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位绘本作家。她是我最喜欢的绘本作家,没有一个。她在绘本圈一直是一个独特而珍贵的存在。
她是美国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也是美国最有价值的儿童文学和绘本作家之一。她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包括美国最顶级的绘本以及儿童文学的奖项,如凯迪克金奖、金风筝奖、埃德加奖、女王终身成就奖等。
如今已是暮年,她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妇人。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创作了250多部作品,她还在努力。她的文字,闪耀着光芒。
她就是伊夫邦廷,也被誉为“绘本界的生命教育大师”。
儿童作家刘庆燕曾说:很少有绘本创作者能像她一样,带领孩子清晰深刻地看到和体验生活的真实面貌。她的故事总是给人积极的力量。每当我感到悲伤和困惑的时候,当我读她的作品时,我会觉得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
今天,我想介绍伊夫邦廷的最新作品《让生命向光生长——伊夫邦廷生命教育绘本》。
这套书由五卷组成,书名是《我一直一直爱你》 《闪闪发光》 《弟弟来了》 《爸爸的桥》 《开在荒原中的蒲公英》 《开在荒原上的蒲公英》 《爸爸的桥》。
拿到书后,一口气看了五本书,哭了五次。我六岁的女儿也对我说:“妈妈,我觉得好感动。”
然而,伊夫邦廷、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哭。而是要透过故事,反映这个世界的种种问题,向孩子传递一种价值观。写的这些故事和这些价值观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
伊夫邦廷说,“孩子们必须了解生活中的困境,并且学会抉择,因为这就是人生。”
伊夫邦廷用这套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儿童文学可以如此丰富大气,绘本涉及的话题可以如此广泛。
在这套书中,伊夫邦廷以她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生命的衰老和亲人的分离,战争中的难民,勇敢的拓荒者,收养孩子的家庭,以及建桥人的死亡。
她毫不避讳地将种种社会问题呈现给小读者,带给孩子无尽的感动、启发、思考、鼓励,引领他们一点一点成长。
(从《闪闪发光》剪下)
(从0103010剪下)
(从0103010剪下)
她的故事往往取材于一些真实的历史,但总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讲述历史中“人”的故事,处处传递着爱与希望,充满了人性。
独树一帜的“邦廷式”叙事风格
Yves Bunting的作品,即使不看图,只看文字,都是非常完整的作品。
她的文字看似简洁明了,却透露出人物内心激烈的情感冲突和变化。
她的笔法细腻亲切。
于善于捕捉细节,带给我们“具有电影画面感”的艺术。每看她的书,就像看了一部绝好的电影。
她的文字极具留白、克制的语言魅力。她写的故事感人至深,却不煽情、不讨好。催人泪下,却哀而不伤。
绘者阵容与图画艺术
这套书不能不提的就是它强大的绘者阵容和充满张力的图画艺术。这次与伊夫·邦廷合作的5位绘者都是在美国顶级的获奖插画家。
他们用各种不同的图画展现人物的情感,渲染氛围,每一本的画面都如此充满艺术感染力:
《我一直一直爱你》用了水彩画,画风逼真、细腻,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全书以黄色和绿色作为色彩基调,用柔和的色彩,描绘出了一个充满爱的故事。
《闪闪发光》的插画采用了油画。全书用厚重、黑暗的色彩基调,揭示了战争的悲惨和凝重气息。而在这本书里唯一使用了鲜亮色彩的就是两条金鱼。这两种色彩的对比,既鲜明又梦幻。
《开在荒原上的蒲公英》以金黄色为基调,以复古的画风,将读者带回到19世纪那烈日炎炎的广阔荒原。
《爸爸的桥》的绘图风格写实而略带夸张。不仅谱写出大桥的宏大壮丽,也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情感,更在这个带有沉重背景的故事中添加了一丝幽默感。
《弟弟来了》的绘图用了水彩画,画风写实,色彩明亮,细腻而传神地刻画出每个人物的喜怒哀乐。
5个耐人寻味的生命故事
01《我一直一直爱你》——讲述生命的衰老
《我一直一直爱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家庭如何克服生命的衰老、亲人的分离带给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如何试着直面自己的真实情感的故事。
