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和大家分享了经过四个月的双减,我和宝宝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所以我必须走正确的路(点击回看),而我们最重要的“家庭节目”之一就是看纪录片.
我自己也很喜欢看各种纪录片,和孩子一起看很早就开始了。尤其是去年疫情之后,我出门少了,看纪录片的时间多了。
01 什么是纪录片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电影可以称之为纪录片?
纪录片是真实报道某个问题或事情的电影,其呈现方式有一定的艺术加工,但本质和核心是展现真实带着这些事实来到引发人们的思考。
在我的印象中,几年前,随着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纪录片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更多优秀的纪录片被大家发现、关注、讨论。
就像我之前讨论的,孩子被满满的时间表占据,却没有成就感。罪魁祸首可能是关于窥视效应的文章中提到的纪录片《零零后》(点击回看)。相机瞄准的是零代之后一代的家庭和成长。播出后,也引发了网友的讨论,让很多家长重新思考如何教育和对待孩子。
纪录片有很多种,天文、地理、宇宙、生命、美食、历史、教育.即使是五六岁的孩子,也能通过镜头找到合适的主题,了解这个世界。
02 纪录片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在我看来,从小喜欢看纪录片的孩子,会有更强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思维和格局也会更广阔.每次一起看纪录片,我们都会沉浸其中,一起讨论其中的内容,有疑惑后再找一些资料来扩充自己的知识点。这不仅是一个欣赏电影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说说我和孩子一起看纪录片的感受和收获。
第一个是眼界拓宽的震撼.看《航拍中国》的时候,孩子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哇!”“哇!”这些发自内心的感叹,即使我们走了很多路,也穿插在城市和风景之间,很少有机会以如此细致的方式鸟瞰祖国的河山。
平时看纪录片时在书上看到的感受也很不一样。呈现的角度更宏大,视野更震撼,让孩子们即使不能亲自前往,也能领略各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壮丽的自然地理风貌,开阔眼界,感受世界之大,还有很多地方、领域和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索。
第二部是《对生命的敬畏.》我哥很喜欢看的一种纪录片是动物类的,像《小小世界》,他们已经好几次看不腻了,就是带观众走进大自然,记录小动物的生活。
有大量遇险的情节,但最后它们都化险为夷,让人不得不感叹小型生物生命力的坚韧。
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无论是看第几遍,看到小动物遇险的镜头,孩子们都会提着一口气,捏紧小拳头为它们紧张。也是这部纪录片,让孩子们认识到无论是多小的生命,也有着顽强和坚韧的特性,由此生出对生命的敬畏。我也会借此机会,让孩子明白到小小身躯也能有大大的成就,鼓励他们勇于探索。
第三是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听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智慧是从你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开始”,只要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领域、知识,才会怀抱着谦卑之心继续探索,跳脱自身的局限。
在我们看《行星》这部宇宙主题的纪录片时,孩子们已经有这样的意识。弟弟会跟我说:“妈妈,原来宇宙那么那么大,还有那么那么多的星星,我本来觉得广州很大的了,现在感觉我们居住的地球也变得很小。”
