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
刘备为什么选择平庸的刘禅做皇帝,而不是其他三个儿子?
出色的回答:
刘备为什么坚持让资质平平的刘禅做皇帝?刘禅的儿子,绰号阿斗,是刘备和甘夫人的长子,也是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刘禅从小受了很多苦。幸运的是,当刘备被长坂坡打败时,赵云救了他。后来,吴孙尚香夫人想在江东挟持刘禅为人质,赵云渡江抢劫,把阿斗抢了回来,否则历史将被改写。刘备进入益州后,立刘禅为太子。公元223年,刘禅继位,拜诸葛亮为义父。他六次支持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九次支持姜维北伐。
后期因得宦官黄皓宠爱而不急于上朝,大放厥词,在后宫增加嫔妃,导致蜀国国力锐减。公元263年,分兵三路伐蜀,其中邓艾潜入,攻克绵竹,到达成都,不战而降,蜀国灭亡。刘禅投降,是因为他弃城而去,把自己的一生拖得湮没无闻,后来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在世人眼中,刘禅不仅软弱无能,而且不善于治国理政。刘备也有四个儿子。他为什么选择资质平平的刘禅做皇帝?笔者在下面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第一,刘备的长子刘备被封为刘备的养子,因不救关羽,欺负孟达而被刘备恨之入骨,被处死。刘备不仅事业不顺,孩子也不好。刘备投靠荆州刘表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刘备,没有孩子。最重要的是,刘备在荆州没有影响力。刘备收留荆州权贵刘封为子,不仅是为了培养荆州的政治势力,也是为了防止自己后继无人。自从刘禅出生后,刘封就成了副产品,太子的位置与刘封无关。在古代人眼里,嫔妃的儿子没有继承权,更不用说养子了。所以,刘备有了自己的儿子之后,是不会让养子刘封做太子的。
后来,刘被刘备安排让孟达共同保卫汉中。其实这也是刘备对孟达的不信任。刘封到汉中后,总是对李师子不满,于是把怒火发泄在孟达身上,多次找借口欺负孟达。毕竟刘封也是刘备的义子,孟达只能忍气吞声。后来,关打败了麦城,请求刘封增援。然而,刘达却以三中刚刚稳定,不能擅自出兵为由,拒绝了关羽。关羽死后,孟达因害怕刘备而责怪他没有救关羽,又多次遭受刘封的欺凌,于是向曹操投降,并与魏军合作拿下汉中三城。刘枫被打败了。孟达多次给刘枫写书,劝他投降曹魏,但是刘枫拒绝了?回到成都后,刘备对刘封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诸葛亮说刘封人品难控,又怕日后威胁刘禅,便劝刘备赐死刘封。刘峰死前说了:遍后悔没听孟达的话。刘枫死后,刘禅失去了一个政治对手。
其次,分析刘备为什么没有立刘永、刘为太子。刘永和刘立分别是刘备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儿子。两人都是吴夫人所生,并非刘备长子。自从养子刘封死后,刘禅就成了刘备的长子。在古代的世袭制度中,有一条规定,父母不应该是孩子。古代皇帝的儿子很多,一般十几个几十个。一般来说,只有长子有权继承皇位,其他皇帝的儿子都被加冕为王,他们也有自己的封地和相应的权利。
废除幼儿自古以来就是世袭制度的禁忌。一旦大儿子不成立,其他孩子就会不服气。他们都认为自己有当皇帝的天赋。皇帝死后,所有的王子都会争夺王位,这将导致国家的不稳定。一旦长子继承王位,这就是世袭制的传统。自然,其他孩子没有理由反抗。西晋武帝司马燕就是一个例子。他有几十个儿子,但只有长子司马忠是个傻子。西晋武帝不敢破例,仍然立自己愚蠢的儿子司马忠为帝,最终导致西晋八王五野之乱。因此,刘禅作为长子,是优先考虑的对象,刘备也不敢废除长幼子弟。
再者,刘备立太子时,刚入益州,立足未稳。他的第三个儿子刘永和第四个儿子刘立当时只有七八岁,刘禅也快二十岁了。考虑到刘墉和刘立都没有治国的能力,刘备自古以来就忌讳立小儿子为太子。西汉王莽篡位,外戚专权就是例子。刘备不想重蹈覆辙,所以他不会让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成为王子,他们没有任何的心和威望。最重要的是刘备也会受到益州武文的指责。原来刘北初入益州时不稳,不想多生事。综上所述,刘禅虽然软弱无能,但在当时刘备看来,他确实是唯一的太子人选,可以说,他除了刘禅刘备别无选择。
你如何看待刘禅当选为王子?
