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2022环球时报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政界、学界、舆论界的数十位权威人士、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了年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世界在寻找转折点,中国在破浪前行”。嘉宾们将对即将到来的2021年进行梳理,并对2022年的国内外形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时殷弘:美在台湾问题上变本加厉,预计中美关系未来整体会向下波动
在“中美关系的下一个冲突点和缓和点在哪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石分析,目前美国对华态度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差,同时中国的情况似乎也没有改变,可以预计,未来中美关系整体会出现下行波动。
当天,施梳理了美国近期一系列对华行动,如近期宣布不派官员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加拿大和墨西哥领导人会晤、将中国作为讨论焦点等。石尹红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在恶化,其行动也在变本加厉,特别是在台湾省问题上。
石提到,近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雷蒙多与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举行视频会谈,宣布建立台美技术贸易投资合作框架,推动台美技术合作,旨在建立业务联系,加强投资,从而加强芯片供应链,深化美台全面经济合作。此外,美国还邀请民进党当局参加所谓的“民主峰会”。
石尹红认为,美国在台湾省有着至关重要的利益。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成员此前一致认为,如果收复台湾省,中国将在第一岛链中称霸太平洋,半导体供应链也将落入中国之手。
石尹红在演讲中还列举了当前中美关系中的14个“大问题”,包括台湾省、南海、军备竞赛、新疆、香港、贸易争端和产业政策,以及意识形态对竞争的影响。“有很多小问题,但没有一个是决定性的。只有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才能称得上是中美关系的重大缓和。
杨毅少将环球时报年会发言:中美最危险的冲突点在台海
在“中美关系的下一个冲突点和缓和点在哪里”这个话题的讨论中,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少将杨毅表示,他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从宏观层面来看,中美关系的冲突点是大国崛起的矛盾,而缓和点则是为了避免双方损失而不得不合作。
杨毅少将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2022环球时报年会
杨毅说,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事业势不可挡。这是我们的决心和勇气,我们的决心和信念。面对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只是缺乏信心和信心。因此,它觉得霸权正在受到挑战,它非常焦虑。它采取了包括“冷战”在内的各种措施来压制和遏制中国。我们提倡“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合作”,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望。美国既不信服,也不不甘心,于是他们提出从实际立场来对付我们,坚持把中美关系定义为激烈竞争,这是两国在战略或宏观层面的冲突。
杨毅认为,中美关系的缓和点在于中美双方都太大,无法承担全面冲突的代价。因此,两国在一定程度上竞争激烈。如果他们想崩溃,他们必须控制分歧和危机,他们将不得不妥协。
杨毅表示,从微观层面来看,中美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存在冲突。尤其是在安全方面,中美两国都不愿意进行全面的军事对抗,但很多热点问题都有引发军事冲突的风险。根据冲突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的顺序,他制定了以下顺序:第一,台湾省海峡,第二,南海问题,第三,东池
最后,杨毅表示,中美关系微观层面的缓和点,在他看来首先是两国在涉及共同利益的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合作,比如气候变化、朝鲜核危机、伊朗核危机等等。美国不愿意和我们合作,但它必须和我们合作。第二,在经贸领域,虽然美国很多人主张“中美脱钩”,但摆脱不了,也承受不起。因此,中美经贸往来也是一个缓和点。第三点是军事安全危机。中美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爆发全面军事冲突对两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灾难。因此,无论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中美必须在危机管理和控制上进行合作。
吴心伯环球时报年会发言:未来一年中美关系紧张缓和、改善对峙并行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在讨论“中美关系的下一个冲突点和缓和点在哪里”时表示:“我对未来一年的担忧还在台海。”看来拜登政府对对台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也在全面升级与台湾省的关系,尤其是外交关系、军事关系、经济关系。吴心伯指出,过去美国对台问题主要从军事和地缘政治角度考虑。现在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考虑,那就是台湾省在半导体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具有战略价值。
“现在,美台关系在外交、军事、经济等各个方向都在发展,这一点特别值得。
我们重视的就是在军事上。美国高级军事将领讲未来6年中国要解决台湾问题,美国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大对台湾军事支持,同时加大对大陆军事威慑,这个威慑也就表现在美国今后在台海方向越来越多的、直接的对大陆发生军事上的对碰。海上、空中、水下,今后两军对峙会越来越多。”吴心伯说。
吴心伯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2022环球时报年会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意味着冲突风险在上升。” 吴心伯强调,特别是我们要关注到,拜登政府内部对华团队、外交安全团队,基本上都是鹰派主导。这种情况下台湾问题只会不断升温,很可能到哪一个节点会有一个爆发,只有爆发了以后双方才会审视这个问题。
从缓和中美关系上来讲,吴心伯认为,整个中美关系进入了“战术上的缓和期”,很大程度上因为拜登出于一种实际的需要,在一些问题上需要中国的配合,明年双方可能在外交、经济等领域互动和交流频率会增加,在经贸关系上有些领域会有所改善,比如说对华加征关税,由于美国国内通胀,希望有所缓和,很可能一方面减一些关税,同时另外一方面又会给中国增加一些关税,增加的理由就是中国政府补贴等等。
