多少少都会做一些外形上的改动,之前几乎每款都会有类似的”,直到现在,下单的ID中还会有“某某工厂店”。
面对模仿,石铮有自己的底气,“模仿也需要速度,等他们做出来,我的产品也已经更新到下一代”。当然,石铮还是有些低估华强北的速度,但他并不在乎,甚至有些开心,因为只有优秀才会被模仿,“还能提高一下华强北的审美和其他产品的质量”,石铮的生意用另一种方式,意外地完成一种独特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华强北的客群不是我的客群”,买华强北产品的人不会去买石铮的产品,买石铮产品的人不会去买华强北的产品,甚至会害怕买到华强北的产品,这中间不仅仅是价格上的原因,没有人不纠结价格,只是每个人纠结的方式和目的不同而已。
所以石铮并不在意华强北的模仿,反过来说,他们也推动着石铮,让他更注重自己的选品和营销。不像其他“直男”创业时只专注产品,在他看来,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都需要挖掘更深、更细的消费场景。
外界很多人说新消费的场景泡沫大,有些需求根本不是需求。但其实从石铮的故事来看,不仅不是泡沫大,而是新消费才刚开始,依然不断有新的玩家进入各种赛道,有更为细致的场景等待被挖掘,中国的消费群体和需求足够庞大,大量的需求还没有被满足。
一切正在不断被打开。石铮们的机会,也才刚刚开始。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