欢迎,讲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其他网友观点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三国纷争的历史。因为写的每一件事都体现在《三国志》,很多人把《三国演义》当成真实的历史,把空梦、草船借箭、独自骑马救孩子的传奇故事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其实才是真实的历史。
不是文艺,至少没有作者罗老师说的那么好。
然后我想,刘禅真的不是一个无能的人吗?刘禅(207-271),荆州江陵人,蜀汉淮帝(223年至263年在位),也称继承人。男继承人,绰号阿斗。蜀昭烈皇帝刘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昭烈的皇后石干。在位41年。刘禅出生在荆州,小时候吃了很多苦。幸运的是,赵云将军救了他两次。刘备定于益州后入蜀,建立后,立为太子。蜀汉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父,扶持诸葛亮。
北伐,后又支持姜维北伐,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
细心者可能会发现,支持北伐,通俗讲就是开疆拓土,此举属于有志帝王的基因。再细了解一下,诸葛亮曾经在刘备面前夸奖刘禅:“很惊叹他的智慧度量,进步很快,远远超过了自己对他的预期。”以诸葛亮的为人,断然不是阿谀奉承之词。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逐步不动声色的取消了丞相之位,分化了权力结构。这显然不是一个平庸之人能够做出的。在从其执政来看,刘禅稳坐皇位四十年,是三国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在位四十年也是一个很高的记录。是不是感到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其实真实的阿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在看看他的兄弟们吧,另外三个儿子分别是刘备的庶子刘永、后来被封为鲁王,刘禅还有一个兄弟叫刘理,被封为梁王,最后一个就是刘封,只是这个儿子有点特殊,这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只是相当于义子的哪种。
挑重点的说说刘永吧,他是刘备的庶出儿子,虽然聪明好学,但是在处事方面的性格相当的强硬,刘备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让刘永来当蜀国的皇帝,可是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很清楚,这位对权势的掌控,那几乎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地步,可以说蜀国在之后的多次北伐中,诸葛亮把持了整个蜀国的大权,没有给任何人分担一点权力的机会。所以刘永的性格方面与诸葛亮相当的不合,这对于将来蜀国能不能统一天下可能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刘备还活着,哪这一切都还好说,可是等到刘备去世后,真让刘永成为蜀国的皇帝,诸葛亮会不会因为权力的原因从而把刘永架空,或者说直接将刘永给换掉,这个就真心不好说了。其他两位也说一下吧,一个不是亲生,一个年龄太小,这就决定刘禅当皇帝属于天时、地利、人和,还加上必须是他干。
结论不言而喻了,刘禅虽然最终丢了国家,但相比吴国的国君投降,魏国的让位,他至少还算战斗最后让敌人抓去的。比起历史上那么多庸碌无为、籍籍无名的皇帝,刘禅实在算是可以的。即便是在三国明君名将辈出的时代,刘禅也是仅次于几个大明君的君主。也就是说,刘禅可以在曹操、孙权、刘备之后排名第四,比什么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还有其他什么东吴的几个皇帝都要厉害。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就是因为刘禅出世之后,刘封就成为了附带品,而是子之位就和刘封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因为在古人的眼里庶出的儿子都是没有继承权的,又何况是一个养子,所以在刘备有了亲生儿子刘禅之后,就不会再立刘封为太子。于是乎刘封就一直对于立世子的事情耿耿于怀。
