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孩子的爱,远远不如孩子对我们的爱,请善待自己的孩子

近日,杭州25岁的摄影师陆留下一封5000字的遗书,跳海自杀,让全网都感到不安。遗书开头,他用父亲的“那只脚”揭开了自己不被爱的短暂一生。

对孩子,如果做不到爱,也请善待

有网友不明白,为什么要以如此残忍的方式离开?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中,孩子感受不到爱,内心就会压抑着愤怒。这种愤怒不会凭空消失,往往会有两种指向——向外攻击或者是向内攻击。

如果向外攻击,那他们也会变得充满暴力,在他们长大之后重组的新家庭中,他可能依然会沿用用拳头说话的行为方式;而如果向内攻击,他们就会有强烈的自我愤恨、自我毁灭的倾向,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自己没有价值,甚至会产生悲观厌世的倾向。"

显然,一生未被爱的道森选择了向内攻击。

01 有些痛,扎到自己身上才会感觉到

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我太清楚暴力产生的愤怒和内心攻击的力量。因为我自己的兄弟被这股力量侵蚀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晚上,在爷爷家门前,他用又黑又厚的指甲掐了哥哥的耳垂。原因是我哥哥放学后没有按时回家。

我看着弟弟的耳垂从白到红再到红,感觉耳垂都要被割掉了!我心如刀割,泪如泉涌。

我相信爷爷也看到了,但他根本没有停下来。相反,他增加了自己的力量。他似乎想通过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力量来发泄对儿孙们的所有愤慨和不满。

我哥哥没有哭,但眼里充满了泪水。他的嘴唇紧闭,眼睛空洞,带着仇恨盯着前方。我知道,他在痛苦,他讨厌,但他无法抗拒,因为在那个时候,那里是唯一可以去的地方。

后来有了QQ,弟弟会时不时在空间里发泄一些情绪。有一次他写着问:你为什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

对孩子,如果做不到爱,也请善待

当离家很远工作的母亲看到时,她大哭起来。今天,快30岁的弟弟时不时“作案”,妈妈气急败坏地说: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带你们两个一起去。

但是家里长辈说妈妈心太软,30岁的男孩还不懂事,这是不应该做的,要教训教训他。

刚开始,我也是站在家里长辈一边的。后来通过心理学书籍进行自我疗愈的时候,逐渐开始了解自己和弟弟。

不是弟弟不想成熟,而是他内心的伤没有完全好,甚至没有人告诉他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他用一颗没有享受过爱的心,来承受着社会的各种压力。他这颗有裂缝的心没有缝补好,他又如何有能力去爱他人呢?他没有体味过同情心,他又如何去同情他人?

所以,直到今天,我觉得那些说金箍棒是冠军,是好人,是孝子,用暴力解决教育问题的,只是一些家长在教育上偷懒,让自己撒野的借口。

02 暴力的伤害远比你想象的严重

ack="41">暴力,并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反而会催生出许多问题。它对孩子的心灵,以及成人后的为人处事等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中的严重许多。

对孩子,如果做不到爱,也请善待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中,作者着重给我们罗列了几点:

1)体罚会对儿童的大脑功能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书中作者提出,没有暴力只有呵护的环境才最利于发育。

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和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脆弱性的阶段,儿童遭到了父母的体罚,那么所引发的恐惧就会对他们的大脑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有研究人员发现,在大脑发育早期遭受过忽略和压力的动物在成年后更容易恐惧、焦虑和紧张。

他们认为人类也是如此。

2)打屁股会降低孩子的智商

挨打会让孩子感到愤怒或是害怕,他会提心吊胆,学习也就戛然而止。

经常生活在对暴力恐惧中的孩子,会处于半惊慌的状态,在学习上自然也难以提高。

也因为生活在暴力的环境中,他们体会不到关爱,这样的孩子他们会为了自我保护而与有类似经历的人走到一起,甚至可能会为了寻找家庭的温暖和弥补情感上的空虚而加入帮派团伙。

3)打孩子就是唆使他们使用暴力。

如果孩子因为挨打才听话,你所给他的教训就是“用拳头说话”。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个打孩子的家长如何能教育子女不去打他的兄弟姐妹,还有同伴呢?

