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银证券,吕然、庄宇)
1、行业介绍:寻求高价值商业模式,高壁垒保障三足鼎立格局
1.1 运营商核心商业模式:用户数 xARPU 值
运营商的核心商业模式为“收入=用户数*ARPU 值”,收入增长的途径为增加用户数或提高 ARPU 值。运 营商业务整体可分为通信及信息服务、销售通信产品两类,通信服务收入占 91.5%。当前运营商传统 电信业务以手机用户和家庭宽带用户为主,但是以 IDC、专线、云、物联网为主的政企业务也在迅速 崛起中,截至 2020 年底,三大运营商发展蜂窝物联网用户达 11.36 亿户,全年净增 1.08 亿户,其中 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公共事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 18.5%、18.3%、22.1%。
在过去十余年中,我国运营商的主要市场策略为“用户红利”,本质上是运营商通过建设无线网络来吸 引用户以获得更多收入,然后再扩大网络规模从而获取更大的用户规模。中国的移网用户红利在 2014 年接近尾声,人口渗透率达到 94.5%,随后增速开始回落,到 2020 年,移网用户的渗透率已经达到 113.9%,已经比较接近韩国 130%的人口渗透率的天花板。
近年用户数逐渐趋于饱和,ARPU 值下降幅度大于用户增加幅度,移网收入全行业下滑。随着移动电 话普及率提升,行业渗透率见顶,开始进入存量博弈阶段。2017 年国内取消“语音长途和漫游费”、2018 年取消“数据漫游费”,电信服务从价格上已经不区分本地和全国之分,公众和企业选择电信服务时, 选择范围迅速扩大(譬如上海移动用户办理浙江移动套餐),同质化竞争下,价格成为重要因素。 三大运营商大幅降低 ARPU 值,行业价格战导致营收增长受到影响,运营商开始转变经营策略。
商业模式从“低价”转为“高质量服务”,三大运营商 ARPU 值呈上升趋势。在用户渗透饱和、流量红利 消退、OTT 冲击严重等行业大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开始逐步回归理性,明确高质量发展。2019 年下 半年开始,行业自上而下开始竞合,并形成共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三大运营商 9 月 1 日起全面 停售达量限速版套餐(“不限量套餐”);同时运营商考核方式从用户规模、市场份额,转为考核服务 质量和增长指标(营收、利润增速)。从竞争全面转向竞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根据三大运营商 2021 年半年报,移动 ARPU 值都呈现出一定的增幅。
1.2 行业壁垒高筑保障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1.2.1 经营资质壁垒
有限的经营资质导致了较高的准入门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国家对电信业务经营 按照业务分类,实行许可制度。截至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企业取 得了经营移动通信业务所需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获批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 务”。监管部门在进行许可证申请审核时,对经营者的企业性质、技术水平、生产经营场所、资金实 力等均有较高要求,经营资质的限制为新进入者设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1.2.2 网络规模壁垒
运营商网络规模已经体现,新进入者短期难以竞争市场份额。良好的信息通信服务质量需要依赖于 大规模网络覆盖,因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核心网、骨干网、基站等通信网络和配套基础设施。 截至 2021 年 6 月末,我国已建成了 948 万个移动通信基站,信息通信技术的加速迭代也将推动电信 运营商不断新建获升级相关基础设施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行业网络规模 效应逐渐体现,用户更加倾向于选择网络规模较大、覆盖范围较广的通信网络,行业新进入者在短 期内难以与现有电信运营商竞争。
1.2.3 技术研发壁垒
信息通信行业是融合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工作流程复杂、专业性强、 技术水平高,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信息通信行业的技术迭代非常迅速,未来发展趋势将是以 5G 作为接入方式,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 成泛在化、智能化的网络。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行业内企业的整体技术方案解决能力以及快速响 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迭代,才能保证领先优势。因 此,本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壁垒,新进入的企业在技术上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投入。
1.2.4 运营经验壁垒
通信网络的建设与维护、通信服务的计费与管理、销售渠道的构建与运营等工作均需要电信运营商 具备丰富的经验,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因此,下游用户在选择电信运营商时较为重视 其网络质量和服务体验。电信运营商通过长期的运营经验积累,对用户消费习惯、网络覆盖区域、 市场需求特点等具有深入的了解,能够与各类市场用户建立长期、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 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更有利于获得用户资源,对行业的新进入者形成了一定的壁垒。三大运营商 具有相对稳定的用户数量,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数量约占六成,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占比相近,市 场格局相对稳定,新进入者难以拓展用户资源。
1.2.5 资金壁垒
一方面,数据中心、宽带固网、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维护需要极大的建设资金投入。另一 方面,5G、产业数字化、云计算、物联网等行业的先进技术研发需要极大的研发资金投入。新进入 者既需要在业务开展初期投入大量资金来完善基础设施,又要进行大量的研发支出来追赶行业头部 企业。特别在企业运营初期,业务体量较小,不具备规模效应,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因此,行 业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2、行业格局:竞争格局优化,步入高质量增长周期
