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书评给大家看一位经常陪孩子看绘本的妈妈的这篇文章。她是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儿童文学研究,与孩子一起读绘本8年。她系统总结了自己阅读绘本的方法和步骤。相比其他同类型的文章,她的文章更加系统全面,并以几个场景为例,提醒我们不要在细节上陷入一些误区。
作者|费毅
绘本是由文字和图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一个整体。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既有美术领域的构图、线条、色彩,又有文学中的词汇、句式、结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内容。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绘本的独特魅力。儿童阅读绘本还受到家长引导、儿童自身认知水平、情绪发展、阅读态度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认识书中的文字,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对于刚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孩子来说,我们帮助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在阅读周期中跟踪孩子的进步,随时肯定他们完成的每一步。对孩子来说,注意书架上的书是一个步骤。挑一本他想在书架上读的书是另一个步骤;决定手里的书到底是他想读的,还是放回书架,这是另一个步骤。最后,他打算坐下来好好读这本书,这也是一个步骤。”(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具体到看书的过程,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不要忽略绘本正文以外的内容
一般来说,绘本往往由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和封底组成。看绘本的时候,最好有一个叫“仪式感”的节目。
马祖聚志非常重视这种阅读仪式感,他将其与看剧相提并论。在他看来,看故事就像欣赏戏剧。“经过封面、环衬和扉页,我终于进入了正式阶段。这个‘间隔’非常重要。剧院也是如此。坐进剧场,随后演出铃声响起,会场安静,舞台幕布缓缓拉开。观众一步一步做好了进入戏剧中故事世界的心理准备,紧张感和期待感不断加强。同样,绘本也要经过封面、环衬、扉页等几个环节,才能达到和戏剧开场一样的效果。这是一个进入书中的仪式,仪式本身就是戏剧的一部分。”(马祖聚志:《我的图画书论》。)
《我的图画书论》,[日]松竹直树著,郭译,新疆青年出版社,2017年1月。
阅读中的这种仪式感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期待的理想图景。目前很多孩子的家庭阅读氛围比较淡薄,有些孩子不懂得爱护书籍,会把书撕碎或者扔来扔去。读书往往没有固定的时间。
因此,笔者建议家长和孩子可以在阅读第一页之前,设置一个仪式,介绍本书的作者和插画师,并向他们表示感谢。孩子尊重书的作者,会逐渐懂得珍惜书,不会到处乱扔。我们也应该向孩子强调,生气的时候千万不要扔书。书是我们的好朋友。
另外,在阅读时,最好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成年人不应该指定阅读某本书。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把阅读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先由孩子读图。
对于成年人来说,阅读只能通过阅读文字来理解,而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图片对于他们理解故事情节非常重要。家长在和孩子一起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和体验插图所表达的故事,在观察的基础上启发他们联想,推测故事的进展,逐步培养孩子读图、理解意思的习惯和能力。
一般来说,好的绘本中的插图都有画家精心设计的小细节和小思想。首先要鼓励孩子自己看图片,通过封面识别作者的主要意图,通过书中的插图猜测故事的进展,熟悉作者的风格,逐步提高孩子的艺术感受力。以作者的亲子阅读为例。
《30000个西瓜逃跑了》插图。(【日】安,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30000个西瓜逃跑了》
【孩子5岁3个月一起读书】
故事的新奇和幽默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这本书的理想读者是农村儿童。见过绿色的西瓜田或哈密瓜田,见过西瓜出生时黄色的样子,知道西瓜藤和丝瓜藤的区别,甚至躺在地上植被做的温室里,听过细雨打在瓜皮上的沙沙声的人,最适合读这本书。无论是生活体验还是艺术简洁。阅读和理解这些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的乡土题材绘本,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让孩子们自己翻看图片,发现他对这本书的独特兴趣,然后开始认真欣赏这本书的美。——原来,我对这本书并不看好。
如何判断孩子的读图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买一些没有文字的绘本,看他能不能看懂。
值得注意的是,当孩子阅读图片时,家长不需要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插图的顺序阅读。相反,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浏览,大致了解书籍的主要人物和情节,鼓励他们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图片或人物,然后引导孩子在下一步一页一页地阅读。
