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认知战的“拳头和拳头套路”分析:战略诱导、政治颠覆、劝阻和拒绝。

透析美军认知战的“拳脚套路”:战略诱导、政治颠覆、劝阻拒止立即打开透析美军认知战的“拳脚套路”:战略诱导、政治颠覆、劝阻拒止昨天光明网 近年来,美军以推进大国战略竞争为主要指向,相继推出了“多域作战”“联合全域作战”“联

昨天光明马上开

透析美军认知战的“拳脚套路”:战略诱导、政治颠覆、劝阻拒止

。com近年来,美军相继推出了多领域作战、联合全球作战、联合全球指挥控制等一系列全新的作战理念,在认知领域聚焦攻防,旨在通过虚实结合、软硬兼施的多种战术对抗战略对手的战争意志和决心, 为了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标,后发国家只有对美军“认知战”的“拳脚套路”有清醒的认识,看清其制胜机制,才能有的放矢,赢得主动。

“认知战”正成为当前美军作战概念设计的主流思维

认知战的理论起源可以追溯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强调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暴力手段击败对手的反抗意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敌人,这与《孙子兵法》所强调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类似。20世纪70年代,美国军事家约翰博伊德以克劳塞维茨思想为基础,将所有人类冲突归纳为消耗战、运动战和精神战三种类型,并由此提出了著名的“OODA”(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理论。其中,作为“认知战”的思维核心,博伊德强调了“精神战”的基本内涵,主要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暴力或非暴力的手段,制造、利用和放大敌方个人或群体的焦虑、怀疑和恐惧,并在其中营造一种不安全、不确定、不信任的政治氛围,从而有效地削弱、摧毁和瓦解对手的战斗意志,导致其彻底崩溃。这一战术在美苏竞争战略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也成为美国专门为大国竞争对手设计的平战“灰色地带”对抗方式。

“9.11”事件后,特别是阿富汗战争以来,在信息技术的持续作用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手段的蓬勃兴起和广泛应用,催生了以“平战模糊、军民融合、内外联动、全球融合”为特征的“混合战争”,这也使得以“认知战争”为主要样式的“混合战争”一步步走上了历史前线。2017年9月,美国空军前参谋长戴维古德温(David Goodwin)在军事上首次提出“认知战”概念,强调“战争形式正在从消耗战向认知战转变”,标志着“认知战”正式进入美军理论体系,成为其新一轮作战理念创新的思想核心。

近年来出现了多域作战、联合全局作战、分布式杀伤等一系列新概念。美军推出的都带有浓厚的“认知战”色彩,都着眼于认知域进行攻防,力求通过有效控制信息的流动、流向、方向和速度,实现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的无缝融合和融合,从而抢占“OODA”的前沿阵地,为敌人制造“模糊性”。美国陆军的“多领域作战”概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目的是对付大国的竞争对手,侧重于“灰色地带”的竞争。其中心思想是“利用全球能力的突然、快速和持续整合,为对手制造多重困境,为指挥官提供多种选择,进行同时作战和顺序作战,从而获得身体和心理优势,影响和控制作战环境”。这意味着“认知战”正在成为美军当前作战概念设计的主流思维。

以打击、削弱和瓦解敌国个体或群体战争意志为目标

认识和理解战争形态,尤其是“重心”,是战术设计的逻辑起点。“重心”是敌我双方力量的源泉。如何在有效降低、隐藏和保护自身“重心”(离心防守)的同时,集中力量攻击对手的“重心”(向心进攻),是战术设计的关键。不同的作战对手、作战环境、作战条件有不同的“重心”,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形成不同的战术指导,这也是理解的逻辑前提

根据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战争的本质由三大要素构成:战争是由人(战争的主体)、政治利益(战争的动机)驱动的,是对立双方意志(战争的结果)的较量。由此可以推断出三种冲突的“重心”:“消耗战”的“重心”是战场上的敌军,而战争胜负的关键是如何依靠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有效歼灭敌军主力,从而取得“大战全胜”;“运动战”的“重心”是敌人战争体系或作战体系的关键薄弱环节,如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后勤节点等。战局走向的关键,是如何依靠决定性的质量优势和战场控制优势,麻痹对手整个体系,取得“小战役的胜利”。“认知战”的“重心”是以人脑为主要作战空间,在敌人内部营造不安全、不确定、不信任的政治氛围,以攻击、削弱、瓦解敌方个人或群体的战争意志为目的,以焦虑、怀疑、恐惧等心理弱点为切入点,以情报战、心理战、舆论战、网络战等软杀伤手段为重点,增加内耗和决策疑虑。从作战目标和实施方式来看,“认知战”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样式。