故事是以小主人公蒂米的口吻来叙述的。
外婆因为摔伤而无法照顾自己,住进了一个叫做“阳光之家”的养老院。蒂米和父母去探望外婆。蒂米从来没见过那样的外婆。所以,他心里非常害怕。爸爸妈妈看出了蒂米的想法,向他保证外婆还是以前那个外婆,没有变化。
到了“阳光之家”,她发现妈妈在用一种他从没听过的声音说话,这种声音充满了活力和快乐。他觉得这是妈妈在“阳光之家”才会用的声音。而外婆也用充满了活力和快乐的声音说着话。
看起来,这里一切都很好,外婆穿着自己最喜欢的衣服,戴着我圣诞节时我送给她的耳坠。看起来周围很干净,饭菜也很好,还可以玩各种好玩的游戏。
到了要分别的时候了。蒂米有些哽咽,转过头不让外婆看见。最终他们还是离开了。妈妈一出门就泪流满面。蒂米这才知道,原来妈妈不是不难过,而是不想让外婆看到。
妈妈突然想起忘了给外婆一张蒂米的照片,于是蒂米飞奔回去,发现刚刚还十分愉快的外婆也在痛哭。外婆说,“很抱歉,蒂米,我并不想让你看到我这个样子。”
外婆让他不要告诉爸爸妈妈。蒂米终于开始了解以前不了解的事,他告诉外婆,妈妈也在哭。他们俩都是为了彼此更好受,所以都假装没事。
蒂米决定让大家敞开心扉,于是又跑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大声的告诉他们,外婆需要他们。再次团聚的一家人抱成一团,彼此倾诉着对对方的思念。
“阳光之家”里的气味、装饰、老人,孩子的心理…..伊夫·邦廷用细腻的笔触捕捉每一个细节。语言简洁平淡,却在故事里埋下层层伏笔,铺陈出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变化,让人一点一点为之感动,为之泪流。
我抬头看着那个气球,思索着为什么上面的字之前会令我感到难为情。它可是世上最美好的字眼啊。
故事就在这句简短利落的对话中戛然而止,叫人在心中回味无穷,给人希望和温暖。这是最典型的邦廷式叙述,真实地捕捉到了孩子和大人心里的每一个细节,文字简洁却蕴含深情,看似平淡却蕴含无限张力。
生命的衰老、亲人的分离其实离孩子并不遥远。彼此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也是一种爱。这种爱,给我们抵挡人生严寒的力量。
02《闪闪发光》——讲述生命的希望
《闪闪发光》讲述的是在战火中背井离乡的一家人,从不放弃对生命的美好期许,去寻找一线生机的故事。
爸爸去参战了,留下哥哥维克多、妹妹马丽娜和妈妈在家里。伊夫·邦廷以哥哥维克多的口吻叙述这个故事。
每天都能听到远处传来枪声,看到浓烟直冲云霄。每天都有陌生人在逃难途中停下脚步,放下行李,吃一点食物,逢人便讲自己和邻居们的悲惨经历。他们一边讲一边哭,还不停地东张西望,仿佛那些人就在我们家门口。
战争给人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伤害。虽然伊夫邦廷只是通过孩子的所见所闻从侧面进行描写。但是战争的无情、残酷和人们的忧虑已经被表现地淋漓尽致。
有一天,有一个逃难的男人来到他们家,他带着两条闪闪发光的小金鱼。男人不能再带着小金鱼了,希望能把小金鱼留在他们家。维克多一家把小金鱼留下了,马丽娜还给他们起名叫“闪闪”和“发光”。
又过了几天,维克多一家也必须抛弃他们的一切物品,逃离他们的家。他们不得不把小金鱼留在家里的小池塘中。
逃难的路上,他们听闻了很多事,遇见了好多出手相助的陌生人。终于有一天,他们到达了安全地带。他们在营地里住了很长时间,有一天,维克多和马丽娜的爸爸历经了千辛万苦找到了他们的。在营地里度过了好几个月以后,他们才被告知可以安全离开。
于是,他们踏上了漫长的回家之路。他们发现,一路上已经看不到房子、农场和动物,只有残砖破瓦和炸弹炸出来的大坑。
终于走到家了。他们发现他们的房子只剩下了一个架子。
玛丽娜记起了那两条鱼。她朝水塘跑去,发现,他们的水塘像熔化了的金子一样闪闪发光,里面游着数不清的鱼。
战争无情,伊夫·邦廷的故事却没有血腥和暴力。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的、令人动容的是主人公一家的勇敢、纯真和对生命美好的期许。
只要心怀希望,希望就在。
喜欢这本书里面文字的克制,让人不停地回味。结局耐人寻味。战争,不需要写得多壮烈,也不用刻意拔高。伊夫·邦廷始终把目光回归到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孩子的所见所闻,却已然把战争的愤怒、对生命的希望跃然纸上,彰显出最为真实的人性。
03《开在荒原上的蒲公英》
讲述生命的坚韧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佐伊一家从伊利诺伊州向西前往内布拉斯加州地区,开启了新的生活。
在今天过着舒适生活的孩子可能很难想象,在那个以马车代步的年代,远离故土去开荒意味着怎样的困难。
我们来看一些相关的历史照片。这些开荒的人们大都来自繁华的城镇,他们原本过着舒适甚至奢华的生活。为了追求梦想,架着马车日复一日地前行,穿越美国大陆。到达新领地以后,他们盖起简陋的草皮屋。