而废长立幼自古都是世袭制的大忌,会因为诸位皇子去夺皇位导致国家不稳,而长子继位是世袭制的传统,其它的子嗣没有理由去谋反。所以说刘禅作为长子则就是优先考虑的对象了,而刘备也不敢废长立幼。
而刘备考虑当时刘永和刘力只有七八岁,没有能力治理国家,立幼子为太子,又是古时候的大忌讳,所以刘备不想重蹈覆辙,因此只能立这样一个较为软弱的刘禅为皇帝。
其他网友观点
提到刘备,虽然有的人会说他伪善、擅长包装自己,但总体上,他还是作为一代枭雄被承认的。而他的继承人蜀汉后主刘禅,则背负了非常多的负面评价,人们认为他愚蠢、懦弱、宠信宦官,种种昏庸行为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那么,刘备为何偏偏要资质平庸的刘禅做皇帝,而不选其他三个儿子呢?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刘禅的嫡长子身份。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禅的母亲甘夫人是小沛人,刘备屯驻在小沛时将之纳为妾。刘备“数丧嫡室,常摄内事。”在甘夫人之前,刘备有过几个夫人,不过都死掉了,于是甘夫人名义上是妾,却主管刘备的内事,在刘备的配偶中地位最高。
章武二年(222),当上了皇帝的刘备追谥甘夫人为“皇思夫人”,并将灵柩从荆州运到成都。一年后,甘夫人的灵柩还没来得及到达,刘备就病逝白帝城,谥号汉昭烈帝。诸葛亮上书请求追封甘夫人为“昭烈皇后”,与刘备合葬,可见甘夫人一直是作为刘备的正妻存在的,他们的孩子刘禅自然就是嫡长子。
古代嫡庶观念非常严重,从中国奴隶制社会传承至刘备所在的东汉时期,其根深蒂固可见一斑。况且,刘备本人就是一个嫡长子继承制的支持者。刚来到荆州,面对刘表宠爱的小儿子刘琮和失宠的大儿子刘琦,刘备坚决支持了身为长子的刘琦。
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人物曹操的例子也很具有借鉴意义。曹操的儿子中,曹丕和曹植都才能出众,在长子曹昂死后,曹丕就是嫡长子,但曹植因为文采出众,性格谦和,曹操在二者间纠结,便询问智谋过人的贾诩,贾诩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一言不发,等到曹操问他为什么不回答时,贾诩说,他在“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袁绍喜爱幼子袁尚,去世后让袁尚掌管大权,长子袁谭因此不满,起兵讨伐袁尚,兄弟二人互相攻伐,被曹操坐收渔利。刘表也是类似的情况,长子刘琦不受喜爱,刘表传位给幼子刘琮,刘琮与其母蔡氏孤儿寡母,荆州被曹操轻易取得。
曹操听后,便决定了立曹丕为继承人的念头。刘备同样了解袁绍、刘表死后不立嫡长子,从而产生的矛盾,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当然会在决定继承人时谨慎选择。
其次,刘备的其他三个儿子,刘封、刘理、刘永,都没有刘禅合适。先说年纪最大的刘封,他并不是刘备所生,而是刘备迟迟没有子嗣所以找的养子,从血缘来看,他占了下风。而且,他虽然武力过人,但性格刚直,作为将领尚可,当君主就容易导致冲动坏事。其他两个孩子都是庶子,且年纪比刘禅小好几岁,刘备逝世时,最小的刘理才六岁。
综上,刘禅虽然资质平平,但刘备的其他孩子则因为血缘、名分和年龄等原因,比刘禅更加不适合。在我国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遵守嫡长子继承制是非常重要的,让刘禅继位虽然令人惋惜,但实在是当时情况下唯一能做的无奈之举。
其他网友观点
据史书记载,刘备共有四个儿子。其中,刘封为义子、刘禅为嫡长子、庶子为刘永、刘理。
依据封建宗法制度,刘禅做为嫡长子,是刘备的法定继承人。更何况,刘封为义子,且因没能援救关羽而被赐死。刘备征吴失败,白帝城托孤时,庶子刘永、刘理年龄尚幼。
自古废长立幼、废嫡立庶,多有变乱。所以,不是刘备偏偏选择刘禅为继承人,而是他的最好和唯一的选择!
