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每年11月,医保谈判都会吸引各方关注。面对同一件事,各方的角度都不一样,可谓是“以岭侧为峰”估算销量?投资热点?股价变化?市场策略?今天,新医保目录公布,尘埃落定。医疗保险、“医”和医生们如何看待医疗保险的变化?这里有一本日记,记录了方博士工作的一切!
链接:2021年全国医保谈判结果出炉!恒瑞、詹森和辉瑞成为最大赢家。
上午7点30分
肿瘤内科医生办公室
推开门,医生宋歌医生虚弱地说:“方小姐,早上好!”宋今年刚毕业,昨天上夜班。头发凌乱,眼睛布满血丝,似乎夜不安宁。护士茜茜正在吃早餐,“检查”她的工作:抽血、出院、护理.嗯,一切如常。
来自:纪录片《人间世》,图片与文章具体内容无关。
上午7点50分,门诊
早上是我的诊所。还有几分钟。刷朋友圈。哎,新医保的结果已经公布了,和患者的沟通也要与时俱进。每年11月,在医保谈判的日子里,都会有各行各业的讨论.我就等结果吧!有人问:“你们医生不关心吗?”关心,但是角度不同!
首先,作为一名普通的临床一线医生,我无法控制这种药是否可以纳入医保,价格是多少。其次,与医药公司相比,医保的变化对医生本身影响不大。所以,我不太在乎谈判的过程,我在乎的是结果。医生和病人一样,都是面对疾病的,结果决定了我有什么样的武器去对抗疾病。医生是医疗保险结果的执行者。
来自:纪录片《人间世》,图片与文章具体内容无关。
几年前,当昂贵的抗肿瘤药物被纳入医疗保险时,医生之间有不同的声音。——医疗保险的意义在于“保基本,广覆盖”。抗肿瘤药物的进入会不会减少仿制药的报销空间?医疗保险也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我不懂。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国家一直在药品价格上下功夫,比如按量采购,按病种付费。
在2021年注:新医保目录中,除了抗肿瘤药物,罕见病药物也进入视野,尤其是之前被广泛关注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高价药”。
“医保控费”是医生的必修课,医院的处方系统会自动计算。如果处方量超过预设数量,电脑会给出提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不同,有的地区会提供额外的财政支持,抗肿瘤药物的医保支出可能会单独计算,至少我没有收到抗肿瘤药物的处方金额。
“提示”。
上午9点30分,门诊
亮叔如约而至。亮叔是本地农民,60多岁,守着家里一亩三分地,过着平淡的日子。作为一个几十年的老烟民,他有过无数次戒烟的心,却均以失败告终。去年12月,亮叔因咳痰带血来看病,明确为肺癌晚期,建议他使用PD-1抑制剂。
去年PD-1抑制剂的肺癌适应症尚未纳入医保,即使进入药企的赠药项目,进口产品的年治疗费用约20~30万,国产10万左右。亮叔想放弃免疫治疗,说总要为活着的人多想想。家里人不同意,正准备卖老房子的时候,2020年新的医保目录公布,纳入了国产PD-1抑制剂的肺癌一线适应症,医保后的年自费支出下降至不到2万,亮叔只需坚持3个月的自费即可享受医保价格。
注:2020年医保目录中,4个国产PD-1抑制剂里仅有卡瑞利珠单抗有肺癌适应症。最新公布的2021年新版目录中,信迪利单抗和替雷利珠单抗的肺癌适应症均被纳入。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间世》,配图与文章具体内容无关
不幸中的万幸,经过治疗后他的肺部病灶明显缩小,药物副作用也不太严重。亮叔是个乐天派,说自己生病也生的正是时候,赶上药品进医保,治疗没受太大罪,得老天爷的眷顾,定要好好多活几年,终于也成功戒烟。
第一次出院时,亮叔送了科里医生、护士每人一条五花肉和一盒土鸡蛋(不好意思,收礼了),烹饪成了科里接下来一周的谈资。一来二去的,亮叔成了大家的朋友,除了定期复查和治疗,还积极参加患者活动,和病友交流治疗经验。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间世》,配图与文章具体内容无关
中午12点30分,食堂
总算结束了门诊,现在喝咖啡就和吃药一样,一天都不能停。吃饭间隙回一下微信,收到药代小玉的留言,她所在的产品组进入了带量采购,故这个组即将解散。小玉说已经找到了下家,但换了疾病领域,算是和我告个别。小玉负责A药5年了,已经习惯了她的存在,产品特点、研究数据、用药经验、竞品之间的对比等,小玉从基础到临床可以层层分析,还经常帮我查找文献。她也是名牌医学院毕业,以“不能给母校丢脸”为原则,现在药代的个人素质也层次不齐,小玉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回复她:祝高升,有缘江湖再见。