伊夫·邦廷用她那电影场景般的文字艺术带我们回到那个地方、那个年代,让我们身临其境。
故事是以大女儿佐薇的口吻写的。这次冒险之旅非常艰苦,非常孤独,尤其是对女人和孩子而言。
从故事的前几页,我们就能看出全书的人物情感基调:爸爸对新生活的充满期待,妈妈则有些害怕和担忧。
一家人日复一日地缓缓前行,马车的轮子在高高的荒草中穿行时留下了自己的印迹。然后回头望去身后的草便合拢了起来,就像他们从没从那儿走过似的。
他们离开舒适的家园,前方的一切尽是未知。他们内心的艰难、困苦、孤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看见星星和月亮时,他们想起家乡的星星和月亮。听到草丛的声音,他们便想起家乡河流的声音。睹物思乡,这大抵就是最深层次的孤独感吧。
旅途的终点也没有让妈妈高兴起来,因为新家的风景与旅途中的风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里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荒原,渺无人烟……分不清哪里是自己的家。
爸爸试图通过拜访邻居来提振妈妈的精神。说是邻居,其实离他们家有三个小时的车程!
他们盖好了茅草房。然后爸爸带着佐伊去镇上买生活补给品。这是一天的车程,妈妈和妹妹丽贝卡留在了邻居家。
在路上,佐薇发现了地上有一颗蒲公英,决定把它们挖出来,带回家,把它们种在家里的屋顶上,这样从外面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他们的房子。她想用蒲公英给妈妈一个惊喜。
第二天一早,女孩们将蒲公英种在她们的草皮屋的屋顶。蒲公英看起来有些枯萎。大女儿有些失望,爸爸安慰道,“它们会把整个屋顶都盖住的,它们会大声宣告:‘这是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必须先扎下根来,丽贝卡。迁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家四口站在那里,仰头望着屋顶。这时太阳正冉冉升起,远处出现一抹红色。我希望有蒲公英为我们抬起头来,哪怕有一棵也好。但是,一棵都没有。
妈妈用手臂搂住我的肩膀,将我拉到她身边。
“别指望出现奇迹,佐薇。它们需要时间。”
“您愿意等吗?”我问她,声音低沉。
“我愿意等。”妈妈说。
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留给一定读者情感空间,语气充满了希望。
佐薇的爸爸在旅途中表现出了勇敢和乐观。因为那个年代的男人比起女人有更多离家的机会,爸爸也不得不为他的家人而更加坚强。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佐薇的妈妈曾经在繁华的城镇上过着舒适的生活,如今来到这未知的、荒凉的土地,即将面对与以前截然不同的生活。她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不知道此生还能否再与他们见面。
她怀着孕,知道自己将不得不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孩子。她一直在与内心的恐惧和担忧作斗争。
佐薇是坚强的女孩子,她支持爸爸的决定,对妈妈和妹妹也表现出真挚的爱。面对家人之间的矛盾,佐薇坚强勇敢地去面对。佐薇用这棵小小的蒲公英苗子,向妈妈展示他们的新家可以和以前的家一样漂亮。她的小举动将幸福传播到了家人的心中。
是这一家人内心的那份坚韧,让他们在那里牢牢扎根,顽强地生存下来,一点一滴地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就像荒原上的那颗蒲公英。
04《爸爸的桥》
讲述生命的价值
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桥梁。《爸爸的桥》是一个以金门大桥建造过程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而创作的故事。
先给介绍一下历史背景。金门大桥建造于1933年至1937年。它横跨金门海峡,总长度2737米,是一座悬索桥。
在它建成之前,很多人认为这座桥是不可能建成的,因为这里的水深而险恶,每天都有来自太平洋的巨大的潮汐以高达每小时 130公里的速度在金门内外奔涌,可以激起十五米高的海浪。
这里经常出现大风、大雾的天气。而且,旧金山地区属于地震多发地带。什么样的桥才能足够长、足够坚固来克服这些障碍?在金门大桥开工之前,总工程师约瑟夫·斯特劳斯花了10多年时间游说北加州的居民。
20世纪30年代与今天不同。当时没有机械和自动化的设施,人们的安全意识相当薄弱。总工程师约瑟夫·斯特劳斯非常清楚这项工程的危险性。所以,他要求工人们在施工期间必须佩戴安全帽,给工人们配备了眩晕药,并下令建造了一个足够大的安全网,从桥的一端一直延伸到另一端。这些举动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领先的。
