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电视剧《鹿鼎记》里,鳌拜一家不应该写“奥福”。如何正确书写?

有人说电视剧《鹿鼎记》中鳌拜家不应写“鳌府”,正确应怎么写?网友提问:有人说电视剧《鹿鼎记》中鳌拜家不应写“鳌府”,正确应怎么写?优质回答:鳌府、和府、纪府……大家觉得眼熟么?以上府邸匾额,都曾出现在新、老版《鹿鼎记》和

用户问题:

有人说,电视剧《鹿鼎记》里,鳌拜一家不应该写“奥福”。如何正确书写?

出色的回答:

奥福、何复和季福.你觉得熟悉吗?

以上宫廷匾额均出现在《鹿鼎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的新旧版本中。特别搞笑的是,姬师傅的破门上还挂着‘姬符’.

敖夫敖有什么不对吗常识告诉我们,黄旗的绝对不叫敖。至于他姓什么,没关系。让我们假设鳌拜是瓜尔的。

清朝的大臣们习惯于直呼自己的名字,而不是姓。大概是受蒙古人的影响,比如博尔济津的忽必烈,只叫忽必烈。

那蓝朱明,在当时,人们视其为‘郭襄’。康熙帝自然称自己为明珠或清。

他的儿子就是大家熟悉的纳兰性德。人们称之为‘容若’一词,或‘守护美德’(官职原名)。今天很多人喜欢叫纳兰,可能是因为它的辨识度很高,听起来很好听。

然后,同样的道理,这个人是鳌拜,或官方名称。但是按照清朝的习俗,如果‘府’没有问题,在鳌拜城下挂‘敖府’也没问题,因为它是小沈阳府的‘和首’。小沈阳也出名了,什么牛车都有。

奥福'福'有什么问题吗?事实上,无论是‘敖服’还是‘瓜尔甲’,满清第一勇士都不会和来自鳌拜的十个黄鬼子挂。这个‘政府’是个大问题,非常重要。

明清时期,只有王侯、郡王、贝勒、贝子、公主,或镇或辅州,才有资格在自己的房屋上挂“一府”,如“亲宫”、“禹宫”。

鳌拜被命名为“吴超公”,但公爵属于英雄的称号,而不是皇室家族的称号。鳌拜不是皇室成员,也没有被列为镇官或辅助官员。官员和贵族都不贵,所以鳌拜府没有资格使用‘府邸’。

同样,小沈阳在电视剧中的“和谐之家”也是错误的。局外人纪晓岚更是令人愤慨.

你们两个在想:奥福这个词.这样真的好吗?

奥福应该改成什么?清朝的宅院和房子的等级有严格的规定。常见的有豪宅、公馆、公馆、公馆、公馆、公馆、公馆、公馆.

只能在王公大臣级别使用。

首先,它被朝廷的官员使用。第一种意思是科举,即名利双收的意思,引申为名利之人,官贵之家。

豪宅指的是达官贵人的房子。这座宅邸经常被用作官员的住宅。

房子指的是住宅,往往是大房子。一般来说,大户人家的门口会挂着“一间房子”。也用作后缀,如“第一所房子”。

鲁,她,普通人和我们的朋友。

看上面,匾额‘迪奥’、‘迪奥’和‘敖寨’适用于鳌拜。第一栋房子通常同时叫,但有一栋是挂着的。

鳌拜:我迟早会被你们导演伤害,我再也回不去生活了。

实际的官员喜欢在科举考试中使用匾额。

边肖曾经到过泉州武店市,有幸看到了庄姓祠堂,非常震撼。耀眼的匾额‘一号’、‘二号’、‘进士一号’和‘武奎’.“进士”被挂了好几次。

鳌拜怎敢在府邸上挂“敖服”?鳌拜门牌匾适用于“迪奥”或“迪奥”。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宿敌小沈阳和纪达仁。

但是,边肖支持鳌拜挂“满清第一勇士”。

还有网友认为的姓不是敖。

如果新《鹿鼎记》里没有把鳌拜的家写成“敖府”,这个知识很容易被忽略。同时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鳌拜的真名是瓜尔佳,而鳌拜的家不叫敖府,而是“瓜府”?