下午1点,肿瘤内科医生办公室
总算回到病房,吃完饭犯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稍微坐一会儿,还有成堆的病史要看。嵩哥还没回家?“方老师,30床怕是要不行了。”嵩哥说。30床,就叫他阿强吧,沪漂,外表年龄比实际年龄大很多,其实只有50来岁,明确是EGFR阳性的晚期肺癌,可以用靶向药。阿强说上海生活成本太高,医保也在老家,就回去再治。用当今的标准,50多岁的年龄实在不大,我叮嘱他回去一定要积极治疗,他满口说好。
“现在是什么情况?怎么就不行了呢?”我问。“30床回老家后,到底用没用靶向药,或者用了多久,他都含糊过去,也拿不出任何医院报告,我都怀疑他根本没治疗,”嵩哥接着说:“这次入院大量胸水,整个人状态很差,下床自己走几步都困难,CT显示有脑转移,也不愿意再做穿刺,说别浪费钱了。现在这个情况,就算让他进临床试验身体也扛不住……哎,真的没什么办法了。”
图片来自:pixabay,配图与文章具体内容无关
不对啊,一代EGFR靶向药早就进医保了,最便宜的每月负担才几百块,没用药?才半年?前几天不是做过穿刺再活检了吗?
“老方,醒醒了,30床的病理结果出来了,阿强要找你聊聊,”护士茜茜把我摇了起来:“咖啡看来还没喝够,再来一杯!”正说着,嵩哥走进办公室,没穿白大褂,一连打了好几个哈欠:“回去睡了个午觉,继续来补昨天夜班的病史。”……还好,只是做了个梦!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间世》,配图与文章具体内容无关
电脑里看了阿强的病理结果,一代EGFR靶向药用了13个月后进展,再次活检明确耐药突变,可以继续用三代药物。阿强看着瘦了些,精神都还好,他最关心的就是药的价格。倒是他的女儿很坚定:“每个月一千多,又不是一万多,好不容易坚持这么久,这点钱家里还出得起!”想起自己那个梦,我心里还挺高兴的。
注:三代EGFR靶向药中,除了奥希替尼和阿美替尼,2021年新版医保目录还纳入了伏美替尼!此外,二代EGFR靶向药达可替尼也进入医保。
下午5点30分,肿瘤内科医生办公室
会诊、家属谈话、回看每天的检查报告、整理病史,每天的工作都像一个重复键。准点下班基本是不可能的,明天还要给实习生讲课,PPT还没写完,这些年肿瘤治疗的进展太快了,觉得自己快赶不上潮流。嵩哥总算补完了病历,他问我:“方老师,你说靶向药、免疫药都这么贵,有的人可能就换来几个月的生命,这到底值不值得?”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间世》,配图与文章具体内容无关
记得前年参加CSCO年会时,有一个药物研发者向临床专家提出同样的问题。借用专家的观点,再加上我自己的一些理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拿晚期胃癌来说,既往很长的一段时间,大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只有10个月左右,如果有一种药能延长4个月,那就相当于提高了40%的生存期。其实常说的一代、二代,从单抗到ADC,都是朝这个方向努力。医保完美吗?还不完美。但是医保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这些治疗新药。”
晚上7点
准备回家,“普普通通”的一天又过去了。现在的一种趋势是医药融合,慢慢的可以看到在医学会议中,除了药企方,有越来越多药物研发者、医药投资者的参与,他们通过临床医生了解更多实际的临床需求,临床医生也可以获取最新的在研药物信息、临床项目合作等。
我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近十年,感觉医药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医生、患者、药企代表、科研人员……来来去去,形成一幅医药版的“清明上河图”。都在这个领域中,医学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就拿医保这件事来说吧,大家分别关心什么?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在于医生和患者一起赋予了药物“人情味和温度”。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间世》,配图与文章具体内容无关
注:本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文中均为化名,文中所涉及的用药均不能代替医生的诊疗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