看,别以为孩子只看了个新鲜和热闹,5、6岁大的孩子已经有了宇宙、广阔、渺小的概念,那些探索的种子已经埋在他们小小的心里,等待着成熟的时机萌发。
03 推荐几部孩子必看的纪录片
适合孩子观看的纪录片有很多,我们每看完一部就会一起来挑选新的主题,有些孩子特别喜欢的还会反复地看。这里给大家推荐几部我家孩子看了三遍还依旧觉得新鲜的5部纪录片,希望你们也能喜欢。
地球改变之年
透过疫情的角度,反思人与自然如何共生共存。拍摄团队走过全球五大洲30多个城市,记录下人类暂停的一年中,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充满故事性的镜头,启发孩子思考和寻找与地球上所有生物共享我们这个星球的方式。
去年年初,疫情猝不及防地席卷全球,我们的生活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整个中国,过了一个特别的农历年,走家串户的拜年、热闹的晚会、人头攒动的跨年活动……这些都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多地启动一级响应、非必要不要出门、出门必戴口罩,每天回家第一件事从拥抱家人变成了洗手、消毒,彼此间的话题也是围绕着每日新增、口罩、封控等关键词,微信、电话问得最多的是“你那边情况怎样”“注意少出门,做好防护”……
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一律取消了,看着电视新闻的报道,听着大人们的通话,小小的脸上也爬上了丝丝的沉重、担忧、害怕。
到了该开学的时候,学校也暂时不能去了,哥哥弟弟上网课,玩和学都只能呆家里,哪都不能去。
疫情对全球的改变,不止发生在人类世界中,还发生在大自然中。疫情迫使人类封闭起来,不出家门不旅游,对我们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却成了自然动物们的喘息之年——由于人类减少了大量的旅游和工业行为,野外动物等到了绝佳喘息和繁衍机会,地球得以再次呼吸,得到了近三十年从未有过的安宁。
也是这一年,导演Tom Beard带着团队,拎着拍摄工具,走过全球五大洲30多个城市,记录下人类暂停的一年中,自然动物发生的神奇改变。
纪录片上映之后,我也带着哥俩一起看了。疫情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一年多的变化孩子们也是亲身经历的,对影片中的情景,即使说的不是我们所在的国家、城市,也能够很快代入。
像第三个故事中讲到,由于疫情原因,佛罗里达州的海滩被迫关闭,往年拥挤不堪的海滩空无一人。
“得益”于此,濒危的海龟迎来了破纪录的繁殖季。在世界上最密集的赤蠵龟产卵地之一的朱诺海滩,雌龟得以“有生以来第一次”安宁地产卵。
研究人员监测得出,过去十年中,赤蠵龟的平均筑巢成功率仅有40%,但在疫情中海龟独占海滩的情况下,它们的筑巢成功率上升至61%,研究人员称“这是所见过的最高数字”。
整个纪录片只有48分钟,但镜头从印度喜马拉雅山脚下、佛罗里达州沙滩,走到美国西海岸、新西兰海湾、加拿大海湾,再到日本奈良、非洲草原、阿根廷湿地,记录下这一年中,鲸鱼等海洋生物以新的方式与后代沟通,非洲猎豹幼崽的生存机会大幅增加,濒危企鹅、海龟等正在经历一个破纪录的繁殖季,野外动物开始频繁出现在城市……这些自然动物向好的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影片最后,海滩管理部门决定每年夏天短暂关闭海滩,以确保人类和海龟和谐共处,共同繁荣;鲸鱼研究者建议船只放慢速度或组队航行以减少对鲸鱼的影响;猎豹研究者建议在游客中提倡良好的行为举止以保证野生动物的生存。
这部纪录片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要在未来繁荣发展,就必须要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共处,并寻找到与地球上所有生物如何共享这个星球的方式。
荒野间谍
动物版的“无间道”,爆料自己特别设计的30多个偷拍工具,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但没一个是真的,偷拍到动物们真实生活和情感。
关于动物世界的影视作品我们看得不少,但你知道这些镜头是怎么拍摄到的吗?带着孩子一起看看BBC的这部《荒野间谍》你就会恍然大悟,继而大开眼界,大呼精彩!