第二步:家长读字。
0—3岁,读讲时尽量用通俗的口语解释,否则生词太多,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3岁以后,可以按照文字给孩子阅读图画书,让孩子熟悉书面语言的节奏,并慢慢地习得新词语、新句子。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松居直先生就再三强调给孩子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孩子们用耳倾听,并在心中形成意象,换句话说,就是与语言面对面,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语言教育。只有从耳中听故事,孩子们才能从幼儿期开始与语言本来的形式相碰撞,这真的太重要了。有了这种体验,孩子们才会对语言变得敏感,并对语言持有一种信赖感。”([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家长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要多给孩子读书,让孩子从聆听中感受到语言的乐趣、韵律和意义。
太早让孩子自己读图画书,效果并不好,因为识字量有限,学前儿童独自读图画书之际,往往是挑着读、跳着读的,此时阅读的快乐会大打折扣。
那么要不要指读呢?很多家长在亲子共读之际,往往侧重让孩子学习知识,讲读之际,比较注重图书的知识性内容和主题的讲解,家长们关注图画书所传达的“人生道理”或“人生智慧”,而对图书的风格、审美、情感等层面缺乏必要的关注。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早点识字,读图画书的时候会要求孩子看字,自己则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书上的文字给孩子念。
不可否认,这样的确容易认字快,但这样做往往会忽略对孩子进行审美素养的培养,也容易打消孩子对图画书的阅读兴趣。
“阅读其实包含三种层次:表面意义的获得,潜在意义的揭示,审美经验的满足。审美经验的获得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阅读乐趣之所在。积极的反应阅读不仅是为了知道说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与图画故事产生呼应,体会一种与故事世界对话的乐趣。阅读的本质就是体验作品的情感并对此做出回应。”(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识字绝不是阅读图画书的唯一目的,也非唯一手段。
《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康长运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第三步:亲子共读,发现细节,互动,角色扮演。
亲子共读怎么样能让孩子保持兴趣,而不是家长兴致勃勃地念字,孩子却心不在焉呢?绘本的选择是第一,家长阅读过程中的讲述方式也很重要。家长读的时候,语言上最好要根据角色不同而有抑扬顿挫之分,在共读过程中,进行积极的亲子互动和交流,可以适当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提问可以安排在阅读的过程中,故事并未结束之际,此时就某个情节进行提问,可以让孩子讲述对故事发展线索的判断,促进孩子独立思考,比如,以笔者和孩子共读《小鹿斑比》为例。
《小鹿斑比》
【共读时孩子3岁9个月】
孩子的讲述自然和故事的本来结局有所不同,但孩子在这个过程里重新“改写”了故事结局,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训练。提问也可以在故事结束之后,借此观察孩子对整个故事寓意的理解。还以笔者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共读为例。
《布里格斯鹅妈妈童谣金典》插图。([英]雷蒙德·布里格斯 著/绘,乐府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鹅妈妈故事集》
【共读时孩子3岁9个月】
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想教育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人,不可以贪婪。提问的时候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启发他对自己的日常举止进行反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鼓励家长互动,不是要家长机械地连续提问,那样反而会打断孩子阅读的进程,打消孩子阅读的热情。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们发现细节,或者模仿书中的场景,进行现实生活中的移情,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魔法亲亲》这类亲情绘本中写到的情节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一下。宗旨就是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在游戏中学习。图画书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艺术品,孩子们完全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进入,享受它们的滋养。
第四步:鼓励孩子复述故事。