2.1 通信业重组促进行业发展,最终形成稳定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通信业经历过三次重大重组,最终形成当前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电信业改革重组始于 1994 年 中国联通的进入。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和中信集团各出资 1 亿成立中国联通,从而在基础电信 市场形成中国联通与邮电部的竞争态势。1995 年中国电信业进行企业法人登记,逐步实行政企分开。 1998 年,电信行业实行政企分开,组建信息产业部,负责电信行业的监管。此后,中国通信业经历 过三次重大重组,最终形成当前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一次是 1998-1999 年,为打破邮电行业垄断,中国电信进行业务分拆,中国电信总局的寻呼、卫星 和移动业务被剥离出去。寻呼业务最终给了联通,卫星业务成为了中国卫通的雏形,移动业务成为 中国移动的雏形;
第二次是 2002 年,为打破中国电信在固网领域的垄断,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北方九省一市划归为中 国网通,而南方和西部 21 省留给了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第三次是 2008 年,六大运营商重组合并为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收购联通 CDMA 网络,中国卫通的 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弥补了无线网络的不足;覆盖北部九省一市的中国网通并入中国联通,弥 补了固网业务的不足;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弥补了移动固网业务的不足。 至此三大运营商进入电信“移动业务+固网业务”全业务运营的新市场竞争格局,我国通信业基本形成 三足鼎立的局面。
运营商竞争格局经过 10 年的发展,已经基本稳定在移动第一、电信第二、联通第三的格局。中国移 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移动用户上的份额基本处于 6∶2∶2 的状态,在营收上基本处于 5∶3∶2 的状态。可以看出,移动用户是各大运营商的基本盘。展望下一个 10 年,由于 5G 标准统一,且考 虑到目前各运营商基站建设规划相近,未来,用户对各家运营商网络质量的感知预期与目前水平相 当,预计未来仍将保持移动第一、电信第二、联通第三的格局。携号转网对现有用户总盘撼动有限, 未来对运营商格局影响较小。
2.2 政策层面保驾护航,推动转向高质量发展
2.2.1 电信业是国家发展命脉,是构建数字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
国家为促进、引导通信行业的规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发布相关行业政策。信息通信 行业是数字时代的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是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支撑。为 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现有产业生产率、培育新市场和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必须大力普及信息通信技术并提高技术的高效利用率,以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经济结构的 发展战略。在数字化转型不可阻挡的发展洪流中,国家为促进规范和引导信息通信行业规范发展, 制定并发布一系列相关的产业政策,为信息通信行业进一步向高质量数字化方向发展保驾护航,创 造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电信业是国家命脉,处于战略高地。电信业上抵国家安全,下载各行各业,不管是 5G 移动网络,还 是核心网、传输网,甚至未来的民用卫星通信,都是大国必争之地。通信快一步,技术创新快一步, 应用发展就能更快一步。在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电信运营商的投入,就没有 5G 时代中 国引领世界。中国目前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技术,这是靠三大运营商几十年如一日对产业的 支持。没有运营商的哺育,就没有华为、中兴这些民族企业、全球领军企业的诞生。反观过去几十 年,从 2G 到 5G,通信技术的迭代,打破了技术创新的瓶颈,铸就了移动互联网浪潮。过去两年 5G 业务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三大运营商的支持与投入。
2.2.2 数字新基建成为十四五国家战略,运营商是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
5G 作为首要新型基础设施,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5G 作为国家七大“新基建”领域的头号工 程,是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的首要新型基础设施。国家高度重视 5G 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2020 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加快 5G 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其中,运营商领头羊中国移动全面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 国、智慧社会”战略,大力推进 5G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与山西省政府签署的 5G 战略合作 协议内容,联合中煤科工、阳煤集团、华为等合作伙伴,聚焦矿山核心生产环节设备远程控制、高 清监控、融合组网等。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紧锣密鼓的探索和实践,在 5G 智慧煤矿领域创造了多项全 国第一,有力支撑了矿山“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实现了全国 5G 智慧煤矿率先在山西“开花 结果”,对进一步推动 5G 融入百业、服务大众具有深远的意义。2020 年 6 月 18 日,中国移动 5G 智 慧矿山联盟正式成立,全国首座 5G 智慧煤矿也成功落地山西。
