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建筑游戏的典型代表,积木游戏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儿童积木游戏没有主题,没有递进,处于“只是玩”的低水平;儿童施工水平长期处于自由堆放覆盖阶段,部分施工技能无法突破,施工能力停滞不前;源于儿童认知、思维、社会发展等积木建构游戏的教育价值也相应缺失。因此,在保证游戏的时间、空间和素材的基础上,也要尝试用一些策略来推动积木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策略一:关注兴趣,确立主题。积木游戏是一个独立的游戏,在建立建构主题时要注意孩子的兴趣。比如在“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中,老师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确定“游乐场”的建设主题,然后通过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合作建设,以2-5人为一组。有的建了“旋转木马”;有些用坚固的积木围起来,建造一个“碰碰车”场地;一些“4D电影院”已经建成。出乎意料的是,观影座椅旁边还有一个空心砖“扶手”,里面放着“饮料和零食”,供观众使用。另外两个男孩合作建造了一架有音响设备的“飞机”。底部是电脑控制面板和显示屏,中间是可以窥探敌情的望远镜。在它旁边,还有一个大炮装置.“游乐园”这个主题被孩子们诠释得淋漓尽致。
策略二:充分感知丰富体验。积木游戏属于表象游戏,丰富的感知是儿童表象创造的源泉。比如在“我们的幼儿园”主题建筑活动中,幼儿对幼儿园建筑的基本形态及其之间的空间关系没有把握,在实际建设中存在建筑比例不协调、主次不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俯瞰幼儿园全景、参观幼儿园内部结构等方式,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和操作,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为幼儿的建筑活动提供体验支持。
策略3:制定计划帮助构建。在积累了丰富的构建主题的经验后,教师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幼儿园主体结构和建筑朝向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将看到的真实场景转化为设计图纸,再进行搭建。绘制设计方案对促进孩子有效学习和发展有明显的作用:一是让孩子的思维经历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转化过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二是帮助孩子明确做事的目的,了解做事的步骤,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培养孩子的计划和沟通能力,引导孩子通过讨论和沟通减少纠纷。
策略4:及时介入挑战构建。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搭积木,并不代表老师可以放手。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积木游戏,教师要分析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中蕴含的学习机会,及时介绍困难和问题。比如孩子完成幼儿园的初步建设后,老师可以根据建筑的大小比例和空间布局方位要求修改。当孩子完成第二次建造时,老师可以提出建筑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基础的大小等问题。只有经过多次尝试和修改,孩子们的最终作品才能更加复杂和完整;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新挑战,孩子的兴趣、认知、技能、思维和学习品质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策略五:共享、沟通、深化建设。在积木游戏的分享环节中,教师引导孩子互动分享已建成的作品,既能内化、传递孩子的知识和经验,又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好奇心、探究性等学习品质。以“滚轮轨道”为例。老师们每天都会对游戏中的场景或现象提出问题和疑问,推动“儿童轨道建构”从最初的线性轨道发展到跷跷板轨道再到弧形轨道。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孩子对材料的认知和探索、建筑技能、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充分发展。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03010 2021年11月24日第7版
作者:张群弟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