当孩子从家长那里学习了用暴力去解决问题,那么他成年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也会有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倾向。

问问自己,这是作为家长所希望看到的吗?

4)体罚会造成更多的伤害。

有些家长提出“永远不要带着怒气打孩子”。其实他们想说的是,只要父母足够冷静,就尽可以去打孩子。事实真的如此吗?

答案是否定的。体罚本身就是一次伤害了,更多的伤害是因为当家长发现打屁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他们就会下意识地使用更多的武力,这只会让孩子伤上加伤,甚至是重伤。

之所以要捍卫自己可以打孩子权力的家长,其实是因为暴力为他们提供了发泄失望和愤怒的渠道,而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真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记住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打孩子的恰当时机和安全的方法。因为暴力的本质决定了它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级。

5)打孩子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别看孩子小小个人儿,但是他们的自尊心却是极强的。被打的孩子会产生自我否定,甚至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

也许在大人眼里觉得没什么的事,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就是天都要塌下来了的。

有人也许会反驳说:“我从小就挨打,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有人也会说:“我那时确实太淘气了,该打的。”

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其实内心是矛盾的。因为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倘若我们承认他们犯了错或者心理病态,就等于是在说我们自己是受害者。

为了在心里让自己不至于失去了父母的爱,他们宁愿否认自己曾经受过的伤。无论父母做错了什么,都会辩护,就是不愿承认这个事实。

03 家长也需要充电成长

不能打孩子,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做呢?

他们也需要充电成长,我从书中提炼出了三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对孩子,如果做不到爱,也请善待

1、时刻查看自己的心结

其实,每个成年人在成长路径上都有自己的伤口,这些伤口也许还没有愈合,也许还没有被发现。加之生活强加给的压力,让很多成年人都没法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

然而,这并不是暴力孩子的借口,孩子并不是家长发泄情绪的渠道。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有了动手的冲动,给自己5秒的暂停时间,想想自己发怒的原因,是不是由自己的心结引起的迁怒。

如果是,那么请先理顺自己,再谈孩子的教育

2、当孩子出现无助的表情或是直接求助时,要放下身段

这里说的放下身段,有两重意思,‍‍其一就是大人必须俯下身子,视线要与孩子平视,能看到他们的表情;其二就是大人在心态上要同情、认可孩子的情绪。

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情绪都是认真的,大人必须要放在心上,不能用成年人的视角,对他们说:这些都不算个事儿。

他们需要的是安抚、理解、支持、帮助以及引导,而不是无视、轻视、否认。

3、用包容的心态与孩子多沟通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家长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会展现什么。他们虽然没有大人懂得那么多,但他们是好学的,好吸收的。

他们的大脑虽然很发达,精神细胞也很活跃,但还没有像成年人那样连成线,所以他们需要大人的帮助。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每次他们的吵闹、他们不乖的行动背后都是成长的节点,家长应该给予理解,并用包容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总结

相信没有哪个家长是有意要伤害子女的,但是不适当的教育方式,确实需要立刻马上停止。

在如今温饱已经不成问题的社会,抚养儿女,不能再以“吃饱穿暖”为目标了,而是要以一个健康的心理为底线。

或许,这对许多为了生计奔波的父母来说,是困难的。但是任何父母不经历一番磨难,都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家长。最怕磨难也经历了,还不合格,最后苦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自己本身。

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对孩子,如果做不到爱,也请善待

如果你做不到“摇动”、“推动”那个人,那至少不要做伤害的事。你要明白,你的暴力伤害,远比孩子事件本事的伤害大得多。

家长可以不用苛求做到一百分,但至少,不要把自己的怨气,以及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强加在孩子身上,更不能用暴力来解决教育问题,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3481.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