三大运营商积极响应国家构建数字化经济的政策,5G 产业建设稳步推进。2021 年三大运营商计划 5G 资本开支总计约 1,847 亿元,较 2020 年增加 5.1%。在 2020 年,三大运营商各项 5G 业务投入都创下历 史新高,中国移动投入 1025 亿,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一共投入 732 亿。5G 从梦想照进现实,我国已 建成全球最大的 5G 网络,截至 2020 年底累计开通 5G 基站 71.8 万个,5G 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 市及重点县市,5G 进入应用时代;而根据三大运营商整体规划,在 2021 年还将新增建设 60 万座 5G 基站,这意味着在 2021 年年底,我国将建成超过 130 万座 5G 基站,进一步扩大 5G 业务的服务人群。(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数字新基建是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加速器”。包含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5G 网络建设、千兆 光纤网络、骨干网、IPv6 端到端、移动物联网的算力基础设施,共同属于数字新基建中的基础工程, 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强力推动作用。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 网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下,中国数据中心市场保持稳步增长。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统计,截至 2019 年底,我国数据中心数量约为 7.4 万个,占全球数据中 心总量的 23%,其中大型数据中心占比 12.7%;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 265.8万架,同比增长 28.7%; 在建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约 185 万架,同比增加 43 万架。大数据中心在我国以运营商建造为主,凭借 网络带宽、机房资源和资金优势,三大电信运营商市场份额占比超 60%。
作为数字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三大运营商积极为国家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撑,着力 构建新一代智能化网络。在大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中国移动加快“3+3+X”的数据中心布局,打造“京津 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湾区数据中心。2020 年 10 月 28 日,中国移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 中心动工,项目计划到 2022 年完成首期投资 40 亿,投资总规模 10 年 150 亿。中国电信加快推进大 数据中心建设,今年重点建设的集团直管的云计算和大数据项目,其总规模约 88.4 万平方米,投资 规模约 45 亿元人民币。中国联通则着力建设智云数据中心,目前形成了廊坊云数据中心、贵安云数 据中心、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哈尔滨云数据中心四大基地。
综上,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各大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构建数字化经济与基建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也加 速了运营商 A 股上市的步伐。
2.3 5G 共建共享开启竞合局面
2.3.1 共同迎接 5G 时代新挑战,运营商重回理性竞争
价格战不可持续,避免 ARPU 再度下滑成为行业新共识。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仍然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疫情的反复导致全球经济的恶化超过预期。5G 预期的建设程度以及渗透速度依然充满挑战,对各大 运营商来说,5G 时代用户数难增长仍是需要共同攻克的难题。加上国家政策对运营商的管制趋缓, 对 ARPU 下滑的压力减弱,随着新一代技术升级,5GARPU 有望提升。运营商重回理性竞争,减缓价 格战的可能性较大。
未来 5G 用户占比随 5G 网络建设完善和 5G 终端价格下探而提高,带动整体 ARPU 企稳回升,驱动运营商移动通信业务整体收入重回增长轨道。在新的存量竞争环境下,人口红利不 再,价格战不可持续,再加之三大运营商的 ARPU 已经趋于一致,侧面说明 ARPU 继续下降的空间狭 窄,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 ARPU 值已经出现了上升回暖信号。运营商达成从前期的保用户量转换为 保 ARPU 的新战略共识,2019 年以来不限量套餐被陆续叫停是市场恶性竞争环境扭转的信号,行业 竞争有望逐渐回归更加理性合理状态。
2.3.2 合力建设实现共赢局面,运营商加大 5G 合作项目开展力度
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就 5G 共接网络展开合作
合力建设实现共赢局面,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共建一张 5G 接入网络。2019 年 9 月 9 日中国联通与中 国电信共同签署《5G 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根据合作协议,中国联通将与中国电信在全 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 5G 接入网络, 双方划定区域,分区建设,各自负责在划定区域内的 5G 网络建 设相关工作,谁建设、谁投资、谁维护、谁承担网络运营成本。5G 网络共建共享采用接入网共享方 式,核心网各自建设,5G 频率资源共享。双方联合确保 5G 网络共建共享区域的网络规划、建设、 维护及服务标准统一,保证同等服务水平。双方各自与第三方的网络共建共享合作不能不当损害另 一方的利益。双方用户归属不变,品牌和业务运营保持独立。
在共建共享模式下,5G 建设大幅提升网络效能、投资效能。电联共享之后 CAPEX(资本支出)预计 节省 40% 左右,OPEX (管理支出)每年节省 35% 左右。初步统计两家节省 5G 建设投资超过 600 亿 元,电费、租塔等成本节约超过 60 亿元,基本实现了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投资,快速形成 5G 网络覆盖能力。
