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的原因

#爱是个动词#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并非因你而来。你能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你能保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爱是一个动词#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并非因你而来。你能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你能保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父母总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而为孩子做一切,试图用自己的意志去影响孩子的思想,控制孩子的生活。

期待孩子成功的父母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和日常生活,还要在上学、找工作、谈恋爱等方面为孩子做决定。可是这样细心又辛苦的爱,却往往出力不讨好。

父母最出力不讨好的爱,包办孩子的一切

01 事事越俎代庖,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天使,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孤本。他们往往自带天赋,或后天形成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但是父母往往认为孩子的爱好是可以被自己操控的,所以太多希望孩子成功的父母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苦心为孩子设计人生跑道,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把孩子培养成高素质、内外兼修的人才,他们愿意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精力。

情感大师涂磊曾这样斥责父母: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是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

现实,正如涂磊所说,期望过高的父母往往最终事与愿违,孩子在父母规划的牢笼里要么唉声叹气,要么牢骚满腹。最后,“炼狱”的煎熬没见熬出几个天才、神童,到最后往往是“劳民伤财”,徒劳无功。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并取得成功呢?著名主持人杨澜曾在一档节目中讲述了她和儿子因为学钢琴而发生的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或许能给身为父母的我们一些启发。

杨澜告诉我们,儿子5岁的时候,她让他学钢琴。但是每次儿子被自己逼的时候,他从来不主动去学钢琴。

儿子七岁时,她曾带他去奥地利听音乐会,但不到20分钟他就受不了了。杨澜低声威胁儿子,儿子只好像木偶一样坐在那里。直到儿子听完了整场演唱会,在回酒店的路上,杨澜问他从音乐里听到了什么,但他竟然回答说听到了很多大象在痛苦地奔跑。

杨澜这才意识到学钢琴对儿子来说是多么无趣。可她仍然没有放弃培养儿子

在钢琴方面有成就的幻想,继续逼迫儿子天天练琴,

直到那天儿子突然冒出一句:“妈,我想把钢琴砸了!”这才让杨澜幡然醒悟,原来孩子对弹琴是如此憎恶,练琴对孩子简直是一种折磨。

但怎能半途而废呢?杨澜最终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对儿子承诺说,只要他能通过4级钢琴考试,就可以自己选择以后弹不弹钢琴。

杨澜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儿子练着练着或许就能从弹琴中培养起兴趣。说来也怪,自从这次约定后,儿子再也不用妈妈督促,就能整天全身心地投入到练琴当中。

这令杨澜感到很欣慰,可是最终的结局却让她出乎预料:当孩子通过4级钢琴考试后,从此连一秒钟的钢琴都没弹过,甚至连看都不再看一眼。

直到这时,杨澜才意识到,孩子压根对弹琴就没兴趣,自己真不应该一直逼着他练琴。再回想儿子小时候的种种,杨澜发现儿子其实对画画挺感兴趣。

后来事实证明,儿子的确在画画上很有天赋。高中时,孩子的作品竟被选进美国当代美术馆和798的画廊里展出。

父母最出力不讨好的爱,包办孩子的一切

杨澜的教子经历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的发展。

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当父母以爱的名义操纵孩子任何事的决策权时,就是一种强制性、压迫性的爱。这种爱由于缺乏尊重,孩子不但不会快乐地接受,反而会感到厌烦不堪。

而且这种越俎代疱的做法扼杀了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很容易让孩子后来事事都依赖父母,却事事都消极应付。因为兴趣才是走向成功的前提,当孩子在父母摆布下做着枯燥无味的事情,他完全是心不在焉,又怎能把事情做得卓有成效呢?

真正负责任又聪明的父母,是在孩子嗷嗷待哺的时候,无微不至地照顾,而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却又渐渐地放手,适时地退出。

因为他们懂得,教会孩子学会飞翔的方法不是父母成为他的翅膀,而是让孩子自己在成长中渐渐扎满羽翼,然后学飞,再展翅高飞。

02 事事亲力亲为,即使培养个天才也是巨婴!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可是中国的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宁愿付出一切。他们明知道自己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明知道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自己去单独生活,可是,但凡在陪伴孩子的每一天,他们都恨不得事事躬亲。

其实,这种看似无私的爱却是自私的。因为父母剥夺了孩子锻炼生活技能的成长权。孩子就算将来长大成人了也是拴在父母裤腰带上的巨婴。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现代版的《伤仲永》――当年被誉为“东方神童”的魏永康的故事:魏永康,2岁就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就基本完成初中课程,8岁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13岁就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父母最出力不讨好的爱,包办孩子的一切

在魏永康成长和学习的这一二十年中,他的母亲几乎是天天都陪伴身边,悉心照顾。每天早上他母亲会替他把牙膏挤好,把要穿的衣服搭配好。即使在17岁考研究所之前,也是他一边看书,一边由母亲喂饭。

在魏永康妈妈看来,天才儿子吃饭都是在浪费时间。她认为孩子应该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读书上,将来功成名就,这才是孩子的首要任务。

可是在魏永康考上博硕连读后,他离开母亲的照顾,生活一下子乱成了一团糟。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房间不知道打扫,室内臭烘烘的……

他由于总是窝在寝室里看书,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一门功课记零分。结果由于他没上交毕业论文最终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

魏永康的例子可谓是一个辛辣的讽刺:天才不惧高山,却被土丘绊倒。而绊倒他的小土丘却是寻常人都会的基本生活技能。

真正教子有方的父母都知道:在孩子年少时陪伴孩子只能是伴其左右,护其安好,而不是全方位的事无巨细的代劳。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和世界相处的能力,这才是你对他最大的帮助和保护。

只有这样,当孩子有一天要独自远行时,你才能放心地含笑目送他踏上征程。

正如美国作家邓肯所说:我们给子女最好的遗产就是放手让他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的两条腿走自己的路。

是的,育儿的过程就是:陪伴→放手;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就是:培养出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孩子。

愿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有个尺度,别让你的爱出力不讨好,出力不见功!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3801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