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猫猫。最近有点忙,每天都是夜班。
看完我的文章记得早点睡觉。冬天早睡晚起才是正道。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保护血管的重要性,注意预防“三高”,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那么,如何从日常细节上控制“三高”呢?
一、血压不是降得越低越好
王叔叔今年60多岁了。有一次,村上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血压高达185/100毫米汞柱,于是就买了降压药在家服用。
而且,为了控制好自己的血压,他把医生说的一粒药丸改成了两粒,把自己的血压控制到了120/80毫米汞柱。他想,这样他就不会中风了。
滴得太低会导致头晕和头痛。
然而,他也发现自己总是感到头晕、头痛和不适。医生检查后发现颈动脉和椎动脉早已变窄,身体已经适应了原来的高压。
医生建议王叔叔减少用药量,将收缩压控制在150毫米汞柱以下。
王叔叔听了医生的建议后感觉舒服多了。有人要问,150毫米汞柱不是高于正常值吗?你弄错了吗?
事实上,临床上这样的病例相当多。除了高血压危象外,其他所有患者都应稳步逐步降低血压。
如果血压下降过快或过低,会严重损害大脑、肾脏、心脏等。
一般来说,主张在4 ~ 12周内将血压降至目标值(140/90毫米汞柱)为宜,而不是越早越低。尤其是以下七类人要特别注意。
动脉粥样硬化
1、体位性低血压
即患者站立后,高压上升超过20毫米汞柱。血压低,加上姿势变化,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2、高血压脑病
这种病人的特点是血压和颅内压突然升高,所以血压必须慢慢降低。
3、身体衰弱的老年人
这类老年人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身体不好,器官较弱,血压下降过低,会导致器官供血不足,出现疾病。
4、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
颈动脉充满了流向大脑的血液,血压降得太低,很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5、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门诊经常有60多岁的老人。高压高,但低压正常或低。这类人的低血压会进一步降低低压,造成脑血流灌注不足,经常头晕。
6、80岁以上的老人
《美国高血压指南》要求这个年龄段的血压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正常。建议达到这个数值,不要过度控制血压。
7、基础血压高的人
早上测量血压是最准确的。
基础血压是指早上醒来还没起床时监测到的血压。如果这个人的血压自然高,而血压降得太低,就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即使血压正常,也应该每半年检查一次。如果出现症状,应该及时测量他们的血压。
二、糖尿病病人日常的最大风险是低血糖
="31">我们经常听“糖友”们互相讨论,你的血糖多少呀?控制得好不好?
而真正懂糖尿病知识的人,反而会在出远门时口袋里放一颗糖。
为什么呢?因为在控制糖尿病的过程中,在药物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低血糖一旦发生,不少患者会出现心慌气短,出冷汗,甚至昏迷。
来自波士顿大学的米勒(Donald R Miller)医生报道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认为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可以显著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有时候,一颗糖或者一杯糖水就可以起到救命的作用。
其实自我血糖监测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进行的自我管理。
采用调整生活方式的方法来控制血糖的患者,可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进而调整饮食和运动。
比如晚餐吃多了,第二天早上的血糖值就有可能升高。那患者就会知道,今晚晚上得少吃点,得多运动一会。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者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
4次指的是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晚上睡前,或者是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
7次指的是三餐前后加睡前,必要时加测凌晨2:00~3:00的血糖。
认真监测,做好笔记,科学饮食和适量运动,按时服药,这是控制好糖尿病的关键。
三、降血脂前3个月先降“坏胆固醇”
坏胆固醇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因为体积很小,所以更容易渗入到血管壁中,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堵塞血管,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患者容易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等。
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毫摩尔/升,第一年内冠心病、心梗、脑梗等发生率降低10%,第二年降低16%,第三年降低20%。此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步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与日常生活饮食及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1、饮食不合理。
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是导致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主要原因。
而动物产品,如牛肉,猪肉,全脂牛奶和蛋黄都是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来源。
加工和油炸食品含有高浓度的反式脂肪酸。如果吃这类食品,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并导致其指数偏高。
2、运动少,肥胖。
不运动或肥胖者,体内常常会有很多热量,而身体得到高于实际需要的热量,就会将多余热量储存为脂肪,引起甘油三酯偏高。
3、精神压力过大,心情郁闷。
很多人喜欢吃大量脂肪类食物,饮酒和吸烟,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低密度度脂蛋白偏高。
4、遗传因素。
好了,今天我们就学到这。控制三高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夜深了,我们该睡了。熬夜也是伤害心血管的罪魁祸首喔。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记得点赞加关注,晚安。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