其他网友观点
我们看三国的历史,都对刘禅十分反感。这个人被称为昏庸的典型,在投降魏朝之后,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典故。因此,我们说哪一个没有才能,一般都用扶不起的刘阿斗来比喻。可是,刘备去世时,有三个儿子,为何非要立刘禅为皇帝呢?以刘备的眼力,他难道看不出刘禅的缺点,非要把江山葬送在他的手里吗?其实,这中间的原因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为了蜀汉政权的稳定。
在刘备的年事已高的时候,就开始为蜀汉的未来做打算了。为了蜀汉未来的长治久安,他和诸葛亮都开始预做准备。在这里,最明显的一件事就是杀死刘封。刘封是刘备收的义子,是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他跟随刘备作战,在战场上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在丢失上庸的时候,他拒绝了孟达的诱降,逃回了成都。在处理刘封的时候,诸葛亮认为刘封刚猛难制,劝说刘备杀了刘封。刘封死后,刘备对他的死也很心疼,为之流涕。但是,为了将来刘禅的统治稳固,刘备终究还是除掉了刘封这个隐患。
当时刘备阵营的人,都能够看出刘备立刘禅做接班人的心愿,当然对刘禅另眼看待。而刘备对刘禅的培养也是很严格的,他让刘禅向诸葛亮学习治国之道。在刘备称帝后,刘备就立刘禅为皇太子,正式让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在当时,刘备虽然还有刘永、刘理两个儿子,但是这两个儿子都是刘备入川后与吴氏所生,年纪尚幼。在三国时,由于废长立幼,袁绍、刘表因此丢失基业,已经成为了天下的共识。所以即便是两个幼子的资质超过刘禅,刘备也不敢立他们为太子。
再加上刘备和他的部下本身是从荆州征服益州的外来者。刘备娶吴氏本身含有拉拢安抚益州本土人员的政治意图。可是要立吴氏的儿子做太子,那还要看他朝廷中的基本人员的意见。这些人员大部分是荆州人士,诸葛亮的意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从刘封事件,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意见了。所以,有诸葛亮扶保刘禅,能够保证蜀汉的稳定,刘备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决定立刘禅为继承人。
二、刘禅的资质并非很差。
我们对刘禅的印象不好,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守住刘备和诸葛亮打下的江山。尤其是在曹魏的灭蜀之战中,邓艾打到成都城下,刘禅不顾姜维主力尚在,不顾自己的儿子刘谌以死劝谏,居然不战而降。当时姜维军中的将士得到投降的命令,气得拔刀砍石。再加上刘禅投降后,在司马昭面前的那番乐不思蜀的举止,更是加深了我们的反感。
不过,如果我们客观的来看待刘禅,就能够看到,刘禅的资质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么不堪。在《三国志后主传》中,对刘禅的评价是,“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昏暗之后”。在这个评价里,把蜀汉朝廷后期的昏暗,大部分责任归咎到了臣子身上,尤其是宦官黄皓的身上。
其实,刘禅能够守住蜀汉的江山那么多年,一方面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另一方面也是刘禅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刘备的遗嘱和诸葛亮的《出师表》里,看到他们对刘禅的培养和期待。刘禅也一直没有放弃北伐的愿望,想要完成父辈的理想。
在诸葛亮事情,刘禅对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一直是十分配合的。可以说,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一半是诸葛亮的奋斗,一半也来自刘禅的配合。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对君臣能够与刘禅和诸葛亮相比。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休养生息,保境安民,刘禅也不加干涉。直到姜维掌握军权后,刘禅也十分支持他的北伐行动。
我们如果平心而论,姜维只是掌握军权,他要想北伐,没有刘禅在后方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姜维连续讨伐曹魏,消耗了大批的物资,动员了大批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可是没有得到多大的成果。就即便是这样,刘禅依旧信任重用姜维。在其他人攻击姜维的情况下,依然保护着姜维。
有人说刘禅重用宦官黄皓,这也是事实。黄皓对蜀汉政权的危害确实很大,可是黄皓归根到底也是听命于刘禅的。利用宦官,平衡政治势力,是汉朝皇帝的一个常用的手段。虽然大家对刘禅的治国理政能力评价很低,但是在刘禅治理期间,蜀汉还是基本上稳定的。朝中的政权依然是刘禅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刘禅令行禁止,我们也没有看到任何权臣敢于凌驾在刘禅之上。