不仅如此,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情况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大胆探索,在共建 共享中实现 5G 建设中的多项“首创”:全球首创 NSA 共享技术;首创共享网络下的 NSA 向 SA 演进技 术;首创 5G 共建共享的国际技术标准;解决了 5G 共建共享网络建设运营管理各种问题。目前 5G 共建共享,实现了“一张物理网、两张逻辑网、4/5G 高效协同、独立运营”的总体目标,并首创了 200M 共享的全球最高 2.7G 的峰值体验速率;本项目创新 15 项关键技术;发明专利 31 项;提出 5G 国际 3GPP 标准 7 项,CCSA 行业标准 7 项,为全球 5G 发展树立了中国式创新样板,为国际运营商打开了 5G 发 展的新思路。
2.4 科技创新打开发展空间,推动行业发展
2.4.1 积极发展产业互联网业务,以新兴技术打开 B 端及 G 端市场
三大运营商积极发展产业互联网业务,加大对 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领 域的投入。区别于传统的移动通讯业务,产业互联网业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各个垂直产 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从而形成的互联网生态和形态。产业互联网能够充分 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臵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将互联网的创 新应用成果深化于国家经济、科技、军事、民生等各项经济社会领域中,最终提升国家的生产力。 近年三大运营商积极发力 B 端及 G 端市场,加大对产业互联网的投入,将新兴技术与下游客户的场 景相结合,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中国移动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增速最快,在云计算增速实现三倍跨越。中国移动 2020 年产业互联网收 入达到 435 亿元,同比增长 66.5%,赶超了中国联通,占同期收入比重达到 5.7%,较 2019 年提升了 2.2 个百分点,其中在云计算领域实现了 3.6 倍的增长。中国移动深入实施“云改”,加快云资源池 建设,促进核心关键 领域上云,实现公司云能力大幅跃升。深化 IT 云和网络云发展,加速 IT 系统和 网元 云化改造升级。
深化移动云“N+31+X”资源池建设布局,聚焦高性能计算、高并发存储、超融合 架构等重点领域,打造差异化能力和产品,移动云产品数量、产品质量和 服务水平位居业界先进水 平。中国联通 2020 年产业互联网收入达到 427 亿元,同比增长 30%,占同期收入比重达到 15.5%,较 2019 年提升了 3.1 个百分点;中国电信 2020 年产业互联网收入达到 628 亿元,同比增长 17.2%,占同 期收入比重达到 16%,较 2019 年提升了 2.9 个百分点。三大运营商产业互联网收入增速均远高于同 期营收增速。
中国移动持续推进“网+云+DICT”信息服务,聚焦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中 国移动致力于产业互联网业务发展,打造了超 100 万个集团级 5G 行业应用示范项目。2021 年上半年, 政企客户数达到 1,553 万家,净增 169 万家。政企市场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达到人民币 731 亿元,同 比增长 32.4%。专线收入达到人民币 135 亿元,同比增长 7.7%。DICT 收入达到人民币 334 亿元,同比 增长 59.8%,对通信服务收入的增长贡献达到 3.5 个百分点,增速行业领先。其 中,移动云收入达到 人民币 97 亿元,同比增长 118.1%,公有云收入份额进入业界前十行列;IDC 收入达到人民币 118 亿 元, 同比增长 27.0%,可用机架达到 37.2 万架,净增 1.2 万架。
中国电信率先商用 5G,培育产业联盟赋能垂直行业。中国电信聚焦云网融合、5G 与边缘云、数字化、 网信安全、前沿技术五大方向。公司充分利用 5G、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提出以“云网融合” 为主力抓手,以“云改数转”为整体战略,加速全面上云,赋能多个行业。2019 年,中国电信云业务收 入 71 亿元,同比增长 57.9%。2019 年 10 月,中国电信在深圳开通全球首个 5G SA 商用网络,可以有 效支持 5G 全部应用场景,提供丰富多样、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业务与服务。
在定制网领域,中国电信 目前在 eMBB(大流量移动宽带)、URLLC(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和 mMTC(大规模物联网业务)5G 三 大应用场景中均有较为成熟的创新实践。2020 年中国电信行业云收入为 112 亿元,同比增长率 58%。 2020 年中国电信在行业云领域的增长达到最高,为 58%,总产业互联网的收入达到 840 亿。2021 年 中国电信产业數字化服务收入为人民币 501.1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長 16.8%,其他服务收入 6 亿人民 币 26.9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長 14.9%。
中国联通力推“云联网”,领跑“工业互联网”新时代。中国联通以“云+智慧网络+智慧应用”推进创新业 务和基础业务融合发展,深耕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关键领域。中国联通与 BATJ、滴滴、中国 人寿等公司在互联网金融、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均有深度合作。产业互联网收入快速 提升,云网协同效果显著。中国联通目前的“5G+工业互联网”正在加快向垂直行业、重点领域延伸, 一批项目成为业界标杆。中国联通以“空”、“地”、“陆”、“海”四大典型示范,加快以“5G+工业互联网”为 基础的新基建。公司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成就突出,在 2020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获得了全球工业 智能领域大奖——“湛卢奖”,该奖项代表全球工业互联网的最高水平。
2.4.2 中国移动全力建设“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新型基础设施,开创智算未来光明前景
中国移动构建品质一流的 5G 网络,提供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连接服务”。中国移动启动 5G 行业专网演进与垂直行业整体策略研究项目,明确包括组网、用户发展、业务运营、频率使用、 物联网演进 5 大策略以及 12 大差异化技术能力,突破 20 余项关键技术和多项创新(如:网络切片、公 专协同、UPF 共用、本地语音、无线大上行、超高可靠技术、专网运营、SLA 业务保障等),促进产 业加速成熟,赋能数智化生产。