《鹿鼎记》新版中,“奥福”引发网友热议。

其实的家既不是敖府,也不是瓜府,因为“府”字不能用在的层面上。

应该叫什么?

别担心,我们必须从鳌拜的生活开始。

“满族第一勇士”的成长

许多人对鳌拜的印象来自金庸的小说《鹿鼎记》。我们不能否认《鹿鼎记》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毕竟文学就是文学,历史就是历史,真实历史中的鳌拜并没有小说中描绘的那么悲惨。

陈小春版《鹿鼎记》截图,“满洲第一勇士”不是假名。

鳌拜是“开国元勋”

满族人为兵上马,为民下马,从小就接受骑射训练的鳌拜也是如此。早年追随努尔哈赤的鳌拜叔叔费应东是清朝开国元勋之一,他的二哥卓布泰是清初杰出的军人。受家庭环境和个人努力的影响,他成为了一个武功高强、弓马技艺娴熟的人。

鳌拜叔叔费英东画像

崇德元年(1636年)十二月,皇太极第二次率军出征朝鲜,鳌拜担任护卫,守候在皇太极身边。第二年,清军进攻明军在辽东(今朝鲜岛)的重要基地皮岛,鳌拜第一个登岛。

自天启元年(1621年)起,明军占领皮岛,在此开辟城镇,并驻扎大量军队。他们成为宁晋前线的犄角,成为后金的心腹大患。

努尔哈赤一生中多次尝试进攻,但始终没有成功。皇太极为此竭尽全力。阿齐兹奉命指挥这次进攻。和士兵们商量后,他决定用两种方式进攻。崇德二年(1637年)四月八日夜,后金军一路布置巨舰,实则是佯攻,吸引数万明军守岛。事实上,另一条路正在进行一场真正的战斗:独木舟向前冲,袭击了皮岛的北侧。

阿济格问谁敢率军到岛上,鳌拜自告奋勇,他和准达向阿济格立下了誓约,要把皮岛征服至死。鳌拜、准达打算偷袭该岛,但被明军发现,遭到炮弹箭的袭击,数次未能登陆。这时,鳌拜突然乘船,亲自射了一箭,跳到岸上,吸引了主要的炮火,准塔带领其他部队登船。

陆,举火引导后面的后金军。鳌拜因此成为登上皮岛的后金第一人。

明、后金对峙局势。皮岛在鸭绿江入海口东南位置

皇太极听闻登岛成功,撰文告祭努尔哈赤,以慰在天之灵。鳌拜论首功,膺重赏,由牛录章京超擢为三等梅勒章京,赐予“巴图鲁”称号(勇号,意为英雄、勇士),又擢镶黄旗护军统领。

皮岛一役,奠定了鳌拜在清初军人序列中的地位,但鳌拜的战功,还远不止于此。

松锦之战,是关系到明与后金存亡之战。崇德六年(1641年)六月,鳌拜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围困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13万大军支援,驻营松山西北,攻击后金营。明军锦州守将祖大寿也派兵出击,使得济尔哈朗指挥部队右翼失利,此时,指挥左翼的阿济格派兵援助,鳌拜则负责统领镶黄旗护军,此战明军失败。本可收兵的鳌拜没等军令部署,继续追击明军,使得明军最终失败。

几次胜仗下来,鳌拜由三等梅勒章京擢为一等梅勒章京。

松锦之战,明军基本赔光了家底

两场战役后,鳌拜不断受到拔擢,成为清初备受倚重的大臣。

清军入关后,鳌拜率军攻闯王、定北京、征湖广,为清朝征服中原立下战功。顺治三年(1646年),鳌拜出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前,因此以首功被顺治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皇帝禁卫军司令)。自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