三、我们对刘禅的期望过高。
我们对刘禅的能力的贬低,主要是来自我们对他的期望过高。前有刘备和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叱咤风云,后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治国理政,北伐强敌。我们都希望刘禅能够继承他们的遗志,统一中原。即便是不能完成前辈的遗志,也能够守住蜀汉的基业。可是,刘禅却将蜀汉的江山给葬送了,而且是不战而降的,这都让我们看不起他。
其实,以刘禅的能力,他是无法承担我们的期望的。我们如果比较公平的评价刘禅,他不是刘备那样的枭雄,也不具备统一天下的能力。但是,刘禅守住蜀汉江山还是有把握的。这一点,刘备和诸葛亮都看了出来,这也是刘备让刘禅做自己继承人的原因。诸葛亮则也将自己死后蜀汉的国策改为放弃北伐,休养生息的方针,并让蒋琬、费祎来实施它。
如果刘禅在费祎死后,亲自理政后,继续保持蒋琬、费祎时的战略防御态势,蜀汉还是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可惜的是,他在姜维的鼓动下,不自量力的发动了讨伐曹魏的战争。长年的战争,不但让蜀汉在各方面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寸土未得,还给了曹魏可乘之机。蜀汉也因此在曹魏的强攻下,遭受了灭亡的下场。至于说刘禅的投降之举和投降后在司马昭处的表现,都是无奈之举。
因此,以刘禅的真实能力,虽然达不到统一天下的要求,不过要是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这一切都在刘禅投降后的举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惜的是,刘禅亲自理政的时候,朝中已经没有和蒋琬、费祎那样的臣子。蜀汉人才的凋零,决定了蜀汉的命运,这不是刘禅一个人可以挽回的了。
结语:
刘备在登基称帝时,就立刘禅为皇太子,确定了他为自己的继承人。虽然后人对刘禅的评价不高,可在当时,也是刘备最佳的选择了。他选择刘禅,主要的目的还是从蜀汉政权的稳定,为了蜀汉的长治久安打算。
刘禅是皇子中年纪最大的,也经过了刘备和诸葛亮长期的培养。在荆州派这些人的眼中,刘禅是跟自己关系最近的。至于说吴氏生的两个儿子,应该是和益州本土派关系比较近。从这一方面来说,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还是比较偏向刘禅的。刘备去世后,治国理政的担子主要依靠诸葛亮,刘备自然要重视诸葛亮的意见。
而且刘禅的资质、能力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虽然不是进取之主,但是作为一个自保之主还是能够做到的。在刘禅的统治下,蜀汉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的。在刘禅的支持下,姜维还发动了对曹魏的长年攻伐。这一切都表明了,刘备立刘禅为继承人并没有错。同时,知道刘禅缺陷的刘备,还专门托孤给诸葛亮。可惜的是,刘禅在亲自掌握政权的时候,没有继续执行诸葛亮的战略防御的方针,当局势超出了刘禅的能力控制之外时,蜀汉遭受了必然的失败。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刘禅的资质一点不平庸!刘禅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要聪明!
比起历史上那么多庸碌无为、籍籍无名的皇帝,刘禅实在算是厉害了。
即便是在三国明君名将辈出的时代,刘禅也是仅次于几个大明君的君主。
也就是说,刘禅可以在曹操、孙权、刘备之后排名第四,比什么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还有其他什么东吴的几个皇帝都要厉害。
为何这么说呢?
其一,在位无大错。
蜀汉国灭是天下大势,非人力可以挽回。
其二,在位无权臣。
刘禅在位四十年,早期被诸葛亮光环遮盖,不能显山露水。之后三十年独掌天下,曹魏、东吴纷纷大权旁落,国内生出变乱,唯独蜀汉由刘禅大权独揽,谁也越不过他。
我们都知道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不许百官私祭,又废除丞相制度,看起来好像刘禅很薄情。其实,刘禅这么做,大大稳定了皇权,使得蜀汉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权臣。
其三、国灭保家族。
至于所谓“乐不思蜀”的典故,完全是对贬义角度理解刘禅,是片面的!
如果刘禅当时不那么说,早就被司马昭给杀了。东吴末代皇帝孙皓不肯低头,不久被司马炎咔嚓了吗?
事实上,刘禅装傻后被司马昭敕封为安乐公。他十七岁当皇帝,在位四十年。之后还当了八年的安乐公,64岁寿终正寝。
因为刘禅投降态度很好,对晋朝没有敌意,晋朝皇帝给刘禅每个儿子都封王,这些人享尽荣华富贵,后代活到西晋灭亡,因为永嘉之乱,外族入侵方才死于乱军之中。
若无刘禅假装乐不思蜀,刘家早就绝后了。
回到标题,刘备为何要选刘禅做继承人呢?