同时为服务数智化生活,支撑数智化管理,中国移动联合拓展 5G 消 息、视频彩铃、云游戏、云 AR、云 VR、移动认证、超级 SIM 卡、和彩云等特色产品,探索保险、征 信等金融科技服务。实施“数智生活+”计划,聚焦娱乐、教育、养老、医疗等场景,提供 HDICT 一 体化解决方案。推出“心级服务”品牌,发布“ToP100 品牌联盟”,升级泛智能终端全渠道销售联 盟,共同提升用户信息消费体验。支撑数智化治理,推广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信息服务,强化 5G 在应对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等事件中的应用。实施“C²三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 升级“网络+”乡村振兴模式,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中国移动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中台,输出统一封装、灵活调用的“能力服务”。智慧中台肩负公司 的战略使命,是贯彻落实国家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智慧中台对内 将有力支撑公司各单元的生产经营和创新活动,推进资源分配 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推动产业数字 化、数字产业化; 对外将开展能力共享,持续输优质高效的数智化能力,为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注智赋 能。
中国移动已初步构建了具有运营商特色、中国移动特点的“业务+数据+技术”--智慧中台(AaaS), 截至 2021 年 6 月末汇聚沉淀 201 项 AaaS 体系能力,相比 2021 年 3 月末增长 19.8%; 2021 年 1-6 月能力 月均调用量近 70 亿次,其中一季度平均调用量达 60 亿次,二季度平均调用量达 78 亿次,最新已汇 聚 233 项共性能力、月调用量超 90 亿次。中国移动利用智慧中台,积极探索“引进来”,建强“云 上移动”(移动云)、“梧桐引凤”(梧桐大数据平台)、“九天揽月”(“九天”人工智能平台) 三个支点,吸引优质能力入驻。加快推进“走出去”,整合发布基础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 块链、安全认证、精准定位等特色能力,输出统一封装、灵活调用的能力服务,实现社会价值、用 户价值、企业价值共同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4.3 大数据收入拉动电信业务增长,中国电信积极打造大数据新基建
中国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一方面,加快数据中心和天翼云资源池布局,巩固内蒙、贵州两 个集团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地位,形成“2+4+31+X+O”的资源布局,IDC 机架超 42 万架,遍布全国 700 多个数据中心和国内领先的基础网络能力,以及超过 300 个国内云资源池和超过 30 个海外云节点, 3000 多个边缘节点,开展 MEC 建设,构建云边协同能力,打造超强的算力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电 信有序推动省级数据中心资源建设,积极推广成熟的创新技术应用,努力推进老旧数据中心机架资 源改造升级。
中国电信重点发展大数据融合应用。大数据带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从前沿技术变为重要应用。在 福建漳州,面对厦门等地突发的疫情,中国电信快速部署大数据云平台以实现核酸检测预约;在新 疆,中国电信“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在湖北武汉,全国医院最大规模的云数据 中心——“同济云数据中心”正式启用。
2.4.4 中国联通积极响应《 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携手产业生态推动 5G 远航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者。中国联通携手华为打造全程全网 5G 核心网一朵云,通过全国全网 MEC 统一 运营平台、MEPM 统一管理系统,实现“一点开户,全国可用; 一点开通,全网可达,一地创新,全国 复制”,为垂直行业提供一体化线上运营,实现 5G 网络端到端快速部署、快速复制。 生态建设驱动者。
5G 产业发展需要产业上下游通力合作,中国联通秉承开放合作的精神理念,牵头 拉通华为等产业伙伴,积极参与 5G 产业创新,推动建立硬件、装备、平台、应用四类生态伙伴体系, 繁荣产业生态。 业务模式探索者。联通打造六大安全体系,为 5G 应用创新护航。
即运用二次鉴权、异常识别技术, 保证终端安全; 基于切片进行业务隔离和 IPSec 技术,保证链路安全; 构筑防火墙和服务防护 APP,保 障 MEC 安全; 划分信任域,保证边界安全; 安全事件可管、可视,保证运营安全; 通过安全服务化,实 现安全业务增值变现。 垂直行业赋能者。未来,联通将聚焦重点行业,把成功实践凝结成行业商用解决方案,从示范转向 规模商用,促进 5G+行业融合快速发展,并将于联通合作伙伴大会发布中国联通 5G 行业产商品解决 方案。
5G 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需求愈发旺盛,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在政府的重视下, 必将加速发展。中国联通愿与与产业生态伙伴一道,紧密合作,取长补短,呼吁更多伙伴积极下场“参 赛”,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协同推动 5G 扬帆远航,共创社会发展新动能,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3、业绩表现:业绩边际改善,数字经济打造中国新蓝海
3.1 业务收入走出颓势,步入上行区间
3.1.1 业务收入稳中向好,行业增速超 GDP 增速
随着 5G 用户数量提升、家庭宽带增值业务丰富、2B 多元业务的发展以及政策端压力边际改善,中 国电信行业景气度提升,三大运营商业务也随之走出颓势。 从运营商收入来看,2020 年三大运营商整体呈现稳中向好运行态势,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实现正增 长。
2020 年,三大运营商收入增速均重回正增长,且增速均高于 GDP 增长速度,在“十三五”的收官 之年,三家运营商收入增长逐步走出了 2019 年收入增长低谷,增长速度稳步提升。从营业收入增长 速度来看,三家运营商均表现出稳定的正增长,行业价值正在逐步回归,运营商收入增长未来可期。 虽然消费互联网流量带来的移动数据收入增速放缓,对运营商业绩带动作用明显下降,但服务于政 企客户的云服务、数据中心等 ICT 解决方案方面的收入显著增长,已成为新的业绩驱动力。
3.1.2 运营商 CAPEX 释压,现金流有望改善
3.1.2.1 国家战略任务已基本完成,运营商 CAPEX 有望释压
