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费曼的微博吗?一个超级高视阔步的中学生,一个5G冲浪者,贡献了很多热搜场景。
而他的父亲,威震四方的“坤哥”吴镇宇,嘲笑他的儿子不心软,但他有时也被儿子惊呆了,说不出话来。
说最刺耳的话,做最温暖的事。
大家被小丑父子逗乐了,也被父子之间日常的温暖感动了。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吴镇宇在亲密和平等之间找到了平衡。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调皮的熊海子费曼,一个不拧杠的自洽费曼。
关爱和信任是父母的底色
关心和信任是一切育儿行为的基础和保障。
很多时候,我们的爱表达得不够。
静待花开的前提是,我们得不断地给花浇水、施肥、晒太阳。
父母对孩子的爱和信任就像阳光,可以随时补充孩子的能量。孩子内心的能量是满满的,所以他们有信心面对复杂未知的生活。
面对熊海子的“释放自然”,暂时拨开自己身上的小乌云,让孩子先感受到你的关心和信任,等他们有了安全感后再讨论自由和规则的意义。
用规则在孩子心里建起安全的堡垒
规则既是约束又是保护,是孩子内心安全堡垒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镇宇谈论规则时非常严肃。哪怕只是换个语气,若有所思的费曼也会感觉到。
他会直白地告诉孩子们社会最真实的一面。
会故意给费曼制造一点小麻烦。
更重要的是,他会反思自己,给孩子留下什么,父母独立面对世界的时候可以放心。
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1826cd058a9e44bd9592b517fe927144" alt="吴镇宇费曼日常互怼:父母与孩子之间,爱与规则从来就不冲突">
在吴镇宇眼里,规则并不是我告诉你“你不可以做什么”,更多的是,我带你体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爱与规则并不冲突
父母总是在“理解儿童”与“遵守规则”之间纠结,孩子总是在“释放天性”与“自觉自律”之间摇摆。
一旦离开了系着它的线,再漂亮的风筝也无法起飞。
规则难免刻板和强硬,需要用爱去软化和治愈;
关爱和信任太过温和,需要规矩去约束和保障。
爱和规则并不冲突,试着改变一些执念,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吧。
尊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才能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皮亚杰,从儿童的道德判断角度,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里,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行动易冲动,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
他们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的区别,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可见,和这个阶段的小朋友讲道理,不如直接告诉他们如何去做。也别和他们生闷气,他们又不懂。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该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的尊重和顺从。
在这一阶段的儿童看来,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惩罚就是一种报应,而不是把惩罚看作是改变儿童行为的一种手段。
例如,因为偷玩游戏被没收手机,孩子的反思很可能是下次怎样做才能够不被发现,而不是下次不再玩手机了。
可见,跟这个阶段的孩子斗智斗勇,不要让孩子产生困惑,要保持规则的一致性,慎用惩罚。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
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
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要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刻,千万别缺席了孩子的成长。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认为公正观念是一种高级的平等关系,这种道德观念已经能够从内部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进入这一阶段,父母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者,而应该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亲密平等的亲子关系,需要彼此反复调整,及时更新自己。
当有一天,你接不住自己孩子的梗了,千万别端着,学学人家吴镇宇,下场开战吧。
本文由飞行小精灵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5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