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熊专栏】
父母的底线决定孩子的高度
作者|田
近日,知乎上有网友提问:“为什么孩子总是听老师的,不听家长的?”
有网友的回答很中肯:面对不同的对象,人的潜意识是不断变化的。
当孩子面对父母时,意识告诉他们:这就是生我养我的人,反正他们不会对我怎么样。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越巢”。
面对老师:老师是教我知识的人,形象高大,地位显赫。我不敢得罪,说什么就做什么。
小宇是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为成绩好,班级活动积极,被同学选为班长。
谁能想到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在家里盛气凌人,乱扔东西,甚至在两岁的妹妹搬东西的时候殴打妹妹。
有一次,奶奶跟她说了一句话,她居然用脚踢她,还大喊:“别担心,很烦。”
像小宇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菲菲的妈妈说:“如果老师不说她在学校成绩这么好,我是不会相信的。
这种常见的想象,我想了很久,总结出两个问题:
什么事情是你坚决不让孩子做的?
什么事情是你鼓励孩子去做的?
“不能”和“可以”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
作为父母,我们心中有底线。对孩子来说,也是从小培养的规则感。
01
易中天有云:
你问当下中国最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
一个缺乏底线教育的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一旦他越界,他就会失去控制。
还记得两年前,来自大连的13岁男孩蔡杀害了来自同一社区的10岁女孩奇奇吗?
天真的奇奇被想调戏她的蔡骗回家。在被反抗后,她用7把刀刺伤了她,然后把她的尸体扔在离家不远的绿化带里。
当警察赶到犯罪现场的时候,蔡同学的母亲还在忙着擦地板,而地上仍有大量血迹。
案发后,警方没有找到凶器,但在他施暴后,蔡同学的母亲曾陪他卖过废品。
在小区业主群中,有业主留言称蔡正在摸女孩,甚至有人爆料。蔡在家看黄色视频,他喜欢通宵玩游戏。
被拥抱过的女孩的父母会报警。蔡的父母很不讲理。他们认为这个女孩陷害了她的小儿子。他不是这样的人。
某小区的一位阿姨说,她看到蔡在小区里撩起一个年轻女孩的裙子。事后,蔡的父亲依次责骂了受害女孩。
杀人男孩蔡已经成长到这种地步,他的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他没有如此纵容自己的孩子,而是在第一次骚扰女性后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
考虑到蔡的父母没有能力管教他,相关部门对他进行了照顾。
而如果查证属实,蔡
同学的父母对杀人起了帮助或暗示作用,他们将承担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这个没有底线的家庭,养育了13岁的杀人犯,不足为奇!
“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一个12岁的小男孩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需要赔偿12.5美元。孩子找父亲拿钱赔偿时,父亲这么告诉他。
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做错事了可以安慰,但一定不能姑息,适度的惩罚才能让他明白“奖罚分明”这一生存法则。
从此,这个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人们都认为“子债父偿”天经地义,里根的父亲为他赔偿这12.5美元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父亲不但不包庇,还明确告诉他:这是你犯的错误,你必须自己承担,即使是父亲,也不能替你承担。
孩子的责任心从一件小事中就培养起来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小善成而大德,积小恶而成大患。
生活中,常常因为小毛病纵容孩子,殊不知,小恶习积累起来就是大灾难。
而一个有底线的坚持往往能够成就一个孩子。
02
生命是条单行线,人生不能重来,伤害和终结生命是愚蠢的。
只有守住生命底线,才能对生命进行更高级的探索。
近日,12岁女孩爬上32楼,欲跳楼轻生。
由于女孩情绪激动,救援人员无法靠近,危急时刻,女民警突然来了一句:“小妹妹别想不开,我请你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这句话打动并缓和了女孩的情绪,消防员偷偷穿上外卖小哥的衣服,以送奶茶为由,成功将女孩救下!
