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有固肾气作用的八段锦是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这是《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法的重中之重。

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是《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的重中之重。

冬季养生要保护“先天基础”

冬天北风吹,主气寒,五行属水。003010说:“北方冷,冷的是水。”寒阴邪,易损伤人体阳气。"

对应冬天的器官是肾。003010说:“天冷,地水,骨藏,肾藏。”

肾藏精、液、气。它是决定人体先天禀赋强弱、生长发育快慢、脏腑功能盛衰的基础,所以中医称“肾为先天之本”。

强大的肾功能可以调节身体适应严冬气候,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犯”。否则,身体的代谢功能就会紊乱,疾病就会发生。

所以在冬季,养生的第一要务是养肾强精,保护“先天之本”。

冬天养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黄帝内经》说“躺得早起得晚,一定要等太阳”和“祛寒得暖,不漏皮”;《黄帝内经》(马王堆出土)说“寒头暖脚”是古人常用的方法。

清汇本《黄帝内经》

此外,传统导引术中有两种垂直八段锦,在补肾、强腰、强筋骨方面相当有效。

八段锦的八个垂直动作最早见于宋代。

“八段锦”的名字来源于词曲作者洪迈的《脉法》:“(活郎李四举)半夜坐起,打呼噜按摩,练所谓八段锦。”但是文章中虽然提到了“八段锦”的名字,却没有写具体的动作,李四举研究的八段锦应该是一个坐着的八段锦。

垂直八段锦的八个动作最早见于宋代曾念的《八段锦册》:

“对游子说:举在手心治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事独,故其脾胃;回头看,好疼;天空的大小,所以通过它的五个内脏;吞气,左右挑手;放上鳗鱼的尾巴,这样就可以摆脱心脏病;左右手爬脚,故治其腰。”

在南宋陈的《夷坚志》中,养生法被命名为“吕真人快乐法”,动作名称被编成歌曲:

“抬头挺胸;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养西胃;五名劳工审查七项伤害;鳗鱼摇着尾巴清心;双脚绕腰移动;五脏的大小;吞下你的手指,摘下你的手指。”

直到清代,这八个乐章才被命名为“八段锦”,并绘有图像。他们的歌曲公式是:

“双手支持正义和三焦;左右弓像射击雕塑;调理脾胃一定要单独做;五七次受伤后回头看;摇摇尾巴,失去一颗心;幕后,所有疾病都被消灭;省掉拳头和眩光增加力量;爬起双脚,用双手加固腰身。”

现在人们练习的竖八段锦,动作名称与清代相同,但动作顺序略有不同。

这八个动作各有各的作用。比如第一种类型的“双手捧天”,可以调节三焦,调理气血,可以明显改善胸闷、咳喘。第二类“左右开弓”可扩胸降肺气,预防呼吸道疾病。

“背后七个疙瘩”“双手攀脚”可以滋养保护肾脏。

“背后七个疙瘩”的动作公式是:“两腿并拢站立,离开脚趾,强迫脚趾与脚跟一起垂下。吸气,顶压,脚着地,呼气一周。这样重复七遍,全身心的走回丹田。放松,全身抖动,自然呼吸。”

具体来说,自然站立,抬起脚跟,抬起头,用前脚支撑身体,停顿一会儿,放下脚跟,轻轻摇晃地面,抬起时吸气

“双手攀脚”的动作公式是:“双脚水平张开一步宽,双手平放在小腹前。左右均等向后转,吸气,藏于腰背之间。跟着空气走,确定深度,呼气,弯腰转一圈。不用武力引导,放松腰腹保持涌泉。”

具体动作是:双腿伸直站立,双臂向前,手掌向下,向前看。然后弯曲手肘,手掌向下压在胸前,指尖相对。然后,手臂向外旋转,手掌向后磨损,手掌向内,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摩擦到臀部。同时上半身前倾,手掌沿腿后侧向下摩擦至足部,膝盖伸直,目视前下侧,然后腿稍停。最后双手掌心向下,前提向上,同时带动上半身提,直到完全站直。

段的“两手攀足,强肾强腰”

做以上动作六次。开始自然呼吸,熟练时呼气,直立时吸气。

这个动作其实就是拉伸腰椎,类似于牵引床的动作。牵引床是帮助外力的,这个动作是利用自身的力量,更安全也更容易掌握。

通过大幅度的屈伸和揉搓,不仅刺激人体脊柱、脊柱、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命门穴、肾俞穴、委中穴等。还对肾脏、肾上腺等器官起到牵引和按摩作用,增强生化肾精和肾气的功能,对腰部保健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该动作有“强腰强肾”之称。

练习“背后七撞”和“双手攀脚”两个动作。只有形式、意义和精神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八段锦的初学者很容易把它做成“体操”。要掌握诀窍,必须多学多练,持之以恒。

文字/广州日报新华城记者:钟奎

图/广州日报新华城记者:钟奎(翻拍)

广州日报新华城编辑:李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44864.html

(0)

相关推荐