描绘张献忠和大西军的绘画

顺治帝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八驾崩,玄烨八岁即位。顺治帝有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大臣辅政。索尼历事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多经历内外大事,老谋深算,但架不住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遇事没有主见;苏克萨哈和鳌拜本是姻亲,但因曾是摄政王多尔衮旧属,为其他辅政大臣所恶。因此,鳌拜虽在四辅政大臣中地位最低,却得以擅权。他结党营私,网罗羽翼,凡触犯他的人基本都被置于死地:先后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等政敌,甚至还用言词诬陷赐死了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

电视剧《康熙王朝》截图,四大臣觐见年幼的康熙帝

康熙帝亲政后,鳌拜与家中在朝为官的亲戚穆里玛,塞木特,纳莫以及大学士、内大臣班布尔善,吏部尚书阿思哈等人串通一气把持朝政,甚至不把年轻的皇帝放在眼里,常在皇帝面前高声质问,呵斥其他大臣。康熙帝深感鳌拜“欺朕专权,肆意妄为”,但他也知道,明降谕旨只会打草惊蛇,甚至多生事端,于是准备欲擒故纵。康熙六年,先是命鳌拜二等功外加赐一等功,第二年又加太师。

一日,鳌拜佯装生病,要康熙帝看望,皇帝到了他的榻前,御前侍卫见鳌拜脸色有变,急忙掀开床铺,发现一把利刃,康熙帝则神色不变笑着说:“刀不离身乃满洲故俗,不足异。”随后立即回宫,准备捉拿鳌拜。

鳌拜也不是软柿子,捉拿他谈何容易。于是,皇帝选择身强力壮的小内监和一批王公子弟练习布库(摔跤),训练了一支亲信卫队。鳌拜奏事时,皇帝还在与小内监互搏,也不回避,鳌拜以为皇帝年幼,只是玩乐而已,没当回事。皇帝一方面仍继续练习布库,另一方面却与索额图等近臣密谋善后事宜。一切计划准备停当后,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鳌拜入宫时,这群小内监擒获鳌拜。康熙帝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

周星驰版电影《鹿鼎记》截图,擒拿鳌拜

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确实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在禁所死去。

在电影版《鹿鼎记》中,鳌拜被刻画成一个胡须鬓耳、凶神恶煞、杀人如麻的奸臣形象,加之老戏骨徐锦江的演绎,鳌拜成了威风凛凛、目露凶光、霸气十足的人。

周星驰版电影《鹿鼎记》截图,徐锦江饰演的鳌拜,是鳌拜的经典影视形象

黄晓明主演的剧版《鹿鼎记》中,鳌拜还是徐锦江饰演。韦小宝被假太后扔进牢里和鳌拜在一起,发起狂来的鳌拜也把观众吓得不轻。

2008年版电视剧《鹿鼎记》中鳌拜(徐锦江饰)发狂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鳌拜同时被康熙帝和班布尔善利用,班布尔善利用鳌拜专权谋反自己坐收渔人之利,康熙则利用鳌拜除去其他的辅政大臣,鳌拜俨然成了朝堂上的一颗棋子,最终也被皇帝“将了军”。

电视剧《康熙王朝》截图,擒拿鳌拜

抛开艺术作品不谈,一个最真实的鳌拜,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他应该是权臣。

这在《康熙王朝》里得到了一定的反映:班布尔善煽动鳌拜谋反,鳌拜却坚决拒绝,即便大家伙都劝他废帝,但他还是在掌心写了一个字——“隐”。

电视剧《康熙王朝》截图,面对煽动与蛊惑,鳌拜坚持“不做罪人”

大清立国时,他战功赫赫,立下汗马功劳;位极人臣时,他嚣张跋扈,终归咎由自取。

鳌府如果不对,应该怎么称呼?

我们了解了鳌拜的一生,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鳌拜的住所究竟该怎么称呼?

