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的调查,每1000个家庭中有260个焦虑的父母和60个抑郁的孩子。因家庭教育不当和缺失导致的自杀、厌学、心理疾病随处可见。
同时,调查显示,我国65%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偏差,80%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知识,不知道如何正确养育孩子。更严重的是,家长自身的心理问题和错误的方法,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人说:中国家庭痛苦的根源是没有界限感。
一方面,人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需求爆发。当你吃不饱的时候,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寻找食物。饱餐一顿后,一切都发生了。所有进入发达国家的人都经历过精神需求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导致没有界限感,使得这一代人卷入了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
有毒的教育
法国心理学博士Susan Forward将一类父母定义为“有毒父母”。与传统观念中的父母不同,他们没有尽到保护和照顾孩子的责任,而是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孩子,给予子女成年后带的是毁灭性的影响。.
1、常常消极,情绪失控
如果你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小问题可能会变成你对他的敌意,从而成为你发泄个人情绪的理由。
问题不论大小,并不能直接导致情绪不好,对事情的想法才是生气的直接原因.
2、缺乏同理心
无法同情孩子。相反,一切都要围绕孩子的需求,以“为你好”的名义捆绑孩子。
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没有移情这种概念。同理心不是以牙还牙,也不仅是将心比心。是知道这事让人不爽,就尽量避免它发生。's共情是连接的起点,也是共情的源泉。
3、具有极端控制性
想控制身边的一切和所有人。即使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他们也不同意,他们有绝对的控制权。
心理学家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一个人有强烈的控制欲。”控制型家长使很多家庭如监狱,让你回家感觉比做客还拘谨,这是多数中国家庭不幸的根源。
4、习惯性地贬低孩子
吹毛求疵,压迫式教育,否定孩子的进步和成就,甚至贬低孩子,假装自己是优秀有才华的长辈。
父母挑孩子的毛病越多,他们的毛病就会越严重。挑毛病只会让孩子变得一无是处。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不是在犯错的时候,而是在把事做正确的时候。's的指责只会留下自责和积极的引导,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信心。
5、习惯责怪每一个人
条件反射,否定他人。家庭之间的矛盾和不和在他们眼里总是别人的错,所以他们对其他家庭成员很生气。
当一个人的行为对自己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当一个人被责备时,他也学会了责备的好处。责任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正确的责任心是勇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部分责任.
界限感
界限感包括,个体成长必须具备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人与人连接需要的同理心,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立足的责任感。
1、界限感首先是独立人格,内在的意识和潜意识统一。
要知道,你的本能需求和理性是有区别的,两者是可以调和的,不会过度纠缠。不会优柔寡断,形成内耗。这
样才能知行知止,做事有信心,做不成的事能接受失败。
2、界限感是思想和行为的区别与统一
环境和事件,并不直接带来情绪,想法才是情绪的直接原因。环境你不能控制,但你对事情的看法完全取决于你,你的思想可以将自己的行为和事件区别开,接纳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能改变的,而不是自责或者习惯性推卸责任。
3、界限感是他人看法和自己看法的区别和统一
条件反射地否定他人,视不同意见为与你作对,那么,你的潜意识里没有将自己和他人区别开。你就不可能尊重自己,也不可能尊重他人。你如何评价自己,便会如何塑造自己。但你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你就会活成自己都讨厌的样子。
界限感是基于人人有别的事实,是独立个体的前提,是关系和谐的基础。《做内心强大的自己》说:缺乏“界限感”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命令不愿商量,他发泄不愿包容,他破坏不愿维护...
就像摧毁他人精神生命的凶手,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周围就有这样的人,怎么办?
基督教有段祷词说:改变你能改变的,接纳你不能改变的。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一样。否则,你就成为了跟你讨厌的人一样的人。
1、首先建立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边界感,尊重别人的存在,彼此能求同存异。
2、对亲人,弟子规曰:亲有过,谏使更。我们要让自己进步,进步了就带动大家共同进入,提醒他人。要知道,知识不是灌输的,只有自己内心产生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3、对他人,看你有没有改变他的义务。有,则在他想改变时帮助他,没有,别逞能。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认为,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只有信念的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否则,还是离他远点吧。
总之,在循环里传递有毒的教育,你就是帮凶;打破恶性循环,传递积极能量,你就是家族的英雄。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