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
梵高为什么在画完《麦田上空的乌鸦》后自杀?如何解读这部杰作?
出色的回答:
003010,创作于1890年7月,是梵高最后的杰作。7月29日,梵高开枪自杀失控,大师年仅37岁。这幅《麦田上的鸦群》最后成为谜一般的杰作,颇有争议。
梵高是19世纪最孤独的人。从麦田到麦田,梵高没能从一个希望走向另一个希望,梵高的热情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边肖通过《麦田上的鸦群》和《麦田与收割者》两部主题相似的作品,分析了梵高在最后一年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他是如何走向绝望的。
麦田系列《麦田上的鸦群》梵高充满热情和希望。布局开阔,画面丰富,笔法细腻,天空轻盈,色彩鲜艳,气氛积极欢快。
1889年(去世前一年),梵高是一位色彩大师。色彩在梵高大师身上被赋予了奔放的灵魂。借助丰富夸张的色彩,渲染出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情绪,视觉冲击力很强。
即使是同样的颜色,梵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让它变得欢快和压抑。
《收获》看到和《麦田与收割者》的区别了吗?性格、精致、色彩、空间.
03010欣赏:
金色麦田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象征着丰收,一些农民弯腰收割。远处,小路和山丘被一些蓝色覆盖,但天空是蓝色和绿色,这是一种浅蓝色。蛋黄般的太阳表达了阳光般的心情。
近距离收获的麦田是正面图像,颜色非常强烈,但收割者是孤独的。梵高有许多系列的麦田,但其中一些是充满热情的场景。
远处的蓝色笔触隐约透露出某种忧郁。占据较大空间的浅蓝色天空,让人感到放松。金色的太阳如此醒目地挂在蓝天上,让人感觉阳光明媚,但又不像《麦田与收割者》中的太阳那么夸张,后者的身影更加紧张。
03010看这张图,播下希望,阳光充满夸张的光芒,人物极度紧张!
总的来说,在特写主题中,正面形象的麦田压倒了孤独的收割者;在遥远的主题上,欢快的淡蓝色天空压制着犹豫不决的蓝色山丘。布局更广。
这幅画创作于1889年,也就是梵高去世的前一年,当时梵高先生在法国的一家精神病院。
可以推测,虽然梵高作为收割者依然孤独,但他依然向往生活,就像那片金色的麦田。虽然梵高依然像远方的蓝色一样压抑,但他的世界开始阳光明媚,就像清爽的蓝天,却没有《收获》那么明亮。
这种矛盾出现在梵高的作品中并不奇怪。激情与绝望的交织是梵高的命运。
《麦田与收割者》就像一个特写。梵高直接放弃了空间感,画面就在眼前。三幅麦田地图,空间彼此越来越紧,线条越来越粗糙,天空越来越重越来越低.
《播种者》
人生可规划,可努力,但是你永远说不准明天到底会怎样。前一年还对生活重拾热情的梵高,次年《麦田上的鸦群》就成了绝笔。
这幅画虽然和《麦田与收割者》主题差不多,无非麦田、小路、天空……其实表达情绪相差十万八千里,它俩并没什么相似性。
布局压抑丨麦田上空的鸦群,把镜头拉到不能再近的程度。再近麦田就没处画了,乌鸦也飞出画面了……天空直接在麦田上方,没了《麦田与收割者》那种远山之上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这幅画布局很压抑,完全没有空间感。
麦田中的小路丨这是两条小岔路,在麦田中向远处延伸,梵高并没有画到头。注意小路暗绿色,并非象征生命和欢快的翠绿色。麦田边最近处的路,直接就画了几笔,断在画中。
可猜测,在象征希望的麦田里,梵高在迷惘的路口,甚至绝望到看不见未来出口。
蓝黑色天空丨这里,天空完全不再是《麦田与收割者》中轻松的浅碧色,甚至不是正常蓝色,而是浓郁沉重的蓝黑色,天空一半篇幅特意加重黑色笔触。天空的感觉像要压到麦田上。
男女表达情绪迥异。女人伤心喜欢低头看地,男人痛苦时习惯抬头望向天空,以渴望找到情绪出口。可是,此时梵高看到的是绝望。
空中乌鸦群丨乌鸦,在西方是不吉之物,是凶信使者,象征黑暗和死亡。漫天黑色乌鸦,从压抑的蓝黑色天空飞向麦田,并已落在麦田。
因为梵高缩并没使用空间布局,导致乌鸦黑色的冲击感非常强,乌鸦带来的不祥感笼罩,并吞噬着梵高希望的麦田。
《黄房子》丨天空蔚蓝细腻,色彩热烈,人物颇多各富形态,空间开阔立体。巴黎的阿尔镇,梵高想象的梦幻工作室,心情激动地迎接知己高更大师。此时的梵高心情是闪耀的。
什么都变了……不再像《麦田与收割者》,哪怕孤独的一个收割者,在这片本该收获的麦田里,却空无一人,只有乌鸦,还有让人迷茫更断了出口的两条小路……