“拜登在对华问题上想往前走一步,改善一下,但是他先‘往后退’,来阻止共和党推行他对华行动。把反对派的口堵上,这是拜登对华政策上的技巧。” 吴心伯另从中美互动机制上来讲,在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以后,双方考虑建立一个对话机制,相当于工作组的关系,这也是在意料之中,通过几个大类别——外交、安全、经济等等几个方面的对话,来推动一些领域的改善和协调。
吴心伯认为,未来一年中美关系是紧张缓和、改善对峙并行,这也反映了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套路,就是两手都在推进,但是对华竞争、打压、遏制仍然是主要因素。
“所以,这里我们要有充分准备,用外交部的话讲,就是‘不抱幻想’。”吴心伯说。
黄仁伟:明年可能不会发生重大台海危机,中美冲突点会在意识形态
以“世界寻找转机 中国破浪前行”为主题的2022环球时报年会11日在北京举行。在“中美关系 下一个冲突点与缓和点在哪”的议题讨论中,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认为,明年中美必然会发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
黄仁伟认为,202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点将集中在经济领域,但冲突点不会在台海。目前来看,虽然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不断挑衅,但这还不至于变成“战略性对抗”,因此明年不太可能发生重大的台海危机。
黄仁伟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2022环球时报年会
“但明年中美两国均有大事,中国将召开重要会议,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因此意识形态冲突将必然发生”,黄仁伟表示。
美国明年将举行中期选举。黄仁伟说,由于拜登所属的民主党选情危险,当共和党攻击民主党时,拜登可能要做得比共和党更加反华。各种因素叠加下,明年美国媒体和舆论的反华浪潮会非常之高。
黄仁伟同时预测,虽然明年美国不会改变对中国经济的“精确打击”,但还是会在经济问题上做出一定让步。经济问题是美国面对的首要问题,经济恶化会对选举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美国需要优先解决经济问题,这决定了不会和中国进行全面经济对抗。
朱锋:这一年中美关系最大不确定性,在于拜登政府尚未明确这一点
在“中美关系 下一个冲突点与缓和点在哪”的议题讨论中,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谈了他对中美关系的三点基本看法。
朱峰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2022环球时报年会
朱峰表示,拜登执政近一年,确实在努力寻找他所谓的“有效的中国政策”,但现在碰到了非常大的挑战与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今天美国国内的政情、军情,包括疫情。在美国国内政治对拜登的中国政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与干扰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不愿意去“特朗普化”,另一方面又要借强硬的对华政策来获得执政亮点。所以我们确实看到,拜登的中国政策捉襟见肘。
朱锋认为,今天中美关系最大的问题,也是美国政界包括战略界在讨论的一个问题,即如何定义和中国的“战略竞争”。因为“战略竞争”可以把对手作为“战略对手”,也可以当作一个“战略敌人”。
所以问题出现了:拜登在努力寻找所谓的“平衡”,中美可以战略竞争,但不可以战略对抗。但问题是,今天美国国内政界关于中国的辩论,以及美国各派强硬一致要“抵御来自中国挑战”的美国霸权意识,使得今天的拜登中国政策不管怎么定位,都在朝着越来越具有对抗性、冲突性的方向发展。所以现在趋势非常明确,即尽管拜登政府想“稳”,但是“稳不住”。
朱锋最后表示,这一年中美关系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拜登政府迄今为止无法明确,他到底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中国这个“战略对手”打交道。现在美国国内政策的基本表现以及美国的政策惯性、霸权思维,有可能把美国的中国政策不断推向“战略敌人”方向。我们必须防范,我们也必须有效化解。
何伟文:2021年标志美国单边对华“贸易战”进一步失败
在“中美关系 下一个冲突点与缓和点在哪”的议题讨论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认为,美国单边对华发起的“贸易战”在2021年进一步失败,但中美经贸关系在过去一年并没有实质性改善。
何伟文 资料图
何伟文认为,经济跟政治不可分割,在当前大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不太可能改善。2021年,美国虽然在中美经贸方面讲了很多好话,但实际上是否改善需要看三方面有没有做到:不能阻止中国发展,不能攻击中国的制度,撤销对中国的高额关税、单边制裁、科技封锁。实际上美国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做到。
何伟文说,2021年标志着美国单边发动的贸易战争进一步失败。今年前11个月,中美双边贸易出现惊人增长,预计全年双边贸易额将超过7500亿美元,较2018年增加1000多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对美出口再继续扩大,而且92%的关税是美国自己掏腰包的。
何伟文概括称,中美在经济上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而且还将持续。另一方面中美在地方层面、企业层面的合作都会加强,中美双边贸易额2022年可能还要超过今年。
张颐武环球时报年会发言:美国对中国不是“冷战”,是“耗”和“熬”
在“中美关系 下一个冲突点与缓和点在哪”的议题讨论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2021年有很多变化,中美之间的社会氛围越来越严峻,双方之间的冲突、话语上的交锋越来越严重。
张颐武表示,中美之间的每个冲突最后都被归结为大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上升到冷战式的根本性分歧,最近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但这跟冷战非常不一样。因为底层结构不一样,中美经贸的依存度太高,在碳排放等问题上的共同利益非常明显。
张颐武认为,美国对中国可能变成了这样的情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消耗中国,高的层面从政治上的争论来消耗,低的层面包括经济围堵、政治、军事等方面。2022年我们可能看不到正面、直接、大规模冲突的风险,但是“耗”会很明显。另外“熬”也是,美国试图通过战略高度、意识形态、文化高度来占据合法性。美国的“民主峰会”就是熬住你、耗住你,用所谓的合纵连横的方式,用所谓的合法性来耗你。“熬”和“耗”是长时间的进程,这与“冷战”双方在小地方不断的军事冲突不一样。
(原标题: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最危险冲突点在哪?专家学者最新观点)
来源: 环球网
流程编辑:TF021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