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多大,非洲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排名

【环球时报记者郭媛丹】“中非关系不是一天就发展起来的,更不是什么人赐予的,而是中非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11月26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中有这样一段富有激情的话。正如白皮书所说,中国为非洲发展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同时感谢非洲国家和非洲人民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非洲知名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近期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排名第一,这显示出中非友谊历久弥坚。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于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成功举办之际,《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非洲多国的普通民众以及中国驻非企业和人员,听他们讲述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对西方国家挑拨中非关系的论调,他们都认为是无稽之谈。

【环球时报记者郭元丹】“中非关系不是一天发展起来的,更不是靠任何人。相反,中国和非洲同甘共苦,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11月26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中有这样一句充满激情的话。正如白皮书所述,中国为非洲发展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中国感谢非洲国家和人民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非洲知名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Africa Barometer)近日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排名第一,可见中非友谊源远流长。在塞内加尔达喀尔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之际,记者《环球时报》采访了许多非洲国家的普通民众和中国在非洲的企业和人员,听他们讲述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来”的。他们都认为说西方国家挑拨中非关系是无稽之谈。

“我从中国大师那里学到了很多”

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面积2.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40万。然而,在这个被中国人简称为赤道几内亚的国家,中国元素无处不在。他是李楠中国能源建设(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赤道几内亚分公司员工,自2013年起在赤道几内亚工作9年。李楠告诉记者《环球时报》,在首都马拉博,脚下的道路、路边的政府办公室和社会福利院都是中国企业建造的。中国的超市和中餐馆随处可见,市面上的衣服、食品和电子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和莱索托一样,当地人在街上看到中国人就用中文打招呼,态度非常热情。据报道,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也很高。

少数普通人对中国人的友谊和热情是发自内心的,尤其是当他们觉得中国人的到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时。据李楠介绍,葛洲坝集团是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主要负责马拉博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但最初的过程不是很顺利。李楠说:“在项目初期,由于需要在城区铺设大量污水管道,很多当地居民不希望污水管道从家中穿过,但仍坚持使用老旧化粪池处理污水或直接将污水排放到街道上。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他们能感受到他们对我们的排斥。”

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李楠和他的同事们坚持在压力下推进该项目,从同意铺设污水管道的家庭开始。随着项目实施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住户接入管道。李楠说:“原来直接排入街道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统一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大家发现铺设污水管道确实改善了自己的环境卫生,房子周围的污水消失了,道路变得干净了,疟疾等疾病也减少了。”李楠告诉记者《环球时报》:“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我们的态度从最初的不理解甚至不屑变成了真诚的接受我们,邀请我们到家里购物。正是通过项目的实施,当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发生了改变,他们对远离祖国、仍在努力工作的中国人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37岁的法卡伊是中国籍员工西拉辛登(Sila Sinden)的中文名,他可以在中国赤道几内亚建厂。在发才污水处理厂工作五年多后,他从一名普通的水管工做起,一直能够协助中方人员进行简单的机械设备维修。告诉发才《环球时报》记者:“我从中国大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这些经验是其他地方得不到的。我个人不仅从中国企业中受益匪浅,而且中国企业承担的项目也给当地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国之所以在非洲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正是因为有马拉博污水处理厂这样的项目,是和我们非洲人一起合作逐渐形成的。”

《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显示,中方支持非洲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振兴的优先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采取多种模式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运营和管理。2016年至2020年,非洲基础设施项目开工总额近2000亿美元。2020年,中国企业实施项目的比例达到31.4%。然而,对于中非合作,西方媒体经常使用“中国给非洲制造债务陷阱”、“富国施舍穷国”等奇怪的理论。说起这个话题,赤道几内亚的致富感觉“不靠谱”,因为他的感觉是“中国在非洲的项目真的帮到了他和他身边的人”。

在赤道几内亚工作和生活的九年间,李楠对挑起中非关系的言论不屑一顾。他说:“那些发表挑衅言论的人很少去非洲实地考察,更不用说深入非洲人民的生活,他们无法理解这些年中非合作给当地民生带来的变化。每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赤道几内亚人民从中国建设的道路、住房建设、水电等基础设施中提高了生活质量,通过中国制造的手机、电视等产品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和了解。他们都对中非关系给予积极评价。”

“美国医生走了,中国医生一直在坚持”

莱索托是南部非洲内陆国家,人口约214万,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基础薄弱。45岁的埃迪切尔是莱索托北部雷利贝区公立医院莫特州立医院——号石膏治疗室的技术员。在他心目中,中国是非洲第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他所在的莫特州立医院也是莱索托第二大转诊中心,第15批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于2020年12月17日开始在该医院工作。

