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科学技术实验室
今天,我们也来谈谈联想。这几天,联想再次成为众矢之的,其中的很多问题也是争论不休。当我们试图讨论这些问题时,我们会发现没有人能避免一件事,那就是17年前,联想对IBM全球PC业务的那桩收购案。.
这里是X科技实验室,对所有的未知都很好奇。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先抛开立场不谈,带愿意对这件事有更深入了解的朋友来回顾一下当年震惊世界的收购事件。
2005年,“联想收购IBM”的消息开始传开,迅速激起了当时所有人的民族自豪感。在很多人眼里,这不仅仅是收购一家联想公司,而是中国崛起的一个例子。
然而,一些媒体有意无意地省略了“IBM个人电脑业务”几个字。很多人也认为IBM是在卖电脑,买IBM的个人电脑业务。那不就是买IBM吗?没什么区别。这种理解是有道理的。
如果说苹果的Apple II开创了个人电脑行业的先河,那么1981年发布的IBM 5150则真正勾画出了PC品类的发展路径,他们长期以来都是这个行业的领头羊。
在卖给联想之前,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扣除生产成本后,毛利率大约是25%。同期,戴尔为19%,惠普为23%。
但扣除各种非生产性成本后,IBM处于亏损状态,而惠普税后利润在7%左右。他们都卖电脑。为什么IBM的成本这么高?
这是因为IBM从来都不是一家只卖电脑,甚至硬件的公司。他们的主要业务是为政府和大公司提供系统架构和网络托管方面的咨询服务。
打个简单的比方,这种生意就像装修公司。装修你家的时候,他们主要卖的是节目和服务。至于瓷砖、木材、油漆是不是应该自己生产赚更多的钱,你可以有,但也可以用其他厂家的产品。
这种to B业务比to C业务销售个人电脑利润高得多。在个人电脑业务出售之前,IBM其他部门的毛利润都在40%以上。2004年IBM to C业务的营收约为129亿美元,约占整个集团营收的13%。这意味着吭哧吭哧卖10万台电脑,利润可能还不如to B业务给大客户做一个大单。
管理、市场和研发;to B业务的成本非常高。在像IBM这样的大公司,这些非生产性成本应该由所有部门平等分担。到年底,除了PC部门,所有部门都可以盈利。
所以在IBM集团内部,PC业务已经成为了一个孤儿部门,最好的出路就是找一个好价钱卖掉。
他们放眼全球,发现在远东地区,有一家公司特别适合接手这个市场,联想。后来,据柳传志说,收购IBM全球PC业务,曾遭到联想所有股东的全票反对。
当时,他去了北京大学MBA任教。他问有多少人对这次合并持乐观态度。在场的93位总裁中只有三位举手,其中两位来自联想集团。然而,柳传志和杨仍然推着命运的车轮,让它转动。在他们眼里,联想别无选择。
2001年,杨正式出任联想集团总裁。
并规划出两条新的增长路线:一条是向海外销售电脑,另一条是向海外销售电脑。
进军刚火起来的互联网。可是在联想进入互联网业务时,却碰上了互联网泡沫破裂。
到2004年,联想扔进去的几亿元差不多全打了水漂。当年3月,联想大规模裁员,5个月后,杨元庆自降一半薪金,以示自责。互联网玩不动,PC业务也出现危机。2001年到2004年,联想在国内的市占率从30%下降到24%。
海外业务发展也不算快,全球市场份额仅有2%。所有售出的电脑,只有10%卖到了海外。
焦头烂额之际,他们面前出现了IBM,对方晃晃手中的PC业务:哥们儿,有兴趣吗?
兴趣当然是有的。无论开不开天眼,都能看到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的好处。
拿下IBM PC,联想的年收入规模将由30亿美元膨胀到120亿美元,在PC行业的市场份额将从全球第九变成第三,仅次于戴尔和惠普。此前,从未有中国消费品品牌达到过这一高度。
另外,除了ThinkPad这个当时最酷的笔记本电脑产品,联想还将得到IBM的部分客户、销售渠道以及经验丰富的IT员工。在刚刚加入WTO的中国,这些无形资产是很难靠自己积累起来的。
不妨设想下,如果今天某个中国汽车公司,有机会获得丰田的全球销售渠道,会得到怎样的增长。
而且,联想没有IBM在管理、市场和研发上的高昂成本,相比戴尔和惠普,还拥有人力成本优势,想要扭亏为盈并不算难。理性的看,至少在2004年,这笔收购很值得一试。
话虽如此,收购的钱从哪儿来呢?我们知道,交易最后的成交总额是17.5亿美元。其中包括6.5亿美元现金,6亿联想集团股票以及吃下IBM PC的5亿美元债务。
2004年联想市值约17亿美元,手中现金约4亿美元。任何维度看,这都是一次蛇吞象的并购。
于是这中间就有了海外资本的翻云覆雨。2005年3月24日,联想获得三家美国财团共计3.5亿美元的投资,三家机构同时进入联想董事会。第二天,联想又披露从20家银行拿到6亿美元贷款。
联想的努力不仅体现在财务上。2005年1月,美国政府开始对这次收购展开调查。IBM多次向当局让步,仍未获得批准。直到3月联想做出妥协,放弃美国政府客户名单,交易才得以继续推进。
2005年5月1日下午3点,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先于其它所有中国企业,联想第一次 体会到了“国际化”的真正含义。推进收购的过程中,他们就将全球总部从北京迁到纽约,杨元庆也转到纽约办公。
后来杨元庆接受采访时说,为了管理薪资更高的美国员工,联想专门聘请薪资管理团队,对国内高管进行了大范围的薪资调整,这也成为日后联想身上的主要争议之一。
总之,从收购完成那一刻开始,联想已经成为一家全球化企业,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不再是1984年在计算所20平米传达室里诞生的那个联想了。
完成收购的那几年,联想先是成为奥运会TOP赞助商,后来还邀请足球明星小罗做代言人,这些都是中国品牌从未尝试过的品牌营销,直到多年后才被众多中国企业广泛采用。
锦上添花的是,借助国际化,联想在普通消费者中激发出一股爱国主义浪潮。在整整一代人心中,联想成了中国品牌的骄傲。这份殊荣在曾经属于海尔,后来属于华为。
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卖掉PC业务后,IBM从2004年到2006年的税后利润增加到25%以上,2009年金融危机后,居然又得到进一步提高。
如今回头看,这笔收购拥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加入WTO后,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成为必然,而还并不强大的国产消费品品牌要与其它巨头竞争,最快的方式正是进行这样蛇吞象的交易。
不过这笔收购案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演变成了今天争论的焦点。
联想的管理层觉得自己花了太多的精力来让两家公司融合,让联想成为世界第一。而大众心理却只关心,联想在做大之后为什么没有像华为一样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核心技术研发。
这样的矛盾,让联想的问题基本变成了一道无解题。
这让我想起魔兽世界里一段剧情,兽人领袖面对饮下就能获得力量的恶魔之血,所发出的那句质问:
但是,古尔丹,代价是什么呢?
参考资料:
1.《浪潮之巅》(第三版),吴军,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6;
2.《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第二版),吴晓波,中信出版社,2014.8;
3.IBM 2004财年年报;
4.联想集团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2021.9;
5.Gartner Says Strong Mobile Sales Lift Worldwide PC Shipments to 12 Percent Growth in 2004,Gartner,2005.1.18;
6.中国并购的发展趋势——纵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并购案,巴曙松,2017.7.24;
7.联想收购IBM PC:世界是平的,中国公司也想是平的,新商业情报NBT,2019.2.10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4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