梵高眼中的世界,都浓缩在这幅《麦田上空的鸦群》中,已经没了空间和方向。没有出口的叉路,黑暗压抑的天空,象征死亡的乌鸦,摧残着画面中那个唯一象征梵高希望的麦田。
这次,梵高没有再给麦田画上一个收割者,哪怕一个孤独收割者,他再也不用画了。
1890年7月29日,梵高先生精神失控自杀,大师年仅37岁。这幅《麦田上空的鸦群》就创作于同年7月,成为梵高先生绝笔之作。
大师之死
一根稻草可以救回一个人,也可以压垮一个人。这之前砝码加了多少才是关键。梵高自杀原因有很多,首先还要从他母亲说起。
梵高出生那天也是他哥哥夭折的忌日,好像注定他不太讨喜。打小母亲不让梵高和其他小孩接触。梵高性格孤僻、焦虑、自闭、怪异,他母亲有很大的责任,父亲也严格。
不止如此,梵高22岁时父亲中风去世。妹妹却说是因梵高不孝,硬把父亲气死了。梵高就在这样畸形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梵高无法融入学校和社会,无法养活自己,一直靠弟弟接济。梵高不知什么是母爱,后爱上寡妇和妓女。母亲对此非常伤心和愤怒,一直否定梵高画作,最后更是抛弃了精神失常的梵高,梵高临死都没得到母亲谅解。
《吃土豆的人》丨梵高早期作品
梵高的年少时光是灰色的,早期作品也多灰暗色调,有着浓郁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如阴惨旷工场景,估计都跟童年经历有关。
梵高一直过着潦草日子,没能力只是一方面,他根本不知道生活是个什么鬼,终日惶惶焦虑,就是画画有本事。可是,没人认可他的画,可是,除了画画梵高啥都不会。梵高到死也只卖出一幅画,买主还是他的医生朋友。
梵高孤僻、焦虑,精神失常,对生活有着极其热烈的渴望却没有生活能力,脆弱和顽强,敏感和激情,执着和矛盾,热烈和绝望,相互交织的苦涩,注定梵高悲催又伟大的短暂人生。
《阿尔近郊的小路》1888年丨此时的梵高就迷茫了,蓝色沉重的天空占据了2/3的画面,岔路向前无限延伸。这是高更来阿尔之前梵高的心情。明显不如《黄房子》和下面的《卧室》情绪来的热烈欢快。
1887年梵高和高更两位失意大师相识,1888年10月开始,两人在法国阿尔镇一起度过了62天。高更给了梵高最美好的短暂时光。
1888年12月,梵高和高更争执后,在麦田割掉了自己左耳,然后进了巴黎精神病院。期间即1889年在精神院创作了《麦田与收割者》。出院后,1890年7月创作《麦田上的鸦群》,29日,梵高对着自己胸部抠响了扳机……
或许梵高眼里,高更先成了他人生的救命稻草,后又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梵高再也找不到人生希望了,加上长期的神经错乱和苦难生活,梵高再也熬不下去了,他像小孩一样无助,连自己都没法养活……
当然,也有人说梵高是他杀。
梵高和高更的快乐时光,卧室多么细腻!色彩丰富、明艳,细节如此繁多处处细腻。
结束语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荷兰史上三大顶级画家之一,19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
梵高的短暂人生,是与生活纠缠的人生,也是自我纠缠的一生。梵高是一个被家人和社会都抛弃的天才,从出生就走向孤僻,又从孤僻走向神经,最后从神经走向死亡。
凡人的世界是梵高理解不了的,梵高的世界是凡人理解不了的。生活很难,活着并不难,梵高却一生都做不到。他笨到只会做一件事,哪怕他疯的时候,131年来全世界都没人能到。
梵高名作《星空》丨你晕了木有?
梵高死后,被安葬在巴黎郊外奥威尔镇外的麦田里,年仅37岁。那个叫梵高的最孤独的人,终于沉睡在他最热爱的麦田里。
我想,这应该是梵高一生最美的愿景。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丨文森特·威廉·梵高
其他网友观点
这副画的意义深远,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通俗解读,就是农民好不容易盼望着麦子收获,没想到一大群乌鸦对着快成熟的麦子虎视眈眈,意味着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将被乌鸦无情的虐夺。再看看现实中的普通老百姓,辛辛苦苦一辈子,都不够还银行利息,还要子子孙孙无穷尽的还贷,现在很多人自杀难道和这副画的大师的心情不是一样吗?[捂脸][捂脸][捂脸]
其他网友观点
为什么不是自杀之前画完?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