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并有自身特色.经过梳理,我国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基本规范由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5月联合发布。要求从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实施。
《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进行了界定(合理保障企业管理的合法合规性、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五个原则(综合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和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起主导作用,是支撑指引、问题解释和操作指引的基本依据。
坚持立足中国国情的准则,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了具有我国企业特色的内部控制总体框架.
【2】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配套指南由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10年4月联合发布。旨在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真正实施,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和评价,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
其中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申请指南,第二部分为评估指南,第三部分为审核指南。其中,应用指南和评价指南主要适用于企业,评价指南主要适用于会计师事务所。
应用指引是详细的、可操作的,可分为三类: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控制手段。其中,组织结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是内部环境准则;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和财务报告属于控制活动范畴;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属于控制措施的范畴。
评价指引包括原则、组织、内容、过程、方法、缺陷识别、报告等。其中主要阐明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全过程。
审计指引的内容包括审计责任的划分、范围、计划、实施、控制缺陷的评估、报告的发布等。主要阐述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审计过程。
【3】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
2012年2月和9月,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问题解释共有两份》。旨在说明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有效实施。
解释第1号主要阐述了如何把握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强制性和指导性关系、如何协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如何权衡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和预期收益、如何协调内部控制与其他管理制度的关系、如何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标准、如何编制和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10个问题。
解释第2号主要阐述了如何正确把握内部控制的组织实施、如何把握内部控制的进度和重点、如何改善内部控制专业人才短缺、如何确定集团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范围、如何对待内部控制评价中发现的缺陷等十个问题。
【4】石油石化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上述指引由财政部于2013年12月和2014年12月发布。
石油石化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是行业运营指南的第一部分,共分为八章。内容ba
《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是行业内控操作指南的第二部分,共七章,涵盖发电、电网、电力建设、电力设计等各类企业的主要业务。它已成为电力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指南。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体系的基本形成,与里程碑意义.的解释是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体系的重要补充。子行业运营指南旨在满足子行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