如果仅仅凭借记忆,还是重复家长之前讲过的那些内容,不能根据画面,加入自己生动的个人化的体验,还不算复述故事。根据画面,加入自己的体验,绘声绘色地复述故事的完整情节结构,才是理想的效果。当然,这个比较难。需要家长长期的引导,也会受到孩子年龄的限制。
第五步:巩固对绘本的理解。
“幼儿总是试着用自己的经验来理解、解释故事,同时也会把图画书阅读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幼儿的图画书阅读是一个幼儿将此时的视觉经验与先前所接触的事物和已有经验相连结的过程,是一个幼儿主动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图画书阅读与生活经验是不能分离的。幼儿以其生活经验为基础理解图画书,又会把图画书阅读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对孩子来说,图画书阅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图画书是作家和插画师合力精心编织的,充满了天真童趣。经常阅读图画书的儿童,当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时,也会将故事里的情节和想象带入现实。孩子读完绘本后,对于印象深刻的那些图书,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会有反馈,或是行动上的,或是语言上的。以笔者的亲子共读实践为例。
《长颈鹿不会跳舞》插图。([英]吉尔斯·安德烈 著,[盖]伊·帕克-里斯 绘,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长颈鹿不会跳舞》
【共读时孩子4岁2个月】
当生活中的某个场景促使儿童联想到阅读过的绘本语言或角色,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来帮助孩子温习阅读过的绘本。当孩子偶尔在和家长聊天时提起图画书中的人物或句式之际,最好不要错过这个最好的和孩子温习图画书的机会。我们可以顺势模仿图画书中的场景或者语言,来进行一场拓展练习。
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对绘本《逃家小兔》展开的拓展练习。是我真实的家庭阅读经历。在此之前我和孩子一起看了绘本《逃家小兔》,所以一开始孩子在生活中提起一句绘本中的句子之际,我就接上下一句了。我明白“典”出何处,孩子也明白“典”出何处,我和孩子有一个共同阅读的背景,所以能举一反三,模仿《逃家小兔》的对话开始了自己一系列的“变身”计划……自然,经过这一番练习,孩子对《逃家小兔》的理解就特别好了。
《逃家小兔》插图。([美]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 著,[美] 克雷门·赫德 绘,信谊 | 明天出版社)
《逃家小兔》
【共读时孩子3岁8个月】
绘本的其他阅读方式
绘本还可以根据主题分类集中阅读,以加深孩子的印象和理解。
如季节性绘本:《下雪天》、《手套》、《小狐狸买手套》、《白雪晶晶》、《快乐的一天》、《萝卜回来了》、《松鼠先生和第一场雪》等。节日性绘本:圣诞节绘本《威廉先生的圣诞树》、春节绘本《过年了》等。亲情类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爷爷总是有办法》、《世界上最好的爸爸》、《你睡不着吗?》、《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等。
动物系列绘本:“花园小象波米诺”系列、“五只小猴子”系列、卡梅拉系列、小猪奥莉薇系列等。对这类主题相近的绘本还可以进行“对读”,比如《我爸爸》和《我妈妈》两本书主题相似,文字表述方式相似,可以家长看一本,孩子看另一本,对照着读,或是家长读一句孩子读一句,效果都很好。其他类似主题的绘本也可以对读,让孩子发现不同风格绘本的差异所在,并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优劣。
阅读中,要尊重孩子的阅读感受,不要低估孩子,不要强行灌输家长的观念——有的家庭中爷爷奶奶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往往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动辄否定孩子们的想法,认为离题太远。
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会逐渐提高。一是有发现丰富的细节的能力,发现细节才能更容易理解故事的情节,不同年龄的孩子们对细节的观察程度不同,通常而言,年龄越大,观察到重要细节的能力越强;
二是可以把握故事线索,根据画面进行前后推理。看《大卫,圣诞节到了》,能够根据画面推测出大卫的背影;看图画书中的人物,可以推测他们的想法,比如看《魔法亲亲》的时候,当小浣熊伸出手后,孩子也像小浣熊一样让家长伸出手,亲妈妈一大口;再次,对故事讲述能做出迅速的回应。能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想法,理解人物的喜悦与痛苦;此外,能辨识同一作者的作品,发现作者惯常的叙述风格和插画家的独特的绘画元素。进一步,能够提出与成人不同的看法,有独立见识,这是最难的一点,也是阅读水平相当高的体现。
参考资料:
[1][英]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第8页。
[2]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第73页。
[3][日]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第143页。
[4]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第112页。
[5]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第58页。
撰文|费祎
编辑|申婵
校对|柳宝庆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