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朋友舒娜最近非常自责。
舒娜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小学二年级,一个是幼儿园小班。都说女儿是我妈的小棉袄,但是舒娜的小棉袄多少有点轻飘飘的。两个女儿时不时要吵架,每次都要和舒娜说话。如果舒娜让他们自己解决,两个人都会大惊小怪。如果真的解决了,总会有宝宝大吵大闹。最后舒娜总是靠“狮吼”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职业母亲,舒娜工作非常忙。每天通勤一个多小时回到家,她只想平躺。然而,女儿的各种需求需要她不断地回应。她经常说她的第二份工作更负责,也更难。因为精力问题,舒娜陪大女儿做作业,不能陪小女儿玩。她必须和她父亲一起负责一个。但是两个女儿习惯性地和母亲有矛盾。起初,舒娜能够耐心处理。半小时内,舒娜的音量逐渐增大,直到她怒吼。每天晚上,舒娜都感到情绪崩溃、精力耗尽和内疚,但第二天,她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内疚-咆哮-内疚的怪圈,但孩子们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发泄了愤怒,但这并不是和孩子的有效沟通,而是破坏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2
最近看到一个很尴尬的消息。
11月29日,湖北武汉:
一位40岁的母亲在辅导7岁儿子的作业时晕倒,用刀割伤儿子后上吊自杀。
事发后,儿子被送往武汉儿童医院救治,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但这位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网友就在评论区留言:
“有时候孩子的父母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清华北大的家长,可能教不好孩子,其实很正常。”
也有网友表示:
“接受孩子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你会觉得很幸福。”
两天后,武汉市江安区教育局告诉记者:
“不是作业,是家庭纠纷。”
我们不知道具体的真相。
但在这个热搜的背后,却反映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极度紧张,以至于最后一位母亲用这种坚决的方式对待自己和孩子,而这两个人本该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两个人。
三
无论是我的朋友舒娜还是武汉的这位女士,他们对孩子的行为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可能会导致孩子无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孩子也无法获得家庭关系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近年来,在育儿教育领域,出身家庭一词被提及的越来越多,出身家庭对当事人的负面影响很大一部分是家庭成员无法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沟通。
不管你因为什么原因失去了这种亲密关系,我相信这并不代表父母希望看到什么,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家庭中所有温暖和幸福的来源。失去这种亲密关系,意味着父母很难体验到与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幸福。
很多家长也想和孩子培养一种亲密的关系,但是不知道除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还能采取什么其他的方式。也许《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可以帮助迷茫的父母学会如何建立亲密的关系。
因为,亲密关系的培养不取决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严厉约束或放任自流,而是取决于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时期(0-7岁)对孩子进行的情感引导。
四
这本书通篇都是强调一个主题-“情感引导式教育”。
情感引导的概念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让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就能理解自己情绪的意义,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进一步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情感引导的本质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表达意见,通过与孩子分担责任,建立平等的“分享权力”关系。这样可以调动孩子内心的主动性,让孩子在认可的帮助下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
情感引导是充满关爱的人性化教育方法.对于舒娜来说,如果运用情感引导,不仅能成功阻止孩子发出噪音,还能把这种棘手的情况变成改善亲子关系的绝佳机会。情感型妈妈会以此为契机,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情感给予同情和理解,让他们在沟通中自然促进亲子关系。
五
这本书的作者金伯利布鲁恩是来自美国的儿童教育专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情感引导教育”的人。她经常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讲授幼儿大脑发育和积极的学科策略,并担任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SAMHSA分部。
支发起的一项早期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社会推广总监。这本书的成书得益于她多年的教学和临床心理咨询经验,当然,也得益于众多家长的宝贵经验,和她自己养育儿女的心得。
在这本书里,她特别介绍了针对孩子在某一个年龄段的特殊表现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小技巧,而且在附录部分收录了作者回答父母的常见问题,比如在什么情况下喊叫是错误的。
在两岁的乖宝宝,三岁的淘宝宝这一章里,作者提到当孩子耍脾气的时候怎么办?
首先,父母要接受,孩子耍脾气是一种正常的发育现象。尽管如此,耍脾气终究是人类情绪的一种爆发,需要家长在孩子平静下来之后给予关注、调查和指导。
家长完全可以通过聆听和理解来避免这种爆发,我们有义务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们释放所有的情绪。
根据常见耍脾气的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表达不满,一种是为了寻求关注。
对于索要关注的孩子,最好在设定限度后马上走开。而对于表达不满而耍脾气的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同情。
读完了理论很迷茫的家长也不要着急,书里提供了很多作者和其他家长总结出来的情感引导小技巧,帮助新手父母摆脱迷茫,处理好为寻求关注而耍脾气的孩子:
1.提前计划。事先提醒孩子:“妈妈要去买东西,但之后我们可以去吃汉堡和奶昔。我知道你不愿意去买东西,但妈妈确实需要你的帮助。”
2.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同情。“我知道因为妈妈不让你从婴儿车里下来,你就生妈妈的气了。我很抱歉让你等这么长时间,马上就好了”。
3.保持冷静。如果孩子行为失控的话,冷静的把他抱起来带到车上去。让他知道你会帮助他,而且会等他先冷静下来再说。不要和孩子争吵或者威胁孩子,更不要对孩子动手。
4.不去理睬。只有你在家里的时候才能这么做。如果你觉得孩子正在试图引起你的注意,而你已经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没有奏效,你可以适当地不予理睬。但你一定不能走远,而要装作你在忙其他事情:例如洗碗、查收电子邮件或者读书。此外,千万不要对孩子发脾气或者和他争吵,那样只会火上浇油。
5.如果孩子实在太过吵闹的话,你可以走开,同时对他说:“我的耳朵都要被你刺痛了,我要到别的房间去。”在他平静下来之后,你可以说:“你要是需要我,我会在这里。只要你不再闹了,我就可以抱你。”或者“你希望我现在就抱你吗?”有时候,你只需承认你能理解他为什么发脾气,就已经足够让孩子安静下来了。
书里还贴心的提供了一个方法,可以用毛绒玩具或者手偶来赢得孩子的合作。因为两三岁的孩子想象力正在蓬勃发展,相对于父母的指挥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心爱的毛绒玩具发出的指令。
金伯莉·布鲁恩家有一只人人都喜欢的毛绒犀牛,经常充当她的代言人。每当儿子们不乐意打扫他们房间的时候,她就假借犀牛说:“孩子们,你们的妈妈已经把洗澡水放好了,如果你们再不把房间打扫干净的话,她就要开始发牢骚了。”听到犀牛这么说,孩子们总是会开怀大笑,然后很听话的去打扫。
6
我们经常听过了很多道理,但做不好具体的事情。
育儿也是如此,作为新手父母,我们在灯下埋首阅读成堆的育儿书籍时,常常心生暗喜,顿觉成竹在胸,自我感觉搞定孩子易如反掌。而现实往往给了我们一个闭门羹,理论拿出来,无法实操,解决不了育儿时的实际问题。《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恰恰补齐了这个短板,书中着重介绍了一些宝贵的方法来帮助家长们有效的引导孩子顺利读过最有挑战性的发育阶段。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钻石,熠熠生辉。但他们的美需要父母的引导、关爱。缺乏爱的孩子,心里的土壤是贫瘠的,很难开出爱的花朵。本书倡导的情感引导教育方式,实质上就是由父母仔细观察孩子的性格,借由科学的方法,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继而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而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的根本保证就是深厚的亲子关系——这也正是情感引导的核心。
愿父母不忘初心,多念念孩子出生时的愿望,平安喜乐就好。
(供稿人:薇薇安的频道,多平台同号)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