如果不是这位女警姐姐的细心和耐心,将会是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决不能复返。
珍爱和敬畏生命,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尼克胡哲:人生不设限,把阻碍变成机会。
澳大利亚著名演讲家,尼克胡哲,这样形容他出生那天的情形:“护士哭了,助产士哭了,当然,我也哭了。”是的,尼克胡哲一出生没有四肢,吓坏了所有人。
但是父母没有放弃他,18个月时父亲把他放到水里,让他学习游泳。
六岁时,父亲教他用两个脚指头打字,后来父母想办法把他送进普通小学读书。
没有父母陪伴,尼克胡哲,受尽同学欺凌。
“8岁时,我非常消沉”,他回忆说,“我冲妈妈大喊,告诉她,我想死”。
10岁时,他试图把自己溺在水缸里,但是没能成功。
在这期间,父亲一直鼓励他战胜困难。
直到13岁,尼克胡哲看到一篇介绍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文章,他受到启发,决定立下人生目标。
慢慢地,在父母的帮助下,他学会了写作,游泳,钓鱼,打高尔夫球,冲浪等。
尼克胡哲凭借着只有两根脚趾的左脚,克服重重困难,走遍了大半个地球,这个没有四肢的男人,甚至比正常人优秀。
人们总是问他:你是怎么撑过来的,而他通常给出的答案是:“把墙变成门”或者“把阻碍变成机会”。
尼克胡哲曾说:人生的遭遇难以控制,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可以阻止的。你能选择的不是放弃,而是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
他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不懈坚持和努力。
西班牙哲学家萨瓦特尔曾说过:“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据一份五年级学生调查显示,有一半学生对于“失去生命后,能否重新获得”,表示“不确定”,或者“可以重新获得”。
大部分的家长没有跟孩子进行过生命的沟通,认为孩子大了自然而然地就知道了,其实不然。
生命,是个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死而复生”是个美丽的童话。
慎重地跟孩子谈一次生命,让孩子学会珍爱生命,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
03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要从小培养,孩子不守规矩,一定的惩罚是有必要的。
有这样一个学生,从来不遵守规矩,不懂得尊重老师。一次午休不肯睡觉,老师叫他不动,便过去拉他去午休,他生气地攥着拳头,气呼呼地对着老师,做出要打人的样子。
通过跟家长沟通得知,这个家庭采取放养式教育,认为孩子应该自由发展,从来不会因为犯错,惩罚孩子。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行事标准也不可少。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家有一条规定:如果子女犯错,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至于具体采取什么方式,由子女自己提出来,经过母亲同意后,就可以实行了。
有一日,阳光明媚,马克吐温决定带孩子们去附近农场旅行,这可是孩子们期盼很久的事情。
可是大女儿苏茜却在临行前欺负了妹妹克拉。克拉哭闹不止,苏茜也很快意识到自己太鲁莽:居然动了手。
于是,她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并请求原谅。然而按照家规,苏茜必须接受惩罚,她犹豫了很久终于坚定地对母亲说:“今天我留在家里,不坐马车一起去旅行了。”
马克吐温很不忍心,不由得说道:“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没想到苏茜果断地说:“我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话能让我永远记住这次过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有表扬没有惩罚,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受不了打击。
惩罚不是目的,而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父母有原则,家庭有底线,孩子心中亦有尺度。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一句名言:适当的惩罚,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力,也是教育者的义务。
释放天性不可取,有温度的惩戒必不可少。
家长手中有“戒尺”,心中有“尺度”,孩子未来可期。
04
教育家卢梭曾言: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教育的根基是家庭。
作为孩子生根发芽的第一站,家庭教育这种终身性和示范性的教育,是学校无法替代的。
为人父母,不仅要做合格的引导者,也要做原则的贯彻者和执行者。
蒙台梭利博士说:建立在规则之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有规则的爱才是智慧的爱。
想要孩子飞得高,又不迷失方向,父母要牢牢把握自己手中的底线。
愿我们都能有所要求,有所期待。
愿孩子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成就。
作者简介:田语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愿你在经历过无数个披星戴月的夜晚后,找到出路。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