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固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其中中国移动网络规模全球最大。截至 2021 年 6 月末,中国移动基站总数达 528 万个,其中累计开通 5G 基站 50.1 万个,年底规划 5G 基站超 70 万个, 居全球首位。4G 基站占全球总量的 1/3。光缆长度 2,146 万皮长公里,等同绕地球赤道约 535 圈 5G 基站建设持续推进,全球占比遥遥领先。
受政策的影响和市场需求的推动,我国 5G 建设一直走 在世界的前列,目前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 5G 通信网络,5G 基站数量全球占比遥遥领先。据 GSA 发 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 5G 基站部署总量已超过 102 万个,其中我国 5G 基站数量为 71.8 万个, 预计到 2021 年底,全球 5G 基站部署量将达到 210 万个,我国 5G 基站数量将达到 150 万个,全球占 比超 70%,市场地位举足轻重。预计未来,随着 5G 建设的稳步推进和商用部署的不断普及,我国将 牢牢把握“5G 领跑”的主动权。
宽带普及率逐步提升,农村宽带用户增长较快。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 宽带普及率逐步提升,电信服务水平也实现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逐年增长,截 至 2020 年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 1.42 亿户,全年净增 712 万户,比上年末增长 5.3%。全国行 政村通光纤和 4G 比例均超过 98%,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地区平均下载速率超过 70M,农村和城市实现 “同网同速”。
百兆宽带已进九成,加快步入千兆新时代。得益于电信市场和数通市场的发展,我国宽带速率也实 现了较大的突破。截止 2020 年底,1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4.35 亿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 89.9%,网络提速步伐逐步加快。与此同时,千兆宽带也迎来了广阔的 发展空间,2020 年末,10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数达 640 万户,占比 1.3%。较 2019 年末净增 553 万用户。未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对于互联网接入速率的要求将逐步提高,百 兆宽带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千兆宽带服务也将进一步推进。
3.1.2.2 资本开支、运维成本对现金流的压力减小,未来现金流有望改善
建网资本开支对现金流影响极大。每一代通信标准的基础建设,都需要运营商先投入大量资本开支。 4G 建设期峰值之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达到历史峰值,自由现金流均转负。
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放缓,现金流压力逐步减小。目前我国在 5G 基站部署量、用户接入数量、专利 申请数量等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得益于前期网络建设的超前性。我国通信经历 1G 空白、2G 跟随、 3G 突破、4G 并跑,目前 5G 已领先全球。2G-4G 建设追赶国际,对资本开支形成较大压力。展望未 来 5 年 5G 建设,工信部多次强调“适度”超前,5G 建设周期将会比 4G 会更长更缓,资本开支、运维 成本对现金流的压力减小,未来现金流有望改善。2015-2020 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占收比整体呈 现减小的趋势,现金流压力不断减小。较 4G 时期资本开支增速将下降 8%左右。
5G 建设稳步向前,资本投资趋于平稳。2019 年为 5G 建设元年,三大运营商 5G 资本开支为 288 亿元。 之后,随着我国对新基建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国际环境的驱动。2020 年,三大运营商以 5G 建设为 重点,持续增加资本投入,截止到 2020 年末,国内运营商 5G 资本开支达到了 1732 亿元,同比增长 超 5 倍。然而,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以及运营商成本节省的需要。根据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指引, 预计 2021 年三大运营商 5G 资本投资将趋于平稳,基站主设备资本开支约为 1847 亿元,较 2020 年增 幅收窄,现金流有望得到改善。
3.2 个人通信及信息化服务:5G 商用快速部署,移动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三大运营商在过去两年里经历了移动用户数逐渐饱和、4G 用户增长乏力以及价格竞争激烈的行业困 难期。随着过去一年多 5G 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短视频、直播、游戏等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流量 爆发式增长,运营商的 5G 套餐用户增长势头迅猛,5G 业务对运营商整体业绩的拉动也更为明显。
5G 商用快速部署,5G 标准不断完善。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运营商对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与部署 以及终端应用生态的蓬勃发展,国内 5G 实现了快速的普及与增长。中国已成为 5G 应用的全球领导者之一,2020 年中国 5G 连接数 占全球 5G 连接的 87%。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 2020 年底,国内已累计建成 5G 基站 71.8 万个,5G 网 络建设稳步推进。
020 年运营商 5G 套餐用户增长迅速,2021 持续增长态势。截至 2020 年末,中国移动 5G 套餐用户数 净增约 1.62 亿户,累计 5G 套餐用户达到 1.65 亿户;中国电信 2020 年 5G 套餐用户数净增 8189 万户, 累计达到 8650 万户,完成了 2019 年年度业绩报告中 8000 万户的预期目标。2021 年前三季度,中国 移动 5G 套餐客户达到 3.31 亿户,5G 网络客户达到 1.60 亿户,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中国电信 5G 套餐 用户净增 6904 万户,达到约 1.56 亿户;中国联通的 5G 套餐用户净增 6612 万户至 1.37 亿户。
