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时候刷了会抖音,看到一条推荐的视频内容,没头没脑看了两遍,一般看不懂的时候就想着看评论吧!
视频内容是一个十多岁的蓝衣女孩带着两个八九岁的孩子爬楼顶并让她们去最边缘冒险。被一个住户及时发现制止。打开评论,一条条“蓝鲸游戏”出现在评论区。
本着但凡迷茫问度娘的精神,查找相关资料并了解到这个游戏真正的含义时,有种毛骨悚然,背脊发凉的恐惧感从心底涌出。
被捕时,他才21岁。
英国《每日邮报》曾对他进行深度报道,发现Philipp从小在家里就不受关注,也没有朋友,长大后性格越来越孤僻,甚至有严重的反社会倾向。
第一,精心挑选游戏对象:10-14岁,“孤独”的孩子。
这是人一天中最困乏、意志最薄弱、情绪最波动的时刻,很难保持独立思考。
睡眠持续被打断、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的孩子渐渐会放弃自主意识,对游戏组织者绝对服从,像行尸走肉一般完成任务。
第三,游戏总共设计了50项任务。
由易到难,一开始无伤大雅,不容易让人引起警惕。
?心理学家托马斯·乔伊纳曾说过,一个人要实施自杀行为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要素:受挫的归属感、知觉到的累赘感和习得的自杀能力。蓝鲸游戏,全做到了。
比如,有些孩子在学校会用小刀在手臂,手腕上划伤自己,伤口长且浅,或者用香烟烫烟疤,当家长发现的时候,总是觉得只有要自杀的人才会这么干。但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自伤行为和自杀本质不同。
有数据表明,青春期人群中大约15%-20%的人有自伤行为,其中13、14岁时候最为高发。这种行为没有性别差异,但是伤害方式存在差异,女性大多选择割伤,划伤,男性则多是烧烫或者击打造成的。
尽管自伤行为往往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它却非常容易成瘾。
之前说过蓝鲸游戏,由易到难,50天是它的进程。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多少了解过,坚持21天法则,就能养成一个习惯。
利用青少年喜爱追求独特的天性,将很多负面情绪包装成“美化痛苦”的现象,认为正在出现的一些障碍、自伤、自杀、抑郁、自我嫌恶刻画为美丽、浪漫、深刻、黑暗的风潮。
孩子们很容易认为,如果有类似的观念或行为,意味着自己是特别的,意味着自己也可以成为黑暗、有风格、浪漫的一员。
这种将被包装的负面情绪、自伤浪漫化的现象,更容易使青少年混淆真正的临床意义上的精神障碍与“无病呻吟”,建立错误的自我认同,比如自我诊断为抑郁症,但实际上并未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所以请每一位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记住:痛苦不是浪漫的,痛苦就是痛苦。请远离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活动。
以上是大路分享的,如果您觉得有用,还请点赞支持,把我推荐给朋友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可期我等你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