《荒野间谍》一共有两季,制作团队邀请来20多位科学家、动物学家,制作了34个动物“间谍”,让它们走进真正的动物世界中,“偷拍”动物们真实的生活情景。这部纪录片的特别之处,是用幽默搞笑的展现方式,把这些“间谍”一一暴露,引人发笑。
先来认识一下其中一些肩负重任的可爱间谍们:
其中“叶猴之死”的故事使人尤为感动:
在印度拉贾斯坦邦一座寺庙中,一只间谍小猴混入120只印度叶猴当中。一开始,猴群对这只不速之客表现出高度的戒备,团团围住,瞪大眼睛看着。一个月之后,它们接纳了小猴的到来。
结果一次玩乐之中,小猴遭遇“意外”从高处掉了下来,一只母猴紧紧抱住了小猴,其他猴子也围在一旁,气氛凝重,它们都以为小猴去世了,表现出极大的悲痛。
小小世界
以令人叹为观止的摄影技术,带领观众深入大自然,探索各种小型生物坚韧的生命力,见证这些鲜为人知的小英雄背后的故事。单集时长30分钟,非常符合孩子的专注力特点。
在看一些关于动物的纪录片时,可能会有家长觉得有些过于真实的自然镜头,例如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相互撕咬的血腥画面,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观感,担心过早看到会对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但看《小小世界》这部纪录片,就完全不需要有“儿童不宜”的顾虑。影片透着浓浓的童话感,将真实残酷的自然世界,以一种温暖积极的方式呈现出来。
除此之外,这部影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故事性很强,观众会跟着镜头陷入到每个小动物的“探险”经历中,看到的仿佛是一个个真实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
娇小的娃妈妈为了保护蝌蚪宝宝,与雨林中的毒舌毒虫斗智斗勇;
蜂鸟们为了争夺食物来源相互之间保持着斗争的状态;
这些微小生物的故事里透着无限坚韧的生命力,让孩子不仅能了解到这些平常忽略的“小英雄”背后的故事,还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生存智慧。
而这,恰恰是《小小世界》适合小朋友观看的理由:透过小动物们的生命故事传递给孩子“小小身躯也能拥有大大力量”的正能量。
航拍中国
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单集投资金额最高的航拍纪录片,覆盖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地理,简直是让地图活过来了,轻易就能将中国印在脑子里。看完这部纪录片,从此孩子的地理和游记写作不用愁。
想要把祖国大好河山见尽,领略广阔疆域的无限风光,看《航拍中国》就对了!摄制组采用无人机、载人机和轨道卫星,还有VR摄影机在平面影像上进行特效呈现。采用了一镜到底场景飞行拍摄等手法,从空中展现祖国河山的“大、美、奇、变”。
有崇山峻岭的壮丽。跟着镜头俯瞰云海之下的雁荡山,静谧、巍峨,美得震慑人心,漂飘渺缈的云霭又像给雁荡山蒙上一层白纱,平添几分温柔。
有历史人文的厚重。沿海的宁波市象山县的“海祭”活动,原本是渔民出海前祈福的习俗,从1998年开始变成一场盛大的表演,以此表示感恩自然,才能得到丰厚的回馈。
更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带来的民族自豪。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历时9年建造的跨海大桥,正如片中文案所说,这条从中国内陆向对岸延伸的细线,串联着这片海域无限的未来。
《航拍中国》整个系列共34集,每集50分钟,给到观众看电视连续剧的体验,去了解这个我们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
行星
与以往的宇宙知识类的纪录片不同,这部纪录片不是讲复杂的天文知识,而是把八大行星当成了人物角色,用拟人的方式讲述行星自己的爱恨情仇。有趣的角度和解说,宏大壮丽的画面,说不定可以让孩子打开天文地理的大门。
《行星》纪录片共有5集,内容按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以及行星的特征来进行划分,分别是《沐浴阳光——类地行星》《两颗姐妹行星——地球与火星》《教父——木星》《太阳系远端的生命——土星》《黑暗之地——太阳系外缘》。整部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行星的诞生、演变过程的假想以及人类通过探测行星对此进行印证的过程。
比如说地球的姐妹行星火星,人类发射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后,发现了各种可以证明“火星曾是一个布满河流湖泊温暖湿润星球”的证据。而同一时期的地球则是布满有害气体和酸性海洋的混乱世界。
影片中也给出了科学家们的各种推测。
影片虽然大多数篇幅以科普为主,但也有为观众带来思考和畅想的部分。比如说到太阳系的时候,会反观我们目前生活的地球,虽然目前对人类来说是宜居的,但一切的生命都离不开目前远近适宜的太阳。
但太阳的老化不可逆转,随着太阳内核中氢燃料的不断消耗,太阳总有一天会变成红巨星,并向外扩张吞噬类地行星。这听起来很绝望,但也可能会带来另一种可能性——远离太阳的几个气态巨行星的卫星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能量,有可能孕育出适宜生命发展的条件。
观看宇宙主题的纪录片,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们会认识到宇宙的浩瀚,世界的广阔,广阔到不止我们这个星球,还有其他行星,还有太阳系,还有银河系,还有更多人类还没探索到的其他,从而察觉到自身的渺小,激发更多动力和欲望去学习更多、探索更多。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6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