在施工过程中,前后一共有19名工人不慎从大桥上坠下,所幸所有人都被安全网救了上来。在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这些人笑称他们是“通往地狱之路俱乐部”。
尽管如此,在四年的工程建设中,还是有11人死于了各种各样的事故。金门大桥建造过程的死亡率远低于同一时期其他所建的桥梁的死亡率。
我们来看一下历史照片。这是建造中的金门大桥。
这是从桥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安全网,用以保护工人的安全。
下面是当时的工人们工作的照片。
《爸爸的桥》中所讲的这个意外事件也是真实发生过的。我们来看看伊夫·邦廷笔下的这个故事。
金门大桥曾被人们称为“不可能的桥梁”,因为他们说,海湾太深了,海流太急了,海风太猛了。罗伯特和查理这两个小男孩每天用双筒望远镜观察他们在桥上工作的爸爸们。罗伯特的爸爸是个“空中行者”——一位高空作业的钢筋工。查理的爸爸是桥梁的油漆工。罗伯特相信他的爸爸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爸爸是一名在高空作业的钢筋工,他得在用板条铺成的窄道上保持平衡,并旋转钢索或者把它们弄弯。他爬得可高了,有时候肩膀都在云里,而当浓雾滚滚袭来时,他就会彻底消失。这就是在高空作业的钢筋工也被称为“空中行者”的原因。
用孩子的口吻描述父亲的动作,那种自豪感跃然纸上。
如果水面上有阳光跳跃,桥下有帆船掠过,我就不会为他担心。如此美丽的景象让我忘记了潜藏的危险。但是,当风吹过金门海峡时,工人们不得不紧紧抱着钢梁,就像毛毛虫紧紧抱着树枝。
在有雾的日子里,我拿着双筒望远镜的手都是汗津津的。他在哪儿?一旦我找到他,我就尽量不移开我的视线,仿佛我的眼中有一股力量能阻止他跌落。
细腻的环境和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出罗伯特也在担心着父亲的安全。
两个男孩也一起在家里搭着一个金门大桥的拼图,但他们为最后一块拼图块应该由谁的爸爸来拼而争吵。罗伯特把那块拼图块偷偷地藏起来,他要把它留给爸爸。
然而,这两个孩子也目睹了一件可怕的事件的发生。
有一天,他们亲眼看见桥上的脚手架垮塌,脚手架撞击安全网,安全网承受不住重量,一些工人随着被卷入了涡流。
还好,终于他们发现,自己的爸爸都没事。但是,后来,他们了解到,有工人在这次事件中丧生。
这件事件让罗伯特陷入思索,他开始认识到每个工人的危险的,每个工人都是重要的。每个工人的工作都是整个桥梁的建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终桥梁建成了,罗伯特用望远镜见证了主桥中心定金铆钉的那一刻,也参加了历史性的开放日的庆祝场面。
罗伯特和查理一家一起在家庆祝。两个孩子把拼图放在桌子上。罗伯特溜上楼拿出那个他藏起来的拼图块,把它剪成两半,把一半放在爸爸手里,另一半放在查理的爸爸的手里。
他们举杯,为铆工干杯,为木工干杯,为油漆工干杯,为“空中行者”干杯,为建造这座美丽大桥的所有工人们干杯……
对于这个严肃的历史事件,伊夫·邦廷没有用什么宏大叙述,而是把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描述了出来,这就体现了她对平凡人物的关切之情和对儿童内心的尊重和理解。对于这座宏大的建筑,她关注的始终是其背后的“人”的故事。
伊夫·邦廷总是用“摆事实”而不去“讲道理”的手法去写故事。通过对事实的流畅而细腻的描写,就足以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故事。
这座大桥,凝聚了千千万万工人的辛苦劳动。罗伯特的爸爸是一个在旁人看来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他却是孩子眼中的大英雄。他做着最危险的工作,他的平凡中透着伟大。
伊夫·邦廷也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地位高低,财富的多少,而是在于一个人是否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了自己独特的价值。
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歌颂。
05《弟弟来了》
讲述情感的联结
《弟弟来了》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跨国领养的故事——一个美国白人家庭领养了一个韩裔宝宝的故事。独特的是,这个故事是从被收养的孩子的哥哥的视角来写的。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绘者克里斯·K·索恩皮就是一位被美国家庭收养的韩裔。