流量爆发式增长拉动运营商整体业绩。5G 高带宽、低延迟的特点优化了移动流量消费者的体验,也 创造了更多的应用场景。2020 年,移动互联网应用需求激增,短视频、直播等大流量应用场景拉动 移动互联网流量迅猛增长。根据工信部统计,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 1656 亿 GB,比上年增长 35.7%,其中手机上网流量达 1568 亿 GB,同比增长 29.6%,占比 94.7%。全年月户均流量(DOU)达 10.35GB 户/月,同比增长 32%。
3.3 家庭通信及信息化服务:千兆光网部署加速,5G+云推动智家业务发展
3.3.1 以客户场景驱动千兆光网部署
随着中国网络提速步伐加快,千兆宽带服务不断推广。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 2020 年底,三家电 信运营商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4.84 亿户,全年净增 3,427 万户。其中,100Mbps 及以 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4.35 亿户,2020 年全年净增 5,074 万户,占固定宽 带用户总数的 89.9%,同比提高 4.5 个百分点;10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 户总数达 640 万户,较 2019 年末净增 553 万户。截至 2021 年 6 月末,中国移动拥有 2.05 亿户家庭 款单客户数,位居全球第一,较 2018 年 1.47 亿户相比增长近四成,成为三家运营商中家庭宽带客 户规模增速最强劲的。
3.3.2 智慧家庭市场需求高速增长
网络技术的发展程度和信息消费意识、水平的提升,推动着智慧家庭成为又一个重要战略市场。一 方面,在 5G 高带宽、低延迟和广连接的支持下,智慧家庭的连接速度、稳定性、安全性都将得到有 效提升;另一方面,物联网将进一步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AIoT 技术的支持可以有效提升终端算力, 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合需求的服务。同时,边缘计算与本地存储亦将更广泛 地应用于终端设备,“云、边、端”一体化融合程度日益提升,智慧家庭将从“单体智慧”向“全屋智慧” 演进。
在 5G 与云网融合背景下,智慧家庭成为运营商 5G 时代新的机会和发力点。运营商在智慧家庭领域 侧重凸显应用服务,主要以“自有核心应用”+“厂家硬件”合作形式推广。智慧家庭概念体系主要包含智 能双千兆、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应用、智能服务等。
三大运营商虽然都高度重视智慧家庭业务,但路径上略有不同。中国电信通过打造智慧家庭体系以 及家庭信息化解决方案,加快拓展“5G+千兆宽带+云”的智慧家庭应用,抢占智慧家庭制高点。中国移 动基于家庭能力开放平台,聚力硬件和内容双生态,以智能家庭网关、魔百和、多形态终端作为三 大入口;中国联通积极开展 5G 时代智慧家庭和大视频新生态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向合作伙伴赋能, 共同打造全新的智慧生态合作体系。
3.4 产业数字化:商业模式巨变的新动力
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进 行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主要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 接续转换,打造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 重持续稳步上升,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39.2 万亿元 占 GDP 比重为 38.6%。数字经济在整 体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
5G、大数据中心等核心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快速发展。随着 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 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产业数字化服 务实现了快速发展。5G 和产业互联网不断结合,在各垂直行业数字化应用探索新业务、新生态。2020 年,根据工信部统计,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超过 1100 个,5G+远程会诊在 19 个省份的 60 多家医院 上线使用,5G+自动驾驶、5G+智慧电网、5G+远程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已成为各行各 业探索的趋势。
数字化发展仍然处于初期。我国政府、企业的数字化发展程度取决于数字化技术能力的水平,目前 仍处于数字化发展的初期,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发展与应用, 政企数字化需求持续扩张,复杂程度与日俱增,对科技创新服务的要求日益多元化和定制化,不论 是对生产、销售、资金、供应链等的管理,还是企业间信息的对接与传递,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 受云计算和数字化部署,进而提高产出、降低成本。
5G 时代、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助力数字化,商业模式发生巨变。随着信息通信技术进入 5G 时代,5G 的高带宽、低时延、网络切片等特性使大规模云计算、边缘计算成为新趋势,而触手可及的强大算 力将加速对千行百业的赋能。5G、云计算、人工智能三要素融合形成了技术变革,进而推动商业模 式演变,开启数字化发展的新未来。随着 5G 覆盖率的逐步提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将会加速普及,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实现应用云化,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将采用人工智能辅助生产经营。
3.5 云计算:政企上云需求持续增加
云是指第三方提供商通过公共 Internet 提供的计算服务,包括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云 具有四种分层架构:传统 IT、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 SaaS(软件即服务), 后三者的区别在于服务的程度不同。在 IaaS 的构架中,企业可以租用 IaaS 公司提供的场外服务器, 存储和网络硬件,节省了维护成本和办公场地;在 PaaS 的构架中,PaaS 公司在网上提供各种开发和 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以此节省硬件费用,也利于分散的工作室间进行 合作;在 SaaS 中,SaaS 提供商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 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可直接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