Eddie Cheele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和6组中国医疗队成员一起工作过。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医生也因疫情离开。只有中国医生一直在坚持,派出了一批抗疫专家和新一批医疗队成员来帮助我们。中国确实无私地帮助了非洲人民。在我心里,中国真的是第一,因为只有中国才是真正无私帮助我们的。”他还表示,非常希望有一天能通过国家交流项目,在中国学习更多先进的医学知识,亲眼观察中国的发展,感谢曾经亲自帮助过莱索托人民的中国医生。

第15批赴莱中国医疗队均来自新冠肺炎、武汉定点医院,具有丰富的抗疫经验。长乐是医疗团队中唯一一位骨科医生,负责骨科患者的诊疗、骨科手术以及实习医生的师资队伍。

作。常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与此前他在网上了解的信息不同,莱索托人民天性乐观,对来自中国的白衣天使尤为亲切友好。他和医疗队队员穿着工作服走在街上,常常会有莱索托人用中文问他们“吃了吗”或说 “你好”。常乐说:“这里的人基本上都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见面就主动用中文问候。很多病人在治疗结束时也会用英语说,‘谢谢你,从中国来帮助我’。”

常乐还记得,今年9月有一个手掌外伤的患者,在当地医院诊治时医生认为需要从手腕处截肢。“患者的哥哥曾接受我治疗,他坚持要把弟弟送到我的门诊。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我给出治疗方案是可以不截肢,并确保患者手掌的大部分功能。手术成功后,患者激动地说,‘中国医生是最棒的’。”类似的事情,常乐和其他队员都经历很多。正是中国医生对当地患者一次次精心治疗和耐心呵护,让当地百姓信任中国医生,信任中国。

《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显示,向非洲国家派遣中国医疗队是中非开展时间最长、涉及国家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项目之一。莫特邦医院的雷姆菲肯医生对中非之间的这种合作高度评价,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尤其是对莱索托而言,在医疗合作方面,因为有来自中国的医学专家,当地民众受益颇多。我希望中非这样的合作能长久持续下去。”他从来不对那些挑拨中非关系的言论感兴趣,并且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国家会对中国进行恶意指责。雷姆菲肯说:“众所周知,莱索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缺少专业医生,而中非合作可以帮助我们国家有更多专家,这对莱索托有很大帮助。”

不仅如此,中国援建莱索托的一家大型公立医院今年春天也已动工,这是“中非对口合作医院机制项目”之一。新的医院设施更先进,对患者是个喜讯。此外,当地国家议会中心、国家A1公路的部分路段也由中国建筑公司承建。常乐说:“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大部分公路都缺少养护,坑洼不平,当地路政部门只好立起写着‘pothole’(坑洼)字样的路牌提醒来往车辆减速慢行。但中国企业修的路不仅路况好、道路标志标线清晰,还配有太阳能路灯,非常受当地司机的认可。”

在出席中国政府援建当地医院项目开工仪式时,莱索托首相马乔罗致辞说,中方长期以来对莱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抗疫医疗物资、紧急粮援、能源电力、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给予莱方无私援助,莱方对此深为感激。

“翻译贾平凹作品只是刚开始”

2017年到中国河南大学读硕士的埃及姑娘艾小英(米哈德·穆萨)今年翻译出版了阿拉伯文版的《贾平凹散文选》。相关报道说,这是贾平凹的作品首次被翻译成阿拉伯文出版。艾小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还不知道销售数字,但这本书参加了开罗国际书展,还在沙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展销,反响不错。”

艾小英目前在西北大学读博士,专业是戏剧与影视学。在埃及读本科时,艾小英就读的是汉语言学,她的职业目标是做一名汉语老师。谈起几年前的感受,她表示:“对大多数埃及人而言,中国是一个遥远的国家,充满神秘性,大家一提到中国就会想到中国龙。”现在,埃及人对中国人和中国商品一点都不陌生。艾小英说:“在埃及首都开罗有一个街区,开了很多家中国餐厅,很受当地人欢迎,尤其是炒面和各种盖浇饭。”她还提到,从2015年开始,到埃及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只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两年,中国游客才明显减少。

艾小英说,埃及也有类似中国的皮影戏,所以,当她在西安看到皮影戏时,一下子就想起自己童年看皮影戏的场景。经过一番研究,艾小英认为,“起源于关中地区的皮影戏在成吉思汗时期流传到西亚、中东和欧洲国家”,她甚至将此定为自己博士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在艾小英看来,一个国家的实力有很多内涵,从经济实力上而言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而文化传播属于软实力,它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紧密结合。

在艾小英看来,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逐渐加强,也是中国软实力增强的体现。《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对约200部中国优秀视听作品进行面向非洲的多语种译制,在10余个非洲国家举办中国电影展映展播活动,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非洲影片在中国电影节上展映。中国还在埃及等多个非洲国家设有中国文化中心,这些文化交流也给艾小英很大动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强中国人民与中东人民的相互了解。艾小英说:“翻译贾平凹作品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还会翻译更多中国的文学作品,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翻译让世界看到美好中国。”

来源:环球网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325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