我们熟悉的古代官员人家,一般都以姓氏冠名府邸,姓李就叫李府,姓孙就叫孙府,抛开“府”能不能用在普通官员的家中不谈,汉人执政的王朝倒是好办,因为汉人多是单字姓氏,可对于清朝来说,就不同了。

在中国古代,“府”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官吏办理公务的所在,相当于各级政权机关;

(二)高官和贵族的私人宅邸,如恭亲王府,醇亲王府;

(三)古代区域行政级别规划,处于省和县之间。

作为居住功能的“府”,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大宰》中:“百官所居曰府”。不过,随着后世社会等级制度的发展完善,真正能够称得上“府”的,仅以世袭藩王和王公侯爵为主。到了明中期,国家对建筑规制的界定更为森严,是否有资格把住宅称为“府”,有了更明确的等级划分。据《明史·舆服志》记载:

“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庶人称家。”

《明史》还对不同等级的房屋有着不同的规制要求,超过规制也是不被许可的。

位于湖北钟祥的明兴王府。嘉靖帝朱厚熜在此出生,并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入继大统前一直生活在这里

清朝基本沿袭明制,府成为皇族王公贝勒的私家宅邸,具体来说,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主、镇国公与辅国公的家可以叫“府”,一般的臣公住处,都不能以府相称,权盛如和珅,家里也只能叫“第”——乾隆四十一年,和珅修建豪华宅邸,时称“和第”,即便和珅姓钮祜禄,人们也叫他家为“和第”,因为清朝满人称名不称姓,这是受元的影响,在清代大臣吴振棫所著史料笔记《养吉斋丛录》中有明确记载:“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

所以说,人们口头上把和珅的宅子叫作“和第”也算合理,但要注意,这仅限于口头称呼上,正式的官文不能这样写。比如在《清史稿》中,提及满族大臣的宅第都是使用全名的,如“傅恒第所赐甚多”。

银安殿,恭王府正殿,恭王府曾是和珅宅第

此外,不是所有的宅邸都要冠以姓氏,爵位、封号也可以用来命名。清朝王公的宅邸,大多遵循这个原则,特别是至今依然知名的,如恭王府、醇亲王府,再如和敬公主府(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赐第)、雍亲王府(康熙帝赐予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和宫)等等。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用姓氏冠名的宅邸。在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上,有一座占地3500平方米的古建筑,门口挂着一块牌匾,写着“李府”,这是李鸿章故居。同治年间,李鸿章和兄弟在合肥广置房产,时称“李府半条街”。

实际上,李鸿章在世时,并没有把自己的家称作“李府”,他深知“府”不是自己能用的,往大了说,这是要杀头的。因此,李鸿章故居大门上“李府”的出现,八成是后人没考虑过当时的政策。

李鸿章故居,就位于合肥最繁华的地方——淮河路步行街

因此,“鳌府”绝对不会出现在鳌拜的家门上。他在世时,虽然位高权重,居功厥伟,受封“二等公”,但这毕竟是个功臣爵位,不是宗室爵位,不能用“府”。

当然,受历史资料的限制,目前还没有查清历史上鳌拜的家门口到底挂的什么匾额,这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也许鳌拜飞扬跋扈,私下把自己家叫“鳌府”却不敢挂匾,或像和珅的“和第”那样,被老百姓成为“鳌第”,抑或是真的挂了块牌匾,如“傅恒第”一样,叫作“鳌拜第”。

其实,影视作品毕竟是影视作品,在现实基础之上,有一些艺术加工可以理解。如果我们真的严肃追究每部历史剧的细枝末节,恐怕没有一部历史剧能经得住考验,因为任何历史记载都不会包含所有的史实细节,只要在合理区间内,艺术加工未尝不可,关键是要符合大众审美。

参考文献:

杨珍:《鳌拜罪案史料辩证——兼论清史研究中满汉史料的运用》

马伟华:《鳌拜被擒与康熙历狱的彻底翻案》

常桦、岳卫平:《历史的玄机:权臣谋士的传奇人生》


<!--

图说天下

-->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320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