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基建成为数字化的基石。随着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选择 公有云。首先,公有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抗灾容错能力强,具备高效应对各类他去总能攻击的能 力,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其次,预计国内数据量持续上升,企业运营和管理数据耗费成本巨大, 企业上云可有效节省成本;最后,上云可以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互联,或同一主体内部跨地域协作 办公。此外,政务云能够助力政府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共治。
国内云市场竞争加剧,寡头垄断格局形成。厂商市场份额方面,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统计, 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占据公有云 IaaS 市场份额前三,华为云、光环新网(排名不分先后)处于 第二集团;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位于公有云 PaaS 市场前列。
产业互联网成为三大运营商的新增长点,其中云计算是增速最快的业务。产业互联网成为三大运营 商的新增长点,其中云计算是增速最快的业务。中国移动的移动云业务增速最快,2020 年及 2021 年 上半年同比增速均超过 100%。自云改以来,移动云以稳健的姿态不断前进,2019 年市场排名 12,2020 年市场排名 11,据 IDC《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 第二季度)跟踪》(IaaS+PaaS)数据显示,移 动云公有云市场份额排名第 8,Q2 同比增速达 133%,前十大云厂商中位列第一,市场地位持续提升, 行业排名大幅度前进。中国电信凭借 IDC 和宽带资源优势,目前产业互联网收入规模最大。
3.6 积极布局新板块,探索业务发展新方向
我国信息服务市场预计 2025 年达到 20.4 万亿,CAGR 约 14%。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整个社会的数 字化转型推动我国信息服务市场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信通院预计,2025 年中国信息服务市场规模将 从 2020 年 10.8 万亿增长到 20.4 万亿元,CAGR 约 14%。(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6.1 中国移动: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新定位
中国移动明确发展目标,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新定位。面对信息服务蓝海,中国移 动在行业内率先确定世界一流水平,发力信息服务这一新兴产业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领产业技 术变革和的目标,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目标定位,聚焦“数智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主线,系统构建以 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放大信息通信企业拉动投 资、促进消费的“扁担效应”,助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落实“三转”战略,打造 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基建”。 在明确定位后,中国移动提出“四个三”战略,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三转”,即第一,推动业务发展从通 信服务向信息服务的转变;第二,推动业务市场从 To C 到 CHBN 转变;第三,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 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明确定位与发展战略后,中国移动从 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三个重 点要素的融合创新打造公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5G:强化全国市、县城区及重点乡镇、重点区域 5G 良好覆盖,推动 700MHz、2.6GHz、4.9GHz 多频率协同。截至 2021 年 6 月已建成 5G 基站超 50 万个,至 2022 年底建成 700MHz 5G 基站超 40 万个。
(2)CFN 算力网络:积极推进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面向重点方向和热点地区加大数据中心部署 和优化力度,深化云计算资源池建设布局等。目前已建成超 36 万架可用机架。
(3)AaaS 智慧中台:建设支撑规模创新的业务中台、汇聚全网数据价值的数据中台、实现新兴技术 能力共享的技术中台。目前已汇聚沉淀超 200 项共性能力,月均调用量近 70 亿次。
3.6.2 中国电信:推动算力标准成熟,助推商业价值实现
中国电信牵头算力网络标准获得国际认可。2021 年 7 月 5 日-16 日,ITU-T 第 13 研究组报告人会议通 过了由中国电信研究院牵头的算力网络框架与架构标准(Y.2501),该标准是首项获得国际标准化组 织通过的算力网络标准。 积极应用算力技术,开展先行先试。在牵头算力网络标准实现国际认可的同时,中国电信也在积极 将算力网络技术应用到业务中,提升商业价值。
首先,中国电信将算力网络技术研究纳入到 6G 与未 来网络技术研究的大范畴中,希望提前一步锁定 6G 时代的优势,创新提出面向中长期的网络演进体 系以及关键技术研究;其次,与业界各方密切合作,联合研究并解决在算力网络技术研究中遇到的 核心难题;最后,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试点省份开展算力网络技术的先行先试工作。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