绘者这样说过:“当伊夫·邦廷选择我来为这本书做绘时,我感到非常荣幸。领养这件事,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我就是和故事里的宝宝珍佑一样被领养的。”
《弟弟来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戴维的男孩。爸爸妈妈要给家里再添一个孩子。他们领养的弟弟就要来了。爸爸妈妈激动不已,充满了期待。而戴维的内心则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戴维对生活中即将产生的变化感到不安、焦虑、悲伤、不相信。我们可以理解,对于一个要成为新哥哥的孩子,这样的复杂情绪就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书中的文字和图画,都细致逼真地捕捉到了父母和戴维对于弟弟的到来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绪。
与父母的喜悦情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戴维内心的不情愿。晚上睡觉时,他想着头顶上方悬挂着的,从婴儿时期就一直陪伴他的小鸭子们。小鸭子给了他一些安慰。
“晚安,小鸭子。”我一边说,一边强忍着不哭。我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二天去机场时,戴维也是磨磨蹭蹭的。当看到宝宝和照片中的宝宝很不一样时,他说,“我觉得不是这个宝宝。”心里还萌生了一丝希望,希望他们会把宝宝送回去。
当护送宝宝的女士抱着宝宝,拿着他的小手向他们打招呼时,戴维的不安感在逐渐递进。他和父母的情绪反差愈发强烈。这种反差在与弟弟刚见面时达到了高潮。伊夫·邦廷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中透着一些夸张和幽默。
其实爸爸妈妈一直懂得戴维的心。他们没有说教,而是给戴维最大程度的理解和鼓励,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戴维,让他慢慢地接受这个新来的弟弟。
爸爸让戴维保管弟弟的戒指,妈妈则让他坐下来抱着弟弟。在回家的路上,戴维坐在珍佑的旁边,拿起珍佑的一只手玩起了游戏。珍佑被逗笑了。
当他与他的新弟弟振宇逐渐建立联系时,戴维的恐惧与不安渐渐消失了。
接着,戴维收到了一封“来自弟弟的信”。
妈妈为他读道:
“亲爱的戴维,在一段时间之内我会感到恐惧。一切都将变得大不一样。我很高兴有你帮我。爸爸妈妈已经告诉我他们有多爱你,以及他们有多爱我。他们说,他们心中有无穷无尽的爱,他们爱我并不会让他们对你的爱变少。”
我转头看着妈妈:“真的?”
“真得不能再真了。爱就是这样的。”然后,她又把目光转向手中的信,“珍佑说你和他在一起会玩得很开心。”
“他那么小,不可能写信。”妈妈说:“是我帮他写的,因为我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正如我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读到这里,我又一次泪湿了眼眶。故事的最后,戴维把他最心爱的小鸭子送给弟弟珍佑。
戴维慢慢领悟到了:成为一个哥哥也意味着被更多的爱所包围。我想,读到这里,每一个大小读者都能真切的感受到这一家人之间的爱与理解,并为之动容。
一个被爱包裹着长大的孩子,终将学会用一颗温暖的心去对待世界。
最后的话
我们的孩子并非生活在生活之中。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也许会遭遇困境,也许会感到悲伤和彷徨,甚至也许会目睹战火、直面贫穷。在让孩子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让他们看见他人的困境、苦难、挣扎与思索,从而懂得生命的珍贵和美好。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用一颗温柔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用希望的眼睛去注视未来的方向。
我想,这就是伊夫·邦廷给孩子的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也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
伊夫·邦廷的作品让孩子能接触到多元化的主题。通过她的故事孩子们收获的,有对历史的了解,也有对现实的思考。读伊夫·邦廷,孩子们仿佛在无形中开启了一扇门,走进了故事里的人的生活,这些故事内化为成长的养分与动力,让孩子收获对人生持续的热情与向上的力量!
公众号名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微信号:bjast-wx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