“战略感应”。以政治敌人的决策层为核心目标,以情报战为主要手段,重点利用对手盲目跟风的心理,依托美军理论创新和理念发展的话语权优势,通过高调兜售一些华而不实或不切实际的作战思想,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诱导和欺骗敌人,诱导对手与美国进行平等对称的军备竞赛或简单模仿和复制美国的军事体系。从而创造、利用和放大其战争体系和作战体系的弱点,打乱其军事发展目标、方向和节奏,导致其军事经济结构畸形发展,最终拖累其经济,为后续“颜色革命”等政治颠覆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实施的“星球大战”计划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政治颠覆”

。以敌国民众为实施对象,以网络社交媒体为平台,以杜勒斯“和平演变”的“十条诫令”为指导,以舆论战、心理战、网络战等软杀伤手段为依托,重点利用敌国军、政、民关系的心理缝隙,通过散布虚假信息、灌输西方价值观、毒化青少年思想、培植“第五纵队”等方式,虚化敌国民族意识和历史认同,破坏其教育体系和生活方式,动摇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基础,激化其民族宗教矛盾和内部政治问题,持续离间其军、政、民关系,不断制造消耗其资源能力的“战略溃疡”,割裂维系其社会稳定、政治信仰与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从而诱发政治动乱,使其不战而亡。美策动的多起“颜色革命”就是主要例证。

“劝阻拒止”。以敌国军队为主要焦点,重点是以人工智能、5G技术和无人作战系统等高新技术群为依托,最大限度寻找、制造和利用敌战争体系或作战体系弱点,形成先知、先占、先发制人的认知-行动优势,并通过高调展示某些颠覆传统战争规则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将不成比例的战争成本或作战风险强加于敌,以有效破坏对手作战企图,“劝阻”其放弃战略竞争主导权,同时依托网空、太空和特种作战等不受时空因素限制、可在全球灵活切换的精锐兵力,对敌某域作战力量实施出其不意的跨域破击,以增加其防范难度,加大其恐惧心理,削弱其作战决心,“拒止”其实现目标,使其陷入动必受制、战必持久、打必生乱的不利境地。美军“多域作战”概念就是主要代表。

未来“看”“藏”两种能力的博弈将贯穿“认知战”始终

“认知战”的底层逻辑在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传递和利用能力,在体系建设和战略竞争方面,重点内化在“看”与“藏”两种核心能力的综合集成和对抗博弈上。换言之,智能化条件下,随着态势感知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的日益成熟,主观上军队可以打击和消灭其所能看见的任何高价值目标,导致消耗战和机动战等传统战法在当今大国战略竞争时代价值逐渐衰减。谁能最先看清看透作战空间,摸准摸实对手弱点(看),同时剥夺对手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为其制造新的战争迷雾(藏),就能有效瓦解其战争意志,将战争成本风险降至最低,从而实现“不战而胜”目的。从机理上说,“看”与“藏”两种能力相辅相成,又互为矛盾,未来将贯穿“认知战”始终,一切技术、装备和兵力运用,都要围绕服务这一根本。

一是“看”的能力,重点是指以智能化技术为辅助支撑的情报-监视-侦察力量和专业化的“假想敌”部队,其基本作用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无人系统等尖端技术手段,形成全域一体、多源渗透的态势感知体系,力求通过不间断的情报-监视-侦察活动和压倒性的“制信息权”优势,精准识别对手身份、预先研判敌军方案、提前扼控关键要点,将信息优势有效转化为决策-行动优势,增大对手相对战争成本和作战风险,以“劝阻威慑”的方式,直接瓦解其作战企图,动摇其战争决心,同时组建专业化的“假想敌”部队,全面加强敌情研究,关键是通过敌我对抗、虚拟推演等“预实践”模式,进入对手“OODA”循环链,制造、利用、放大其战争体系或作战体系的绝对弱点和相对弱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应对策略。外军实践表明,情报以及“假想敌”部队的地位作用,在“认知战”时代正在由传统辅助支援力量向主战骨干力量转变。

二是“藏”的能力,核心是以网络战、太空战、特种作战、心理战和舆论战等为骨干的“非显性”打击力量,其主要价值是利用其身份模糊、平战一体的无形无声优势,以小股多群、多路多向、隐蔽分散等方式,秘密潜入敌方内部,对敌战争体系或作战体系的薄弱环节实施“精准打击”和“定制威慑”,使其无法精准研判己方部队介入的时间、方式和身份等关键信息,难以做出有效防范和灵活反应,从而产生强大心理震慑效果,造成其判断失误、指挥失灵、体系瘫痪。同时,以相关作战力量为试点,以强化人机协同深度、智能技术密度、察打一体程度为基准,全面打造智能化试验部队、试验靶场和试验基地等“预实践”部队,使其成为引领体制变革、推动战法创新的“样板”。正如美前国防部长卡特所宣称,“美军特种部队拥有情报、机动、出其不意和远程突袭等一系列独特作战优势,是我们的‘力量倍增器’……这将昭告所有人:你不知道谁会在晚上破窗而入,这也是我们想让所有对手及其追随者拥有的感受。”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383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