刘备的大儿子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本就是个备胎。在甘夫人生下刘禅后,刘封必然靠边站。刘备还有两个儿子,叫做刘永、刘理,都是庶出,生母不详,年纪又小,又没有背景。
刘禅是甘夫人所生,是刘备正室,也就是说刘禅是嫡子,并且严格来说是嫡长子。天然具有第一继承权。
何况,刘备麾下许多文官武将,都与刘禅关系密切。刘禅刚刚出生就有赵云营救,后来又有张飞、赵云截江救阿斗。诸葛亮更是很早就亲自教导刘禅,给刘禅当老师。
故此,在刘备夺取汉中,自封汉中王的时候,就封刘禅为太子。
选刘禅做继承人,可以说是刘备的最佳选择。
品西游说历史,点击右上角关注叶之秋,更多精彩文章推送。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我来回答:
刘禅因为诸葛亮被戴上了傻子的帽子,而且一戴就是几千年;实际上刘禅一点儿都不傻,刘禅是个有福之人,他做皇帝历时41年,他就是太平天子的命,如果刘禅缺心眼儿,他早被人家给篡位了。
刘备忙活了一辈子,当了三年皇帝,就去地府陪阎王爷了;刘备,留备就是在为他儿子准备江山呢。刘备的看家绝活就是识人,他选刘禅继承大位,绝对有他的道理,他不可能把他奋斗大半生得来的成果交给一个傻子,傻子能守住他的胜利成果吗。
诸葛亮曾经这样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刘禅是大智若愚,心地仁厚,度量非凡,能忍别人所不能忍;想当初,刘备白帝城托孤,刘禅当时17岁,年纪尚小,不适合执政,于是把国之重担交给诸葛亮成担,等待三至五年之后,刘禅也就可以独掌朝刚了,这是刘备当时的想法。
但是没有想到诸葛亮是权力控,一直独断朝纲,后主刘禅只是一个摆设,蜀国上下真正做主的,就是一个诸葛亮,而且诸葛亮也没有还政与刘禅的意思,一直到234年诸葛亮去世;蜀汉真正的权力,才回到刘禅的手中;诸葛亮辅佐刘禅从223年到234年,历时12年;这一年刘禅已经27岁了,可以想象刘禅有多大的心量,有多强的忍功;一个缺心眼儿的人能做到吗?
延熙十二年(249年)正月,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因为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于是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
综上所述,只有说刘禅傻,诸葛亮的辅佐才能成为名正言顺的事情;这一切都是为了烘托诸葛亮的英明,伟大,正确,于是就只能委屈小阿斗了,让他背着一个傻子的名字跋涉了几千年;小阿斗好辛苦啊!!!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欢迎大家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先抛开刘禅是否资质平庸这个问题,咱们先看看刘备后宫及子女情况。
刘备的儿子,目前可考的只有四人,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和刘理。
咱们分别说一下为什么只有刘禅能继承皇位。
刘封,第一个被淘汰,因为他的身份是刘备养子,虽然在刘封早在荆州时就追随刘备,后来刘备入川也颇有战功,但是养子身份注定刘封于皇位无缘,刘封最终被赐死也很可能是为刘禅扫清障碍。
刘禅,刘永,刘理三人都是庶出,刘备的正牌皇后吴皇后并没有生育子嗣。
按照“封禅永理”的顺序,除去养子刘封,刘禅实际上是长子。
刘备223年去世的时候,刘禅当年16岁,其他两子刘永,刘理年龄更小,而且刘禅在蜀汉建立的当年就被立为皇太子,已经当了两年储君,所以刘禅继位顺理成章。
下面再说说刘禅的资质,诸葛亮曾经夸过刘禅“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可见刘禅的资质还是得到了认可的。
在从其执政来看,刘禅稳坐皇位四十年,是三国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在位四十年也是一个很高的记录。
刘禅执政期间有过宦官黄皓乱政,但是总体来说刘禅并不昏庸,之所以被后世诟病,主要是因为他不战而降,以及乐不思蜀。
总体来说刘备去世时,刘禅的以储君,长子身份继位顺理成章,并且也得到了朝中大臣的认可,至于刘禅的资质,其实还可以详细讨论一下,另开一个问题吧。
其他网友观点
刘备共有4个儿子,其中1个是养子,另外3个是亲生儿子,他们分别如下:
刘封,养子,本姓寇,因不援助关羽而被问罪,在刘备生前已被赐死。
刘禅,甘夫人所生,刘备称帝时最年长的儿子,后登上皇位。
刘永,生母不详,先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
刘理,和刘永异母,生母不详,先为梁王,后封为安平王。
蜀汉章武三年(223年)3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不久刘备病逝,时年63岁。刘备向诸葛亮托孤,托付是的刘禅而不是其他儿子,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在“废长立幼”频频酿出悲剧的情况下,立最年长的儿子接班是大家的共识
在三国时代,不少人打破“废长立幼”的传统,不立年长的儿子为接班人,而因为各种原因立了其他儿子接班,结果造成了严重后果。
最典型的是袁绍,直接导致内部大分裂;还有刘表,导致兄弟不和,外人借机而入。曹操也没有处理好,虽然后来及时改正,但也造成了内部一定程度上的分裂,还有孙权,中间犹豫不决,下面为争夺太子之位斗得更厉害,有7个儿子,最后只得立最小的儿子为接班人。
由于反面事例太多,所以刘备不大会考虑打破常规,刘备称汉中王时就已明确了刘禅的接班人地位,避免因此出现纷争,后来称帝时进一步明确,临终前交班给长子刘禅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刘禅的基本素质并不差,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样是个“扶不起”的人
刘备很早就把刘禅交给诸葛亮进行教育和培养,诸葛亮尽心辅助,十分关心刘禅的学习和成长,诸葛亮亲自为刘禅挑选了阅读书籍,重点是《申子》、《韩非子》、《管子》和《六韬》等四部书。
为了强化刘禅对这些经典著作的学习,诸葛亮在百忙之中把它们亲自抄了一遍给太子。仅《韩非子》一书就有10多万字,诸葛亮日理万机,却能完整地抄一遍,可见他对刘禅教育一事的重视,诸葛亮希望刘禅尽早成材。
夷陵之战后刘备退居白帝城,心情很低落,诸葛亮为了让刘备安心,特意派从事中郎射援前往白帝城汇报益州的情况,诸葛亮让射援还专门向刘备汇报了太子刘禅的情况。
射援向刘备汇报说太子“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也就是智慧和度量都成长得很快,超乎了期望,刘备听到汇报,心情大为好转。
三、刘备对刘禅也十分喜爱,立刘禅为接班人既符合“程序”,也符合人之常情
刘备属“老来得子”,之前长期没有儿子,为此专门收养了刘封,后来刘禅降生,刘备大喜过望,这符合人之常情。
刘禅降生后也命运多舛,一次是在长坂坡,差点送命,当时刘禅还很小。还有一次是孙夫人要把刘禅挟持回江东,当时刘禅也只有几岁。
因为这些原因,再加上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死得早,刘备大概对刘禅十分怜爱。刘备临终前除了交代一些政治上的问题,还专门给刘禅留下遗诏,要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拳拳之心和眷眷之情都十分明显。
四、除刘永外,刘备的其他儿子事实上也无法构成对刘禅地位的挑战
刘备死时鲁王刘永和梁王刘理在永安宫,刘备当时只叫来刘永而没有叫刘理,可能是刘理年纪太小。刘备当时63岁,刘禅17岁,刘永的最大年龄是8岁,也许只有3、4岁,刘理可能年龄更小,也许只有2、3岁,刘备不会立他为接班人。
至于刘封,因为是养子,所以既便不在此前被处死,也不会对刘禅的地位给予挑战,刘备虽然有4个儿子,但可选择的空间不大,刘禅的接班人地位是很稳固的。
五、从诸葛亮等荆襄派人士的角度看,立刘禅为接班人也更符合他们的立场
刘禅的母亲是甘夫人,是刘备在小沛时娶的,徐州本地人。刘永、刘理的生母不详,虽然不是刘备的吴皇后,但有可能是刘备到成都后纳的众多嫔妃中的一个,益州本地人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刘永、刘理的母亲是益州本地人,作为“外来户”的荆襄派就不可能选择他们,因为这样有可能培养起一支外戚势力来,选刘禅就没有这样的担忧。
在刘备集团内部,除荆襄派和益州本土派之外,还有一些是更早就跟随刘备的人,可以称为“元老派”,如关羽、张飞、孙乾、麋竺等人,甘夫人是小沛时期就加入的人物,在“元老派”看来同样也更有亲切感。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